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张即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函一册)
**:360.00元
作者: 张即之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50810365
字数:
页码:225
版次:1
装帧:宣纸线装
开本:9开
内容提要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密意为无极。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
宋代书法家张即之的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后转师米芾,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并能“独传家学”,自成一家体系。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楷书结构严谨、端庄,行书则用笔枯硬,近于刻露,毫无温润典雅之感。传世作品有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大字杜甫诗卷》和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作者介绍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和州(今安徽和州)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一一八六),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享年七十八岁。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即之以文荫授承务郎,累官至司农寺丞,以能书闻名天下,金人尤宝爱其翰墨。喜作擘窠大字,丰碑巨刻,散流江左。明张宁云:又云:明文征明云:清王文治《决雨堂跋》云:存世书迹有东福寺藏二大字及题字、《金刚经》、《杜诗断简》、《汪氏报本庵记》、《李伯嘉墓志》等。张即之书杜诗。纸本手卷。高三十四,七公分,长二一七一,七公分。行楷大字。书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及《赔献纳司起居田舍人》七律二首。末署。此帖书法苍秀。自成一体。
当我决定购买这本“名家书金刚经”时,心中充满了期待,毕竟“名家”二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品质的保证。拿到实物后,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包装。虽然只是简单的线装一函一册,但其细节之处,却透着不凡。封皮的质感,内页的纸张,都并非寻常市面上能见到的。随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映入眼帘的是张即之苍劲而富有神韵的笔墨。我一直认为,《金刚经》的精髓在于其空性与智慧,而文字的表现力,对传达这种思想至关重要。张即之的书法,在这方面无疑做得非常出色。他的笔力雄健,字形饱满,却又不失灵动,仿佛每一个字都在低语着佛陀的教诲。我特别欣赏他处理转折处的力度,既有力量的蓄积,又有瞬间释放的洒脱,这与《金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翻阅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书写时,内心的平静与专注。那种沉浸于文字与笔墨的世界,将自己融入佛法的体验,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位艺术大师在解读佛法时的心路历程。我反复摩挲着纸张的纹理,感受着墨迹的凹凸,试图从中汲取一丝禅意。
评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个字,对我来说,向来带着一种神秘而崇高的光环。我一直对佛教经典抱有敬畏之心,但真正能让我静下心来反复品读的,却不多。《张即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本书,恰恰达到了这个效果。首先,它的装帧方式就与众不同,手工宣纸的质感,线装的古朴,都让我在翻阅时,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仪式感。这种厚重的纸张,让字迹显得更加沉静,仿佛承载了岁月的重量。而张即之的书法,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的笔触,时而如锥划沙,刚劲有力,时而又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传递着一种深邃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他在处理“受持读诵”等章节时的笔法,充满了力量和决心,又在“无有定法名,无法可说”等章节处,展现出一种空灵与超脱。这种在书法中对经文意境的恰当表达,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去理解经文的含义,而张即之的书法,则为我的理解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引导,让那些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体悟。
评分初次接触张即之的金刚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那时的我,被“西泠印社”这个名字吸引,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古朴典雅的书院景象。拿到这本手工宣纸线装的《金刚经》,第一感觉便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那是一种纸张年代感与匠人精神的共鸣。摊开书页,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混合着宣纸特有的气息,瞬间将我带入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境地。张即之的笔法,正如许多前辈所赞誉的那般,苍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与对经文的深刻理解。我仔细辨认着每一个字,揣摩着字里行间的意境。尤其是那些飞白与枯笔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金刚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意,既有力量,又带着一种超脱的飘逸。线装的装帧方式,更是增加了阅读的仪式感,翻页时轻柔的沙沙声,伴随着墨迹在纸上留下的印痕,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我并非佛教徒,但《金刚经》的智慧一直吸引着我。而张即之的演绎,则让这种吸引力变得更加具象化,让抽象的哲学思考,通过笔墨的温度,传递到我的心中。我甚至尝试着临摹几笔,但很快就发现,那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沉淀与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经文,更是一件艺术品,一次与古人对话的契机。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金刚经”作为佛教经典,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常常引起我的思考。当我知道有《张即之书金刚经》这本书的存在时,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手后,首先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手工宣纸质感,那种温润而带有韧性的纸张,触感极佳,仿佛能吸附住指尖的温度。线装的装订方式,更是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气息,让我在翻阅时,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书斋之中。张即之的书法,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他的笔力雄健,字迹饱满,又富于变化,既有颜体的浑厚,又有柳体的骨力,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韵。看着他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将《金刚经》的经文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那份虔诚与投入。尤其是那些细微之处,比如某个字的顿笔,或是某个笔画的勾勒,都显得恰到好处,既不失法度,又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美的书法艺术,更让我对《金刚经》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是一件值得反复品读的艺术品,也是一次与先贤精神对话的宝贵机会。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传统艺术与经典思想完美结合的作品。偶然间,我了解到《张即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本书,并且得知是由“西泠印社”出品,这让我对它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收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美的装帧:手工宣纸,线装,一函一册,这些细节无不透露着匠心独运。宣纸的质感温润而有韧性,纸上的墨迹清晰可见,充满了历史的沉淀感。张即之的书法,更是让人惊叹。他的笔力雄浑,结构严谨,同时又不失灵动飘逸。我尤其欣赏他处理横竖笔画时的力度变化,以及字的起承转合之处的巧妙安排。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书写时内心的平静与专注,那种将深刻的佛法智慧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功力,令人心生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佛经,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是可以超越语言的界限,触动人心的最深处。我常常在静谧的夜晚,点一盏灯,慢慢翻阅,感受墨香与纸香交织而成的独特氛围,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