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愛情觀的影響、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讓“愛情”這個詞變得難以捉摸;而在講究效率、開放的互聯網時代,戀愛和婚姻不復當初的模樣,愛情成為瞭快速消費品,尋尋覓覓,卻無一人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書寫給那些在愛情與婚姻中不斷糾結的年輕人,寫給那些恐婚、拒感情的年輕人。不斷增加的社會壓力之下,我們很多人都患上瞭“情感病”——充斥著爭吵的戀愛、不幸福的婚姻、剩男、剩女......各種各樣的情感病像一個個隱形的手,破壞著我們本來可以擁有的幸福生活。情感背後總是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問題,現在我們就將發現它,瞭解它,找到那些內心深處的渴望與訴求,讓自己真正懂得如何愛人與被愛。
| 其實對戀愛的恐懼人人各有不同,根據戀愛進行的階段範疇,大緻分成三類,即戀愛前恐懼(拒型戀愛恐懼)、戀愛中恐懼(焦慮型戀愛恐懼)及戀愛後恐懼(又稱受傷型戀愛恐懼)。可是有很多人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患上瞭情感病,不願意麵對自己的愛情恐懼癥。 |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實用情感心理學!
?如何判斷一段情感是否有未來?
?你為什麼總是對愛人多疑不信任?
?為什麼在情感中你總覺得“我不配”?
?為什麼有的人會患上“婚姻恐懼癥”?
?公主病、直男癌、主義……你的愛情觀是否正確?
☆寫給飲食男女的情感調節手冊!
?收錄各種心理個案分析,探討現代人在情感方麵容易齣現哪些問題。
?輕快通俗的閱讀,由淺入深的分析,配以彩色插圖及療愈文字,給你良好的閱讀體驗!
☆這本書適閤什麼人閱讀?
?希望自己戀愛順利的年輕男女。
?希望能脫離單身的男性女性。
?希望減少婚姻中矛盾與爭吵的男女。
?有過多次不愉快的戀情,希望搞懂對方想法的男性女性。
?不希望看故事療愈,想看實用情感心理分析及真實案例的飲食男女。
圻雙瑜,自由作傢,玲瓏剔透小女子。喜愛文字,喜歡挖掘一個個魅力人物的心靈故事,透過他們的沉浮尋找前行的微光。已齣版作品:《我還有夢,夢在遠方》、《初戀這件小事》、《輕輕地告白,認真地相愛》、《再迴,愛已成惘然》等。
那些年我們遭遇的情感病
1.愛情是一場無法自愈的心病 / 003
2.拒感動:情感冷漠癥 / 007
3.你真的愛我嗎:感情裏的多疑不信任 / 012
4.拒他還是拒愛:愛情恐懼癥 / 017
5.離開你我就活不下去瞭:愛情依賴癥 / 022
6.他是不是發生危險瞭:愛情偏執癥 / 027
為什麼我們會患上情感病
1.愛情當中的心理學 / 033
2.戀愛坎坷?也許你患上瞭情感病 / 036
3.重視心理問題,纔能大膽去愛 / 040
4.自卑讓我們不會愛 / 043
5.愛自己纔能愛彆人 / 047
6.我們患上情感病的根源 / 051
不是不愛,隻是太愛
1.如果愛情成為負擔 / 057
2.自信的人纔能在愛情中遊刃有餘 / 061
3.我不想成為誰的米蟲 / 065
4.為瞭愛失去瞭自己 / 070
5.如果生病能換取多的愛 / 074
6.愛他就要接納他 / 078
你的內心,恐懼愛嗎
1.愛情真的是自由的墳墓嗎 / 085
2.結婚是一種束縛:婚姻恐懼癥 / 089
3.肯定自己,就會欣賞彆人 / 094
4.愛情是需要練習的對唱 / 098
5.情緒壓抑會帶來心理的恐懼 / 102
6.缺愛不能成為不會愛的理由 / 106
缺愛也是一種病
1.他是不是喜歡我:被愛妄想癥 / 113
2.我在等著彆人來愛我 / 117
3.戀人總不是我想象的樣子:分手病 / 121
4.愛他,也要愛自己 / 126
5.營造感,纔能拒劣質的愛 / 130
要還是柏拉圖
1.做齣承諾需要勇氣 / 137
2.我的身體忠於你:精神齣軌 / 141
3.我想看看圍牆外的風景 / 146
4.好的愛情是靈與肉的統一 / 152
5.責任與情感並不矛盾 / 156
你的愛情觀需要拯救
1.我總覺得他不夠愛我:感情主義者 / 163
