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洞穴奇案
定價:18.00元
作者:(美)薩伯,陳福勇,張世泰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1080315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睏山洞,水盡糧絕 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瞭維生以待救援,大傢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迴瞭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並恰好選中瞭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這是美國20世紀法理學大傢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錶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瞭高法院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的公案成瞭以後西方法學院學生必讀的文本,並在此基礎上演繹齣瞭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學傢薩伯延續瞭富勒的遊戲,假設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寨子各自發錶瞭判決意見,他們真的有罪嗎,請看十四位法官的判決書。這些判決書,實際上反映瞭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學盛宴,讓讀者得以品味精彩動人的深邃思辨。培養適應法洽社會的法學素質。本書既是法哲學專業領域寓言式的經典文獻,又是大學跨學科通識教育的理想讀本。本書適閤的讀者是那些不熱衷於給觀點貼標簽或獵尋虛幻、對嚴肅而有意義的論證充滿興趣的人。
目錄
推薦(一)期待第十五個觀點
推薦(二)一生必讀的著作
導讀(一)擺脫掩耳盜鈴的法律形式主義
導讀(二)思想的能力與司法技藝
序言 史上的法律虛構案
導言 奇案背後的法理思考
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個觀點
觀點一 尊重法律條文——首席法官特魯派尼陳詞
觀點二 探究立法精神——福斯特法官陳詞
觀點三 法律與道德的兩難——唐丁法官陳詞
觀點四 維持法治傳統——基恩法官陳詞
觀點五 以常識來判斷——漢迪法官陳詞
後判決
後記
第二部分 4350年:九位法官,九個延伸觀點
觀點六 撇開己見——首席法官伯納姆陳詞
觀點七 判案的酌情權——斯普林漢姆法官陳詞
觀點八 一命換多命——塔利法官陳詞
觀點九 動機與選擇——海倫法官陳詞
觀點十 生命的價值——特朗派特法官陳詞
觀點十一 契約與認可——戈德法官陳詞
觀點十二 設身處地——弗蘭剋法官陳詞
觀點十三 判決的道德啓示——雷肯法官陳詞
觀點十四 利益衝突?——邦德法官陳詞
尾聲
作者介紹
薩伯(Peter Suber,1951- ),影響甚廣的“開放近用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錶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布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1973年畢業於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
文摘
序言
《洞穴奇案》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它沒有落入俗套的推理模式,而是另闢蹊徑,以一種更加細膩、更加寫實的筆觸,構建瞭一個充滿張力的故事。作者對細節的把控非常到位,無論是場景的描繪,還是人物的對話,都顯得格外真實可信,仿佛你就在現場親身經曆著這一切。書中的氣氛營造堪稱一絕,那種籠罩在事件之上的神秘與不安,透過文字傳遞得淋灕盡緻,讓你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這本書的魅力還在於它的反思性,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引人入勝的案件,更是在探討人性的弱點,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所能爆發齣的能量。讀完之後,你會忍不住思考,如果是自己處於同樣的環境,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代入感和思考的深度,是很多同類型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洞穴奇案》簡直就是一本能讓你沉浸其中、反復琢磨的佳作。每一次翻開,都能在字裏行間捕捉到新的綫索,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幽暗逼仄的洞穴之中,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曆著撲朔迷離的事件。作者對於氛圍的營造堪稱一絕,那種壓抑、緊張又充滿未知數的空間感,透過文字的力量,仿佛能觸摸得到。讀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放慢節奏,仔細審視每一個細節,猜測每一個動機,試圖拼湊齣真相的全貌。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不急於拋齣答案,而是層層遞進,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中,巧妙地設置一個個懸念,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欲罷不能。更難得的是,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謎案,更是在探索人性的復雜與幽微,將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動機的深邃,還是情感的糾葛,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讀完之後,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反復迴味其中的深意。
評分我必須承認,《洞穴奇案》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在構建情節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瞭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仿佛是從現實生活中走齣來的一樣,擁有著鮮活的生命和復雜的情感。他們之間的互動,充滿瞭微妙的張力,每一個眼神,每一句對話,都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我發現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被角色的命運所牽引,為他們的選擇而糾結,為他們的遭遇而心痛。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輕易地喚起讀者的共鳴,讓你在感受故事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觸及靈魂的作品。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本真正的好書,應該像一個精心雕琢的迷宮,引導讀者在錯綜復雜的路徑中探索,並在最終找到齣口時,獲得豁然開朗的滿足感。而《洞穴奇案》無疑就是這樣一座令人驚嘆的迷宮。它的結構之精巧,情節之跌宕,足以讓任何一個喜愛推理的讀者拍案叫絕。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在故事的開端就埋下瞭無數伏筆,這些伏筆看似零散,卻在故事的進展中悄然匯聚,最終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麵。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陷入一種“我以為我知道瞭,但下一秒又被打臉”的境地,這種不斷的被挑戰和推翻的感覺,恰恰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考驗的不僅僅是你的邏輯推理能力,更是你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每一次看似閤理的推測,都可能被書中巧妙的設計所打破,讓你不得不重新審視一切,這種智力上的博弈,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獲得瞭極大的樂趣。
評分讀《洞穴奇案》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信任與背叛的深度探索。書中的人物關係錯綜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動機,讓人難以分辨誰是可信賴的,誰又隱藏著危險。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塑造成非黑即白,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內心的矛盾與掙紮,使得每一個角色都顯得無比真實,也更加令人難以捉摸。在閱讀過程中,你會被帶入一種高度警覺的狀態,對每一個人物的言行都抱有懷疑,試圖從中找齣破綻。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它讓讀者始終處於一種高度參與的狀態,仿佛自己也是案件的一份子,需要用盡渾身解數去揭示真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於人性的復雜有瞭更深的理解,那些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動機和復雜的情感,而這本書,正是將這些剖析得淋灕盡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