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包郵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

現貨包郵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係統架構設計師
  • 考試
  • 教程
  • 第四版
  • 包郵
  • 試題分析
  • 曆年真題
  • 信息技術
  • 軟件架構
  • 計算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文樂章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197089
商品編碼:27073091775

具體描述


YL14511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97873021970890+9787302368779+9787302495857

  • 書名: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用書)

    定價:75.00元

    作者:楊春暉 主編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3021970890

    字數:851000

    頁碼:5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作為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用書,係統地介紹瞭係統架構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和應掌握的重點內容。《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共分21章,對計算機網絡基礎、信息係統基礎、係統開發基礎、軟件架構設計等諸多內容,以及信息安全、係統安全等內容做瞭全麵的闡述。特彆是對閤格架構師應具備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作瞭詳細的講述。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為參加軟件水平考試——係統架構設計師考生的考試用書。凡通過本考試的考生,便瞭全國認可的,本行業的高級工程師資格。

    第1章 緒論

    1.1 係統架構的概念及其發展曆史
    1.1.1 係統架構的概念
    1.1.2 簡要的發展曆史
    1.2 係統架構師的定義與職業素質
    1.2.1 係統架構師的定義
    1.2.2 係統架構師技術素質
    1.2.3 係統架構師管理素質
    1.2.4 係統架構師與其他團隊角色的協調
    1.3 係統架構師知識結構
    1.4 從開發人員到架構師
    第2章 計算機與網絡基礎知識
    2.1 操作係統基礎知識
    2.1.1 操作係統的原理、類型和結構
    2.1.2 處理機與進程管理
    2.1.3 存儲管理
    2.1.4 設備管理
    2.1.5 文件管理
    2.1.6 作業管理
    2.1.7 網絡操作係統
    2.1.8 常見操作係統簡介
    2.2 數據庫係統基礎知識
    2.2.1 關係數據庫基礎
    2.2.2 關係數據庫設計
    2.2.3 分布式數據庫係統
    2.2.4 商業智能
    2.2.5 常見的數據庫管理係統
    2.3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2.3.1 網絡概述
    2.3.2 計算機網絡
    2.3.3 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
    2.3.4 網絡工程
    2.3.5 存儲及負載均衡技術
    2.4 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
    2.4.1 多媒體技術基本概念
    2.4.2 多媒體數據壓縮編碼技術
    2.4.3 多媒體係統的組成
    2.4.4 多媒體技術的研究內容
    2.4.5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
    2.5 係統性能
    2.5.1 性能指標
    2.5.2 性能計算
    2.5.3 性能設計
    2.5.4 性能評估
    第3章 信息係統基礎知識
    3.1 信息化概述
    3.1.1 信息的定義
    3.1.2 信息的特徵
    3.1.3 信息化的定義
    3.1.4 信息化的內容
    3.1.5 信息化的經濟社會意義
    3.1.6 信息化對組織的意義
    3.1.7 信息化的需求
    3.1.8 信息化戰略
    3.2 信息係統工程總體規劃
    3.2.1 信息係統工程總體規劃的目標範圍
    3.2.2 信息係統工程總體規劃的方法論
    3.2.3 信息係統工程總體規劃的軟件架構組成
    3.2.4 總體規劃的實現過程
    3.3 信息化的典型應用
    3.3.1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3.3.2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3.3.3 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3.3.4 客戶關係管理在企業的應用
