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史

东欧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罗伯特·拜德勒克斯(RobertBidele 著
图书标签:
  • 东欧史
  • 历史
  • 欧洲史
  • 政治史
  • 文化史
  • 社会史
  • 近代史
  • 当代史
  • 区域研究
  • 冷战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2353
商品编码:24915797763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罗伯特·拜德勒克斯(Robert Bideleux),(英)伊恩·杰弗里斯(Ian Jeffries) 著;韩炯,吴浩,柴晨清 等 译 定  价:149 出 版 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1日 页  数:102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7312353 新版前言
编年表
巴尔干历史编年表
东中欧历史编年表
缩略语
导言:巴尔干半岛和东中欧的危机与变迁
 从希腊罗马时期到时的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的逐渐“巴尔干化”
第二章 希腊罗马时期的巴尔干半岛
第三章 拜占庭的统治和它的影响,395―1204
第四章 十字军、南部斯拉夫国家的出现和拜占庭的衰落,1095―1453
第五章 奥斯曼(西土耳其人)国家的崛起,1326―1453
第六章 奥斯曼全盛时期的巴尔干,1453―1686
第七章 奥斯曼衰落时期的巴尔干,1687―1921
第八章 巴尔干民族国家的出现。1817―1913
第九章 战争对巴尔干地区的灾难性影响
第二编 从罗马时代到时期的东中欧
第十章 广为争议的10世纪以前东中欧的“族源”问题
第十一章 10至16世纪东中欧与西方基督教国家明显趋近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15世纪末至18世纪末东中欧和西欧发展路径的根本分离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罗伯特·拜德勒克斯、伊恩·杰弗里斯著的《东欧史(上下)/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对东中欧和巴尔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专题的历史考查与分析,涵盖的地域空间包括易北河以东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西的国家,以及巴尔干半岛国家;涵盖的历史时段起于公元前3000―前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出现米诺斯文明,迄于作者搁笔的2007年,包括了从面向苏联的社会主义时期到转向欧盟和北约的历史巨变。同时编制详细的地图、图表、“巴尔干历史编年表”和“东中欧历史编年表”等辅文,对于阅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英)罗伯特·拜德勒克斯(Robert Bideleux),(英)伊恩·杰弗里斯(Ian Jeffries) 著;韩炯,吴浩,柴晨清 等 译 罗伯特·拜德勒克斯,任职于英国斯旺西大学,主要从事东欧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著有相关学术著作《巴尔干:后共产主义的历史》等。
伊恩·杰弗里斯,任职于英国斯旺西大学,主要从事东欧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著有相关学术著作《巴尔干:后共产主义的历史》等。

