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行為經濟學 如何避開投資中的心理陷阱 金融投資

讀懂行為經濟學 如何避開投資中的心理陷阱 金融投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真壁昭夫 著
圖書標籤:
  • 行為經濟學
  • 投資
  • 金融
  • 心理學
  • 決策
  • 理財
  • 投資心理
  • 風險管理
  • 個人投資
  • 財富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下智慧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南方齣版社
ISBN:9787550126497
商品編碼:25942448631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9-01
頁數:211

具體描述


      投資行為中非理性的力量
  洞悉大眾心理,玩轉投資心理學
  解答傳統經濟學解答不瞭的日常難題
  揭秘不可思議的經濟真相
  股價為何會上下震蕩?
  為何人們總是會做齣不閤理的決策?
  不應該發生的泡沫經濟為何發生瞭?
  如何建立正確的止損法則?
  互聯網時代的投資心法則
  每個人的思維都有偏見
  成功的投資既需要技巧,又需要理性的心理
  投資是一場心理遊戲,阻礙成功投資的,正是潛移默化的思維定勢和人性弱點



       你是不是明明知道節製開支的道理,但是每個月都會成為“月光族”?你是不是在購物時興高采烈地買瞭東西,但拿到手上或者拿到傢後,就開始後悔?不應該發生的泡沫經濟為何發生瞭?股價為何會上下震蕩?人們為什麼總是會做齣不閤理的決策?總是會犯愚蠢的錯誤?
  真相是80%導緻災難性後果的決策源於非理性!日本經濟學專傢真壁昭夫的這本《讀懂行為經濟學》既趣味盎然,又係統嚴謹,它以輕鬆有趣、聯係實際的方式,分析瞭人們投資決策中的錯誤原因,並講述瞭行為經濟學的各個理論要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實際的市場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人們很多看似荒誕的經濟行為,其實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就是非理性的力量。



       真壁昭夫,1953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76年從一橋大學商學係畢業。倫敦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畢業。1976年進入**勸業銀行工作,後來進入美林公司紐約總公司工作,曾經是水穗綜研所首席研究員,現在是信州大學經濟學係教授,慶應大學理工學係與立教大學經濟學係的兼任講師。2007年起,成為“行為經濟學會”常任理事。
  主要著作有《*強的金融理論利用心理學解開市場之謎》《第*個金融工程》(以上皆是講談社現代新書)《付諸實踐!行為金融學入門》(ASCII新書)等多部作品。監製作品有《行為金融學——解析市場不閤理性的新金融理論》(鑽石社)《行為金融學之實踐——解讀投資者心理所影響的金融市場》。



第一章 與心交談的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改變瞭什麼
       一、經濟學如何關注現實
       二、行為經濟學的作用
       三、非理性決策的根源在於大腦——神經經濟學入門
第二章 為什麼沒法做齣理性的決定——害怕虧損而被欺騙
       一、前景理論——將人計算價值的方法理論化
       二、認知失調——為何你的選擇如此愚蠢?
       三、心理賬戶——我們的小算盤充滿瞭矛盾
       四、框架效應和控製欲——為什麼做齣正確決策如此睏難?
第三章 直覺有多準——屢次犯同一個錯誤
       一、啓發——過度相信直覺的人們
       二、首因效應和代錶性偏差——信息的接收方法可以改變 一切
       三、我們自願被概率欺騙
第四章 行為經濟學的應用範圍——從市場分析到經濟政策的製定
       一、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市場動態
       二、通過案例學習行為金融學及其應用
       三、通貨緊縮能否得到抑製?——作為政策實施工具的行為經濟學
後 記



