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風光《故宮》
定價:10.00元
作者:寒布
齣版社: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8050139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100kg
編輯推薦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內容提要
故宮,明清時稱紫禁城,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是中國現存規模*,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它是中國後兩個封建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宮。從明至清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居住和生活。 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心,平麵呈矩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周長3,420米,占地720,000平方米。紫禁城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典禮和朝會的地方,以坐落在紫禁城軸綫上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為主體,東西輔之以文華殿和武英殿。外朝的建築氣勢宏偉、外形壯麗,充分顯示齣唯天子獨尊的威武氣魄。內廷以帝後居住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寜宮為主體,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寜壽宮和以太後、太妃居住的慈寜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綫。次要軸綫和中軸綫之間,是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以及皇子居住的乾東西五所、養心殿和一些附屬建築。內廷的建築典雅富麗,內簷裝修縴巧精美,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目錄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者介紹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文摘
序言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為一名癡迷於光影藝術的業餘愛好者,我對這本畫冊的藝術手法進行瞭細緻的研究。攝影師顯然對東方美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深諳“虛實相生”的哲學。在很多場景的構圖中,他巧妙地利用瞭前景的遮擋或者背景的虛化,營造齣一種層次感和神秘感,讓人忍不住想探尋畫麵之外的世界。比如他拍攝角樓的某一個側麵,利用前景的樹影作為框架,將主體建築巧妙地框定其中,這種“藉景”的手法,既突齣瞭主體的莊重,又增添瞭畫麵的靈動性,非常高明。而且,這本書對色彩的把控令人贊嘆。它沒有為瞭追求視覺衝擊力而過度飽和,而是忠實地再現瞭故宮色彩的本真——那種曆經風霜洗禮後略顯沉鬱的紅牆、那種曆久彌新的琉璃黃。這種剋製而精準的用色,反而更顯齣高級的審美情趣。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色彩的過渡極其平滑自然,沒有齣現任何色階斷層,印證瞭齣版社在藝術品齣版上的專業水準。
評分翻完這本厚厚的畫冊,我最大的感受是“安靜的力量”。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快餐式視覺信息的時代,一本需要你靜下心來,逐頁細品的攝影集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的編排思路非常清晰,似乎是按照一條參觀的流綫來組織的,從宏大的宮殿群到精巧的細節裝飾,再到那些承載瞭無數故事的庭院深深,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疲勞。它不像那種浮誇的旅遊宣傳冊,而是充滿瞭對文化遺産的敬畏之心。我甚至能感受到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的那種耐心和虔誠——他一定是在最恰當的時機等待,等待那片刻的寜靜,等待光綫最完美的角度。這本書的厚度和重量,恰好對應瞭故宮所蘊含的曆史深度。它不光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讓我對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這是一次視覺上的洗禮,非常值得擁有。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中國的古建築心存敬畏,尤其是紫禁城,那不僅僅是一組宏偉的建築群,更是中華文明數百年興衰的無聲見證者。攝影師的功力著實瞭得,光影的運用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透過那些精心捕捉的瞬間,我仿佛能聽到宮牆內昔日的迴響,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威嚴與寂寥。比如他拍攝太和殿的局部特寫,那些雕梁畫棟上的龍紋,每一道鱗片都清晰可見,那種極緻的細節處理,讓我對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肅然起敬。而且,這本書的裝幀也很有品味,紙張的質感和色彩的還原度都很高,拿在手裏把玩,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許是希望能在某些特定的季節或天氣下,多一些更加富有情感張力的場景捕捉,比如雨後初霽時,琉璃瓦上反射齣的那種晶瑩剔透的光芒,那種畫麵一定更攝人心魄。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藝術品,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逝去輝煌的深情緻敬。
評分我得說,這本攝影集帶來的體驗是極其震撼的。我以前也去過故宮,走馬觀花,隻看到瞭它的宏大,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像是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在看展品。但這本影集,它做到瞭“深入肌理”。它沒有一味地堆砌全景大片,而是將鏡頭對準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我尤其喜歡它對宮殿群中那些不起眼的角落的處理——也許是一扇斑駁的硃漆木門,也許是一塊青磚上被歲月磨平的痕跡,又或許是禦花園裏一株老鬆樹虯麯的枝乾。這些“小切口”反而匯聚成瞭對“大故宮”最深刻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故宮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對稱和規整,更在於它在漫長曆史中留下的那些微小的、不完美的“人性化”的痕跡。裝幀設計上,雖然整體色調偏嚮於沉穩的古典範,但排版上卻很有現代感,疏密有緻,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每一張照片都能在頁麵上“呼吸”,不會互相搶奪焦點。這本書,與其說是攝影集,不如說是一部視覺化的宮廷史詩,它用光影講述瞭興衰,用色彩訴說瞭滄桑。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安靜的、沉浸式的“尋訪之旅”。我通常會選擇一個安靜的下午,泡上一壺茶,慢慢翻閱。我發現,攝影師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避開那些被遊客拍爛瞭的“遊客照”角度。我特彆喜歡他捕捉那些室內光綫變化的作品。比如進入某個偏殿,陽光斜射進來,穿過高高的窗欞,在地闆上投下清晰的幾何光斑。那種瞬間的光影交錯,仿佛時間在那個瞬間凝固瞭。這不僅僅是記錄建築,更是記錄瞭光綫與空間對話的瞬間美學。通過這些照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故宮內部那種不同於外部的、內斂的、層層遞進的空間序列感。這種對光綫的敏感度,是很多普通風光攝影師所不具備的。它提醒我,欣賞故宮,不能隻看它有多大,更要看它內部每一個光點、每一個陰影是如何被精心設計的。這本書,成功地將二維的平麵圖像,轉化成瞭多維度的空間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