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案件*多地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等民法基本理论问题,*需要能够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基本大法解决司法实践纠纷,这对律师的法学基本功提出了*高的要求。 朱树英律师为建筑房地产领域的标杆性人物,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朱树英著的《墨斗匠心定经纬(2房地产开发疑难案件办案思路与执业技巧)/建纬律师文库》记载着作者历年承办的28个有关房地产开发的典型案例,案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通过28个房地产开发疑难复杂的案例,归纳、分析其民事法律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本书记载着作者历年承办的28个有关房地产开发的典型案例,案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通过28个房地产开发疑难复杂的案例,归纳、分析其民事法律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朱树英,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创始主任。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任上海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兼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上海、北京等九城市以及中国**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建设专业仲裁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大学法学客座教授。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律师称号。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有一百多篇论文在**外专题会议上发表,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三本共130余万字的专著《建设工程法律实务》、《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工程合同实务问答》以及与他人合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建设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住宅商品房交易与物业管理案例评析及法律实务》,均深得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目录
序言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前言有限探索与无限精彩
——28个房地产开发案例与实战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案例1】规划许可一字之差定输赢
——上海北京西路791号地块合作建房被告意外胜诉案【案例2】凭什么把建成的楼给拆了?
——改扩建电影院超高、超宽被处拆除的行政诉讼案【案例3】军用土地商用须先批准变性、后办理规划两证
——武汉某建设工程因军用土地未办证被裁无效的仲裁案
【案例4】军方代管房屋技术改造需要办理规划许可吗?
——山东某集团公司诉某军区招待所联营纠纷二审改判案
【案例5】划拨土地未办理出让手续能用于商业开发吗?
——以联建、合作名义炒卖国有土地使用权被判无效案
【案例6】为什么已竞拍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不生效?
——因判断不准确导致双方当事人全都败诉的仲裁案【案例7】一个当被告的案件,何以一审和二审胜了两次
——及时准确适用新司法解释效力规定致一审、二审胜诉案
【案例8】一案获评“仲裁工作突出贡献奖”
——第三任首席仲裁员裁定武汉某区土地出让纠纷仲裁案
【案例9】一个温暖的决定,一份公正的判决
——*高人民法院因汶川“5?12”地震开庭改期的项目转让上诉案
【案例10】土地使用权转让纠纷交织的民法理论问题——房地产项目转让一审判决不生效*高人民法院二审改判生效案
【案例11】500字协议、6000万元标的、法院27天审结
——上海市**人民法院一审受理首例参建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案
【案例12】七年后起诉还能获得法律保障吗?
——转让土地使用权无效则不计时效的返还联建款纠纷案
【案例13】股权转让合法确保项目转让成功
——外商独资项目公司原股东对工程欠款不负连带责任案
【案例14】一案评定“**民事代理律师”
——首例*高人民检察院抗诉*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再审案
【案例15】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规费该谁承担?
——一审判决由原股东承担江苏省**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案
【案例16】按“一地数转”原则转让土地终审胜诉
——已占有投资并开发土地的受让方判得土地使用权案
【案例17】特许权文件决定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
——全国首例基础设施BOT项目土地使用权转让纠纷一审、二审案
【案例18】包销就须买断,买断就是转让
——以包销转让房、地权益当事人追索十年欠款胜诉案
【案例19】一案是如何追回54,815万元的?
——上海市**人民法院审理的房地产合作开发**大案
【案例20】涉及781.58万美元的仲裁请求为何被驳回?
——房地产项目公司因股东借款引起的巨额赔偿仲裁案
【案例21】一地两隔起纷争
——同一地块内开发项目不同引起烂尾的房地产合作开发纠纷案
【案例22】从义务连同合作开发权利一并转移
——获得产权整体出售后联建合同继续履行二审改判案【案例23】参建有效和无效的界限
——动迁房获预售许可的房屋合作开发被确认有效案
【案例24】一张效果图分清“三国四方”权利义务
——合作开发小区不同用途不同楼盘利益分配纠纷二审改判案
【案例25】自行增加建筑面积能否分割,如何分割?
——合作开发房地产过程中增加建筑面积利益共享纠纷案
【案例26】名不副实的房地产合作开发如何认定?
——因土地变性承担调整土地出让金的合同纠纷仲裁案
【案例27】地块毗邻“修女院”的是非曲直
——划清合作开发引发相邻建筑物保护责任的二审改判案
【案例28】行贿七名处级干部的“群蛀案”,谁该当何罪?
——首例外资房产公司合作开发内销商品房行贿不起诉案
后记永远不说不可能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式”。在房地产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和不断变化的领域,仅仅掌握陈旧的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作者们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剖析,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如何分析复杂情况,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对于那些“疑难案件”,书中展现的办案思路,让我看到了律师们如何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看似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找到突破口。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以及在处理纠纷时的“定经纬”的能力,正是这本书的核心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发思考的书,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成熟的法律思维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对房地产行业的法律复杂性一直有所耳闻,而这本书的出现,则让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被书中对“匠心”的解读所打动,它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在房地产开发这样一个涉及巨大利益和复杂关系的领域,律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这本书似乎在传递一种信息:好的律师不仅要懂法,更要懂“道”。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在处理每一个案件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正义,又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冷静和专业。那些“疑难案件”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律师们在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智慧。他们并非简单地套用公式,而是深入研究案情,理解各方的诉求,最终找到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被各方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全局的把握,正是“匠心”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强烈的实践导向性。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论述,而是直接切入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书中呈现的“办案思路”不仅仅是法律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对行业深刻洞察的体现。律师们如何在项目初期就洞察潜在风险?如何在合同签订时就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埋下伏笔,又如何在纠纷发生后,运用法律和智慧,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是书中涉及的重要内容。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强度的法律实战训练营,能够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受到律师们工作的严谨和智慧。它让我明白,在房地产开发这样一个复杂的大棋局中,每一个决策,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经纬”,而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定经纬”的指南。
评分读罢此书,我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哲学。作者们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房地产开发法律难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步骤。从项目立项初期的风险规避,到开发过程中的合同纠纷处理,再到项目交付后的物业管理难题,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建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疑难案件”的处理思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了律师们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找到解决方案。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对于律师而言,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启发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无数房地产律师的案头必备,它所带来的启示,将远远超越书本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作为一个对房地产法律事务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在拿到这本书后,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深厚的底蕴和精湛的技艺,“墨斗”象征着严谨的测量和规划,而“匠心”则代表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职业的敬畏。当看到“定经纬”时,我更是联想到在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中,如何把握大局,厘清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而“疑难案件办案思路与执业技巧”更是直击痛点,对于无数在一线摸爬滚打的法律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通关秘籍”。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令人头疼的案例,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能够展现出律师们是如何抽丝剥茧,洞察案件本质,运用智慧和经验,最终化解危机,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这种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