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華語典
定價:98.00元
作者:溫端政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000937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集錄民眾智慧,典藏語匯精華。
2.《新華語典》是“新華”辭書傢族又一新成員,意在同《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相配閤,從字、詞、語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現代漢語的麵貌。
3. 語言學傢、語匯研究專傢溫端政主持編寫。
4 .雅俗共賞:收錄的條目即有“金蘭之契”“守得雲開見月明”這樣比較雅的成語、慣用語,也有“包子有肉不在摺上”“牽牛要牽牛鼻子”這類老百姓掛在嘴邊的話。
5. 專業實用:每條按類彆標注。
內容提要
1. 語匯:以“語匯”概念統轄,囊括成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格言、名言,總計25640條。
2. 定位:供中小學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寫作和教學查考。
3. 特點:語匯選條精當,釋義簡明實用,實例豐富經典。兼具性和學術性,是寫作和日常語言運用的好幫手。
4. 內容:標注語類,明確區分不同“語匯”。例句突齣語境,體現意義和用法。
商務印書館齣版的《新華字典》《新華詞典》是影響很大的語文工具書,但限於篇幅,不可能把日常語言文字方麵的問題一一交代得十分周詳。隨著全社會對提高語文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逐步推齣瞭“新華”傢族係列語文工具書。這些工具書都以《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為基礎,在語言文字的某一方麵進一步開拓擴展,加深加寬,作為《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的補充。《新華語典》是“新華”辭書傢族的又一新成員,是一部中型語典。意在同《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相配閤,從字、詞、語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現代漢語的麵貌。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詞目筆畫索引
作者介紹
溫端政,語言學傢、語匯學專傢。曾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語文研究》編委會主任、山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專傢組組長、山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辭書學會理事、山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山西省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等。著有《歇後語》《諺語》《二十世紀漢語俗語研究》《中國俗語大辭典》《古今俗語集成》《漢語常用語詞典》《中國歇後語大詞典》等著作和工具書。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對詞典類書籍一直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是高懸於廟堂之上的古董,與我日常的閱讀體驗相去甚遠。然而,《新華語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排版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留白恰到好處,字體選擇既經典又易讀,即便是長時間查閱,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更絕妙的是,它在解釋一個核心詞匯時,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近義詞或反義詞,而是構建瞭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語義網絡。例如,當你查閱一個錶示“復雜”的詞語時,它會先給齣最通用的解釋,然後細分齣“結構復雜”、“情感復雜”、“邏輯復雜”等不同維度,並配以相應的語境示例。這種結構化的梳理,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語言的細微差彆。以前我常犯的錯誤就是,明明想錶達A層麵的意思,卻錯誤地使用瞭B層麵的詞匯。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配備瞭一把高精度的語義尺,讓我能夠更精準地丈量和選擇最貼切的錶達方式。對於追求文字精確性的讀者而言,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語言美學有著執著追求的讀者,我最看重的往往是詞語的“韻味”和“張力”。很多詞典隻是給齣瞭意思的等同,卻無法傳遞齣詞語本身所蘊含的音樂感和畫麵感。《新華語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非凡的功力。在描述某些形容詞或動詞時,它提供的替代性詞匯群,往往能讓你的文字瞬間“活”起來。比如,對於“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它能細分齣“凝視”、“窺探”、“審視”、“睃巡”等,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動態和目的性。我發現,每當我寫作受阻時,翻開它,隨意瀏覽幾個詞條,就像是給我的思維輸入瞭一劑強心針。那些精心挑選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往往能像鑰匙一樣,開啓我被卡住的錶達通道。這不再是冷冰冰的定義堆砌,而更像是一場由語言大師精心策劃的“色彩搭配”展示會。它教你的不僅僅是“什麼意思”,更是“怎樣用得更漂亮、更有力量”。這種對語言藝術性的關注,讓它在眾多工具書中脫穎而齣,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靈感源泉。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一批老舊的學術資料,發現很多術語在不同年代的定義齣現瞭漂移,這讓我對“標準”這個概念産生瞭深深的睏惑。《新華語典》的齣現,恰好解決瞭這個曆史的斷層問題。它在收錄傳統詞匯時,並沒有一股腦地“現代化”,而是非常審慎地標注瞭詞義的“沿革”或“舊義”,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瞭我們做曆史文獻比對和語感恢復的需求。我尤其欣賞它對那些具有文化特定性的詞匯的處理,比如一些帶有地域色彩或特定曆史背景的成語、典故。它不像一些工具書那樣隻是簡單地給齣注釋,而是提供瞭足夠的文化背景信息,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能夠理解這些詞匯在過去的重量和分量。這種對曆史的尊重和對現實的關照相結閤的編纂理念,使得這本詞典的厚度遠超一般意義上的工具書。它不隻是告訴你“現在怎麼說”,更讓你明白“過去是怎麼說的,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這種深度解讀,對於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曆史視野,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評分這本《新華語典》的問世,無疑給咱們這些常年與文字打交道的人,帶來瞭一股久違的清新之風。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就被那種精心的編排和現代化的視角所吸引。它不像以往那些厚重的工具書,動輒引經據典,讓人望而生畏;相反,它更像是位和藹可親的嚮導,耐心地為你梳理著現代漢語的脈絡。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那些層齣不窮的新詞匯、網絡用語的處理方式,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充滿瞭對時代變遷的洞察力。比如,對於一些混閤瞭外來語或特定群體內部流行的錶達,它沒有簡單地斥之為“不正統”,而是細緻地考證瞭其來源、使用場景以及在社會語境中的微妙變化。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的寫作者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尤其欣賞它在釋義時所采用的例句,那些例句往往選取自當代的新聞報道、文學作品甚至是熱門的影視劇對白,生動、鮮活,讓人一眼就能明白這個詞在實際應用中究竟該如何拿捏,避免瞭那種乾巴巴、脫離現實的尷尬境地。它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一份活態的語言觀察報告,記錄著我們這個社會正在如何思考和錶達。
評分平心而論,市麵上優秀的漢語詞典數不勝數,但很多都存在一個共同的“通病”,那就是它們在麵對高度口語化、碎片化的現代交流方式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新華語典》則顯然是下瞭苦功夫去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語言現象。它的收錄標準明顯更加開放和與時俱進,這讓它在功能上具備瞭一種無可替代的“時效性”。我試著去查閱瞭一些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但總覺得不夠“正式”的錶達,令我驚喜的是,書中竟然都有收錄,並且對這類詞匯的使用場閤、感情色彩都做瞭明確的界定,比如哪些適用於非正式交流,哪些在書麵語中應謹慎使用。這種“接納但不濫用”的態度,恰恰體現瞭編纂者對當代漢語生態的深刻理解。它似乎在對讀者說:“我知道你們都在用這些詞,但請你們務必清楚它們的分量和邊界。”這種務實的態度,使得它成為瞭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輔助日常溝通、提升錶達效率的實用指南,而非僅僅是供人膜拜的語言高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