2.等白馬子娶我:公主病 / 167
3.我是男人我要做主:直男癌 / 171
4.如果愛,請認真愛 / 175
5.學會換位思考,纔能真正愛人 / 179
我們都一樣,曾經被傷害
1.我感覺嫁瞭一個假老公 / 185
2.放下彆人其實是放過自己 / 190
3.走齣傷害,要感謝的是自己 / 194
4.付齣愛,滿足愛 / 198
5.放下眼前的苟且,去遠方看看 / 202
3.你真的愛我嗎:感情裏的多疑不信任
陳婭和她的男友戀愛瞭五六年,其實已經可以談婚論嫁瞭,可是他們還年輕,總是擔心婚姻對彼此的束縛太多,所以一直沒有領證。但是一直以來他們的感情都很好,如漆似膠說不上,但也算是恩恩愛愛,可是近他們的情感卻齣現瞭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陳婭是一個的女孩子,傢裏傢外一把好手。她的男友因為工作的原因會不定時地齣差,有時候會和同組的業務同事一起去。有一次,她的男友和新來的小姑娘一起齣差。那姑娘剛來不熟悉業務,在單位裏總是嚮陳婭的男友討教,作為迴報也經常給他跑個腿什麼的,所以就讓陳婭男友帶著小姑娘見識一下。這是公事,卻被單位的其他人調侃成瞭一樁桃花風流韻事,男友倒也自覺減少瞭和那個姑娘非業務接觸,以為就能平息這個風波,避免傳齣閑言。
可是陳婭還是知道瞭這件事。她大鬧瞭一場,後來即使解釋清楚瞭,她心裏麵還是留下瞭一根刺。從此她就對男友開始不信任,總覺得男友對她的關心少瞭,說他在外邊拈花惹養情人,為此他們時不時吵架,而且每次吵架隻是情緒的發泄,彼此從沒有坦誠地聊一聊。陳婭情緒尤其激動,有幾次甚至吵到自己呼吸睏難、心律不正常。
陳婭開始對她的男友嚴防死守,掐著點給她的男友打電話,從來不讓他在單位久留,一下班必須迴傢,拒可以拒的齣差工作。男友偶爾齣門和朋友聚會也必須要帶上她,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將她排除在聚會之外。男友勉強同意瞭每天準時迴傢,彼此相安無事瞭一段時間。
但是時間長瞭,矛盾又不斷齣現。有一次單位集體齣遊,陳婭不讓她的男友參加,可是她單位組織遊玩的時候,她瀟瀟灑灑地就走瞭。男友氣不過又和她吵起來:“你可以什麼活動都參與,為什麼我隻能待在傢裏,隻能和你待在幾十平米的空間裏?”陳婭可不甘示弱:“不為什麼!你一肚子的男盜女娼,就你這樣的隻能待在傢裏。”
男友氣得砸瞭電視機,大罵道:“你總是監視我的一舉一動,電話、微信、QQ什麼你都要查看,我很不自在。我整天在你眼皮底下,不和任何人接觸,實在受不瞭。我本來沒有想法的,可是你的多疑讓我對這段感情開始失望瞭!”
陳婭也開始歇斯底裏:“我就說你外麵有人吧。你休想!你要分手可以,得讓我知道她是誰。”
……
這樣的戲碼想來在不少的人身上發生過,愛情大的障礙就是多疑。哪怕一段感情裏沒有什麼其他的波摺,你的多疑也可能憑空製造齣波摺。生活中,男人怕女人問“你愛我嗎”,同樣的一個問題問幾韆幾萬遍也還不夠,同樣的答案聽幾韆幾萬遍也還不滿足。其實,這就是缺乏感的錶現。
這樣的心理在愛情生活中時不時會齣現。擔心自己美貌不再後遭到嫌棄,擔心自己不夠配不上對方,擔心他移情彆戀,擔心他一朝富貴棄自己而去。所以好的維係不是結婚證,而是將對方綁在自己的身邊。這樣愛情病的發生,原因就在於想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的身上。這樣做,本身就犯瞭一個錯誤,自己的幸福怎麼由彆人掌控呢?你掌控不瞭任何人,除瞭你自己,幸福始終要抓在自己的手中。
多疑心理産生的原因往往和消的暗示有關,英國哲學傢培根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如果你心裏沒有陽光,那麼多疑癥會加令你陷入睏境,讓你心智迷亂,混淆敵友,進而破壞自己的感情。
我們都期待一份感情能夠天長地久,可是哲學上說世間萬物都在運動,不存在沒有變化的事物。連世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又怎麼能做到人心不變呢?要求不變,違背瞭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社會在變化,而且是瞬息萬變,人的心怎麼能不變?那我們怎麼應對這變化的世界?
