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 實戰同傳(英漢互譯) | ||
| 定價 | 48.00 | |
| 齣版社 | 中譯齣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第2次印刷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1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林超倫 編著 | |
| 裝幀 | 裝 | |
| 頁數 | 312 | |
| 字數 | --- | |
| ISBN編碼 | 9787500133773 | |
前言
第一部分 理念闡述
第一課 基本概念
第二課 議題探討
第三課 同傳技能
第四課 知識能力
第五課 三詞一譯:英譯漢
第六課 三詞一譯:漢譯英
第七課 任務周期
第八課 設計培訓
第九課 如何培訓(一)
第十課 如何培訓(二)
第二部分 同傳練
英譯漢
1.聯閤國秘書長潘基文講話
2.美國總統奧巴馬講話
3.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的講話
4.APEC秘書處常務主任的講話
5.歐盟馬德裏宣言
6.OECD秘書長的講話
7.歐佩剋秘書長的講話
8.IMF總裁拉加德的講話
9.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講話
10.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剋的講話
漢譯英
1.溫傢寶總理的講話
2.副主席的講話
3.李剋強副總理的講話
4.楊潔篪外交部長的講話
5.陳竺衛生部長的講話
6.國土資源部長徐紹史的講話
7.傅瑩副部長擔任大使時的離任講話
8.中國駐印大使張炎的講話
9.中國代錶團在聯閤國的發言
10.王毅韌秘書長的講話
新聞同傳與會議同傳有四大不同。首先,新聞同傳的信息密集程度和速度都遠遠超過一般會議的發言和演講。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速度是每秒3個單詞,15-20秒的一條新聞需要包含所有新、重要的信息。編寫人反復推敲,盡量在極其有限的字數內傳達更多的信息。而同傳時如果想把所含信息全部傳譯就會時間不夠,導緻信息遺漏或者由於難以組織譯入語的句子而産生誤譯。這個道理如同被緊緊地壓縮在一個小盒子裏的東西,一旦打開盒子拿齣來就會齣現體積超過盒子大小的情況一樣。另外由於新聞朗讀速度快,譯員缺少思考的餘地,很容易齣現口誤。 第二,新聞顧名思義是新信息。突發新聞更是有可能包含完全超齣譯員現有知識的信息,導緻漏譯或者錯譯。另外,按照常規,電視新聞正點開播10分鍾,往往有10來條內容完全不同的新聞,對譯員知識麵的要求經常超過一般會議口譯。 第三,新聞同傳有很多技術處理上的挑戰。比如:電視新聞的慣用手法是主持人說一段引語,然後記者報道的聲音緊跟而入。而同傳譯員本來就至少滯後講者1秒,稍微一猶豫就滯後2秒,會導緻畫麵色經是記者瞭,但是聽眾聽到的還是主持人的話正在被傳譯的情況。或者畫麵已經是主持人瞭,譯入語還在說剛纔記者報道的話。另外,電視新聞裏被采訪者的身份總是用字幕打齣。如果同傳譯員不馬上增加對被采訪者的介紹,就會導緻節目主持人或者報道記者的話與被采訪者的話連在一起,造成混亂。但是如果譯員介紹被采訪者就會明顯增加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裏所需要說的話,導緻落後太多而無法跟上原話,乃至漏譯其後的內容。 新聞同傳是同傳的一種特殊用途,有明顯的特殊性質,需要特彆的訓練,不是會議同傳譯員自然就能勝任的工作。另外,使用同傳轉播電視新聞需要一組技術和運作體係上的支持,不能提供一套會議同傳所需的設備而瞭之。 ……
《實戰同傳》係"中譯翻譯教材·翻譯專業核心課係列教材"之一,為口譯大師林超倫博士*力作,旨在培訓能夠擔任首次英漢同聲傳譯(簡稱同傳)的譯員,是林超倫博士多年同傳研究與教學的經驗總結,分為理念講解和實戰練兩大部分。在理念講解部分,厘清瞭同傳及相關主要概念,比較瞭交傳和筆譯的主要異同,揭示瞭同傳的核心技能和輔助技能(如一秒思維、三詞一譯等),剖析瞭同傳中的語言轉換技巧,講述瞭同傳的培訓與自學方法,指齣要達到同傳培訓目的,必須嵌入實戰模擬內容。練部分,全部取材真實場景,以中外領導人的講話為主,不僅配有參考譯語,還常以技巧琢磨來展示多種同傳錶達方式,可供同傳教者與學者進行對比,以更快更好地提升同傳技能。全書探討具有相當深度,不乏獨到見解。
林超倫,福建莆田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博士。
林超倫博士是業界公認的自學與運用交傳、同傳,視譯技能的翹楚。1982年首開同傳生涯,為世界氣象組織提供同傳服務;1992年加入BBC國際電颱,與同事共開新聞同傳之先河。到目前為止,他除瞭為英國女王會見中國國傢主席擔任譯員之外,已經為四任英國首相擔任譯員,陪同其中三位訪華,並且以英國政府譯員身份,參加接待瞭訪英的上一屆中國領導人江澤民、硃鎔基、李瑞環、李嵐清、丁關根、吳儀、肖揚和本屆領導人、吳邦國、溫傢寶、戴秉國、唐傢璿、以及眾多的曆屆部長。2011年,英國女王授予林超倫博士OBE勛章,以錶彰其對英中兩國關係所作的傑齣貢獻。
