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最小的路

阻力最小的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之坤 著
图书标签:
  • 自我提升
  • 个人成长
  • 效率
  • 习惯
  • 思维方式
  • 目标管理
  • 人生规划
  • 影响力
  • 成功学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江阴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7163
商品编码:25818814425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 阻力Z小的路
作者: 廖之坤 开本:
YJ: 32.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515817163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廖之坤,198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专注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曾先后策划引进出版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少有人走的路》、《FBI教你读心术》、《这书能让你戒烟》、《三杯茶》以及《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等畅销书。并著有《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等图书。

精彩导读

创造不是漂流,而是冲浪

对事物采取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扼杀了个人所具有的Z宝贵的创造力,使我们的生活像在激流中盲目地漂流。

创造是顺势而为,走阻力Z小的路。漂流只是“顺势”,却没有“而为”。“顺势而为”,不仅要“顺势”,还要有所作为。

不过,要顺势而为,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势”。

    “势”包罗万象,可以是地势、山势、风势、火势,

也可以是姿势、权势、声势、形势。任何事物由于它内部的结构和特征,都具有一种趋势,比如水具有的趋势是往低处流,有浮力,流动的时候还能产生冲击力;火具有的趋势是燃烧,能产生高温;砖头的形状是长方形,有棱有角,与地面接触时摩擦力大,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趋势是稳定和牢固;轮子的形状是圆形的,它J是为了滚动而生。“势”也可以是股市的走势,例如牛市或熊市;还可以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发展趋势,以及一个国家的形势。

逆势而动,是违背事物的趋势,偏要与事物的发展趋势对着干,比如逆流而上,用砖头去滚动,用轮子去固定,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一条阻力Z大的路。

    顺势而为是顺应事物的趋势,因势利导,一步步接近目标,而不是撒手不管随大流,那样只能算是盲目漂流。

漂流时水流到哪里,自己J跟到哪里,似乎没有什么阻力,很容易,却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漂到自己Z不想去的地方。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有了外遇,他并没有某天早晨醒来J想:“我JT要搞外遇。”他只是随性而为,J像条件反射似的,全没有自己的意志。这样的反应模式让他的生活之舟脱离了航向,四处漂流,被浪涛吞没。等他浮出水面的时候,人生已经一团糟:妻子离开了他,孩子拒绝同他说话,朋友们也一个个离他而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把生活过成什么样取决于你的选择。生活中只有10 % 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 % 则取决于你对事情的反应态度。如果采取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让生命漫无目的地漂流,那么我们J会远离初衷,与真正想要的生活背道而驰,Z后还不明白:为何到了这种地步?

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J像在漂流,他们随波逐流,面对问题不加思考,不进行分析,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J像登山者失去了指南针和GPS,只能跟着感觉走,迷失在丛林里。

如果正逢早晨上班时间,拥挤几乎是免不了的。正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候车的地方早早排起了长龙,人们个个翘1以盼。好不容易等来一趟车,车门一开,便有人往车上挤。个别人的动作幅度很大,不小心踩了别人一下,或者把前面的人挤下来。于是,他们之间很可能会发生一场口水战,甚至大打出手。再往下发展下去,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其中一位D事人,到了单位之后,发现自己把手提包丢在车上了。

那么,他这YT心情还会好吗?是否能把这YT的工作做好呢?他或许会对自己说:“要是从家里早出来几分钟不碰上那个家伙J好了”“其实WQ没必要和那个家伙较真”……可以肯定,这YT他会在抱怨、后悔和郁闷中度过。

在这件事情上,很多人认为是发生的拥挤事件导致了人的反应。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不是事件导致了反应,而是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人的反应。如果人不改变对事情的看法,J无法改变自己的反应,始终会让自己的行为在条件反射中漂流。

不管是在时间还是金钱上,漂流都会让我们付出昂贵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生活一直漂流,不仅时间和金钱会白白溜走,也会错失许多宝贵的机会。结果让人在各种各样的“如果”之中,陷入绵绵不绝的懊悔——

如果我大学时多看点书,多学习,工作J不会……

如果我早点节制,多锻炼,更好地爱惜身体,J不会……

如果我不听信别人的话,用脑子好好想一想,不去投资那个项目,JTJ不会……

如果我多跟妻子或者丈夫交流,多听听,多理解,J不会……

如果我……

 

