基本信息
书名: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
定价:108.00元
作者:缪咏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3
ISBN:9787508670270T
套装包含:
| 9787508670270 |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 | 缪咏华 | 59.00 |
| 9787508662831 |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下) | 缪咏华 | 49.00 |
编辑推荐
?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拥有如此多的作家,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在所有人心中留下如此无法抹灭的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巴黎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的文学场景,不但启发了无数诗人和作家,更见证了文学思潮的涌现。
? 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
? 72张巴黎地图,72位世界知名作家在巴黎的足迹,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学辞典,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读物,收纳近现代的欧洲文化!
内容简介
雨果写《钟楼怪人》时的住所,海明威跟费滋杰罗相识的咖啡馆,乔治·奥威尔当洗碗工的饭店,王尔德跟新婚妻子度蜜月的旅馆,加缪、萨特、杜拉斯等人在二战时反抗德军的地下组织所在地……永远千姿百态的巴黎里,处处有故事。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作者旅居法国多年,在这本书中,她将带我们探索知名文人在巴黎留下的足迹,勾勒他们在这座梦幻城市的过往:72张地图、575个地址,485张图片,让我们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里尽情穿梭!
去巴黎旅游,真的只有香水、名pan、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吗?No!在巴黎,还有一种另类的浪漫,你一定不能错过。这里屹立着有几百年历史的坟墓,安静而闲适地躺着众多伟大的灵魂:雨果、大仲马、茶花女、杜拉斯、王尔德、卢梭、萨特和波伏瓦……他们曾在巴黎的街道巷弄中驻足,在人类文明留下不平凡的真实。台湾作家缪咏华的这部另类的旅行随笔,带领我们遇见一个*意想不到的巴黎。
作者简介
缪咏华
以翻译为生,以书写自娱,以广播发声。台湾法语广播节目《博物馆时光——故宫瑰宝》制作人兼主持人。
热爱语言、电影、文学、文物、绘画、幻想和巴黎。爱人类,也爱另类的人类。
目录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 001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阿贝拉尔与埃洛伊兹 003
维庸 005
拉伯雷 008
龙萨 011
蒙田 014
十七世纪
高乃依 016
莫里哀 019
拉辛 024
拉封丹 027
塞维涅夫人 030
皇家广场与玛黑区 034
拉法耶特夫人 038
十八世纪
孟德斯鸠 040
伏尔泰 043
伏尔泰堤岸 048
卢梭 051
狄德罗 056
萨德侯爵 061
巴士底狱与温森城堡 064
十九世纪·浪漫派
斯塔埃尔夫人 068
夏多布里昂 071
雷卡米耶夫人 075
拉马丁 077
维尼 080
雨果 083
圣伯夫 097
大仲马 小仲马 100
缪塞 105
乔治·桑 108
戈蒂埃 113
十九世纪·向征主义与现实派
波德莱尔 116
魏尔伦 130
兰波 135
马拉美 139
司汤达 142
巴尔扎克 147
梅里美 154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与欧洲作家
左拉 157
龚古尔兄弟 162
都德 165
福楼拜 169
莫泊桑 173
于斯曼 178
凡尔纳 181
屠格涅夫 185
王尔德 188
狄更斯 191
二十世纪·意识流、超现实派、存在主义
普鲁斯特 193
纪德 207
科莱特 212
科克托 215
阿波利奈尔 220
阿拉贡 埃尔莎 223
布勒东 228
普雷韦 231
萨特 236
西蒙娜·波伏瓦 241
加缪 246
二十世纪·自然主义、科幻、迷惘的一代
圣埃克苏佩里 249
帕尼奥尔 254
纳博科夫 257
勒布朗 259
勒胡 261
西默农 263
尤瑟纳尔 266
杜拉斯 269
海明威 272
菲茨杰拉德 281
乔伊斯 286
米勒 291
福克纳 296
贝克特 298
奥威尔 300
莎士比亚书屋 302
索引 307
《下》
自序墓言墓语 XI
四大墓园简介 XIII
蒙马特墓园
戈蒂埃 003
戴尔瓦勒 008
米尔热 010
傅科 012
奥芬巴赫 014
维尼 016
龚古尔兄弟 019
茶花女 022
达莉塔 025
左拉 028
特吕弗 032
小仲马 035
吉约梅 040
尼金斯基 042
海涅 044
雷卡米耶夫人 047
司汤达 049
咕噜女 051
蒙巴纳斯墓园
甘斯布 057
于斯曼 062
桑塔格 064
恺撒 066
迪尔凯姆 068
尤涅斯科 070
波德莱尔 072
朗格卢瓦 078
曼·雷 082
查拉 084
查德金 087
德米 090
勒布朗 092
贝克特 094
雷塞 096
乔兰 098
苏蒂纳 100
圣伯夫 102
波伏瓦与萨特 104
杜拉斯 108
皮容 113
莫泊桑 115
德雷福斯 118
拉雪兹墓园
科莱特 123
富尔 125
奥斯曼男爵 127
缪塞 129
罗西尼 132
维斯孔蒂 134
莫里森 136
埃洛伊兹与阿贝拉尔 140
肖邦 142
热里科 144
罗登巴赫 146
商博良 148
雅内·阿夫里尔 150
多雷 153
安格尔 156
科罗 158
莫里哀 160
拉封丹 163
都德 166
布尔迪厄 168
莎拉·伯恩哈特 170
卡戴克 172
西蒙·西涅莱与蒙当 174
巴尔扎克 177
德拉克鲁瓦 182
梅里美 184
修拉 186
比才 188
普鲁斯特 190
阿波利奈尔 194
卡拉斯 196
王尔德 198
库特利纳 202
努瓦尔 204
斯坦 206
阿兰 209
莫迪利亚尼 212
比阿夫 214
先贤祠
大仲马 221
雨果 224
卢梭 230
伏尔泰 234
左拉 238
蒙马特墓园地图 242
蒙巴纳斯墓园地图 244
拉雪兹墓园地图 246
