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 /杨良宜

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 /杨良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航运实务
  • 造船合约
  • 国际贸易
  • 海商法
  • 法律
  • 合同
  • 船舶
  • 运输
  • 海洋工程
  • 杨良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宇徽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222469
商品编码:26234561242
丛书名: 造船合约第十三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具体描述

 

书号:7563222469   条码:9787563222469   图书名称:造船合约(第十三册)   定价:96 作者:杨良宜   版别:大连海事   出版日期:2008-10-01 丛书名:航运实务丛谈

 

暂无,努力更新中

中国的造船工业近年有很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会愈来愈多。很多是在技术方面--做为一个外行,我完全没有发言权,但面对愈来愈多的如狼似虎的外国船东,我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经验与中国造船业的同行们进行交流。


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 著者:杨良宜 内容提要: 本书作为“航运实务丛谈”系列的第十三册,聚焦于现代航运业中至关重要的法律与商业环节——造船合约的起草、谈判、履行与争议解决。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造船活动背后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商业考量与技术标准。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船舶交付验收的各个关键阶段,旨在为航运公司、船东、造船厂、律师、船舶经纪人及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务指导性的权威参考。 第一部分:造船合约的法律基础与商业背景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造船合约的法律性质,将其置于国际商法和海商法的宏观框架下进行考察。重点阐述了不同法域(如英国法、挪威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对造船合同的规范差异,以及在选择适用法律(Choice of Law)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考量。 商业背景方面,详细分析了全球造船市场的供需动态、周期性波动,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合约条款的影响。书中深入探讨了合同订立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环节,包括对船东财务能力、船厂技术资质和设计可靠性的评估,强调了“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 LOI)在锁定关键商业条款中的作用,及其法律约束力的边界。 第二部分:核心条款的精细化设计与风险分配 造船合约的价值体现在其对复杂风险的精细化分配上。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拆解了合同中的核心条款: 1. 船舶规格与设计(Specification and Design): 详细阐述了技术规格书(Technical Specifications)在合同中的法律地位,强调其作为合同附件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要求。讨论了如何处理规格变更(Variation Orders)的程序性问题、成本估算与审批流程,以及船东对设计缺陷(Design Flaws)的追索权。特别关注了环保法规(如IMO Tier III、MARPOL Annex VI)达标要求如何内嵌于技术规格中,及其对完工日期的潜在影响。 2. 价格、支付与融资(Price, Payment, and Financing): 系统分析了固定价格(Fixed Price)、成本加成(Cost-Plus)及浮动价格(Escalating Price)等定价机制的优劣。重点论述了分期付款的里程碑节点设置(Milestone Payments),如龙骨安放、下水、试航等,并结合国际信用证(L/C)操作实践,解析了银行担保在合同履约中的担保作用。 3. 完工日期与延期(Delivery Date and Extension): 这是争议高发区。本书细致梳理了“延期罚款”(Liquidated Damages for Delay, LDs)的计算基础与限制,以及船东在何种情况下有权终止合同的“合同解除权门槛”。同时,深入探讨了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条款的适用范围,特别是针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关键设备短缺等现代风险的界定与证明标准。 4. 检验、试航与验收(Inspection, Trials, and Acceptance): 将检验流程分为船厂内部检验、船东代表监督检验和正式海试(Sea Trials)。详细解读了试航项目(Trial Agenda)的设置原则,性能参数(如航速、燃油消耗率SFC)的测量标准与容许偏差。强调了“初步验收证明书”(Provisional Acceptance Certificate, PAC)和“最终验收证明书”(Final Acceptance Certificate, FAC)在风险转移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瑕疵担保责任与保修期管理 船舶交付并非终点,而是保修责任的起点。本书详尽分析了国际造船合同中常见的“十二个月保修期”结构。重点区分了船厂的“工艺缺陷责任”与“设计缺陷责任”的归属。书中提供了处理保修期内设备故障(Defects During Warranty Period)的实操流程,包括缺陷报告、维修方案的协商、第三方鉴定机制,以及船东留存款项(Retention Money)的释放条件。对于发动机、锅炉等主要设备制造商(OEM)的责任链条,也进行了清晰的梳理。 第四部分:争议解决机制与实务操作 在国际造船项目中,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至关重要。本书对比了仲裁(Arbitration)与诉讼(Litigation)的优劣,详细介绍了在伦敦、新加坡、香港等主要海事争议中心进行仲裁的具体程序。 特别关注了“建造中船舶”(Vessel under Construction)在发生重大违约或破产时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书中收录了大量相关的仲裁裁决和判例分析,以指导实务操作中如何有效地执行担保权、行使留置权或申请禁令,确保投资的安全。 总结与展望: 《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不仅是法律文本的汇编,更是航运金融与工程管理深度融合的实践指南。它以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驾驭造船这一高风险、高投入的复杂商业活动,是业内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本书的出版,有力地填补了国内在系统化、深度解析现代造船合约实践方面的空白。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不仅仅是罗列合同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条款背后所代表的商业逻辑和法律精神。比如,在探讨“延期交船”的处理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延期的各种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卖方原因以及买方原因,并分别阐述了合同中可能设定的不同赔偿机制和宽限期条款。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造船合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一份精心起草的造船合约,不仅是交易双方的约定,更是风险管理和商业策略的重要工具。作者在书中对不同国际造船公约和范本的介绍,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了解到在全球范围内,造船合约是如何被规范和发展的。

