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龙凤装饰经典
定价:58.00元
作者:徐华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67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生动的文笔,精美的图稿,分五个章节,讲述龙凤的种类和造型形式,龙凤的装饰魅力,从实用的角度,推出300—500幅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创作新图。
内容提要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本书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生动的文笔,精美的图稿,分五个章节,讲述龙凤的种类和造型形式,龙凤的装饰魅力,从实用的角度,推出300—500幅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创作新图。
本书可供科普文物工作者,艺术院院校师生,以及雕塑造型、建筑设计、纺织印染、陶瓷器皿等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影视、戏剧的美术工作者和龙凤爱好者借鉴。
目录
章 寻觅远古的龙凤踪迹 1
一、图腾哺出龙和凤 1
1. 龙形图腾源于蛇 2
2. 龙形图腾源于蚕 2
3. 龙是华夏的共同图腾 3
4. 凤的起源与特征 3
二、寻觅“中华龙” 4
1. 古生物学中的龙和人文学中的龙 4
2. 山西彩绘陶龙 5
3. 大甸子陶器龙纹 5
4. 三星他拉玉龙 6
5. 蚌壳堆塑龙 6
第2 章 历代龙凤的造型经典 7
一、古拙抽象的商周龙凤 7
1. 玉器上的龙凤纹样 8
2. 青铜器上的龙凤纹样 9
二、秀丽矫健的春秋战国龙凤 11
1. 帛画刺绣上的龙凤纹样 12
2. 从苍朴过渡到美巧的玉雕龙凤 12
3. 从古拙向活泼过渡的青铜龙凤 13
4. 漆器上装饰的凤纹 13
5. 云龙纹、云凤纹和花草龙凤纹 14
三、雄浑豪放的秦汉龙凤 16
1. 兽身龙纹 16
2. 蛇身龙纹 16
3. 蟠螭纹 17
4. 生动奔放的凤纹 18
四、健壮圆润的六朝隋唐龙凤 19
1. 讲究气韵生动的六朝龙凤 19
2. 矫健丰润的唐代龙凤 20
3. 铜镜上的龙凤纹样 22
4. 石刻上的龙凤纹样 24
5. 织锦上的团龙、团凤 25
五、清秀典丽的宋元龙凤 26
1. 文人笔墨下的龙凤形象 26
2. 瓷器中的龙凤纹样 27
3. 其他工艺上的龙凤纹样 29
六、繁复华美的明清龙凤 30
1. 龙凤形象的主要特征 31
2. 建筑上的龙凤纹样 33
3. 陶瓷上的龙凤纹样 33
4. 锦绣上的龙凤纹样 36
5. 龙凤纹样的两种倾向 39
第3 章 龙的种类和形式 40
一、龙的种类 40
1. 夔龙 40
2. 虺 40
3. 虬 40
4. 蟠螭 41
5. 蛟 41
6. 角龙 42
7. 应龙 42
8. 黄龙 43
9. 蟠龙 43
10. 青龙 44
11. 象鼻龙 45
12. 鱼化龙 45
二、龙的程式化表现形式 45
1. 坐龙 45
2. 行龙 46
3. 升龙 46
4. 降龙 47
5. 云龙 48
6. 云龙纹 48
7. 草龙 48
8. 拐子龙 49
9. 团龙 49
10. 双龙戏珠 50
11. 群龙组合 51
三、麒麟,是龙家族中的一员 52
第4 章 凤的种类和形式 54
一、凤的种类 54
1. 凤 54
2. 凰 54
3. 雏凤 54
4. 鸾凤 54
5. 耋凤 55
6. 夔凤 56
7. 玄鸟 56
8. 朱雀 56
9. 青鸾 57
10. 紫凤 57
11. 黄凤 57
12. 白鹄 57
13. 雁凤 58
14. 天鸡 58
15. 丹凤 58
二、凤的程式化形式 60
1. 立凤 60
2. 翔凤 60
3. 升凤 62
4. 降凤 63
5. 坐凤 63
6. 卧凤 63
7. 云凤 63
8. 草凤 64
9. 云凤纹 66
10. 花凤 66
11. 团凤 66
12. 拐子凤 68
13. 影凤 68
14. 凤的综合形式 68
第5 章 龙凤,永开不败的装饰经典 74
一、龙凤自身的装饰魅力 74
二、工艺美术品中的龙凤 114
三、龙凤是永开不败的装饰经典 138
第6 章 龙凤的写实型经典 145
第7 章 龙凤的装饰型经典 175
后 记 230
参考文献 231
作者介绍
六十年代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戏曲美术专业,八十年代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技术职务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学策划为“文化学者”。编著出版艺术专著91本。内容涉及佛教造像、祥禽瑞兽、工艺美术、传统古建、戏曲装饰等五个大类,其中有《中国传统题材造型》(计24卷)、《中国木雕造型精品鉴赏》(计12卷)、《徐华铛作品系列》(计10卷)。
文摘
序言
《龙凤装饰经典》的出现,让我对“经典”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收录了龙凤装饰图案的书,更是一部凝结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宝库。我从书中看到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龙凤的形象是如何演变的,它们在细节和风格上又有哪些细微的差异。比如,在一些唐代的图案中,龙凤显得更加丰腴饱满,充满盛唐气象;而在一些明清的图案中,则更加精细繁复,展现出宫廷艺术的华丽。书中对这些图案的呈现,并非生硬的罗列,而是通过精美的印刷和恰当的排版,将这些历史的痕迹一一展现。我特别喜欢书中一些带有背景图案的页面,那些淡淡的祥云、回纹,衬托着主角龙凤,更显其庄重和神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也能焕发出不同的艺术光彩,这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它能够跨越时空,依然保持其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龙凤装饰经典》的排版和版式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家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但其设计水平却完全不输给专业的艺术设计类出版社。