    3.3.5 企業門戶
    3.3.6 企業應用集成
    3.3.7 供應鏈管理
    3.3.8 信息化的有關法律和規定
    第4章 係統開發基礎知識
    4.1 軟件開發方法
    4.1.1 軟件開發生命周期
    4.1.2 軟件開發模型
    4.1.3 敏捷方法
    4.1.4 RUP
    4.1.5 軟件係統工具
    4.2 需求管理
    4.2.1 需求管理原則
    4.2.2 需求規格說明的版本控製
    4.2.3 需求屬性
    4.2.4 需求變更
    4.2.5 需求跟蹤
    4.2.6 需求變更的代價和風險
    4.3 開發管理
    4.3.1 項目的範圍、時間、成本
    4.3.2 配置管理、文檔管理
    4.3.3 軟件開發的質量與風險
    4.4 設計方法
    4.4.1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4.4.2 麵嚮對象的分析設計
    4.5 軟件的重用
    4.6 逆嚮工程與重構工程
    第5章 軟件架構設計
    5.1 軟件架構概念
    5.1.1 軟件架構的定義
    5.1.2 軟件架構設計與生命周期
    5.1.3 軟件架構的重要性
    5.2 基於架構的軟件開發方法
    5.2.1 體係結構的設計方法概述
    5.2.2 概念與術語
    5.2.3 基於體係結構的開發模型
    5.2.4 體係結構需求
    5.2.5 體係結構設計
    5.2.6 體係結構文檔化
    5.2.7 體係結構復審
    5.2.8 體係結構實現
    5.2.9 體係結構的演化
    5.3 軟件架構風格
    5.3.1 軟件架構風格概述
    5.3.2 經典軟件體係結構風格
    5.3.3 客戶/服務器風格
    5.3.4 三層C/S結構風格
    5.3.5 瀏覽器/服務器風格
    5.4 特定領域軟件體係結構
    5.4.1 DSSA的定義
    5.4.2 DSSA的基本活動
    5.4.3 參與DSSA的人員
    5.4.4 DSSA的建立過程
    5.5 係統架構的評估
    5.5.1 係統架構評估概述
    5.5.2 評估中重要概念
    5.5.3 主要評估方法
    第6章 UML建模與架構文檔化
    6.1 UML現狀與發展
    6.1.1 UML起源
    6.1.2 UML體係結構演變
    6.1.3 UML的應用與未來
    6.2 UML基礎
    6.2.1 概述
    6.2.2 用例和用例圖
    6.2.3 交互圖
    6.2.4 類圖和對象圖
    6.2.5 狀態圖和活動圖
    6.2.6 構件圖
    6.2.7 部署圖
    6.3 基於UML的軟件開發過程
    6.3.1 開發過程概述
    6.3.2 基於UML的需求分析
    6.3.3 麵嚮對象的設計方法
    6.4 係統架構文檔化
    6.4.1 模型概述
    6.4.2 邏輯結構
    6.4.3 進程架構
    6.4.4 開發架構
    6.4.5 物理架構
    6.4.6 場景
    6.4.7 迭代過程
    第7章 設計模式
    7.1 設計模式概述
    7.1.1 設計模式的曆史
    7.1.2 為什麼要使用設計模式
    7.1.3 設計模式的組成元素
    7.1.4 設計模式的分類
    7.2 設計模式實例
    7.2.1 創建性模式
    7.2.2 結構性模式
    7.2.3 行為性模式
    第8章 XML技術
    8.1 XML概述
    8.1.1 XML基本語法
    8.1.2 標簽語法
    8.1.3 文檔部分
    8.1.4 元素
    8.1.5 字符數據
    8.1.6 屬性
    8.1.7 注釋
    8.1.8 CDATA部分
    8.1.9 格式正規的文檔
    8.2 XML命名空間
    8.2.1 命名空間
    8.2.2 定義和聲明命名空間
    8.3 DTD
    8.3.1 什麼是DTD
    8.3.2 為什麼引入DTD
    8.3.3 DTD的聲明
    8.3.4 元素的聲明
    8.3.5 實體的聲明
    8.3.6 屬性的聲明
    8.4 XML Schema
    8.4.1 邏輯XML Schema的文檔結構
    8.4.2 元素的定義
    8.5 可擴展樣式錶語言
    8.5.1 可擴展樣式錶語言概述
    8.5.2 XSLT的常用句法和函數
    8.6 其他相關規範
    8.6.1 XPath
    8.6.2 XLink和XPointer
    第9章 麵嚮構件的軟件設計
    9.1 構件的概念
    9.1.1 術語與概念
    9.1.2 標準化與規範化
    9.2 構件的布綫標準
    9.2.1 布綫標準從何而來
    9.2.2 從過程到對象
    9.2.3 深層次問題
    9.2.4 XML
    9.3 構件框架
    9.3.1 體係結構
    9.3.2 語境相關組閤構件框架
    9.3.3 構件開發
    9.3.4 構件組裝
    第10章 構件平颱與典型架構
    10.1 OMG方式
    10.1.1 對象請求代理
    10.1.2 公共對象服務規範
    10.1.3 CORBA 構件模型
    10.1.4 CORBA設施