《文艺复兴的光辉与阴影》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东欧历史的著作,也与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民族迁徙或帝国兴衰并无直接关联。它是一部深入探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意大利地区,那段波澜壮阔的思想、艺术与社会变革的史学作品。我们致力于发掘那些被历史洪流掩埋的细节,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巨匠之作,并剖析这场文化运动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 核心内容概览: 佛罗伦萨的黎明: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带回14世纪的佛罗伦萨,探究这座城邦如何孕育出这场颠覆中世纪思想模式的伟大运动。我们将详细考察其政治结构、商业繁荣以及早期人文主义者的萌芽,理解财富如何转化为文化 patronage,以及这如何促成了艺术与科学的空前发展。美第奇家族的崛起与衰落,以及他们对艺术和知识的推动作用,将是本章的重点。 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聚焦于文艺复兴最耀眼的成就——艺术。从乔托的现实主义开端,到达·芬奇的博学与神秘,再到米开朗琪罗的宏伟与力量,拉斐尔的和谐与优雅,我们将细致分析这些大师的代表作品,解读其创作理念、技法创新以及所处的历史语境。我们不仅仅是欣赏画作和雕塑,更是尝试理解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理想、宗教情感与人文关怀。从薄伽丘的《十日谈》到但丁的《神话》,文学作品的革新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如何挑战教会权威,歌颂世俗生活,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思潮: 本书将深入探讨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的演变。我们追溯其对古典文本的重新发现与解读,考察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谟等思想家的贡献,以及他们如何将焦点从神圣转向人本身。人文主义者对教育、政治、伦理的看法,他们对个人价值、理性思考的强调,以及这种思潮如何逐渐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塑造了新的世界观,都将得到详尽的论述。 科学的觉醒: 文艺复兴并非只有艺术与人文的繁荣,科学的萌芽与发展同样值得关注。本书将展现哥白尼的日心说如何挑战了沿袭千年的地心说宇宙观,维萨里的解剖学研究如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以及达·芬奇在工程、解剖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探索。这些科学的探索,虽然在当时可能尚未完全普及,却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大利之外的回响: 虽然文艺复兴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其思想与艺术的影响力早已跨越阿尔卑斯山。本书将触及文艺复兴在北欧(如丢勒、伊拉斯谟)和英格兰(如莎士比亚)的传播与演变,探讨其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并产生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世俗化与宗教的张力: 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权力的增长与教会权力的相对衰落是一个重要议题。我们将分析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商业资本的积累如何挑战了传统的封建教会经济模式。同时,宗教改革的前奏,以及教会内部的改革思潮,也与人文主义的世俗化倾向形成了复杂的张力关系,我们将探讨这种双重性对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阴影”: 任何伟大的时代都有其不容忽视的阴暗面。本书也将审视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的社会不平等、阶级固化、宗教迫害(如对异端和女巫的审判)、战争的残酷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问题。我们认为,理解文艺复兴的“光辉”与“阴影”,才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那个时代。 本书特色: 史料的挖掘与解读: 我们力求引用一手史料,包括当时的文献、书信、艺术品鉴定、考古发现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避免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 跨学科的视角: 本书整合了历史学、艺术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力求从多个维度展现文艺复兴的全貌。 叙事的生动性: 尽管是一部学术著作,我们仍努力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时代。 批判性的反思: 我们鼓励读者在欣赏文艺复兴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能对其局限性与负面影响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文艺复兴的光辉与阴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这段欧洲关键历史时期的深度、多角度的解读,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西方文明的根源,以及人类思想与创造力所能达到的高度与广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描绘19世纪东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时,简直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被书中关于希腊独立战争的细节深深吸引,那种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欧洲列强复杂的介入,都让这场斗争充满了戏剧性。书中对1848年革命在东欧的遍地开花的描述,更是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欧洲大陆的普遍激情与理想。我尤其对匈牙利革命的辉煌与悲壮印象深刻,那种短暂的独立,以及最终被俄国沙皇军队镇压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书中对各民族争取独立和自治的斗争,如波兰的起义、捷克的民族复兴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些斗争虽然屡屡受挫,但其背后蕴含的民族自决的理念,却如同种子一般,在东欧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奥匈帝国复杂民族关系的描绘,那种表面上的统一,内部却暗流涌动的矛盾,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书中对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的加剧,以及列强在此地的角逐,也让我对这个区域的动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解读事实背后的深层原因。

评分

《东欧史》对于近代早期东欧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刻画,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彩。我被书中关于三十年战争对神圣罗马帝国及周边区域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的描述深深震撼。书中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西方的战火,而是详细阐述了这场战争如何波及东欧,如何改变了该地区的权力平衡,以及那些小邦国如何在两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接着,书中对彼得大帝的俄国改革和向西扩张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崛起中的东方巨人的形象。那种雄心勃勃的改革,以及俄国与波兰、瑞典等国之间的多次战争,都极大地重塑了东欧的版图。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波兰被瓜分的分析,那种看似“和平”的背后,实则是大国赤裸裸的利益算计和民族国家主权被践踏的悲剧。书中对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这三个帝国如何一步步蚕食波兰,以及波兰人民为此付出的血泪,读来令人唏嘘。此外,书中对奥斯曼帝国在东欧势力的衰退,以及俄国在巴尔干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描绘,也为理解后来的“巴尔干火药桶”埋下了伏笔。书中对启蒙运动思想如何在东欧传播,以及它对当地社会改革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也做了深入探讨,展现了思想的力量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在描述中世纪东欧的动荡与变革方面,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残酷的现实,而是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展现了诸如波兰王国、匈牙利王国、波西米亚王国等中东欧新兴强国的崛起与衰落。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条顿骑士团东扩的章节所吸引,那些关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在波罗的海地区造成的深远影响,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宗教狂热和民族扩张有了新的认识。书中对黄金时代的波兰立陶宛联合共和国的描绘更是精彩绝伦,那种贵族民主的独特政治体制,以及它在军事、文化上的成就,都被作者细致地呈现出来。然而,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内部的脆弱性,以及最终被瓜分吞噬的悲惨命运。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奥斯曼帝国崛起,并一步步蚕食巴尔干半岛的章节,那种步步紧逼的压迫感,以及东欧各地人民在抵抗与屈服中的挣扎,让我感到心情沉重。书中对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等公国的抵抗精神的赞扬,也让我看到了在强大帝国阴影下,微弱但顽强的民族生命力。对于书中关于哈布斯堡王朝在东欧扩张的历史,我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那种巧妙的外交联姻和军事征服,如何将庞大的领土整合起来,以及这种整合又如何为后来的民族主义埋下隐患。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东欧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东欧这片充满传奇与苦难的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书中对宏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对个体命运的关怀相结合,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和争议性问题时所展现的平衡和客观。比如,对于苏联时期在东欧的统治,作者既揭示了其负面影响,也承认了一些历史事实。我从书中看到了东欧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与对自由的追求。这本《东欧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著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东欧,更能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复杂性、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以及那些永恒的关于权力、信仰、民族与自由的追问。