《實戰同傳(英漢互譯)》可以作為英語或翻譯專業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含MTI)教材,可供廣大翻譯工作者、具有較高英語水的其他外嚮型專業(如國際法、國際貿易、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外交學、世界史等)學者選用,尤其是可以作為口譯證書(SIA、NAETI、CATTI、ETTBL)考試備考者和口譯培訓學校的口譯教材。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個書名裏帶著“係列教材”的字樣有些抗拒,總覺得這種書會比較枯燥乏味,更適閤理論研究者而非渴望快速上手的人。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時,纔發現我的判斷完全錯瞭。這本書在理論的嚴謹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作者似乎非常瞭解學習者在不同階段的睏惑,並針對性地給齣瞭解決方案。比如,它詳細講解瞭如何應對突發狀況,比如發言人語速過快、口音濃重,甚至是技術故障。這種對真實世界復雜性的接納和應對策略,是其他任何一本專注於“完美錶達”的教材所不具備的。它教會我的,不僅是語言技能,更是作為一名專業口譯員應有的職業素養和應變能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讓人感覺仿佛一直在接受高強度的模擬訓練。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工作瞭幾年的筆譯人員,想轉型做口譯,我一直找不到一個能有效彌補我實戰經驗不足的資源。偶然翻閱到這本教材,立刻被它那股撲麵而來的“硬核”氣息所吸引。這本書完全沒有新手友好型教材的拖遝,開篇就直擊痛點,直指同傳的難點。它的排版雖然略顯嚴肅,但內容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的匠心。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信息濃縮”和“意群解碼”的章節,這些概念在筆譯中相對抽象,但在同傳中必須轉化為肌肉記憶。書中的練習題設計巧妙,很多都需要聽完一段話後,迅速在腦海中構建齣不同語言間的映射結構,這對訓練反應速度極其有效。讀完前幾章,我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在信息輸入和輸齣的鏈條上更加順暢瞭。
評分我接觸過不少翻譯相關的書籍,但很少有能像這本一樣,將“實戰”二字做得如此透徹。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僅停留在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更深入地剖析瞭“為什麼這樣做”。例如,它對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在信息處理速度和記憶負荷上的差異進行瞭細緻的對比研究,這對初學者建立正確的學習認知非常有幫助。我發現書中大量的例句和對話都選取自真實的國際會議場景,這使得學習材料極具代入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進行一對一的“私教”學習,他不僅指齣瞭我的弱點,還為我提供瞭具體、可操作的改進方案。我尤其欣賞它對“心理調適”這塊的重視,畢竟口譯場上的心理素質往往決定瞭最終的成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教材本身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份職業生涯的入門指南。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口譯學習者的福音,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入手這本書的,原本以為市麵上關於同傳的教材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一些理論知識和簡單的模擬練習,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內容編排極其係統化,從基礎的聽辨訓練到高級的語篇銜接和文化差異處理,都有詳盡的步驟和案例分析。我特彆喜歡它對於“即時性”和“準確性”之間權衡的探討,這在實戰中是至關重要的。書中提供的許多實戰技巧,比如如何快速捕捉信息流、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真知灼見。尤其是關於不同主題(如政治、經濟、科技)的術語處理和語境理解,作者給齣的方法非常實用,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踏入瞭專業同傳的殿堂。對於我這種正在備考專業考試,並希望提升實戰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必備的“武功秘籍”。
評分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真正想要成為優秀同傳譯員的人準備的“進階”讀物。它的難度和深度要求學習者必須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初步的翻譯概念,否則可能會感到吃力。但我非常欣賞作者在分析復雜長難句時的細緻入微,他們沒有簡單地提供譯文,而是將整個翻譯過程拆解成瞭聽力理解、語義分析、信息重組和目標語輸齣這幾個關鍵步驟,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訓練方法。對於我這種對翻譯的“黑箱”過程感到好奇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異於打開瞭一個清晰的流程圖。我尤其喜歡它對文化語境敏感性的強調,很多時候,翻譯的失敗不在於詞匯的錯誤,而在於對深層文化含義的誤讀。這本書在提升硬技能的同時,也極大地深化瞭我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細細品味的深度學習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