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版 |
| 作者: | 萧平实居士 |
| ISBN: | 9787561450321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 定价: | 38.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12-01 | 版次:2 |
| 页码:322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禅:悟前与悟后(第2版)》说明佛教禅法知见及参禅应有之功夫,明心见性应具之条件并提示修证上常见之谬误及悟后起修之道。亦咐嘱正法之永续流传、灯灯无尽,提供一切耒离隔阴之迷的再来菩萨一盏明灯。 《禅:悟前与悟后(第2版)》适合佛学爱好者。 |
| 图书目录 |
| 暂无内容 |
| 文摘|序言 |
| 《禅:悟前与悟后(第2版)》所说乃为建立佛子见道之信心及知见,并指陈修道之路及参禅中微细淆讹之处,期佛子真实明自真心,见自本性。所说禅法是指月之指,禅月,佛子莫道末学所说即是禅。虽然禅法禅,欲会禅者复不得离禅法而求禅,犹如欲见月者,须循指始见,伏维有心人细会之。 |
| 作者介绍 |
| 萧平实,1944年(甲申)生于中国台湾地区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父祖皆为三宝弟子。13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间之说,不信神能造人。 兵役期满后辞父离乡,于台北市觅职。5年后成立事务所,开展业务;虽游世务,而乐于暗助弱小。 历练世间法18年后,于1985年皈依三宝,鼎力护法,勤种福田。始修持名念佛,自成无相念佛功夫。1989年初,转修体究念佛一参禅。月前往印度朝圣,多有感应。返台湾地区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专心护法及参禅。次年11月于家中闭关,摒绝一切外缘,苦参19天后破参。 嗣即深入藏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乃于1991年仲夏出而弘法度众,于“中央信托局佛学社”等三处主持佛法讲座及共修,6年不辍,同修渐众。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佛教正觉讲堂,6月成立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继续演示《楞伽经》、《成唯识论》、《真实如来藏》,8月成立正智出版社,散播大乘宗门正法之种子。著有《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禅——悟前与悟后》(上下册)、《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辩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禅净圆融》、《禅门摩尼宝聚——公案拈提》(辑)、《真实如来藏》、《宗门法眼——公案拈提》(第二辑)、《楞伽经详解》(辑)、《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等书。 |
这本关于“禅”的书,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深邃的吸引力。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它的,当时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对很多事情都感到迷茫和困惑。这本书的厚重感和扉页上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开始阅读,因为我总觉得这样的文字需要一个安静、沉淀下来的心境才能去领悟。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比喻和直指人心的洞察。有时候读到某个段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作者早就看透了我的困惑,并用最简洁的方式点明了方向。特别是关于“悟”的探讨,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的呼吸、行走和思考之中。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年长的师者,在低语中引导你去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面貌,而不是强行灌输一套理论。读完第一遍后,我感觉世界好像被重新调焦了,那些曾经纠缠不清的烦恼,忽然间变得清晰可见,不再那么具有控制力了。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佛学和禅宗的理解非常有限,大多停留在一些皮毛的感性认知上,比如“静心”、“放下执念”这类口号式的理解。但是这本书,尤其是它对“悟前”和“悟后”的区分和深入剖析,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框架。作者的叙述逻辑严密得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几何题,层层递进,每一步都有理有据,但最终的结论却又指向了完全的开放与自由。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心性”的描述,那种对人类意识流的精微捕捉,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词语或概念深深地触动,需要时间去消化它在自己生命中的回响。这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教条手册,更像是在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细致地观察他是如何雕琢一块顽石,最终让它显露出原本就蕴含其中的光泽。随后的几次重读,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大概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内页排版,这本书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核心论点时的留白处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不至于被信息的洪流淹没。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它要求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字背后的重量。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觉地应用书中的一些观察角度,比如在面对他人的争执时,不再急于站队,而是试图去理解双方“悟前”的状态是如何运作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它简直是一部关于人类心智运作的精密操作手册。它没有提供一劳永逸的解药,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自己去配置解药,这份独立自主的力量感,才是它给予读者最丰厚的馈赠。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感到内心多了一份安稳的底色,不再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字的节奏感要求很高的人,如果说有些书是平铺直叙的散文,那么这本关于“禅”的著作,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听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它有低沉的大提琴般的沉思,也有高亢的小提琴般的顿悟。作者对于晦涩概念的阐释,总是能够找到一个绝妙的切入点,让原本看似高高在上的哲学思辨,瞬间贴近了我们凡人的生活经验。比如书中提到某个困境时,用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我从精神的泥沼中拔了出来。我常常在午后阳光最好的时候阅读,那种光线透过书页的感觉,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某种清凉的智慧渗入心脾。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书没有丝毫的卖弄或故作高深,那种坦诚和恳切,让人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构建的思辨空间里去,完全信任他指引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结构上的重塑。以前我对“修行”这个词汇总有一种疏离感,觉得那是需要脱离世俗、远离人群才能达成的状态。然而,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明确指出“道”就在“事”中,真正的参悟不是逃离世界,而是更深刻地存在于世界之中。阅读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它不断地在敲打我原有的固有认知和舒适区。每当我自以为理解了某个阶段,下一页的内容就会用更犀利的方式指出我理解的偏差。这种持续的、温和的对抗,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我甚至会关掉家里的网络,只是为了确保自己不会被外界的任何信息干扰,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里。它迫使我直面自己内心的怯懦与骄傲,这种自我审视的痛苦与之后的释然,是任何娱乐都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