    10.2 SUN公的方式
    10.2.1 Java構件技術的概述
    10.2.2 JavaBean
    10.2.3 基本的Java服務
    10.2.4 各種構件——Applet,Servlet,Bean和Enterprise Bean
    10.2.5 高級Java服務
    10.2.6 Java和Web服務——SunONE
    10.3 Microsoft的方式
    10.3.1 個基礎關聯模型——COM
    10.3.2 COM對象重用
    10.3.3 接口和多態
    10.3.4 COM對象的創建和COM庫
    10.3.5 從COM到分布式COM(DCOM)
    10.3.6 復閤文檔和OLE對象
    10.3.7 .NET框架
    10.4 戰略比較
    10.4.1 共性
    10.4.2 不同點
    第11章 信息安全技術
    11.1 信息安全關鍵技術
    11.1.1 加密和解密技術
    11.1.2 散列函數與數字簽名
    11.1.3 密鑰分配中心與公鑰基礎設施
    11.1.4 訪問控製
    11.1.5 安全協議
    11.1.6 數據備份
    11.1.7 計算機病毒與免疫
    11.2 信息安全管理和評估
    11.2.1 安全管理技術
    11.2.2 安全性規章
    11.3 信息安全保障體係
    第12章 係統安全架構設計
    12.1 信息係統安全架構的簡單描述
    12.1.1 信息安全的現狀及其威脅
    12.1.2 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標準和組織
    12.2 係統安全體係架構規劃框架及其方法
    12.3 網絡安全體係架構設計
    12.3.1 OSI的安全體係架構概述
    12.3.2 鑒彆框架
    12.3.3 訪問控製框架
    12.3.4 機密性框架
    12.3.5 完整性框架
    12.3.6 抗抵賴框架
    12.4 數據庫係統的安全設計
    12.4.1 數據庫安全設計的評估標準
    12.4.2 數據庫的完整性設計
    12.5 案例:電子商務係統的安全性設計
    第13章 係統的可靠性設計
    13.1 軟件可靠性
    13.1.1 軟件可靠性概述
    13.1.2 軟件可靠性的定義
    13.1.3 軟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
    13.1.4 可靠性目標
    13.1.5 可靠性測試的意義
    13.1.6 廣義的可靠性測試與狹義的可靠性測試
    13.2 軟件可靠性建模
    13.2.1 影響軟件可靠性的因素
    13.2.2 軟件可靠性建模方法
    13.2.3 軟件的可靠性模型分類
    13.2.4 軟件可靠性模型舉例
    13.2.5 軟件可靠性測試概述
    13.2.6 定義軟件運行剖麵
    13.2.7 可靠性測試用例設計
    13.2.8 可靠性測試的實施
    13.3 軟件可靠性評價
    13.3.1 軟件可靠性評價概述
    13.3.2 怎樣選擇可靠性模型
    13.3.3 可靠性數據的收集
    13.3.4 軟件可靠性的評估和預測
    13.4 軟件的可靠性設計與管理
    13.4.1 軟件可靠性設計
    13.4.2 軟件可靠性管理
    第14章 基於ODP的架構師實踐
    14.1 基於ODP的架構開發過程
    14.2 係統構想
    14.2.1 係統構想的定義
    14.2.2 架構師的作用
    14.2.3 係統構想麵臨的挑戰
    14.3 需求分析
    14.3.1 架構師的工作
    14.3.2 需求分析的任務
    14.3.3 需求文檔與架構
    14.4 係統架構設計
    14.4.1 企業業務架構
    14.4.2 邏輯信息架構
    14.4.3 計算接口架構
    14.4.4 分布式工程架構
    14.4.5 技術選擇架構
    14.5 實現模型
    14.6 架構原型
    14.7 項目規劃
    14.8 並行開發
    14.8.1 軟件並行開發的內容及意義
    14.8.2 並行開發的過程
    14.9 係統轉換
    14.9.1 係統轉換的準備
    14.9.2 係統轉換的方式
    14.9.3 係統轉換的注意事項
    14.10 操作與維護
    14.10.1 操作與維護的內容
    14.10.2 係統維護與架構
    14.11 係統移植
    14.11.1 係統移植的形式
    14.11.2 係統移植的工作階段劃分
    14.11.3 係統移植工具
    第15章 架構師的管理實踐
    15.1 VRAPS組織管理原則
    15.2 概念框架
    15.3 形成並統一構想
    15.3.1 形成構想
    15.3.2 將構想原則付諸實踐
    15.4 節奏:保證節拍、過程和進展
    15.4.1 節奏定義
    15.4.2 將節奏原則付諸實踐
    15.5 預測、驗證和調整
    15.5.1 預測、驗證和調整的定義
    15.5.2 將預見原則付諸實踐:準則、反模式與模式
    15.6 協作:建立閤作型組織
    15.6.1 協作定義
    15.6.2 將協作原則付諸實踐:準則、反模式與模式
    15.7 簡化:澄清與小化
    15.7.1 簡化定義
    15.7.2 將簡化原則付諸實踐:準則、反模式與模式
    第16章 層次式架構設計
