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大國醫——脾要輕補,胃要嬌養 | 作者 | 李乾構 |
| 定價 | 35.00元 | 齣版社 | 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57809300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三餐攝取的五榖精微(營養)都是靠著脾胃的運化纔能補益人體的虛損。然而,在生活中,十個人當中常半數以上有脾虛的問題,胃痛、反酸、胃炎、胃潰瘍等胃部不適或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甚至一些忙於工作及飲食不規律的年輕人也是脾胃病的受害者。如何纔能擁有健康的脾胃?*名老中醫李乾構醫生告訴我們脾要輕補,胃要嬌養,隻要方法得當,用平常的食物和人體的經穴就能起到調養脾胃的作用。 |
| 作者簡介 | |
| 李乾構 名老中醫,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醫院原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脾胃急癥協作組組長。 李乾構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是全國的中醫脾胃病專傢,具有很高的中醫學術造詣。行醫五十餘年,積纍瞭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尤其擅長肝膽、胃腸、男科疾病的治療。 李乾構教授主編《中醫胃腸病學》(中國部中醫胃腸病專著)《實用中醫消化病學》《中醫脾胃學說應用研究》等專著,以及《中國中西醫結閤脾胃雜誌》等刊物,曾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治胃十五法》《治脾病十五法》《急癥胃痛診療規範》《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思路》等五十餘篇。 |
| 目錄 | |
| 章 脾胃一老人就老 1.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2. 脾胃好的人更長壽 3. 一個人隻要胃口好,生命力就好 4. 想長壽,盡量彆讓脾胃受傷 5. 脾胃不好的人吃不香,也睡不香 6. 常見脾虛有這幾種,你是哪一款 7. 胃的各種痛,背後是不同的病癥 8. 保養脾胃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第二章 “十個人五個虛”,說的就是脾虛 1. 脾主運化,乃氣血生化之源 2. 身上齣現這些信號,肯定是脾虛瞭 3. 身體濕氣大,那是因為脾不運化 4. 吃不胖和狂長肉,多半是脾齣瞭問題 5. 脾濕人就乏,精神差、睡不醒 6. 脾傷百病生,韆萬彆忽視脾的健康 7. 脾虛日久,中氣下陷,衰老就近瞭 第三章 食有節,脾運健、病不找、精神足 1. 飲食不節,脾虛十有八九 2. 一年四季,養脾要分時而動 3. 遠離脾虛要記牢,少吃膩苦和寒酸 4. 脾虛內濕,薏苡仁是健脾祛濕的法寶 5. 健脾利水,白扁豆就是長壽豆 6. 助脾化濕,紅豆綠豆內外兼顧 7. 肝旺脾自虛,芹菜降壓清火又祛濕 8. 色黃補脾,小米玉米利濕止痢 9. 益脾止瀉,蓮的全身都是寶 10. 補氣強脾,常吃紅棗效果好 11. 健脾養腎,黃豆黑豆兩相宜 12. 偶爾節食斷食,給忙碌的脾“放個假” 第四章 老胃病是怎麼找上你的 1. 胃主受納,胃病多是吃齣來的 2. 照顧不周,“未病”就成瞭胃病 3. 胃動力下降,脹氣在所難免 4. 嘴上爽瞭,胃就慘瞭 5. 營養跟不上,胃也會不舒服 6. 要想胃好,遠離 7. 壓力大、情緒差,胃也很惆悵 8. 補藥也是藥,多瞭胃也“吃不消” 第五章 這樣養,胃病消、消化好、身體棒 1. 從古至今,吃飯都是門技術活 2. 胃要嬌養,會養胃纔能治好胃病 3. 理氣燥濕,青皮陳皮助消化 5. 消食化積,山楂麥芽有妙效 6. 胃熱熾盛,苦瓜野菜去胃火 7. 陰虛便秘,滋陰潤腸是關鍵 8. 胃痛胃脹,白蘿蔔幫您通順胃腸 9. 三分治七分養,受傷的胃還能好 第六章 經絡暢通,脾胃和諧,手到病除 1. 常擦脾胃經,無病一身輕 2. 腳上兩顆星,專治脾胃 3. 想要去胃火,按按勞宮、掐掐內庭 4. 有胃痛,就找胃痛“一紮靈” 5. 打嗝止不住?內關可不服 6. 上吐下瀉,艾灸神闕穴有奇效 7. 要想胃不寒,記得找中脘 8. 胃不舒服就按一按公孫穴 9. 便秘剋星,非支溝穴莫屬 10. 用好足三裏,補益脾胃勝吃老母雞 11. 按摩三陰交,健脾養血身體棒 12. 脾胃保健的足底按摩法 13. 脾虛就練“呼”字功 附錄 李乾構臨床經驗集粹 |
| 編輯推薦 | |
| 《大國醫》係列中醫養生保健圖書的齣版,旨在讓中醫專傢服務於廣大的讀者,希望大傢可以從書中讀到適閤自己的養生保健、疾病預防、健康長壽的方法。古語有雲“上工治未病”,我們的作者也都力求幫助大傢做到“未病先防”。我們希望讀者從大國醫的故事中總結齣自己健康生活的方式,能夠象長壽的國醫大師一樣積極、樂觀、理性地麵對生活。通過對大國醫故事的瞭解更加深入瞭解中醫、信任中醫、支持我們國傢中醫中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希望大傢攜手將祖國傳統中醫中藥文化發揚光大,造福於人類。其他大國醫圖書請點擊鏈接:大國醫——長壽秘訣身上找product../23914543.html大國醫——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product../23914546.html大國醫——六百年瀋氏祛病絕學product../23914545.html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我最大的一個健康睏擾就是容易感到疲勞,而且食欲不振,吃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脹的,好像怎麼都消化不瞭。嘗試過一些網上的偏方,也有朋友推薦的一些食療方法,但效果都不太明顯,有時候甚至感覺更糟糕瞭。我聽過一些關於“脾為後天之本”的說法,但具體該如何“補脾”,我一直沒什麼概念。我看市麵上有很多關於補氣養血、健脾養胃的書,但很多都感覺講得比較空泛,缺乏實際操作的細節。我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夠詳細指導我如何“輕補”和“嬌養”脾胃的書。比如,什麼樣的食物算是“輕補”,什麼樣的烹飪方式最適閤脾胃虛弱的人?“嬌養”又體現在哪些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細心的長輩,告訴我如何細緻入微地照顧好我的脾胃,而不是簡單地告訴我要吃什麼、不吃什麼。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食譜、養生茶飲、甚至是一些簡單的按摩手法,讓我能夠在傢就能輕鬆實踐,慢慢改善我的脾胃狀況,重新獲得充沛的精力。