1.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對於愛人的愛能夠不變,那麼也應當相信他對自己的愛也不會變。在恒定的一段時間內,靜止也是運動的狀態。
2.同時以變製變。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麵的纔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讓自己有魅力有能力,這樣得到的愛就會越來越多。
3.增強自信心。那些缺乏感的人往往就是缺乏自信的人,有充分感的人,不在乎自己擁有的,也不會害怕失去,他們相信即使自己失去一些,也還會擁有很多其他的東西,甚至再找到好的。
4.心態放鬆。不要整天追著自己的愛人跑。他齣差你去會朋友,他聚餐你也可以約朋友看電影,不要將心思放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樣會很纍,活得要瀟灑,要自由。
5.一份感情的經營本身不易,我們不應該隨便猜忌。在情感交流中,我們要果斷地剋服多疑,用理智認真地思考審辨,用寬闊的胸懷,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同時要自己相信自己,對事不要過於認真,得失心也不要太重。在情感上的斤斤計較,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睏境。
4.拒他還是拒愛:愛情恐懼癥
彤彤今年25歲瞭,在大學期間談瞭一次戀愛,因為對愛情的渴望和憧憬很強烈,所以投入全部的心力去經營,後卻因為男方嫌棄她的樣貌而分手。
從此以後,她一方麵對愛情仍然充滿瞭熱切的渴望,一方麵對愛情也産生瞭恐懼。
她害怕相同的故事再次在自己的身上重演,畢竟曾經的痛苦是一段錐心刺骨的煎熬。
與之相反,23歲的小霓遇到瞭一個瀟灑英俊的帥哥。帥哥很喜歡小霓的古典美,他使齣瞭渾身解數來追求小霓,可是小霓一直不敢答應。她也很苦惱:這個帥哥有纔有貌身邊不乏美貌的女子,他一直熱情不減地追求自己,會不會隻是想貪圖新鮮玩一把就走。小霓摸不透他的心思,就藉故百般推脫帥哥的情誼;帥哥覺得她在考驗他的情感,於是加賣力地錶現。
除瞭彤彤和小霓的情況,還有一些人因為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在各方壓力的逼迫下,無暇或是無力去維持一段感情。可是正當年少,誰都會對愛情充滿瞭渴望,充滿瞭強烈的內心需求,這個時候恐慌的癥狀也就越來越嚴重。
其實有些人已經沉浸在戀愛喜悅中瞭,還會有戀愛恐慌癥,隻是我們往往忽略瞭。因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在熱戀當中,沒有真正地投入情感,或者投入瞭情感的同時會時刻計算著付齣和得失。
有這種心態的人,如果發現自己的付齣和得到不成正比,就焦慮不安。
其實愛情會給人勇氣和希望去麵對失敗,再從失敗中贏取另一個成功。但是很多人害怕去接近成功,隻是因為他們曾經經受瞭失敗。他們想要逃避某種東西的恐懼是如此之大,一旦産生這種恐懼心理,他們想逃避痛苦的願望就會遠比追求幸福的欲望要強烈得多。
愛情恐懼癥除瞭以上提到的這些案例,還有以下的一些癥狀:怕愛上彆人後會深陷;怕被拒;害怕在愛的當下失去;害怕受傷,害怕傷害彆人;怕被約束瞭自己一顆愛自由的心;怕戀愛後,就再也迴不到以前;怕自己愛對方比對方愛自己還多;害怕因為戀愛而浪費大量時間。
我一直對心理學領域的東西挺感興趣的,尤其是那些與兩性關係、情感睏擾相關的。市麵上關於情感的書籍很多,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講一些套話,或者提供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它不像一本純粹的心理學教科書,而是更像一本充滿瞭智慧的“人生指南”。作者在談論各種“情感病”時,並沒有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結閤瞭大量的真實案例,讓我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特彆是關於“剩男剩女”這個群體的一些分析,讓我很有共鳴。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條件不錯,卻遲遲找不到閤適的伴侶?是要求太高,還是自己內心存在某些障礙?書中給齣瞭很多值得深思的解答。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以及“怎麼辦”。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藥方”,而是引導讀者去自我探索,去理解那些行為模式背後的心理動因。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際關係,特彆是親密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需要調整的情感模式。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不懂愛”,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某種“病癥”在作祟。
評分拿到《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猶豫,因為“情感病”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但翻開之後,就完全被吸引住瞭。作者的筆觸很有一種魔力,能夠把復雜的情感問題變得清晰易懂。我最近恰好在思考一些關於“齣軌”的議題,不光是道德層麵的,更是心理層麵的原因。這本書裏對此有非常深入的剖析,它不是簡單地譴責,而是嘗試去理解,去揭示隱藏在行為背後的脆弱和需求。讀到一些關於“討好型人格”、“迴避型依戀”的描述時,我感覺像是在照鏡子,看到瞭自己熟悉的影子。書中對這些“情感病”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自己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是有深刻的心理根源的。而且,作者在提供解決方案時,非常務實,並非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給齣瞭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識彆、去麵對、去改善。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並非“不懂愛”,而是被一些長久以來形成的情感模式所束縛。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情感世界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如何建立更健康、更 stable 的親密關係有瞭更明確的思路。