漂流是不假思索、不过脑子的行为,它从不认真地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这些事情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它白白闲置了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导致总是打不开局面。

创造绝不是漂流,而是冲浪。

漂流与冲浪虽然看起来都是玩水,都在弄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漂流不会主动选择方向,只是随波逐流;而冲浪则会主动去选择方向,始终明白自己的初衷,是借助波涛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冲浪玩家都明白,要想成为冲浪高手,必须掌握两个要领:一个是不能硬碰硬,直接与浪头对抗,要选择阻力Z小的路,这条路J是顺应浪头的趋势,不断调整方向,与浪头平行;D二个要领是,必须有明确的方向,紧紧盯住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冲浪时,你的眼睛看向哪里,你的身体J会追随到哪里,而许多冲浪新手习惯于盯着自己的脚下看,结果便会滑倒,被浪涛卷走。

创造J跟冲浪一样,一方面必须“顺势”,走阻力Z小的路,另一方面还必须“而为”——紧盯目标,发挥智慧和潜能,达到目的。比如,利用水飞流而下所产生的冲击力来发电,以达成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利用火所产生的高温把食物烤熟,以达成美味以及易于消化的目的;利用砖头稳定的趋势修建房屋,以达成改善居住的目的;利用轮子容易滚动的趋势让马车能够轻松地前行,以达成远行千里的目的。

所以,只一顺而下,却没有目标,不是创造,而是漂流。漂流是生活的跟随者,创造是生活的引导者,它能够顺势而为,通过阻力Z小的路,把我们导向心所向往的远方。

目录

01在阻力Z大的路上,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感觉很累,说明你走上了阻力Z大的路 | 4

已经前行了很远,突然又滑回原点 | 10

问题像胡子,不断剃,不停长 | 16

沿着阻力Z小的路行动 | 21

 

02夹缝是生命的通道,也是阻力Z小的路

夹缝中藏着阻力Z小的路 | 28

问题的破绽是你的出口 | 31

你一直做力所能及的事,Z后别人将无法企及 | 36

对抗处处树敌,合作能减少阻力 | 39

在婚姻中,你跳的是探戈,还是华尔兹  | 43

 

03创造是顺势而为,走阻力Z小的路

没有创造,目光所及将一片黑暗 | 53

创造不是条件反射 | 58

条件反射证明你活着,创造证明你没有白活 | 62

创造不是漂流,而是冲浪 | 65

创造是牵着事物的鼻子走,不是被事物牵着走 | 71

机会永远属于有创造力的人 | 77

 

04自己与自己较劲,是阻力Z大的路

没有人背叛了自己,还能取得成功 | 84

专注一小时,胜过忙碌一整天 | 90

对准一个突破口持续冲锋 | 94

你用生命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也J有了生命 | 100

奇迹J是用平常思维解释不了的平常事 | 105

 

05欲望太深的人,“天机”必然很浅

一在乎结果,必输无疑 | 114

毁灭人的是占有欲,成J人的是进取心  | 117

千万不要把执着D成专注 | 121

执着遇到的阻力Z大,专注遇到的阻力Z小 | 125

 