    16.1 體係結構設計
    16.2 錶現層框架設計
    16.2.1 使用MVC模式設計錶現層
    16.2.2 使用XML設計錶現層,統一Web Form與Windos Form的外觀
    16.2.3 錶現層中UIP設計思想
    16.2.4 錶現層動態生成設計思想
    16.3 中間層架構設計
    16.3.1 業務邏輯層組件設計
    16.3.2 業務邏輯層工作流設計
    16.3.3 業務邏輯層實體設計
    16.3.4 業務邏輯層框架
    16.4 數據訪問層設計(持久層架構設計)
    16.4.1 5種數據訪問模式
    16.4.2 工廠模式在數據訪問層應用
    16.4.3 ORM、Hibernate與CMP2.0設計思想
    16.4.4 靈活運用Xml Schema
    16.4.5 事務處理設計
    16.4.6 連接對象管理設計
    16.5 數據架構規劃與設計
    16.5.1 數據庫設計與類的設計融閤
    16.5.2 數據庫設計與XML設計融閤
    16.6 實戰案例——電子商務網站(網上商店PetShop)
    第17章 企業集成架構設計
    17.1 企業集成平颱
    17.1.1 企業集成平颱的概念
    17.1.2 集成平颱的標準化
    17.1.3 實現技術的發展趨勢
    17.1.4 集成平颱的發展趨勢
    17.2 企業集成平颱的實現
    17.2.1 數據集成
    17.2.2 應用集成
    17.2.3 企業集成
    17.3 企業集成的關鍵應用技術
    17.3.1 數據交換格式
    17.3.2 分布式應用集成基礎框架
    17.4 麵嚮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模型
    17.4.1 企業模型在整體解決方案中的作用
    17.4.2 整體解決方案中的企業模型重用
    17.4.3 整體解決方案中企業模型演化
    17.4.4 模型驅動的企業集成係統演化
    第18章 麵嚮方麵的編程
    18.1 方麵編程的概念
    18.1.1 AOP産生的背景
    18.1.2 麵嚮方麵的原因
    18.1.3 AOP技術
    18.1.4 AOP特性
    18.1.5 AOP 程序設計
    18.1.6 AOP的優勢
    18.1.7 當前的AOP技術
    18.2 AspectJ
    18.2.1 AspectJ概述
    18.2.2 AspectJ語言概念和構造
    18.2.3 AspectJ實踐
    18.3 Spring AOP
    18.3.1 Spring AOP概述
    18.3.2 Spring語言概念和構造
    18.3.3 Sring AOP應用
    第19章 嵌入式係統設計
    19.1 嵌入式係統
    19.1.1 嵌入式係統概念
    19.1.2 嵌入式係統的基本架構
    19.1.3 嵌入式操作係統
    19.1.4 典型嵌入式操作係統
    19.1.5 嵌入式數據庫管理
    19.1.6 嵌入式網絡及其他
    19.2 嵌入式係統的設計
    19.2.1 嵌入式係統分析與設計
    19.2.2 嵌入式軟件設計模型
    19.2.3 嵌入式係統軟件開發環境
    第20章 麵嚮服務的架構
    20.1 SOA的相關概念
    20.1.1 SOA的定義
    20.1.2 業務流程與BPEL
    20.2 SOA的發展曆史
    20.2.1 SOA的發展曆史
    20.2.2 國內SOA的發展現狀與國外對比
    20.3 SOA的參考架構
    20.4 SOA主要技術和標準
    20.4.1 UDDI協議
    20.4.2 WSDL規範
    20.4.3 SOAP協議
    20.5 SOA的特性
    20.5.1 文檔標準化
    20.5.2 通信協議標準
    20.5.3 應用程序統一登記與集成
    20.5.4 服務品質
    20.6 SOA的作用
    20.7 SOA設計原則
    20.8 SOA的設計模式
    20.8.1 服務注冊錶模式
    20.8.2 企業服務總綫模式
    20.9 構建SOA架構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20.9.1 原有係統架構中的集成需求
    20.9.2 服務粒度的控製以及無狀態服務的設計
    20.10 SOA實施的過程
    20.10.1 選擇SOA解決方案
    20.10.2 業務流程分析
    第21章 案例研究
    21.1 價值驅動的體係結構:連接産品策略與體係結構
    21.1.1 價值模型概述
    21.1.2 體係結構挑戰
    21.1.3 結論
    21.2 使用RUP和UML開發聯邦企業體係結構框架
    21.2.1 聯邦企業體係結構框架概述
    21.2.2 FEAF 矩陣概述
    21.2.3 使用RUP支持FEAF
    21.2.4 結論
    21.3 Web服務在HL7上的應用--Web服務基礎實現框架
    21.3.1 HL7模型概念
    21.3.2 體係結構
    21.3.3 開發HL7 Web服務適配器
    21.3.4 案例研究
    21.3.5 結論
    21.4 以服務為中心的企業整閤——案例分析
    21.4.1 案例背景
    21.4.2 業務環境分析
    21.4.3 IT環境分析
    21.4.4 高層架構設計
    21.4.5 結論
    附錄

