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簡史(第3版)

日本簡史(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日本史
  • 曆史
  • 日本
  • 簡史
  • 文化
  • 政治
  • 社會
  • 東亞
  • 曆史讀物
  • 普及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點點動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77614
商品編碼:27304920732
叢書名: 世界史圖書館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5
字數:361000

具體描述

編輯

  《日本簡史》(第三版):新版在舊版基礎上新增一章,主綫清晰,論述精當,全書篇幅不長,適閤普通讀者對日本曆史的概觀式瞭解;信息詳實,參考資料豐富,更新至近期的研究成果,便於初學者使用並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內容簡介

  《日本簡史》(第三版)以統治主體的演變為主綫,從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國傢、武人政權、前近代社會、明治維新、對外侵略與擴張、變革與戰爭、占領與戰後體製、經濟大國、轉摺時期的改革等方麵,清晰地勾勒齣日本的政治演進過程,兼及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經濟發展、大眾心態等內容,清晰、完整地繪製齣日本曆史的鳥瞰式全貌。

  《日本簡史》(第三版)曾榮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奬”。第三版在前版的基礎上,新增一章,敘述近十年的日本曆史,對書中的大事年錶、進一步閱讀書目等學習工具也做瞭全麵更新,以反映新研究進展,幫助讀者展開進一步學習。

作者簡介

  王新生,曆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日本曆史與政治,著有《現代日本政治》《政治體製與經濟現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討》《日本史隨筆》《戰後日本史》等。

目錄

目 錄
第三版導言 Ⅰ
章 日本人的起源 1
舊石器時代 2
繩紋時代 3
彌生時代 6
邪馬颱國 9
古墳時代 11
結?語 17
大事記 18
進一步閱讀書目 18
第二章 律令國傢 21
律令國傢 22
奈良時代的社會 32
莊園與攝關政治 35
武士與院政政治 40
唐風文化與國風文化 46
結?語 55
大事記 56
進一步閱讀書目 58
第三章 武人政權 61
鐮倉幕府 62
元軍徵日 67
南北朝 72
室町幕府 75
文化的演變 82
結?語 86
大事記 87
進一步閱讀書目 88
第四章 前近代社會 91
戰國大名 92
織豐時代 94
早期德川幕府 100
後期德川幕府 109
思想與文化 114
結?語 118
大事記 119
進一步閱讀書目 120
第五章 明治維新 123
內外危機 124
王政復古運動 129
新政權的改革 132
自由民權運動 136
明治憲法體製 144
結?語 152
大事記 152
進一步閱讀書目 154
第六章 對外侵略擴張 157
甲午戰爭 158
日俄戰爭 162
次護憲運動 165
參加次世界大戰 168
城市化及其影響 173
結?語 175
大事記 176
進一步閱讀書目 177
第七章 變革與戰爭 179
各種社會運動 180
各種政治思想 183
政黨政治 186
中日戰爭 191
太平洋戰爭 198
結?語 206
大事記 206
進一步閱讀書目 207
第八章 占領與戰後體製 211
占領及改革 212
政治與社會 216
走嚮媾和 219
兩黨體製 224
民族主義 228
結?語 234
大事記 235
進一步閱讀書目 236
第九章 經濟大國 239
經濟的季節 240
佐藤長期政權 243
田中角榮政權 252
政界的混亂 257
穩定增長 260
結?語 264
大事記 265
進一步閱讀書目 266
第十章 改革的年代 269
新保守主義改革 270
政治改革的啓動 273
聯閤政權與政治改革 277
橋本內閣改革 281
持續的結構改革 284
結?語 291
大事記 292
進一步閱讀書目 293
第十一章 漂流的國度 295
短命的自民黨內閣 296
混亂的民主黨政權 300
再次翻盤的大選 304
第二次安倍政權 308
停滯的社會 315
結?語 320
大事記 320
進一步參考書目 321
附錄一 日本天皇世係 325
附錄二 曆代幕府將軍 330
附錄三 日本曆任首相 332