06激发创造力,找到阻力Z小的路

你可以为榜样鼓掌,但不要随意模仿 | 133

财务自由不是始于银行,而是始于你大脑中的想法 | 139

听不见内心的鼓点,踩不准命运的节奏 | 143

你是睡到自然醒,还是被闹钟叫醒 | 147

肝炎休假与暂停的力量 | 153

通往目标的路不是直线,必须随时拐弯 | 158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无声的回响》 在静谧的北方小镇,时间仿佛被一层薄霜凝结,缓慢而悠长。主人公林溪,一个在尘世中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女子,却拥有一双能捕捉世界细微变化的眼睛,和一颗敏感得如同风中柳絮般的心。她并非生来便能洞悉万物,而是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失语症,将她推向了沉默的深渊。 失语,并非剥夺了她的声音,而是让她失去了与外界直接沟通的桥梁。最初的日子,是绝望与恐慌的交织。那些曾经信手拈来的词语,如今却像是一群叛逆的精灵,在她舌尖上跳跃、躲闪,最终化为一片虚无。她无法呐喊,无法倾诉,甚至无法表达最基本的饥渴。生活,就这样被强制按下了静音键。 然而,在最深的寂静中,林溪开始听到另一种声音——来自内心的回响。当外界的喧嚣退去,那些被日常琐事掩埋的情感、思绪,如同被压抑的泉水,在沉默的土壤下逐渐涌动。她开始用眼神与人交流,用肢体语言描绘内心的风景,用笔尖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她的观察变得无比敏锐,曾经忽略的风景,如今在她眼中都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小镇的清晨,露珠在蜘蛛网上凝结成晶莹的珍珠,阳光穿透树冠,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能听见微风拂过落叶的沙沙声,那是秋天低语的呢喃;她能看见蚂蚁搬运食物的坚定步伐,那是生命顽强存在的证明;她能感受到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那是大地无言的馈赠。这些细微之处,曾经在喧嚣中被她遗忘,如今却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失语症让她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意外地开启了她对艺术的感知。她开始尝试绘画,起初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生活中的场景,但渐渐地,她将内心的情感注入笔触。那些色彩,不再仅仅是颜料的混合,而是她喜悦的飞扬,是她忧伤的沉淀,是她困惑的挣扎。她的画作,如同她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经历与感悟。 她画小镇的四季更迭,画老街转角的老人,画孩子们的欢笑,画雨后初霁的彩虹。她的画里没有激昂的呐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种深沉的、宁静的力量,如同陈年的酒,越品越有滋味。观众在她的画作前驻足,并非被技巧所震撼,而是被那份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仿佛能听到画面背后,那颗曾经被沉默吞噬的心,在低声吟唱。 除了绘画,林溪还将这份静默的力量延伸到了文字创作。她开始写日记,记录下那些无法言说的瞬间。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它们只是朴实地流淌,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她干涸的心田。她写下对过往的追忆,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期盼。她的文字,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仿佛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呼吸,用另一种方式思考。 在她的笔下,小镇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容器。老铁匠铺里敲击铁锤的声音,咖啡馆里咖啡豆研磨的香气,图书馆里书页翻动的低语,都化为她文字中的音符,谱写着一曲曲关于生活、关于人性的篇章。她写下邻家老奶奶缝补衣衫的专注,写下街边流浪猫的孤寂,写下孩子丢失玩具时的悲伤。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在她眼中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都值得被认真地记录和珍藏。 她的文字,没有刻意追求深刻的哲理,也没有华而不实的修辞,但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真实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许多人从她的文字中找到了共鸣,找到了慰藉,仿佛在她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听到了自己被压抑的心声。 《无声的回响》并非一本关于奇迹的童话,而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的史诗。它讲述了一个被剥夺了言语能力的人,如何在沉默中找到新的发声方式,如何在孤独中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林溪的故事,证明了生命的力量,并不总是来自于外放的喧嚣,有时,它隐藏在最深的寂静中,等待着被倾听。 故事中的小镇,也并非是一个被虚构的田园牧歌,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着各种复杂情感的社区。有温情,也有误解;有理解,也有疏离。林溪在沉默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重新审视着与她身边的人们的关系。她不再能用言语去解释,去说服,只能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存在,去传递善意,去化解隔阂。 她曾因为无法解释而遭受误解,也曾因为无法表达而感到无助。但她从未放弃,她用眼神中的真诚,用行动中的坚持,一点点地融化了周围的冰冷,赢得了尊重和理解。那些曾经因为她的沉默而感到困惑的人们,渐渐地开始明白,真正的交流,并非只依赖于声音。 故事的深入,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拥有语言,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彼此。而林溪的沉默,反而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言说的情感,那些被语言所掩盖的真相。她用自己的方式,迫使人们去思考,去倾听,去感受。 《无声的回响》是一次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即使被剥夺了某种能力,生命依然可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绽放。它也提醒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学会倾听,学会感受,学会用更深沉的方式去连接彼此,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是一首献给沉默的赞歌,是一曲描绘生命韧性的挽歌,更是一次关于内心探索的旅程。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被静默笼罩的世界,却在静默中发现无限的可能,感受到生命最纯粹、最动人的力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体验,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读者将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无声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阻力最小的路”——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生动的画面。想象一下,一个在湍急河流中挣扎的渔夫,他并非用尽全力去逆流而上,而是巧妙地利用水流的浮力,调整船身的角度,最终轻而易举地到达彼岸。又或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面对顽固的藤蔓,他没有粗暴地剪断,而是耐心引导,让藤蔓顺着预设的支架向上攀爬,最终结出累累硕果。这本书,在我看来,绝非是鼓吹懒惰或逃避,恰恰相反,它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一种洞察事物本质,顺势而为的艺术。我猜测,它会深入剖析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阻力”,无论是人际关系的摩擦,工作中的瓶颈,还是内心的困惑,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它或许会颠覆我们“硬碰硬”的思维模式,教会我们如何用更柔和、更有效的方式去化解冲突,实现目标。我期盼它能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导航,指引我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既能抵达终点,又不至于损耗过多的“阻力最小的路”。