    書名: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

    定價:89元

    作者:張友生//王勇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302368779

    字數:990000

    頁碼:611頁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張友生、王勇主編的《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參考用書,著重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細化和深化,內容含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大綱的所有知識點,給齣瞭係統架構設計案例分析試題的解答方法和實際案例。對於係統架構設計論文試題,本書給齣瞭論文的寫作方法、考試法則、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以及論文評分標準和論文範文。

         閱讀本書,就相當於閱讀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考試方法、試題形式、試題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內容的分布、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論文寫作水平和質量。

         本書可作為軟件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進一步深造和發展的學習用書,作為係統架構設計師日常工作的參考手冊,也可作為計算機教師的教學和工作參考書。


    第1章 操作係統

    第2章 數據庫係統

    第3章 嵌入式係統

    第4章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第5章 多媒體基礎知識

    第6章 係統性能評價

    第7章 信息係統基礎知識

    第8章 係統開發基礎知識

    第9章 麵嚮對象方法

    第10章 基於構件的開發

    第11章 開發管理

    第12章 軟件架構設計

    第13章 係統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14章 係統可靠性

    第15章 分布式係統

    第16章 知識産權與法律法規

    第17章 標準化知識

    第18章 應用數學

    第19章 專業英語

    第20章 案例分析試題解答方法

    第21章 論文寫作方法與範文

  •  

    係統架構設計師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我國著名IT考試品牌,可獲高級職稱。本書是曆年真題,考試必備。

    作者:全國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

    定價:8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95857

    齣版日期:2018.05.01

    印刷日期:2018.03.23

     

    係統架構設計師級考試是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和職稱考試,本書匯集瞭2009年至2016年所有試題和權威的解析,參加考試的考生,認真研讀本書的內容後,將會更加瞭解近年考題的內容和要點,對提升自己考試通過率的信心會有極大的幫助。

     

     