評分我通常對那種講大道理的書不太感冒,但《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給我一種很強烈的“被理解”的感覺。作者在探討“齣軌”問題時,並沒有停留在道德譴責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導緻這種行為的心理動因,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客觀、更寬容的心態去理解這些復雜的人性。書中關於“情感病”的描述,非常生動形象,並且給齣瞭很多現實的案例,讓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瞭身邊一些人的行為模式。比如,我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在感情中會錶現齣極度的“不安全感”,或者總是“作”,現在讀瞭這本書,纔明白這可能與他們童年的經曆或者早期的依戀關係有關。作者的分析非常細緻,能夠觸及到問題的根源。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治愈”這些“情感病”的建議,這些建議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切實可行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去識彆、去調整自己的情感模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如何經營一段健康的情感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那個在情感的汪洋大海中掙紮的無助者。
評分一直覺得,我們現代社會,尤其是都市裏的年輕人,麵臨著很多情感上的壓力和挑戰。而《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這本書,就像是一束光,照進瞭我一直以來感到迷茫的情感世界。作者對於“情感冷漠”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原來,那種對感情提不起興趣,或者對伴侶錶現齣疏離感,可能不僅僅是“不愛瞭”,而是更深層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或者說是情感上的“麻木”。書中對於“剩男剩女”現象的分析,也讓我覺得很有見地。它沒有簡單地歸咎於時代的變遷或者社會環境,而是深入挖掘瞭這背後可能存在的個體心理原因,比如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不健康的自我認知等等。作者在書中提到瞭很多“情感病”,並嘗試去解釋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造成怎樣的影響。讓我欣慰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把我們這些正在經曆情感睏擾的人定義為“病人”,而是將這些視為一種需要理解和療愈的“狀態”。它鼓勵我們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去學習如何與這些“病癥”相處,並最終找到通往健康情感的道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獨特,既有專業性的深度,又不失生活化的親切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憂傷又帶著一絲倔強的色彩,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最近正經曆一些情感上的睏惑,總感覺自己像是一團亂麻,理不清也解不開。讀瞭這《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之後,我像是找到瞭一本通往自己內心世界的地圖。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也很細膩,能精準地描繪齣那些難以言說的感受。比如,書中對於“情感冷漠”的探討,我發現我身上有很多相似的跡象。曾經以為隻是自己性格內嚮,或者對感情不再那麼熱情,但讀瞭之後纔意識到,這或許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病癥”。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給“病癥”下定義,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也審視我身邊的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問題時,那種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態度。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報告,而是像一個溫柔的朋友,在細細地跟你聊天,幫你一點點撥開迷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不再害怕去麵對那些不那麼美好的自己,反而有勇氣去探索和療愈。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情感睏擾的迷路者,而是開始有瞭清晰的方嚮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