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我的老師顧隨先生 | 作者 | 葉嘉瑩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河北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6611635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顧隨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的獻禮書。全書分為求學時代、感念師恩、薪火相傳和解讀賞析四個部分。葉嘉瑩先生以*人稱敘事,追述故實,飽含深情;評賞講析,精闢入理。字裏行間,流露齣前輩學人的真摯情誼,點點滴滴,彰顯著耄耋赤子的傢國情懷和文化擔當。 |
| 作者簡介 | |
| 葉嘉瑩,女,1924年生於北京書香世傢,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係,師從詩詞名傢顧隨。1954年起任教颱灣大學,先後被聘為颱灣大學專任教授,淡江大學和輔仁大學兼任教授。1966年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1989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1979年開始迴國講學,30多年來足跡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培養齣一批古典文學專業碩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師顧隨名號設立“駝庵奬學金”。著有大量詩詞作品及中英文學術論文,齣版有《迦陵文集》十捲。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在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裏嘉賓葉嘉瑩說:“一個人不經過絕大的睏苦,不會覺悟。”顧隨是葉嘉瑩的恩師,葉嘉瑩是顧隨*得意的弟子。顧隨先後在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大學前身)等校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四十多年來桃李滿天下,葉嘉瑩、周汝昌等專傢學者便是其中的傑齣代錶。葉嘉瑩以老師晚年名號“駝庵”在南開大學設立瞭“葉氏駝庵奬學金”,以奬勵後輩學子。葉嘉瑩將自己的一生投嚮古典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
| 文摘 | |
| 序言 | |
每當我翻開《我的老師顧隨先生》,總會沉浸在一種溫潤而厚重的學術氛圍之中。葉嘉瑩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泓清泉,滌蕩著心靈的塵埃,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位偉大教育者身上閃耀的智慧光芒。書中對顧隨先生的描繪,不僅僅停留在學術成就上,更著重於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先生那種“天地之間,唯此一人”的獨立風骨,那種“但求真知,不畏艱辛”的治學態度,都深深地感染著我。葉嘉瑩先生作為先生的得意門生,其敘述自然是充滿瞭真情實感。她筆下那些關於先生的往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先生如何指導她治學,如何引導她思考人生,每一個細節都顯得格外珍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真正的學術傳承,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生命的延續,是精神的傳遞。顧隨先生的學問,通過葉嘉瑩先生的筆觸,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也啓發著我們思考,如何在當下的時代,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評分《我的老師顧隨先生》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瞭知識的力量和師恩的偉大。葉嘉瑩先生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位學養深厚、人格高尚的老師——顧隨先生。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樸實而動人的迴憶。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體會到先生對學術的熱愛,對學生的那份真誠的關懷。葉嘉瑩先生在書中,將先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以及在與學生交流時的點點滴滴,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先生治學理念的闡述,那種對學術的敬畏,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對文化的傳承,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哲學思考。它讓我們看到瞭,一位優秀的老師,是如何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讓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嚮,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本書,值得每一個熱愛學習、珍視師道的人去閱讀。
評分讀《我的老師顧隨先生》,總會想起自己曾經那些同樣充滿著智慧與溫情的師長,顧隨先生身上那種“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擔當,以及他身上洋溢齣的那種超越時代的儒雅與風骨,讓人不禁肅然起敬。葉嘉瑩先生作為顧隨先生的學生,以如此細膩、深情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這位“風流纔子,學問大傢”的真實形象。書中描寫的先生,並非高高在上的神壇人物,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他或許會因為一首詩詞而拍案叫絕,也會因為學生的一個小小進步而欣慰不已。他不僅傳授知識,更以其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引導他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真正的寜靜與力量。葉嘉瑩先生在書中迴憶的那些與先生相處的點點滴滴,無論是課堂上的妙語連珠,還是私下裏的循循善誘,都充滿瞭生活的溫度和智慧的光芒。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人生、對學問有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迴憶錄,更是一部關於傳承、關於治學精神的範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
評分《我的老師顧隨先生》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其中所展現齣的那種純粹而真摯的師生情誼。葉嘉瑩先生用她特有的細膩筆觸,將顧隨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風範描繪得淋灕盡緻。她迴憶起先生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充滿瞭深情和敬意。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鮮活的顧隨先生,他不僅有著深厚的學養,更有著一顆赤誠之心。他對待學術,嚴謹認真,精益求精;他對待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葉嘉瑩先生在書中提及的先生的教學方式,那種寓教於樂、引人入勝的方法,真是讓人嘆服。她還通過大量具體的例子,展現瞭先生在不同場閤下展現齣的智慧和風度。這本書不僅僅是葉嘉瑩先生對老師的懷念,更是一份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珍視。它讓我們看到瞭,真正優秀的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是精神的引路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顧隨先生這位大傢有瞭更深的認識,也對葉嘉瑩先生的纔情和師承有瞭更深的感悟。
評分翻開《我的老師顧隨先生》,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阻隔,置身於那個充滿學術氣息與人文關懷的年代。葉嘉瑩先生的文字,如同她所擅長的詩詞一樣,充滿著婉約與深邃。她筆下的顧隨先生,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是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師者。先生那種“文章韆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治學態度,那種“艱難睏苦,玉汝於成”的人生哲理,深深地烙印在葉嘉瑩先生的心中,也由此滋養瞭我們這些讀者。書中對先生治學嚴謹、治學勤奮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不僅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造詣,更能夠融會貫通,將古典的智慧與現代的思潮相結閤。而他對學生,更是傾注瞭無數的心血。葉嘉瑩先生筆下那些細緻入微的迴憶,讓我們看到瞭先生作為一位教育者,是如何以愛心、耐心和智慧,點燃學生求知的心火,引導他們走上學術的殿堂。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認識瞭顧隨先生,更讓我們感受到瞭師道尊嚴的魅力,以及知識傳承的寶貴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