    目    錄

    第1章  2009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1

    第2章  2009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32

    第3章  2009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寫作要點 49

    第4章  2010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54

    第5章  2010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85

    第6章  2010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寫作要點 102

    第7章  2011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110

    第8章  2011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142

    第9章  2011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 寫作要點 159

    第10章  2012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164

    第11章  2012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192

    第12章  2012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寫作要點 208

    第13章  2013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215

    第14章  2013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242

    第15章  2013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寫作要點 260

    第16章  2014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266

    第17章  2014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試題分析與解答 295

    第18章  2014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捲II寫作要點 314

    第19章  2015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320

    第20章  2015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題I分析與解答 352

    第21章  2015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題II寫作要點 371

    第22章  2016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上午試題分析與解答 378

    第23章  2016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題I分析與解答 403

    第24章  2016下半年係統架構設計師下午試題II寫作要點 422 


【係統架構設計精要: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麵解析】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深入理解和掌握係統架構設計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的學習指南。我們將從係統架構設計的核心理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各種關鍵技術、方法論和實踐案例,幫助讀者構建清晰、高效、可擴展的係統架構。內容涵蓋從需求分析、高層設計到詳細設計、部署與運維的整個生命周期,並輔以豐富的實戰演練和案例剖析,助力讀者在實際工作中遊刃有餘,應對復雜多變的係統挑戰。 核心內容細覽: 第一部分:係統架構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論 理解係統架構的本質: 探討係統架構在現代軟件工程中的定位與重要性。我們將解析架構的定義、目標、關鍵原則(如可擴展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安全性、性能等)以及不同類型的架構模式(如微服務、SOA、事件驅動、分層架構等)。通過對這些基礎概念的深入理解,讀者將能夠建立起對係統架構設計的宏觀認知。 需求分析與架構驅動: 強調需求在架構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如何從業務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性能、安全、可用性等)以及用戶體驗需求齣發,提煉齣架構設計的關鍵驅動因素。我們將學習各種需求收集和分析的技術,如用例驅動、用戶故事、場景分析等,並闡述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架構設計約束和目標。 架構設計原則與模式: 深入剖析指導架構設計的通用原則,例如高內聚、低耦閤、關注點分離、抽象化、模塊化等。同時,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各種經典和現代的架構模式,並分析它們各自的適用場景、優缺點以及設計權衡。內容將包括但不限於: 分層架構 (Layered Architecture): 經典的錶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等劃分,適用於大多數Web應用。 客戶端-服務器架構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闡述集中式與分布式客戶端-服務器模型的區彆與聯係。 單體架構 (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分析其優點和局限性,以及何時適閤使用。 微服務架構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詳細講解微服務的理念、優勢、挑戰(如服務治理、分布式事務、跨服務通信),以及如何將其落地。 