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本书重663克 | ||
| 定价 | 168.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加]雷扎 N.亚泽尔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335 | |
| 字数 | 523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93423 | |
| 内容简介 | |
| 汽车动力学主要研究汽车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并讨论这些动态特性及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汽车通过车轮与地面相接触,由于汽车和地面的相对运动而使车轮受到来自地面的力,这个力就是使汽车运动的力。汽车的各项性能,即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等,就是汽车对所受各种力的响应。因此,汽车动力学就是要研究这些力的产生机理及其性质。 |
| 目录 | |
| 译者序 原书第2 版前言 前 言 本书说明 Ⅲ 车辆动力学 9 应用动力学3 9. 1 动力学要素3 9. 1. 1 力和力矩3 9. 1. 2 动量4 9. 1. 3 矢量4 9. 1. 4 运动方程5 9. 1. 5 功和能量5 9. 2 刚体平动动力学9 9. 3 刚体转动动力学12 9. 4 质量惯性矩矩阵20 9. 5 牛顿运动方程的拉格朗日形式28 9. 6 拉格朗日力学33 9. 7 小结41 9. 8 主要符号42 习题43 10 车辆平面动力学48 10. 1 车辆坐标系48 10. 2 刚性车辆的牛顿- 欧拉动力学52 10. 3 作用在刚性车辆上的力系58 10. 3. 1 轮胎力系和车身力系58 10. 3. 2 轮胎侧向力61 10. 3. 3 两轮模型和车身受力的分量62 10. 4 两轮刚性车辆动力学70 10. 5 稳态转向78 10. 6★ 两轮车辆的线性化模型97 10. 7★ 瞬态响应101 10. 8 小结120 10. 9 主要符号121 习题122 11★ 车辆侧倾动力学129 11. 1★ 车辆坐标和自由度129 11. 2★ 运动方程130 11. 3★ 车辆力系133 11. 3. 1★ 轮胎力系和车身力系133 11. 3. 2★ 轮胎侧向力135 11. 3. 3★ 两轮模型上车身受 力的分量137 11. 4★ 两轮刚性车辆动力学143 11. 5★ 稳态运动145 11. 6★ 时间响应149 11. 7 小结159 11. 8 主要符号160 习题161 Ⅳ 车辆振动 12 应用振动学169 12. 1 机械振动基础169 12. 2 牛顿方法和振动175 12. 3 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180 12. 3. 1 力作用激励181 12. 3. 2 基座激励188 12. 3. 3 偏心激励196 12. 3. 4★ 偏心基座激励201 12. 3. 5★ 单自由度受迫振动系统频率 响应的分类205 12. 4 振动系统的时间响应208 12. 5 振动的应用和测量217 12. 6★ 振动优化理论221 12. 7 小结229 12. 8 主要符号230 习题231 13 车辆振动235 13. 1 拉格朗日方法和耗散函数235 13. 2★ 求积242 13. 3 固有频率和振型247 13. 4 两轮车辆模型和车身俯仰振型253 13. 5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和车身 侧倾振型257 13. 6 整车振动模型261 13. 7 小结267 13. 8 主要符号267 习题268 14 悬架优化271 14. 1 数学模型271 14. 2 频率响应276 14. 3 RMS 优化279 14. 4★ 时间响应优化295 14. 5 小结298 14. 6 主要符号299 习题300 15★ 四分之一车辆模型303 15. 1 数学模型303 15. 2 频率响应304 15. 3★ 固有频率和恒常频率309 15. 4★ RMS 优化317 15. 5★ 基于固有频率和车轮行程 的优化324 15. 6 小结329 15. 7 主要符号329 习题330 参考文献332 |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领域的教研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介绍车辆动力学前沿研究进展的教材。这本《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的出色之处在于它不仅覆盖了经典理论,更融入了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书中对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方法,包括多体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为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主动悬架和四轮转向系统的章节,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车辆的动态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对车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分析,也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参考文献列表非常详尽,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极高,对于从事车辆动力学相关研究的同行们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必备书籍。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宝藏!作为一名对汽车工程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深入理解车辆的运行机制。之前也看过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是感觉隔靴搔痒,缺乏系统性。当我拿到这本《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时,我简直欣喜若狂。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从最基本的轮胎模型开始,逐步深入到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各个关键环节。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清晰明了,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来帮助理解抽象的理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车辆稳定性部分的阐述,通过对车辆侧偏、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详细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高速过弯时车辆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行为。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例如电子稳定控制(ESC)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这让我对现代汽车的智能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但阅读过程却意外地流畅,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甚至开始期待它的“上册”内容了,相信它会为我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车辆如何“跑起来”的爱好者来说,这本《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一直对汽车的操控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极致驾驶乐趣的跑车。阅读这本书,我才明白了那些巧妙的设计背后蕴含的深厚理论。从轮胎抓地力极限的分析,到车身姿态的控制,再到转向响应的调校,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细致的解读。书中对于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行为描述,简直就像是为我揭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驾驶画面。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但书中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让我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我甚至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原理,去理解自己在驾驶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汽车的欣赏水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能够激发你对汽车更深层热爱和探索欲望的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叹为观止。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课堂上接触了车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但一直苦于缺乏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进行深入研究的参考书。直到我遇到了这本《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我才找到了我的“圣经”。书中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涵盖了从基础的车辆模型建立,到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再到各种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原理。作者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对复杂方程的求解和分析能力极强,这为我后续的毕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车辆模态分析的章节,它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此外,书中对仿真方法的介绍也非常详尽,为我学习使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工具提供了清晰的指导。虽然有些章节的数学推导确实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每一次的理解都让我感到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车辆动力学未知领域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名汽车行业的资深工程师,在工作中接触车辆性能优化已经很多年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原书第2版)(下册)》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可能内容都大同小异。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精妙的案例分析所吸引。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大量的实际工程问题与车辆动力学理论紧密结合。例如,在讨论悬架调校时,作者不仅仅给出了理论公式,还结合了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响应特点,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调校建议。书中的一些关于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权衡的分析,更是直击我多年的工作痛点,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部分,它为我理解不同设计参数对车辆整体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方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精准地理解车辆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设计和优化,减少试错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