评分

读完这部《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造船合同的固有认知。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项纯粹的技术和工程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合同的签署和执行才是其中最核心、也最容易引发纠纷的环节。作者对合同条款的剖析可谓是鞭辟入里,从船舶质量保证到交付标准,从价格调整机制到付款方式,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一一拆解,并结合实际的法律判例进行解读。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适航性”的讨论,作者详细阐述了在不同法域下,这一概念的含义、判定标准以及卖方可能承担的责任,这对于理解船舶在交付后的长期风险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的章节,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让我了解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有哪些法律途径可以寻求解决,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评分

对于许多航运从业者而言,造船合约无疑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绕不开的关键文档。而《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这本书,就像一本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武功秘籍”,里面蕴含着化解合同风险、规避法律纠纷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条款时的逻辑清晰和条理分明。例如,在讨论“完工验收”部分时,作者不仅列举了验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和商业问题,还深入分析了合同中关于检验标准、异议提出以及最终确认的流程,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潜藏着法律风险,需要严谨对待。书中对不同类型船舶(如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的造船合约特点的对比分析,也极具价值,它揭示了不同船型在设计、建造和交付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如何在合同中得到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造船合约字面意思的解读,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深层智慧。杨良宜先生在《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中,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合同条款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揭示了造船这项复杂工程背后的人性、商业博弈和法律原则。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可抗力”条款的论述,他不仅解释了这一条款的法律含义,更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这一条款是如何被适用和解释的。这让我明白,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过程中,对这些看似宽泛的条款,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和周密的考量。此外,书中关于船舶融资和保险在造船合约中的作用的探讨,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看到了造船合约与其他航运实务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

评分

这本《航运实务丛谈:造船合约(第十三册)》的书名本身就透着一股专业与厚重感,对于像我这样并非直接从事造船行业的读者来说,初次翻阅时,确实被卷帙浩繁的章节和密密麻麻的术语稍微震慑了一下。然而,一旦我深入其中,便被杨良宜先生精炼而又深入浅出的文字所吸引。书的开篇部分,并没有立刻抛出复杂的法律条文,而是循序渐进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观的图景,让我们理解造船合约在整个航运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和法律风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基础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案例,这些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能够绕过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直接抓住核心要义。比如,在谈论船舶设计变更的条款时,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合同条文,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变更类型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工期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双方的责任划分,这些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对于一个想要全面了解造船合约运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