服務導嚮架構 (SOA): 探討SOA的服務定義、契約、總綫等核心概念。 事件驅動架構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 EDA): 講解事件的發布、訂閱、處理模型,以及其在解耦和異步通信中的作用。 命令查詢責任分離 (CQRS): 分析讀寫分離的架構模式,以及其在優化性能和簡化模型方麵的應用。 領域驅動設計 (Domain-Driven Design - DDD): 強調如何將軟件設計與業務領域緊密結閤,構建清晰的領域模型。 架構風格與決策: 介紹不同的架構風格,如管道-過濾器、發布-訂閱、主從復製等,並討論在麵對復雜問題時如何選擇閤適的架構風格。我們將學習如何評估和權衡不同的架構決策,理解技術選型背後的邏輯和考量。 第二部分:係統架構設計的關鍵技術與實踐 數據存儲與管理: 關係型數據庫 (RDBMS): 深入瞭解SQL語言、數據庫設計原則(範式)、索引優化、事務管理、高可用性方案(主從復製、集群)等。 NoSQL數據庫: 介紹不同類型的NoSQL數據庫(鍵值存儲、文檔數據庫、列族數據庫、圖數據庫),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優勢,如MongoDB, Redis, Cassandra等。 數據一緻性與 CAP 定理: 深入探討分布式係統中數據一緻性的挑戰,理解CAP定理(一緻性、可用性、分區容錯性)的含義,以及如何在不同場景下進行權衡。 緩存策略: 講解多級緩存(CDN、應用層緩存、數據庫緩存)的設計與實現,如LRU、LFU等算法,以及分布式緩存(Redis, Memcached)的使用。 服務通信與集成: RESTful API設計: 掌握RESTful原則,學習如何設計清晰、高效、可維護的API接口。 RPC框架: 介紹gRPC, Thrift等高性能RPC框架,以及它們在微服務通信中的應用。 消息隊列: 深入理解消息隊列(如Kafka, RabbitMQ, ActiveMQ)在異步通信、削峰填榖、解耦、事件流處理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消息傳遞模式(點對點、發布/訂閱)。 API網關: 講解API網關的功能(認證、授權、限流、路由、日誌)及其在微服務架構中的重要性。 構建可擴展與高可用的係統: 負載均衡: 介紹不同類型的負載均衡策略(輪詢、最少連接、IP Hash等)和負載均衡器(Nginx, HAProxy),以及如何實現跨數據中心的負載均衡。 服務發現與注冊: 講解服務注冊中心(如Consul, Eureka, ZooKeeper)如何幫助服務動態發現彼此。 容錯與降級: 探討熔斷、降級、限流等容錯機製,確保係統在齣現故障時能夠優雅地處理,並提供有限的服務。 水平擴展與垂直擴展: 分析兩種擴展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狀態管理: 討論如何管理分布式係統中的會話狀態、事務狀態等。 安全架構設計: 身份認證與授權: 講解OAuth2, OpenID Connect, JWT等安全協議和機製。 數據加密與傳輸安全: TLS/SSL, HTTPS等。 安全審計與監控: 如何構建有效的安全審計日誌和監控體係。 常見安全漏洞與防範: SQL注入、XSS攻擊、CSRF攻擊等。 性能優化與監控: 性能瓶頸分析: 介紹性能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定位係統中的性能瓶頸。 代碼級優化: 算法優化、數據結構選擇、並發編程技巧。 係統級優化: 數據庫調優、網絡優化、JVM調優等。 監控體係建設: 指標收集、告警機製、日誌分析、鏈路追蹤(如Jaeger, Zipkin)。 第三部分:係統架構設計的工程實踐與演進 DevOps與持續集成/持續部署 (CI/CD): 講解CI/CD流程如何加速軟件交付,並與架構設計緊密結閤。 基礎設施即代碼 (IaC): 介紹Terraform, Ansible等工具在自動化基礎設施管理中的應用。 容器化技術 (Docker) 與容器編排 (Kubernetes): 闡述容器化如何簡化部署和管理,以及Kubernetes在構建和管理大規模微服務集群中的作用。 雲原生架構: 探討微服務、容器、服務網格、聲明式API等雲原生核心概念,以及它們如何驅動現代應用架構的演進。 架構演進與重構: 討論如何在係統生命周期中,隨著業務發展和技術迭代,對現有架構進行有效的演進和重構,規避技術債務。 架構文檔與溝通: 強調清晰的架構文檔(如C4模型、ADR - Architecture Decision Records)對於團隊協作和知識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架構溝通。 學習目標: 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 掌握係統架構設計的核心理論和設計原則。 理解並應用各種主流的架構模式,並能根據實際場景進行選擇。 熟練運用各種關鍵技術,包括數據存儲、服務通信、高可用性、安全性等。 具備分析和解決復雜係統架構問題的能力。 能夠獨立設計、評估和優化大規模、高並發、高可用的係統架構。 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理解和應用最新的架構理念和實踐。 適閤讀者: 軟件工程師、架構師、技術主管。 希望深入理解係統架構設計原理和實踐的開發者。 準備進行係統架構設計、演進或重構的團隊。 對構建可擴展、高可用、高性能係統感興趣的學習者。 本書力求內容翔實、邏輯清晰,理論與實踐並重,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堅實而全麵的係統架構設計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於曆史試題部分的分析,我必須竪起大拇指。很多人購買舊試題集隻是為瞭刷題量,但這份資料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曆年考點分布和命題趨勢的深度剖析。它不僅僅是公布瞭答案和解析,而是對2009年到2016年間的每一道關鍵題進行瞭“考古式”的挖掘。比如,它會指齣某個知識點在當年齣現的頻率如何,以及如果考試在2024年重提這個知識點,可能會以何種新的技術名詞或場景進行包裝。這種“以史為鑒”的分析方法,讓我對信息係統項目管理知識體係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靜態的記憶層麵,而是變成瞭動態的、可預測的知識地圖。我發現,通過研讀這些曆史解析,我對一些模糊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麵嚮對象設計原則(SOLID)在不同架構中的體現差異,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徹。這部分內容,對於那些追求高分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提供瞭一種俯瞰整個考試體係的“上帝視角”。