精彩書摘

漂流的國度

小泉純一郎長期政權結束後日本政局再次齣現動亂,內閣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首先是自民黨在2009年重新失去政權,民主黨上颱執政,但其政策未能獲得多數選民的支持,而且其“敲打官僚”的做法引起強烈的反彈,決策過程、執行過程均齣現障礙,再加上衝繩美軍基地搬遷問題、東北大地震、釣魚島附屬島嶼國有化等,外交、內政均齣現較大問題,不僅在2012年失去政權,而且在眾議院的席位與第二在野黨相差無幾。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再次執政,首先提齣由三支箭組成的“安倍經濟學”,其次推動國會通過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為中心的安保法案、達成TPP協議等,接著提齣振興經濟的新“三支箭”,但均未取得明顯效果,已執政近四年的安倍首相能否順利走下去仍然是個未知數。
?
短命的自民黨內閣
三屆政權暗淡無色
在2006年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晉三當選,接著當選為首相,仍然維持瞭自民黨與公明黨聯閤執政的框架。安倍晉三齣身政治世傢,外祖父為岸信介,屬於保守派政治傢,熱衷修改憲法、恢復武裝,上颱之初便在眾議院全體會議發錶施政演說時強調修改憲法的必要性。在其推動下,2006年鞦季召開的臨時國會通過瞭旨在提高國民愛國心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以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法案》,2007年5月國會通過瞭允許就修改憲法舉行全民投票並製定相關法律程序的《國民投票法》。
盡管如此,內閣成員醜聞不斷,特彆是丟失養老金交納記錄事件的曝光更是引起國民不滿。2007年5月,社會保險廳丟失5000多萬份養老金交納記錄一事浮齣水麵,使本來就因老齡化、少子化而處在危機狀態的養老金製度更陷睏境,許多已經繳納保險費的國民擔心無法按期領取養老金。盡管國會通過瞭帶有補救內容的《取消養老金時效特例法案》和《社會保險廳改革相關法案》,但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迅速降至30%以下。在此形勢下於7月29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嚴重打擊瞭自民黨,減少瞭改選的近半數席位。加上沒有改選的席位,在野的民主黨共有109席,超過自、公執政黨閤計的103席。加上日本、社民黨等黨派,在野黨總共擁有242個總席位中的138個席位。
盡管安倍不得不暫時擱置所謂“建設美麗國傢”“脫離戰後體製”的政治理念,在推動修憲等敏感議題上顧慮主流民意,並通過改造內閣提高支持率,但終究無望在國會通過即將到期的《反恐特彆措施法》,因而在臨時國會召開後的第三天——9月12日宣布以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齣於對過急改革引發不滿的反省,自民黨選擇瞭性格溫和、政策穩健、擅長協調的福田康夫為該黨總裁和政府首相。
自、公兩黨在10月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嚮臨時國會提交《新反恐對策特彆措施法案》,替代即將到期的《反恐特彆措施法》。新法案刪除瞭原法案中“救援災民”和“搜索救助”的內容,將自衛隊在印度洋的支援活動限定在供應燃料和供水兩項,實施期限也改為一年。盡管在自、公執政兩黨的多數贊成下兩次決定延長臨時國會會期,但在2008年1月眾議院終於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票再次錶決通過反恐法案,不過大大影響瞭其他法案的審議及成立。在2008年年初召開的通常國會上,在野黨故伎重演,兩次在參議院否決政府提齣的日本銀行——日本銀行總裁人選,使這一職位自二戰結束以來齣現空缺,參議院甚至在6月11日通過針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決議案,福田首相自知難以過關,而且在內閣支持率低迷的狀態下也難以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隻好以辭職瞭事。
麵臨即將到來的大選,為逃避敗選的責任,自民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迴避總裁選舉,結果使數次參加自民黨總裁競選、性格直率、政治統率能力較弱的麻生太郎脫穎而齣。由於麻生首相漫畫性的直綫思維導緻其經常失言,因而內閣支持率迅速跌至25.5%,受其影響,自民黨內所謂“反麻生”的傾嚮日漸活躍起來,甚至齣現與在野黨聯閤或者脫離自民黨的動嚮。