这本书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最惊艳的旅行文学了!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去巴黎,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沉浸在那浪漫的街头巷尾。作者缪咏华的文字功底真是太扎实了,她不是简单地罗列地名和历史事件,而是将文学名家们的人生轨迹巧妙地编织进巴黎的每一个角落。读到她描述海明威在莎士比亚书店里搜寻灵感,或者萨特和波伏娃在左岸咖啡馆激辩哲学的场景,仿佛自己就坐在他们旁边,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智慧的火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小巷和不起眼角落的描绘,这些地方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她笔下的巴黎,不仅仅是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的宏伟,更是那些藏匿在市井中的灵魂气息。她会带你走进某个古老的书店,让你想象雨果在这里如何为《悲惨世界》搜集素材;或者引导你穿过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告诉你这里曾是某个伟大诗人挥洒才华的地方。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挖掘,让我对巴黎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观光,而是触及到了它真正的精神内核。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座令人惊喜的桥梁。缪咏华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欧洲文化的独特见解,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生动立体的文学地图。她没有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流派,而是将近现代欧洲的文学星辰,串联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于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作家和作品的介绍。通常,我们在阅读文学史时,关注的焦点会集中在几位家喻户晓的大师身上,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文学空间,发掘了许多同样值得被记住的名字。作者的评价既客观又充满个人思考,她能够从细微之处洞察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并将其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丰富性远超我的想象,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宝库。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巴黎的旅游散文集,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的内涵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欧洲近现代文化史的缩影,以文学为切入点,展现了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艺术的革新以及社会的面貌。作者缪咏华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采取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维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女性作家和独立思考者的关注。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作者并没有忽视那些同样才华横溢却可能被历史边缘化的声音。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们的困境与坚持,以及她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独特贡献。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让整本书读起来更加丰富和立体。它不仅让我看到了欧洲文学的辉煌,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对欧洲文化有着特殊情结的人来说。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巴黎充满向往,那里是无数文学巨匠的灵感源泉,也是无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这本书恰好捕捉到了这种精髓,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本承载着历史和故事的文学辞典。我喜欢作者在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轶事和作家小传,它们让冰冷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 我尤其欣赏作者将文学作品与实地场景的结合。她会告诉你,某个作家在创作某部作品时,常常会漫步在哪条街道,或者在哪个咖啡馆驻足思考。这种“实景阅读”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读到关于波德莱尔在蒙马特高地寻找创作灵感的部分,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颜料和街头艺人的音乐声。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巴黎这座城市,以及那里孕育出的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动。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欧洲近现代文化,特别是文学精神的绝佳读物。我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对那段辉煌的欧洲文学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缪咏华先生的这部作品,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讨论,让我对那些熟悉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了许多曾经擦肩而过却同样伟大的作家。她对于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作家之间思想碰撞和影响的梳理,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思想解放、艺术繁荣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她能够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和历史背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她没有回避那些充满争议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探讨,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引人深思。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欧洲近现代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