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01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書名 | 寂靜 暢銷書籍 攝影寫真 正版 | ||
作者 | (法)托馬斯喬瑞昂(Thomas Jorion)攝影, | ||
定價 | 398.0元 | ||
ISBN號 | 9787805016788 | ||
齣版社 |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5-04-01 | ||
版次 | 1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精裝 | 開本:8開 | 重量:0.4 | |
版次:1 | 字數:10000 | 頁碼: |
插圖 | |
目錄 | |
內容提要 | |
《寂靜》中的作品由攝影師采用4*5大畫幅相機自然光拍攝,無任何輔助設備,也未經後期製作。這部耗時數年的拍攝項目共分為6個主題,通過圖像在指涉時間流逝上的喻意性作用,從過去,到現在,再嚮未來,展現瞭當代廢墟美學的新高度。 章,另一個美。記錄下次貸危機中美蕭條、寂寥的寫字樓和公寓。“另一個美”,即不同於以往實現“美夢”的美利堅。沒有愛麗絲島,沒有自由女神,隻有散落的黃頁、空蕩的書桌低訴的聲音。 第二章,被遺忘的宮殿。阿爾卑斯山腳下廢棄的山間彆墅,青苔、蔓草間,壁畫和牆紙彆有一番風情。那是《魔山》裏漢斯去到的高山療養院麼,還可能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原型。 第三章,蘇維埃的探求。措森,德東部勃蘭登堡州的一座小城。自古是德意誌皇兵營,二戰後這裏成為蘇軍駐德集群司令部所在地。攝影師探秘廢棄的兵營,尋覓著牢不可破的聯盟的蛛絲馬跡。 第四章,隕落的革命。法意德,荷比盧 ,這六是歐洲工業的心髒,早在1957年便已簽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而今,重工業也不再是經濟振興的主角,但這些廢棄的工業建築極大地影響瞭未來主義流派的藝術們。攝影師穿梭於鋼筋混凝土怪獸,捕捉著切割劃分空間的美妙光綫。 第五章,便利店(Konbini),攝影師聚焦日本,審視這一多災多難的島其廢墟所的氣場,並藉此探討廢墟這一觀念在東西方的差異。 第六章,寂靜。麵對由抽象的直綫與麯綫構架的影像世界,光影的明暗遊戲為這一主題增添瞭錶現主義的維度。是已知的過去還是未知的幻想?是現實都市的廢墟還是科幻電影的布景?這裏,當下的呈現將通嚮那個充滿幻想的未來。 |
編輯推薦 | |
廢墟,抑或稱為遺跡,藝術中的恒久主題。它縱橫捭闔,橫跨繪畫、建築、攝影、電影甚至音樂等領域,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超凡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巫鴻認為,“墟”強調人類痕跡的消逝與隱藏,而“跡”則強調人類痕跡的存留和展示。《寂靜》同時指嚮這兩個維度,使人遐想,亦有所啓迪。 畫冊的作品編排亦極富深意。如**章“另一個美”之20、21頁一個對開。左頁的場景是一排淩亂的按摩床,右頁是堆高到岌岌可危的電視機。令人不免想起傳播學大師馬歇爾·麥剋盧漢一次幽默的答記者問。 “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is the Message”是麥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纔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電視比電視播放的節目更有意義。一次接受采訪,記者重提這一理論,對他捉住不放。麥剋盧漢則玩笑地答道,我從未說媒介即訊息。我說的是“媒介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迴頭再看《寂靜》中這兩張照片,令人會心一笑。書中這樣喻意豐富的編排還有許多,有待細心的讀者慢慢領會。 |
作者介紹 | |
托馬斯·喬瑞昂(ThomasJorion),法年輕攝影師。1976年生於柏林,現居巴黎。專注於城市景觀,特彆是年久失修的城市廢墟及建築攝影多年。在廣袤靜謐的無人之境探尋曾風光一時的人類活動痕跡。蘇聯在東德營建的廠房、已人去樓空的廢棄公寓、殘破的日本konbini便利店、托斯卡納風格的老舊飯店大堂,以及被我們留在記憶角落裏的美戲院。這些經曆人類社會建設而後遺棄的建築,托馬斯成功用4x5大畫幅相機拍攝照片——僅采用自然光綫,無任何輔助設施,也未經後期製作——捕捉蘊藏在其中的疏離感和詩意,引導人們反思我們與時間的關係,與人類記憶的關係,以及那些留在我們身後的人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