评分

这本《东欧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这一区域的历史了解不多,但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在开篇就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东欧这片土地在漫长岁月中留下的深邃印记。那些古老的斯拉夫部落如何迁徙、如何在广袤的土地上扎根,又如何与日耳曼人、匈奴人等其他民族发生激烈的碰撞与融合,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早期斯拉夫国家的形成,以及拜占庭帝国对东欧文化和宗教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论述印象深刻。那些关于基辅罗斯的辉煌,以及后来蒙古入侵带来的巨大冲击,都被作者用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一一展现。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变迁,书中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信仰、社会结构也有细致的描绘,让我得以窥见不同时代东欧社会的脉络。比如,关于早期基督教如何在东欧传播,以及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分裂对该地区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些细节都让我对东欧独特的文化景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穿插的地图和插图也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更容易理解书中提到的一些地名和事件。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已经对东欧的早期历史有了一个初步但坚实的认识,为后续更复杂、更激烈的历史演变奠定了基础。

评分

《东欧史》对20世纪初东欧地区紧张局势的分析,简直就像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提前写下的注脚。我被书中对巴尔干战争的详细叙述所震撼,那种萨拉热窝事件如何点燃欧洲战火的细节,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民族、政治、军事因素,都被作者一一剖析。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战场的残酷性描绘,让我得以了解战争对这片土地造成的巨大创伤。俄国在战争中的崩溃,沙皇政权的覆灭,以及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爆发,这些惊天动地的事件,都被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呈现出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战后东欧新国家诞生的章节所吸引,那些根据民族原则划分的边界,以及随之而来的少数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都为20世纪的东欧埋下了新的隐患。书中对战间期东欧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治不稳定、经济困难,以及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都做了细致的描绘。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黑暗的时刻,而是用一种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在描绘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方面,简直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被书中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以及其如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过程,做了详实的梳理。书中对东欧各国人民如何通过和平示威,或是在少数情况下通过武装冲突,推翻共产党政权的历程,都做了细致的描绘。我尤其被书中对柏林墙倒塌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所吸引。书中对东欧各国在剧变后,如何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阵痛,都做了深入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民族主义在后社会主义时代重新抬头,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地区冲突的描写,比如南斯拉夫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内战。书中对东欧各国在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以及它们如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主巩固,都做了细致的观察。

评分

《东欧史》对于冷战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运作机制的剖析,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被书中关于东欧各国是如何在苏联的强大影响力下,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这种体制在初期带来的工业化成就,和后期出现的僵化、低效等问题,都做了细致的描绘。书中对“铁幕”下的生活,以及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西方的隔绝,都做了生动的展现。我尤其被书中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描述所吸引,那些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以及最终被苏联军队无情镇压的结局,让我深感悲凉。书中对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走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描绘,也提供了一个与苏联模式不同的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东欧各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和不满的分析,以及这些情绪是如何在暗流涌动中逐渐积累的。书中对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的极端集权和残暴统治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威权体制的另一面。

评分

《东欧史》对于当代东欧地区的多样化发展轨迹的展现,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新的活力与挑战。书中对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加入欧盟后,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们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都有详细的阐述。我被书中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摆脱苏联统治后,如何快速发展,并成为欧盟和北约重要成员的历程所吸引。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东欧各国在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腐败、以及一些国家在民主制度巩固方面存在的挑战。我尤其被书中对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所经历的政治动荡和转型困境的描述所吸引,这些地区依然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书中对巴尔干地区在经历内战后,如何进行和平重建和寻求融入欧洲的努力,也做了深入的报道。作者的分析非常全面,他既看到了东欧地区的进步,也指出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

评分

这本书在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东欧地区造成的深重灾难方面,简直是令人不忍卒读,却又不得不读。我被书中对德国入侵波兰,以及随之而来的纳粹占领的详细描述所震撼。书中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犹太人大屠杀的描绘,更是触目惊心,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历史上的黑暗面。我尤其被书中对苏德战争东线战场的描述所吸引,那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及无数平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的苦难,都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战后东欧被苏联势力范围化的过程,以及各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都做了详实的分析。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共产党政权是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以及其内部的政治清洗和思想控制所吸引。作者的叙述非常客观,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苏联模式视为理所当然,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在东欧推广的复杂过程和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