評分最近翻閱瞭不少關於養生的書籍,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解決我脾胃問題的指南。我的脾胃一直不太好,容易腹脹、消化不良,有時候還會感到疲憊乏力,這些都極大地影響瞭我的生活質量。市麵上同類書籍很多,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淺顯,難以找到切實的指導。我尤其在意那些能夠讓我在傢就能操作,並且能夠看到實際效果的方法。很多養生建議聽起來都很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很難堅持,或者根本不適閤我的體質。我希望找到的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一樣,娓娓道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深奧的道理,並且提供一套科學、係統、可行的調理方案。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脾胃在身體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溫和地調養,而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速效”方法。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成為我長期健康管理的一本可靠的參考書,讓我在改善脾胃問題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評分我一直對中醫的整體觀非常著迷,認為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尤其是在養生方麵,我越來越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齣現的各種小毛病,根源都可能齣在脾胃上。比如,很多人會忽視腸胃的健康,隻關注錶麵的一些癥狀,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脾胃與身體其他髒腑之間關係的圖書。它不僅要告訴我們如何直接調理脾胃,更要能讓我們理解,為什麼調理脾胃會對我們的整體健康産生積極的影響。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過猶不及”的把握,因為很多時候,養生過度反而會傷身。如何做到恰到好處的“輕補”和“嬌養”,避免過度滋補或者錯誤的養生方式,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如果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心中的這些疑惑,並且提供一套科學、係統、能夠長期堅持的脾胃調養體係,那將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收獲。
評分最近,我發現自己很容易疲倦,而且睡眠質量也不太好,常常半夜醒來,感覺身體有點虛弱。身邊有朋友推薦我多關注脾胃的調養,說很多身體的不適都與脾胃功能有關。我對此也深錶認同,但又不知從何下手。市麵上的養生書籍琳琅滿目,但我更傾嚮於尋找那種能夠提供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指導,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教會我如何“輕補”脾胃,而不是那種大刀闊斧的滋補方法,以免適得其反。同時,“嬌養”這個詞也引起瞭我的興趣,它暗示著一種細緻、嗬護的態度,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如何調整作息、如何選擇閤適的衣物、如何進行舒緩的運動等等,來幫助我全方位地嗬護我的脾胃。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易於理解的圖示,或者一些實際的食譜建議,那我將非常樂意將其作為我的日常養生參考。
評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中醫養生的書籍,很多都側重於某個單一的方麵,比如講經絡、講穴位,或者專門講某種食物的功效。雖然這些信息有價值,但總感覺不夠全麵,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我最睏擾的是,很多時候看到書上說某種食材好,就盲目地去吃,結果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讓脾胃更加不適。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解釋“為什麼”的書,解釋清楚不同食物、不同做法對脾胃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如何發生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循序漸進地帶領我瞭解脾胃的運作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溫和、科學的方法來嗬護它。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辨證施食”的指導,讓我能夠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閤的食物,而不是人雲亦雲。如果書中能夠有豐富的案例,或者清晰的圖解來輔助說明,那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幫助。畢竟,看得懂、用得上,纔是養生書籍真正的價值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