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果树栽培理论与实践
定价:200.00元
作者:束怀瑞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091404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2.74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60年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果树,初在简单条件下育出了苹果花粉植株及多种果树叶片离体培养细胞植株,建立了相适应的技术体系用于实践,比较成功例子是简化组培快繁技术和胚培远缘杂交育种,该技术已进行推广应用。
随着科技平台建设等条件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始结合生产实际问题,侧重研究了种质资源演化,短枝型基因文库建立和成花、抗性、矮化基因的标记和克隆,培育了部分转基因植株。之后又相对集中到矮化等性状遗传分子机理和无融合矮化种子的培育;抗行砧木分子选育技术;果实风味品质与成熟衰老的分子机理;光合、水分、信号物质分子生理;花、叶、根器官形成的调控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一批成果。
研究注意多学科交叉和借鉴基础科学的已有成果,重视总结分析群众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使研究成果更多的服务生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关于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部分,为我提供了一套“无毒无害”的解决方案。过去,我常常为了控制病虫害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对环境和果实安全总是心存担忧。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见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并重点阐述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我学习了如何通过农业防治(如清园、合理密植、选用抗病品种)、物理防治(如诱捕器、防虫网)、生物防治(如天敌保护、微生物农药)等多种手段,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例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白僵菌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等,这些都让我耳目一新。我了解到,绿色防控并非简单地放弃用药,而是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以达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书中还提供了如何识别和利用天敌的信息,让我明白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开始尝试在果园里引入一些寄生蜂和捕食螨,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效果令人惊喜,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实也变得更加安全健康。这本书让我对果树的健康生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走上绿色果品生产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中的土壤管理与施肥策略部分,堪称是果树健康的“养生秘籍”。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土壤肥力对果树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并系统介绍了不同土壤类型(如沙土、黏土、壤土)的特性以及相应的改良措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在果树生长中的作用的阐述印象深刻。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果树的生长阶段,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包括基肥、追肥的种类、用量和施用方法。我过去常常凭经验施肥,有时施肥过多造成肥害,有时又因为缺素导致生长不良。这本书提供了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让我能够更精准地判断果树的需求。书中还介绍了多种有机肥和化肥的特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营养供给效果。我学习了书中关于叶面喷肥的技巧,在果树生长关键时期,通过叶面喷施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营养缺乏问题。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测土配方的施肥理念,并提供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让我能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果园的施肥方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土壤和肥料的管理是果树增产增质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书,厚重感和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就让我心生敬意。翻开第一页,清晰的目录结构和严谨的排版立刻展现了其学术价值。书中对于不同果树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其适应性条件的详细论述,让我对果树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春季的萌动到秋季的丰收,作者将果树一整年的生长周期娓娓道来,每一个阶段的生理活动和管理要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果树根系发育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解释了根系的形态结构,更深入剖析了根系在吸收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树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供了多种改善根系生长环境的实用技术。例如,对于一些生长不良的果园,书中提出的深翻、改良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都给出了科学的依据和操作指南。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果树的栽培管理策略,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如何进行防寒防冻、如何应对干旱和高温等极端天气。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长期在复杂气候环境下从事果树种植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章节,从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到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让我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绿色防控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理论的宝库,更是一份实践的行动指南,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和灵感。
评分书中关于果树生理性病害的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过去常常将这些问题归结为“病”或“虫”,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果实品质的下降,并非由病原菌或害虫引起,而是由于环境因素或营养失调造成的。例如,缺钙引起的“苦痘病”,日灼引起的“果皮灼伤”,低温引起的“寒害”,水分失调引起的“裂果”等等。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以及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我了解到,很多生理性病害都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避免。例如,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避免水分失调,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饱和;适时的修剪和疏果可以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高温和强光对果实的伤害;合理的覆盖可以调节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叶面喷施一些生理调节剂或钙、镁等营养元素来缓解或预防某些生理性病害。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在关键时期对果树进行了一些叶面喷施,例如在果实膨大期喷施钙肥,有效地减少了苦痘病的发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获得无瑕疵的高品质果品,必须关注果树的生理健康,并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果树栽培理论与实践》,书号是9787109140455,作者是束怀瑞-ZJ。