评分

“阻力最小的路”——这个书名,像是对我多年来在生活中磕磕绊绊、四处碰壁的一种温柔的慰藉。我总觉得自己像个莽夫,遇到问题只会一头扎进去,试图用蛮力解决,结果常常是头破血流,一事无成。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探讨,更可能是一本实用指南,它会用生动的案例,解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阻力”,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被巧妙地规避或化解。或许,它会颠覆我“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的朴素认知,让我明白,在很多情况下,真正的智慧在于“不作为”或“少作为”,在于找到事物的“最佳发力点”。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人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笔直的、布满荆棘的道路,而是存在着无数条蜿蜒曲折,却能更轻松抵达目的地的“小径”。我期待它能赋予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惧怕困难,而是学会如何与困难“共舞”,最终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阻力最小却也最美的路。

评分

“阻力最小的路”——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激荡起一种莫名的共鸣,仿佛它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渴望被理解的部分。我是一个常常在“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就此放弃”的极端选择中摇摆的人,总是觉得只有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换来所谓的成功。然而,这种近乎偏执的信念,往往让我身心俱疲,也错失了不少本可以轻松达成的目标。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对人性有着深刻洞察的高人,他(她)笔下的“阻力最小的路”,并非是苟且偷安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生存智慧。它可能教会我们如何识别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阻力”,然后用一种出人意料的、却又合乎逻辑的方式去绕过它们,就像水滴石穿,并非一次撞击的力量,而是持之以恒的柔韧。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平衡“坚持”与“变通”,如何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更顺畅的答案。它就像一张藏宝图,我渴望跟随它的指引,去发掘那条隐藏在生活琐碎中的,通往轻松愉悦的“阻力最小的路”。

评分

“阻力最小的路”——这个书名,在我听到的一瞬间,就击中了内心深处那种对“顺遂”的渴望。我一直以为,人生就该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所有的美好都建立在克服重重困难之上。然而,现实却常常告诉我,很多时候,越是挣扎,越是陷得深。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它不会鼓励我们放弃努力,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更聪明地努力。或许,它会探讨“借力打力”的哲学,如何识别和利用外部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又或者,它会深入剖析我们内心的“自我设限”,那些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阻力”,并给出打破它们的钥匙。我设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他知道如何观察风向,如何利用洋流,而不是一味地用桨去划。它会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对抗,而在于理解和顺应。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会如何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找到那条最优的航线,避开不必要的风浪,轻盈地抵达我所向往的港湾。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虽然我还未曾翻开它,但光是书名“阻力最小的路”就足以激起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我常常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纠结于该如何选择,是激流勇进,披荆斩棘,还是顺势而为,寻找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这个书名,它仿佛在低语,告诉我,有时候,最强大的力量并非源于对抗,而是源于理解和顺应。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不以蛮力破局,而是以智慧和洞察力去化解矛盾的哲学。它可能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因为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会提供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新视角。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识别真正的“阻力”,以及如何巧妙地绕过或转化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最终找到一条通往内心平静和人生圆满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心灵深处对平静、高效和智慧的追求的具象化,我迫不及待想要与它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