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学鉴赏辞典系列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ZhuMing品牌。《宋词鉴赏辞典》是这一鉴赏辞典系列的经典之作。自首次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与《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等在中国出版界一度形成热点,成为有品牌效应和品位的精品图书。新一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封面、版式、字体,字号放大,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若干幅,全面提升了本书的档次和品味。
目录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
寇准
踏莎行(春色将阑)
江南春(波渺渺)
钱惟演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陈尧佐
踏莎行(二社良辰)
潘 阆
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山)
(长忆观潮)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点绛唇(金谷年年)
杨亿
少年游(江南节物)
陈亚
生查子(相思意已深)
夏竦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剔银灯(昨夜因看蜀志)
柳 永
甘草子(秋暮)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曲玉管(陇首云飞)
雨霖铃(寒蝉凄切)
迷仙引(才过笄年)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浪淘沙慢(梦觉)
破阵乐(露花倒影)
二郎神(炎光谢)
锦堂春(坠髻慵梳)
定风波(自春来)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参差烟树霸陵桥)
驻马听(凤枕鸾帷)
戚氏(晚秋天)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满江红(暮雨初收)
引驾行(红尘紫陌)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倾杯(鹜落霜洲)
鹤冲天(黄金榜上)
张先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谢池春慢(缭墙重院)
惜双双(城上层楼天边路)
江南柳(隋堤远)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相思令(蕨满溪)
更漏子(锦筵红)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千秋岁(数声鹃鸪)
渔家傲(巴子城头青草暮)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剪牡丹(野绿连空)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惜琼花(汀蕨白)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满江红(飘尽寒梅)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小阁重帘有燕过)
(一向年光有限身)
(玉碗冰寒滴露华)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清平乐(金风细细)
(红笺小字)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喜迁莺(花不尽)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少年游(重阳过后)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池塘水绿风微暖)
(玉楼朱阁横金锁)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东风杨柳欲青青)
(芙蓉金菊斗馨香)
踏莎行(细草愁烟)
(祖席离歌)
(碧海无波)
(小径红稀)
山亭柳(家住西秦)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张昇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内容介绍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为拓展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收录宋、辽、金286位词人及无名词人的词作共1294篇,编成《宋词鉴赏辞典》,展示中国韵文的巅峰之作,延请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介绍各家之说。此本新一版以该书第二版为基础,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与内容相符的版画若干幅(黑白)插入正文,将原来正文的小五号字体放大为五号,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作者介绍 夏承焘,中国词学家,一生从事词学研究,多有建树。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
唐圭璋,中国当代词学大师、ZhuMing的中国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终其一生,专治词学。
周汝昌,我国ZhuMing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程千帆,ZhuMing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
初次阅读时,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博与精深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点。它并非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而是真正深入到了诗词的肌理之中。赏析的角度极其丰富,不仅有传统的格律考证和字词注释,更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乃至当时的社会风貌。比如解读某首边塞诗时,它能将读者瞬间拉回到那个风沙漫天的战场,让你真切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苦闷。这种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古人的维度。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立地欣赏几句优美的辞藻,而是开始理解整首诗词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对于一些意象的阐释,细致入微,让人茅塞顿开,原来那看似平常的一花一草,背后都蕴含着作者深沉的寄托。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在细节考证上的严谨态度,让我对它的专业性肃然起敬。我特意对照了几首自己熟悉的篇目,发现其对一些存疑版本和不同时期学者的争议点,都进行了中肯的梳理和阐述,而非武断地下结论。这种持重和谦逊的治学态度,在如今浮躁的出版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没有过度拔高或臆测作者的生平,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文本本身的力量上。比如对于某些著名的错讹之处,它能清晰地指出原委,并给出更符合上下文逻辑的理解,这对于追求真知和准确性的读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更是一种对待知识应有的审慎和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纸张的选取也很考究,摸上去细腻光滑,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手指也不会感到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印刷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宋词的婉约清丽,还是唐诗的豪迈奔放,那些细微的笔画和墨韵都被精准地还原了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对古代书法艺术的尊重,字体排版疏朗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流露出一股典雅的书卷气。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收藏价值。翻开扉页,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盛宴。对于一个对实体书有着偏执喜爱的人来说,光是把这套书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无声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了。
评分这套书的编纂逻辑简直是为自学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以往阅读古诗词集,常常因为术语晦涩或注释过于简略而半途而废,但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这种困扰。它的体系构建得非常科学,从最基础的诗体区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修辞手法和典故的详解。即便是初次接触唐诗宋词的人,也能通过清晰的导读图谱,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我特别欣赏它在难点词汇处理上的智慧——常常是注解在旁,既不打断主要的阅读流畅性,需要时又触手可及。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高雅”的古典文学变得平易近人。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说教,而是耐心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走入诗词的殿堂,而不是直接把读者扔进复杂的学术泥沼里。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套书最初是带着一种“凑单”的心态,但用下来后,它已经成为了我书房里最常翻阅的工具书之一。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极强的“检索响应速度”。每当我看到一句感怀之词,脑中闪过一丝困惑时,我总能迅速定位到我想找的那首词或那句诗。而且,它提供的内容深度,完全可以支持我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或写作参考。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而言,它成功地将“文学欣赏”与“案头工具”的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做到了雅俗共赏而又不失深度。它像一个随身携带的私人文史专家,随时待命,解答我的疑惑,这种高效且高质量的陪伴,是其他任何单一的电子资料或简易版本所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