經濟再陷睏境
2006年日本經濟繼續平穩復蘇,各産業狀況良好,股市穩中有升,地價緩慢迴升,不良債權處理完畢,企業的設備、人員及債務“三過剩”問題得到解決,物價齣現全年度正增長,失業壓力減輕,居民消費也得到一定的恢復。但政府財政狀況嚴峻,2006年財政赤字在GDP中的比重為5.1%,遠遠超過警戒綫,在發達國傢為糟糕。另外,還有地區之間經濟差距、貧富差距重新拉大,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負擔愈加沉重等問題。為解決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安倍首相提齣“再挑戰計劃”,試圖為經濟競爭失敗的弱勢群體提供一個重新發展的機會,但需要較多費用。
2007年的日本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減弱,從2002年以來2%以上的年均增長率下降為1.6%左右。首先是股市急劇走低,在2007年6月上升到18000點的峰值後下跌,年底跌到15000點。其主要原因除美國次貸危機和股市普遍下跌的影響外,與日本國內經濟停滯也不無關係;其次是住宅投資急劇下降。針對不斷齣現的耐震建築造假事件,日本政府修改《建築標準法》,提高建築質量標準,同時審查標準進一步嚴格,審查文件增多,並且規定在申請得到批準後不得擅自修改設計、工藝程序等,結果使建築業遭到較大打擊;設備投資明顯趨緩。2003年到2006年設備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0%,但2007年齣現連續三個季度的負增長;職工收入停滯不前。
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經濟遭受嚴重衝擊, 2008財政年度GDP實際增長率為-3.5%,創戰後年均經濟增長率新低,衰退速度甚至超過美國和歐洲。日經平均股指從2008年9月初的12834點下降到10月底的7163點,兩個月內跌幅高達44%,;其次是齣口急劇減少,時隔28年齣現7253億日元貿易赤字;大型製造業企業齣現年終赤字,是自2000年以來的;設備投資第四季度比前期下降16.7%,創曆史高紀錄,工業生産指數在第四季度下降至1953年以來低點,消費在第四季度也齣現負增長,失業率從2007年的3.8%上升為4.4%。
為應付此次來勢凶猛的危機,日本政府在2008年先後采取“緊急綜閤對策”“生活對策”“緊急對策”等措施,計劃分彆投入1.8萬億、4.8萬億、5.8萬億日元,預期調動11.5萬億、27萬億、37萬億日元規模的事業投資,以期減輕高齡者的費負擔、支持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睏難、嚮居民發放消費補助金、下調高速公路費、創造自治體就業機會、降低就業保險費、強化住房貸款減稅、降低中小企業法人稅等。
在經濟危機影響下,就業環境不斷惡化,受衝擊大的是鍾點工、派遣員工、臨時工或閤同工等非正式雇傭者。2009年1月,參議院通過《確保雇傭和居住》的緊急決議,要求政府確保失業人員的居住和生活穩定,要求企業“不要輕易解雇員工和取消內定就業人員,全力維持雇傭的穩定”。與此同時,內閣會議通過包括放寬保險加入條件、延長難以再就業人員的事業補貼時間、降低雇傭保險費用等內容的《雇傭保險法修正案》並提交國會審議,兩個月後眾參兩院通過該法案。

趨於平衡的外交
在安倍政權之前的小泉純一郎內閣時期,中日關係麵臨著的睏難局麵。由於小泉在執政的5年多時間裏頑固堅持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導緻日本和中國的政治關係嚴重倒退,同時也使日本的亞洲外交陷入孤立的睏境。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後,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傢寶的邀請,於2006年10月8日至9日對中國進行瞭輿論界稱為“破冰之旅”的正式訪問。中國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後訪問的個國傢,也是日本領導人5年來訪華,反映瞭其希望打破中日關係僵局、以訪華為契機改善兩國關係的迫切願望。
安倍首相在訪華期間與溫傢寶總理就年內啓動中日曆史共同研究達成共識,主席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APEC會議期間會晤安倍首相時對該共識再次予以確認。中日雙方各自成立由10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設置“古代史”和“近現代史”兩個小組,由中日雙方輪流主辦會議,對中日2000多年來的交往曆史、近代以來發生的不幸曆史以及戰後半個多世紀中日關係發展的曆史進行共同研究,旨在通過加深對曆史的客觀認識,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
安倍首相訪問中國後在10月9日訪問韓國,恢復瞭中斷一年的首腦互訪和會談,並就曆史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交換瞭意見。當天朝鮮宣布核試驗成功,日本不僅再次帶頭推動聯閤國通過對朝製裁的決議案,而且對朝鮮采取追加製裁措施,決定禁止嚮朝鮮齣口食物材料和貴金屬等24種商品,同時全麵禁止進口朝鮮産品以及所有朝鮮船隻進入日本港口,結果在與朝鮮邦交正常化談判及解決“綁架問題”方麵沒有任何進展。
福田康夫政權成立後積極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應日本海上自衛隊邀請,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對日本進行瞭友好訪問;首屆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雙方圍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加強節能環保閤作、加強貿易投資閤作和加強多邊及區域經濟閤作四大領域坦率交換意見,增進瞭相互理解。2007年12月27日,福田首相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瞭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中國在2008年5月6日訪問日本,並同福田康夫首相就中日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坦率深入地交換瞭意見,達成瞭廣泛共識。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發生特大地震,日本政府宣布嚮中國提供5億日元的緊急救援物資。6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日雙方通過平等協商,就東海問題達成原則共識;6月2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級導彈護衛艦“漣”號駛入湛江港,開始為期五天的友好訪問;7月9日,應邀參加北海道洞爺湖八國集團峰會的主席在主會場溫莎酒店會見瞭福田首相;8月8日,福田首相夫婦齣席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在對外關係上,福田首相明確錶示“以日美關係為主,首先是與美國的外交”,並於2007年11月訪問美國,鞏固和強化日美關係。比較右傾的麻生太郎首相也十分重視發展與大國的關係。2009年2月18日,麻生首相訪問俄國薩哈林島,與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就北方領土問題舉行會談;同月24日訪問美國,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談,就加強日美同盟關係達成共識;4月29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傢寶舉行會談。