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使得图案和文字之间有了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显得拥挤和杂乱。文字部分的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清晰易读,与图案部分的风格相得益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图片的摆放方式,有些图案占据了整整一页,有些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在某些页面,为了突出某个重要的图案,作者特意将其放在页面的中心位置,并用较大的篇幅进行展示,这种设计手法,既突出了重点,又保持了整体的协调性。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虽然篇幅不多,但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案的含义和文化背景。这种精巧的版式设计,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愉悦,也让我更加专注于对书中图案的欣赏和文化内涵的品味。
评分《龙凤装饰经典》所展现的图案,其技法之精湛,令我叹为观止。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晕染,还是纹样的组合,都显示出作者和设计者极高的艺术水准。我特别留意到书中一些近景特写,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根龙须、每一片羽毛的细节处理,那种精细入微的刻画,非凡人所能及。即便是在线描图案中,也能感受到其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使得静态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在一些彩色的图案中,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都处理得非常出色,例如金色与红色、金色与青色的对比,既醒目又不失和谐,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视觉效果。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在技法上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
评分《龙凤装饰经典》在色彩运用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书中绝大部分的龙凤图案都采用了大胆而又和谐的色彩搭配。金色无疑是绝对的主角,但这种金色并非俗气的闪耀,而是内敛而又华丽的,它被巧妙地运用在龙的鳞片、凤的羽毛以及一些轮廓线上,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较为鲜艳的色彩,如深红、青蓝、墨绿等,这些颜色与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不会显得突兀,反而相互衬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我特别注意到,在某些图案中,艺术家运用了渐变色和晕染的手法,使得色彩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比如龙身上的金色,从明亮处逐渐过渡到阴影处,更显其立体感和光泽感。这种对色彩的精准把握和高超运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装饰艺术的魅力。每一页的设计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色彩盛宴,让人在视觉上得到极大的享受,也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色彩的敏锐洞察力和审美情趣。
评分在《龙凤装饰经典》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龙和凤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它们不仅仅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书中呈现的这些龙凤图案,都充满了吉祥的寓意,代表着权威、尊贵、和谐与繁荣。我注意到,在许多图案中,龙凤都呈现出相互追逐、嬉戏的姿态,这象征着阴阳和谐,万物生生不息。还有一些图案中,龙凤与宝珠、祥云等元素结合,更增添了吉祥和幸福的寓意。这本书让我更直观地认识到,龙凤文化是如何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习俗中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艺术画册,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视觉解读。通过欣赏这些图案,我仿佛能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评分阅读《龙凤装饰经典》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我不仅仅是在翻阅图片,更是在与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进行对话。书中龙凤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例如,在一些图案中,我能看到非常复杂的缠枝纹样,这些纹样相互缠绕,却又井然有序,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还有一些图案,运用了镂空和雕刻的技法,虽然书中是印刷品,但也能感受到其立体感和质感。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龙凤身体的比例和动态的处理,都符合传统审美,既有威严又不失灵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在了图案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创造力和艺术功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不仅仅是图腾,更是集吉祥、权力、美德于一身的艺术符号,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本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我最初对《龙凤装饰经典》的艺术性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想法过于狭隘。