評分

在我過去接觸的備考資料中,最欠缺的就是對架構師職業素養與軟技能的探討。很多資料隻聚焦於硬核技術,卻忽略瞭架構師在實際工作中,溝通、決策和文檔撰寫能力的重要性。令人驚喜的是,這套教程的後半部分(或者說,貫穿在解析中的部分)非常注重這一點。它會探討在麵對需求方模糊不清的描述時,架構師應該如何通過結構化提問來澄清需求,以及如何在團隊內部進行技術選型的決策匯報。這種對“工作流程”和“職業倫理”的融入,極大地提升瞭這套書的實用價值。它不僅僅是幫你通過考試的工具,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成為一名閤格且優秀係統架構師的職業指南。讀完後,我不僅對考試的知識點有瞭把握,更重要的是,我對未來走上架構師崗位所需具備的綜閤能力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堅定的信心。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提升,而非膚淺的應試技巧。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考前突擊型”選手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之前一直在找一本能把係統架構設計的核心概念講得深入淺齣,同時又能緊密貼閤考試大綱的資料。很多市麵上的書要麼過於理論化,讀起來像啃石頭,要麼就是泛泛而談,抓不住重點。然而,這套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仿佛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你身邊,手把手地拆解那些復雜的架構模式。特彆是它對高並發、高可用、可擴展性這三大支柱的闡述,不是簡單地羅列定義,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對比分析,讓你真正理解為什麼需要這種設計,以及在不同業務場景下,哪種方案纔是最優解。我尤其欣賞它對微服務治理、雲原生技術棧的介紹,內容緊跟業界前沿,避免瞭陷入過時的技術陷阱。閱讀過程中,我感覺我的技術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不再是局限於自己熟悉的某一小塊領域,而是能從宏觀的係統視角去審視整個IT基礎設施的構建邏輯。對於那些希望從初級工程師躍升到架構師層麵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框架遠比死記硬背知識點要寶貴得多。

評分

坦白說,我對這種“XX教程+全指導+曆年真題”的組閤套裝一開始是持懷疑態度的,總覺得內容會比較臃腫,或者東拼西湊。但實際翻閱後,我發現它在內容的組織和邏輯串聯上做到瞭教科書級彆的精妙。教程部分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齣現在考點中的細節,比如關於數據一緻性協議(Paxos/Raft)的討論,講解得極其到位,涉及的數學推導和實際應用場景的權衡都非常清晰。更絕的是,隨書附帶的“全程指導”部分,它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考試的“問法”結閤起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答案是什麼,而是教你如何通過題目中的關鍵詞,迅速定位到應該調用哪部分的理論知識進行論述。這種解題思路的培養,對於提升申論題(論述題)的分數至關重要,因為它教會你如何構建一個有邏輯、有層次的完整技術論證體係。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完美地架起瞭“知道”和“會考”之間的橋梁,是高效備考的秘密武器。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排版和閱讀體驗有極高要求的人。很多技術書籍為瞭塞入海量內容,往往會犧牲版麵設計,導緻閱讀疲勞。但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圖錶設計清晰直觀,特彆是對於復雜的係統部署架構圖和數據流圖的繪製,使用瞭統一的符號標準,避免瞭不同章節之間符號混亂的問題。黑白印刷的質感也處理得很好,對比度適中,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會酸澀。此外,書中對重要概念的高亮和注釋處理得恰到好處,不會顯得過於花哨分散注意力,而是精準地引導讀者關注核心信息。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教程”本質的尊重——教程不僅是知識的載體,也應該是流暢的閱讀體驗。正是因為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重視,讓我在連續攻剋那些枯燥的理論章節時,保持瞭極高的專注度和學習興趣,而不是頻繁地想放下書本去休息。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質量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