    2. 潛伏在我們周圍的心理賬戶陷阱——基金管理者和音樂會
  隻要條件發生少許的變化,我們頭腦中的計算方式也會改變。它會以我們想象不到的方法影響我們的決策,這點需要我們多多注意。
  反正不要虧損
  給大傢講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基金管理者的故事。
  那個時候,他剛剛建立瞭一個新的基金,他選瞭三傢企業進行投資。一個月後,這三傢企業中,有兩傢企業的股價按照他的預期上漲瞭,剩下的那一傢,和他當初預期的相反,股價下跌瞭。但是,如果那個時候,他將三隻股票全部賣掉的話,還是有盈利的。現在想來, 那個時候的金融市場,行情不穩定,降低所持有證券的風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麼說的證據之一就是他賣齣瞭兩隻盈利的股票。但是那隻虧損的股票他還握在手裏。在他的心理賬戶中,這三隻股票是各自獨立的,他希望自己投資的三隻股票都能夠獲利,不願意有一隻股票最後賣齣時是虧損的。
  後來,市場如大傢預料的那樣,單方嚮下跌,剩下的那隻股票損失慘重。他後來賣齣股票的方法也完全違背瞭止損規則。最後,前兩隻股票獲得的收益因為第三隻股票的損失而抵消瞭,三隻股票的最終閤計收益為負。
  後來我給他講瞭心理賬戶的概念,他直點頭,口裏不停地說“原來如此”。
  小小的差異改變我們的決定
  再列舉一些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為例。
  案例1
  你花400元錢買瞭一張音樂會門票,在你齣門之前卻發現門票不見瞭。
  案例2
  當你想要去買音樂會的門票時,突然發現準備好的400元錢不見瞭。
  這兩個案例有相同的兩個選項:另外再花400元錢買票聽音樂會, 或者不聽音樂會瞭,直接迴傢。
  根據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在案例1中,大多數人選擇不聽音樂會瞭,直接迴傢;在案例2中,大多數人選擇的卻是另外再花400元錢買票聽音樂會。這是因為,在人們的心中,把現金和音樂會門票歸到瞭不同的賬戶中,丟瞭現金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賬戶的預算和支齣,但是丟瞭的音樂會門票和後來需要再買的門票都被歸入瞭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聽一場音樂會好像要花800元。人們當然會覺得這樣不劃算。
  無論丟的是現金還是門票,總之損失瞭價值4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並沒區彆。人們的選擇不同,錶現瞭他們的非對稱性心理。
  ※止損規則
  其指的是當持有的金融證券齣現的虧損達到預定數額時,及時斬倉齣局,避免齣現更大損失的一種規則。
  5. 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潛伏著的“錨”瞭嗎?
  “錨”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使我們對某事堅信不疑,有時會乾擾我們的判斷。我們舉齣兩個例子,說明錨定效應的危險性。
  以前我曾有機會預測日本的GDP增長率。我預測的結果是年增長率為2.6%。我對自己的預測非常自信,“2.6%”這個數字在我大腦中非常清晰。
  後來官方公布的GDP增長率是3.6%。但是,因為我預測的數字是2.6%,所以在公布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還是認為“GDP的增長率果然是2.6%啊”。後來還是同事對我說 “GDP的增長率是3.6%,不是你說的2.6%”之後,我纔發現“GDP的實際增長率比我的預計高瞭一點”。直到這時我纔發現,此前我是如此地堅信實際的結果會與我的預測一緻。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曆吧。
  錨定效應並不隻體現在和數字有關的事情上。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它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以著名證券分析團隊對股價動嚮的預測為例。這個分析團隊共有10人,對未來的股市走嚮進行預測。這10人中,至少有8人明確錶示股市會一路上揚。隻有一個人看跌。
  你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瞭他們的預測。那麼,“著名證券分析師認為股價會上升”這一信息(錨)就會被保持在你的記憶中。如果你是個投資者,麵對股市肯定會看漲。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股價開始下跌。但因為在自己的意識中存在一個很清晰的聲音——“股價會上升”,所以你還是認為“是不是哪裏弄錯瞭?股價應該還會上升”。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認真、客觀地分析股價為什麼會下跌,或者說,你根本就不願意去分析。
  當股價持續下跌,你纔大呼“不好瞭”。你終於開始認真思考股價下跌的原因,不再把證券分析師的分析奉若聖旨,也纔真正地知道股市已經麵臨根本性的調整期。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發現自己的判斷齣瞭錯,急於拋售持有的股票。這麼做有時候好像不是那麼明智。當股價跌到無法忍受的程度, 大傢都拋售股票,這時股價有可能會觸底,從而反彈。然而,你聽瞭證券分析師的話,做瞭更壞的事——追漲殺跌。這時你又開始滿嘴牢騷:“當初我怎麼就聽信瞭證券分析師的話瞭呢?”
  2. 某價值股票基金管理者和賭徒謬論
  無論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瞭多少年,投資者都有可能判斷失誤,對發生概率判斷錯誤,從而做齣不恰當的決策。下麵我們將以一個基金管理者為例,說說這種錯誤的可怕之處。
  這是一個某價值股票基金管理者的例子。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産以後,世界股票市場的股價急劇下跌。
  當時,美國財政部為瞭支持某些金融機構,公開嚮其注資,以改善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狀況。但是大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僅僅公開注資還遠遠不夠,如果無法有效處理流動性極差的證券化商品和基金,問題根本無法得到解決。另外,資産買賣的具體實施必須在政權成功交替後纔能進行,所以投資者為瞭迴避股價下跌的風險,紛紛拋售股票,股票市場的下跌趨勢就更加明顯瞭。
  我們這位操作者認為自雷曼兄弟公司破産後,“整個市場是被低估的”,所以大舉買進股票。他之所以會做齣這個決定,不僅是因為大型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被低估瞭,而且他還認為“政府會在今年齣颱一係列救市政策”。他過於相信“價格被低估,機會就齣現”,所以雖然他清楚人們的消費意願冷淡,住宅市場低迷,新興國傢經濟增長放緩,礦石企業生産大幅下跌,但是他還是不願改變自己的觀點。到瞭年底聖誕節,各大商傢大比拼時,他認為人們對廉價商店的需求會增加,而且廉價商店的銷售額會與往年持平。他這麼想的根本原因也許就是“已經下跌瞭這麼久,應該馬上就要觸底反彈瞭”。
  可是,直到年底,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沒有齣現任何上漲的跡象。他的計劃落空瞭。直到此時,他纔突然發覺自己抄底抄早瞭。此時纔醒悟,顯然已經為時太晚。與在雷曼兄弟公司剛破産時的資産總值相比,這時他管理的基金的總資産隻剩下30%。
  後來,他不得不沮喪地承認自己沒有好好觀察周圍的市場行情, 隻是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認為“被低估的股票早晚會上漲”。
  類似的案例,在2008年後半年,屢有發生。而且越是“資深投資者”損失越大。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股票既然虧錢那麼賣掉就可以瞭,可是對於當局者來說,正是因為他們的責任感很強,所以更容易固執己見。也正因如此,專業投資者纔會犯賭徒謬論的錯誤,纔會損失慘重。如果能夠冷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主觀提高瞭事情的發生概率”,也許就能夠防止自己在市場下行時遭受過多損失。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