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跨领域的合作和对多元文化的呈现,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对龙凤图案的选取和编排,显示出一种高度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从龙凤的造型、姿态,到色彩的运用、纹样的搭配,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我尤其欣赏书中一些图案的构图,它们巧妙地利用了画面空间,将繁复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却又不显得拥挤,反而有一种疏密有致的美感。这种设计理念,即便是在专业的艺术设计书籍中,也并不多见。这本书的出现,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出版社”这个概念,它们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出版者,更是文化传承和艺术传播的载体,它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触及和展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评分翻开《龙凤装饰经典》,我首先被其中展现的图案精美程度所震撼。那些龙凤的造型,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姿态和神韵。有的龙身蜿蜒,仿佛在云海中腾跃;有的凤姿绰约,羽翼舒展,尽显华贵。这些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我注意到,书中对龙凤的描绘,细节处尤为考究,例如龙的爪子、龙须的飘逸,凤的眼睛、凤冠的层叠,都处理得极其细腻,展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和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这些图案的构图也十分巧妙,或单独成章,或与祥云、宝器、花卉等元素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充满吉祥寓意的画面。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跨页的插图,一条巨大的金龙盘绕在山巅,周遭是翻滚的祥云,龙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这样的画面,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力量、吉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本书让我在欣赏这些精美图案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它不仅仅是图片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符号的艺术化呈现,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这本《龙凤装饰经典》的装帧设计,初次见到就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和历史沉淀。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哑光纸,触感温润,上面印制的龙凤图案,色彩饱满而不失典雅,线条流畅,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都栩栩如生,仿佛要跃然纸上。书脊部分,烫金的“龙凤装饰经典”几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与封面图案相得益彰,整体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奢华的气质。我尤其喜欢它边缘的处理,虽然不是那种极其精致的包边,但恰到好处的圆角设计,让整本书拿在手里非常舒适,没有丝毫的硌手感。打开书页,那种特有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注重手工技艺和审美的年代。纸张的厚度也恰到好处,不易折角,且有一定的韧性,翻页时有一种顺滑而又不失质感的感觉。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愧是“经典”二字所能承载的分量。我是一个对书籍实体有着很高要求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其内容,还在于它带给读者的全方位体验,而《龙凤装饰经典》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被它的外在美所深深吸引。
评分在《龙凤装饰经典》中,我惊喜地发现,那些龙凤的造型并非仅仅停留在平面化的装饰上,而是融入了非常丰富的细节和叙事性。每一个龙凤的形象,都似乎蕴含着一个故事,或者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寓意。例如,有些龙的姿态是矫健而充满力量的,暗示着帝王的威严和力量;有些凤的造型则是柔美而优雅的,象征着皇后的美德和祥瑞。书中还出现了许多与龙凤相关的祥瑞纹样,如回纹、雷纹、祥云纹等,这些纹样并非随意点缀,而是与龙凤的主体形象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我尤其对书中描绘的一些场景化图案印象深刻,例如龙凤呈祥的画面,龙与凤相互辉映,象征着吉祥和美满。这些细节的丰富和叙事性的融入,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案集,更像是一部关于龙凤神话和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百科全书。它让我看到了龙凤形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代所代表的意义的变化,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