《日本簡史(第3版)》 本書以時間為綫索,係統梳理瞭日本從繩文時代至今的漫長曆史。第三版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吸收瞭近年來日本史研究的新成果,對某些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讀進行瞭深化和修正,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全麵、深入、客觀的日本曆史圖景。 早期日本:文明的萌芽與奠基 本書開篇追溯日本最早的居民——繩文人的生活方式,通過考古發現展現其獨特的文化特徵。隨後,彌生時代稻作文明的傳入,標誌著日本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為後續國傢形態的形成奠定瞭基礎。古墳時代,強大的大和政權逐漸崛起,並開始受到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文化的深刻影響,佛教、漢字、律令製度等紛紛傳入,為日本邁嚮中央集權國傢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古典日本:律令國傢的形成與文化繁榮 進入飛鳥、奈良、平安時代,日本完成瞭國傢製度的構建,建立瞭以天皇為核心的律令製國傢。這一時期,日本積極學習和吸收唐朝的先進文化,遣唐使製度成為溝通中日兩國的重要橋梁。漢文學、佛教藝術、建築風格等都深受中國影響,並在日本本土得以發展和創新,孕育齣獨具特色的日本古典文化。平安時代的貴族文化達到瞭頂峰,源氏物語等文學巨著問世,展現瞭當時精緻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武士的時代:幕府政治的興衰與社會變革 鐮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進入瞭長達數百年的武士統治時期。武士階級的興起,深刻改變瞭日本的政治格局和社會結構。本書詳細闡述瞭鐮倉、室町、戰國等幕府時代的演變過程,重點分析瞭幕府將軍與天皇、公傢、武士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各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戰國時代的群雄割據,湧現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傢康等一係列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為日本的統一奠定瞭基礎。 江戶時代:統一與隔離的社會 德川傢康建立的江戶幕府,實現瞭日本長達260多年的和平與統一。本書深入剖析瞭江戶時代的政治體製、經濟結構、社會階層劃分以及鎖國政策。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日本內部的商業經濟蓬勃發展,町人文化興盛,浮世繪、歌舞伎等藝術形式深入人心。同時,幕府對西方科技和思想的引入采取瞭謹慎態度,這既維護瞭社會的穩定,也為後來的明治維新埋下瞭伏筆。 近代日本:維新與擴張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瞭日本的國門,迫使日本結束鎖國狀態。麵對內憂外患,日本迅速掀起瞭明治維新運動。本書詳細介紹瞭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的全麵改革,日本如何通過學習西方,迅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一躍成為亞洲強國。隨之而來的對外擴張,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日本的軍事力量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同時也埋下瞭侵略戰爭的種子。 現代日本:戰爭、復興與挑戰 20世紀,日本經曆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戰敗後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實現瞭經濟的復蘇和騰飛,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本書迴顧瞭戰後日本的政治重建、民主化進程,以及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客觀分析瞭日本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例如經濟泡沫的破裂、人口老齡化、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國際關係中的地位調整等。 視角與特點 《日本簡史(第3版)》不僅關注宏觀的曆史事件和政治變遷,還注重展現日本社會文化的演進,包括思想觀念、風俗習慣、藝術文學等方方麵麵。本書作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參考瞭大量的史料和學術研究,力求做到敘述準確,分析客觀。第三版更是在原有基礎上,加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對早期日本社會結構的新解讀,對近現代日本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入分析,以及對日本戰後社會變遷的細緻描繪。本書力求語言流暢,通俗易懂,既適閤曆史專業學生閱讀,也適閤對日本曆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對日本這個島國民族的形成、發展、以及其在世界曆史舞颱上的角色有一個係統而深刻的認識。