评分在阅读《果树栽培理论与实践》时,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果树品种的适应性及其栽培特点的详尽论述。作者并没有将果树笼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而是针对苹果、梨、桃、葡萄、柑橘等主流果树,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了解到,不同品种的果树,其对土壤、气候、水分、养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且在生长发育规律、修剪方法、病虫害防治策略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葡萄的藤蔓攀爬习性,需要特殊的架体和修剪技术;柑橘类果树对低温敏感,需要特定的越冬保护措施;而桃树则对土壤的排水性要求极高。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果树的独特魅力和栽培难点。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不同品种苹果的介绍所吸引,从富士、嘎啦到红星、国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市场定位,而它们的栽培管理也各有侧重。我尝试着根据书中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分析,选择了几种更适合我园区的苹果品种,并按照书中提供的管理要点进行栽培。结果非常喜人,新栽种的果树生长旺盛,坐果率也远高于之前的品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精准的品种选择和因地制宜的管理,是果树栽培成功的基石。它不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地图”,指引我在广袤的果树世界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内在的知识含量却如同一颗饱满的果实,令人垂涎。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果树修剪技术的探讨,这绝对是果树栽培中最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环节之一。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剪枝”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修剪对树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修剪方法(如疏剪、短剪、抹芽、摘心等)的适用时机和目的。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修剪技巧,例如如何通过调整枝条角度来改善光照条件,如何通过控制枝条数量来平衡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如何通过整形修剪来塑造理想的树冠结构。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修剪并非随意的砍伐,而是一门精密的科学,需要根据果树的生长特性、品种要求以及栽培目标来量身定制。书中还提到了不同树龄果树的修剪重点,幼龄树以培养骨架为主,盛果期树以维持产量和改善品质为重,衰老树则侧重于更新复壮。这些细致的指导,帮助我避免了过去的一些盲目操作,让我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树体管理。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如何通过修剪来调控花芽分化和坐果率的讨论,这对于稳定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修剪这门技术有了脱胎换骨的认识,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真正的果树“雕塑家”又近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中关于果树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将果实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完整链条。从采摘的时机选择、采摘方法,到分级、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学问。我过去往往只关注如何把果子种好,而对采摘后的处理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很多本应完好的果实,因为不当的处理而损<bos>。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果实的成熟度、硬度、颜色等指标来确定最佳采摘时间,以及如何采取恰当的采摘手法,避免损伤果实。我了解到,分级不仅仅是大小的区分,还涉及到色泽、形状、有无病虫害痕迹等多个维度,科学的分级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书中还对各种包装材料和方式进行了介绍,包括如何根据果实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以及如何利用包装来延长果实的货架期。对于贮藏,书中更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不同果实的贮藏条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以及常用的贮藏技术,如冷藏、气调贮藏等。这些知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水果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而有些则很快就变得软烂。此外,书中对果品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何减少震动、控制温度,保证果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果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果实的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
评分我被书中关于果树营养生理的研究深深吸引。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了果树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各种营养元素在果树体内的吸收、运输、代谢和功能。我了解到,不同的营养元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基础,磷元素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的合成,钾元素则对调节水分、促进光合作用和糖分积累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硼、钼)的重要性,虽然需求量小,但一旦缺乏,就会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我过去常常忽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导致一些果实出现生理性病害,如缩果病、裂果病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获得优质的果品,必须保证营养元素的全面均衡供给。书中还提供了如何通过土壤分析、植株营养诊断(如叶片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果树的营养状况,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对果园的土壤和果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果然,果实的着色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营养管理是提升果品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书中关于果树授粉与受精机制的详尽解读。这部分内容颠覆了我过去对“靠天吃饭”的简单认知。作者不仅解释了不同果树的授粉类型(如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还深入剖析了影响授粉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花粉的活力、柱头的活性、传粉媒介(如昆虫、风)的活动情况,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合理配置授粉树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之间的授粉亲和性,以及如何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坐果率。我了解到,一些常见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需要进行异花授粉,如果园内品种单一,很容易出现授粉不良、产量低下的问题。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园内种植适宜的授粉品种,或者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我的果园里增加了几个授粉品种,并学习了如何采集和保存花粉,在关键时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效果非常显著,今年的产量和果实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果实都来之不易,背后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精细的管理技巧。我对果树的生命奥秘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未来的果树栽培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