用戶評價

評分

《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對話的盛宴。我以往對日本曆史的認知,大多來源於影視作品和零散的新聞報道,缺乏一個係統的框架。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為我搭建瞭一個清晰而穩固的知識體係。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嚴謹,他從日本的起源講起,一直梳理到現代,每一個時期都像一顆精心打磨的珍珠,串聯起一串璀璨的項鏈。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對日本古代政治體製演變的深入剖析。他詳細闡述瞭從律令製到幕府統治,再到近代的議會製,權力結構如何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後深刻的社會和經濟原因。這讓我明白瞭,日本並非一直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傢,其政治形態經曆瞭漫長的演變過程。而且,這本書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日本曆史上的矛盾與衝突。例如,作者對戰國時代各方勢力的角逐,以及幕府末期對外開放所引發的動蕩,都有非常細緻的描繪。他讓我看到瞭,曆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不斷的博弈和調整中前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日本文化時,並非將其視為靜態的符號,而是展現瞭其在曆史進程中的動態發展和演變。他會將文學、藝術、宗教等元素,與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相結閤,讓我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一個國傢,不僅要瞭解其政治和經濟,更要理解其文化和精神。它讓我不再將日本視為一個單一的文化符號,而是看到瞭一個多元、復雜且充滿活力的民族。它是一本能夠讓你在輕鬆閱讀中,深刻理解日本曆史的書籍,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我對《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的整體印象,可以用“豁然開朗”來形容。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日本的曆史,除瞭教科書上那些模糊的印象,幾乎是一無所知。腦海中充斥著各種零散的畫麵:武士、天皇、二戰、經濟奇跡……但這些畫麵之間缺乏清晰的邏輯聯係,就像一盤散亂的拼圖。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將這些零散的拼圖,巧妙地組織起來,勾勒齣一幅清晰而完整的日本曆史畫捲。作者的視角非常宏觀,他並沒有沉溺於微觀的曆史細節,而是著重於展現日本曆史發展的脈絡和關鍵節點。從最早的王朝建立,到幕府時期的政治格局演變,再到近代國傢的轉型和挑戰,每一個時期都被賦予瞭恰當的篇幅和重點。我尤其對作者關於日本古代政治製度演變的分析印象深刻,他清晰地解釋瞭不同時期權力是如何分配和轉移的,以及這些製度如何影響瞭日本社會的結構。而且,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十分精巧,每一章節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邏輯性非常強,讓我能夠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理解不同曆史時期的特點和內在聯係。最令我贊賞的是,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日本文化和社會變遷的探討。他會將政治事件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文化思潮相結閤,展現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氣息。例如,他對江戶時代町人文化興起的描述,就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日本社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日本的曆史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與東亞乃至世界的曆史發展息息相關,它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核。它幫助我打破瞭對日本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多元的日本。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係統瞭解日本曆史的朋友,它絕對是一本能夠讓你事半功倍的入門讀物,而且,即使是對曆史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

評分

拿到《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厚重的質感所吸引,然後,翻開書頁,我更是被作者的敘事纔華所摺服。我一直覺得,日本的曆史,就像一片濃密的森林,裏麵隱藏著無數的故事和秘密,但如果沒有一位好的嚮導,很容易迷失方嚮。這本書,就是我的那位絕佳的嚮導。作者以一種非常沉穩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筆觸,為我揭示瞭日本曆史的迷人畫捲。我尤其喜歡他對日本古代文明如何吸收外來文化,並將其內化為自身特色的分析,這讓我明白瞭日本文化發展的獨特路徑。而且,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到中世紀的封建統治,再到近代的現代化進程,每一個時期都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一段輝煌的曆史。我特彆對作者在描述江戶時代時,對町人文化的興起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的分析印象深刻,這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日本社會。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一個國傢,需要從多個層麵去把握,政治、經濟、文化,缺一不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日本二戰後的重建與發展時,展現瞭其民族的堅韌不拔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他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如何在經曆創傷後,重新找迴方嚮,並走嚮復興。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優美,讀起來字字珠璣,充滿瞭智慧和啓迪。總而言之,《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對日本曆史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解的書籍,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曆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讀完《日本簡史(第3版)》,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進程往往是充滿偶然與必然的交織。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穿越瞭日本漫長的曆史時空。作者的敘事,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史實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的解讀。他會關注到曆史事件背後的人性,關注到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我特彆喜歡他對早期日本國傢形成過程的描述,那種從氏族部落到中央集權國傢的演變,以及神話傳說如何成為早期政治閤法性的重要支撐,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日本並非天生就注定要走上某一條特定的道路,而是在無數的抉擇和偶然因素的影響下,一步步形成瞭今天的模樣。例如,作者對平安時代貴族文化的衰落,以及武士階層如何抓住時機崛起的分析,就展現瞭曆史發展的戲劇性。而且,這本書對近代日本的轉型,特彆是明治維新,有非常深入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明治維新視為一個成功的典範,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其背後的動力、付齣的代價,以及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他讓我看到瞭,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個國傢如何在保留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時,又積極擁抱外部世界的先進技術和思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它讓我覺得,曆史的學習,不應該隻是記憶,更應該是理解和感悟。當我讀到作者描述二戰後日本經濟的復蘇和發展時,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那個時代日本人民的韌性和創造力。這本書讓我對日本民族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形象,而是由無數個體和事件交織而成,充滿瞭矛盾與和諧,輝煌與黯淡。

評分

我與《日本簡史(第3版)》的相遇,始於一個偶然。我一直對日本這個國度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其曆史如同一個深邃的迷宮,難以窺探。這本書的齣現,恰似一束光,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迷人,他沒有采用刻闆的說教,而是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人物的命運之中。我尤其喜歡他對日本古代神話與早期國傢形成的連接,那種神秘而古老的色彩,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而且,這本書的章節設置非常閤理,從遠古時代一直梳理到現代,脈絡清晰,邏輯嚴謹。我特彆對作者在分析明治維新時的視角印象深刻,他不僅僅強調瞭其積極意義,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所付齣的代價以及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這讓我看到瞭,曆史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機遇與挑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繪日本近代史時,展現瞭其民族在麵對外部衝擊時所錶現齣的驚人適應力和創造力。他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既保持自身特色,又不斷學習和進步。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它讓我覺得,閱讀曆史,也可以是一種精神的享受。總而言之,《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對日本曆史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理解的書籍,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曆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我一直對日本這個國傢充滿好奇,但總是覺得曆史太過龐雜,難以入門。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解決瞭我的痛點。作者以一種非常流暢、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一步步走進日本的曆史長河。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日本古代神話和宗教如何滲透到政治和社會結構中的解讀,這讓我明白瞭日本文化的深層根源。而且,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清晰,從古代的萌芽,到中世紀的形成,再到近代的轉型,每一個時期都像一個獨立的篇章,又相互關聯。我尤其對作者對平安時代貴族文化的描繪印象深刻,那種精緻、唯美又略帶感傷的氛圍,讓我仿佛置身其中。同時,作者也毫不迴避日本曆史中的黑暗與動蕩。他對於戰國時代殘酷的權力鬥爭,以及幕末時期動蕩不安的社會局麵,都有非常生動的刻畫。這讓我看到,曆史的發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瞭麯摺和挑戰。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理解一個國傢,需要從多個維度去審視,政治、經濟、文化,缺一不可。作者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日本的曆史。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非常優美,讀起來就像在品味一首長詩,充滿瞭意境和韻味。它讓我覺得,學習曆史,也可以是一種美的享受。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閱讀體驗,它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傢,以及它的曆史,産生瞭由衷的敬意。

評分

《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義非凡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日本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對日本的曆史瞭解不夠深入,缺乏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缺憾。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而吸引人的方式,帶領我穿越瞭日本漫長的曆史時空。我特彆喜歡他對日本古代政治製度演變的梳理,從氏族部落到中央集權,再到幕府統治,每一個階段都解釋得非常清晰,讓我明白瞭日本政治發展的邏輯。而且,這本書的敘事語言非常生動,仿佛我置身於曆史現場,親眼見證著那些重要的時刻。我尤其對作者在描述戰國時代時,對各路大名的權謀鬥爭和戰術策略的描繪印象深刻,充滿瞭傳奇色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進程充滿瞭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日本如何進行近代化轉型時,展現瞭其獨特的策略和方法。他並沒有簡單地照搬西方模式,而是結閤自身國情,進行瞭一係列具有創造性的改革。這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麵對時代變革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韌性。而且,這本書也並非迴避曆史的陰暗麵。他對戰爭、衝突以及社會不公的描述,都非常客觀和審慎,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日本曆史。總而言之,《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讓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對日本曆史的看法,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復雜的日本。

評分

我拿到《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來者不拒”的心態。我對日本的曆史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隻知道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武士道精神、二戰等等。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瞬間填補瞭我知識的空白。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他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生動的筆觸,講述日本幾韆年的曆史。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到中世紀的武士時代,再到近代化的進程,每一個時期都被他描繪得有血有肉。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日本古代氏族和早期國傢形成過程的描述,那種神秘而充滿魅力的氛圍,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而且,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既有宏觀的曆史脈絡,又不乏微觀的細節描寫。例如,在講述幕府時代的時候,作者不僅介紹瞭將軍和武士的權力結構,還描繪瞭當時市井小民的生活圖景,讓我能夠立體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故事,更是無數普通人生活軌跡的集閤。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日本的對外關係時,非常客觀公正。他會分析日本在不同時期,如何吸收外來文化,如何與其他國傢互動,以及這些互動對日本自身發展産生的影響。他讓我看到瞭,日本並非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全球化的曆史進程中,不斷調整和發展。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日本的曆史,更讓我對日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簡史”,能夠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日本曆史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拿到《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曾有一絲猶豫。我一直認為,曆史書要麼過於枯燥乏味,要麼過於晦澀難懂,很難找到一本能夠同時兼顧可讀性和深度的書籍。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展現曆史,將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畫麵。我特彆喜歡他對日本古代神話和早期國傢的演變過程的描寫,那種神秘感和開創性,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好奇。而且,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從古代到現代,每一個時期都被賦予瞭恰當的篇幅和重點,邏輯清晰,脈絡分明。我尤其對作者對幕府時期政治格局的分析印象深刻,他不僅介紹瞭將軍和武士的權力體係,還闡述瞭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狀況,讓我能夠立體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復雜性。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進程,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日本的近代化進程時,並沒有簡單地贊揚其成就,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其背後的代價和挑戰,展現瞭曆史的辯證性。他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麵臨的艱難抉擇。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考究,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流暢性。它讓我覺得,閱讀一本好的曆史書,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在理解過往的同時,也反思當下。總而言之,《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深刻理解日本曆史的書籍,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曆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有幾天瞭。說實話,一開始拿到《日本簡史(第3版)》這本書,我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簡史?日本這麼復雜又迷人的國傢,真的能‘簡’得瞭嗎?”抱著一絲懷疑,我翻開瞭第一頁。而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旅程。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並沒有像很多曆史著作那樣,堆砌大量的年代和人名,而是巧妙地將日本曆史的長河,切割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片段。從遙遠的繩文時代,到現代高度發達的社會,每一個時期都被賦予瞭獨特的色彩和生命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日本古代神話和宗教如何滲透到社會結構和人們日常生活的描繪,這讓我對日本文化的根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非常流暢,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仿佛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他眼中的日本。很多時候,我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迴味作者對某些事件的獨到見解,比如他對戰國時代武士階層崛起背後社會經濟因素的分析,或者他對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如何在全球格局中尋找到自身定位的解讀。這些分析都非常透徹,也讓我對日本的曆史進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日本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基因。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試圖去解釋,去理解,去感受。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讀一本關於一個遙遠國度的精彩小說,隻不過,它發生的全部都是真實的曆史。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日本曆史上的某些爭議和黑暗時期,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客觀和審慎,他提供多角度的敘述,引導讀者自行思考,而不是強加某種論調。這種尊重讀者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難得。總而言之,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曆史讀物,它成功地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曆史主題,呈現給讀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