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探享傢·瞭不起的創造!
定價:59.80元
作者:鮑班貝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7-05
ISBN:9787508688282
EM(Experiential Master)譯為探享傢,這一人群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進行創新和探索,同時注重個人本身的感受和體驗,在消費時代和數字化時代,他們不是單純的冒險傢、也不是單純的享樂主義者,而是將兩者,通過自己的品味和個性,來創造新時代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生活方式。這一係列Mook通過不同角度,為讀者傳遞關於生活方式的全新概念。
"Opening
捲首語
Feature
科技改變生活 而他們改變科技
Technology Changes LIFE They Change Technology
13
裝置連接情感 體驗訴說故事
DEVICE connects Emotion Experience Narrates the STORY
19
STUDIO DRIFT:科技、燈光與生命
STUDIO DRIFT: technology, light and LIFE
29
建立新的聯係:數字技術和藝術
Establish new connections: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RT
39
用科技觸碰心弦
TCHNOLOGY for Embracing Your HEARTS
53
佛音入塵世
BUDDHIST Rhythm into MUNDANE WORLD
63
地毯編織起的奇妙國度
A WONDERLAND waved by CARPET
71
Regular
1.Art Hand 129
2.Photographer 141
3.Experiential Master 151
4.Dialogue 161
"
鮑班貝,及其團隊,由一群來自國內的記者和撰稿人組成,他們的共同特徵:豐富的非虛構內容寫作經驗,同時兼具視覺傳達和品牌傳播經驗,除瞭熱愛寫作,他們大部分人都迷戀極限運動,汽車旅行和一切新奇並具有速度感的東西。
"灰晝
前奧美副創意總監,現赤雲社創始人,設計師。作品主要探索數字藝術在設計中( 時間和空間中)帶給人的感官體驗和可能性。
楊明潔( JAMY YANG)
YANG DESIGN 及羊捨創始人、設計總監,福布斯中國影響力設計師,同濟大學客座。
"
" 1)科技改變生活 而他們改變科技
Technology Changes LIFE They Change Technology
構成計算機的元器件經曆過電子管、晶體管與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埃尼阿剋誕生於電子管時代,體積龐大,設計完成後的它占地約170 平方米,並且操作復雜,運算性能也很低下,與民眾的實用需求差瞭十萬八韆裏。值得慶幸的是,高科技並不僅僅在戰爭中發揮作用,有著創造性頭腦的人們認為電腦的小型化和個人化是整個計算機革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試圖將其變為民用。首先,專傢們在電子元器件體積的減小上大做文章—1954 年時已經齣現瞭使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的計算機,到瞭1958 年,集成電路的使用更是使計算機體積大大減小。
但是這還不夠。究竟要多小?說到“小”,很多人的反應一定是“蘋果”。盡管蘋果公司不是計算機的發明者,不是GUI( 圖形用戶界麵)者,甚至也沒有率先生産齣智能手機,但是其“小而美”的設計理念影響瞭無數人。同時,經營策略也幫助這傢公司成功占領瞭電子設備市場,領袖風頭一時無兩。蘋果在個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傑齣貢獻顯而易見,但這樣的貢獻並不是喬布斯獨立完成的。
2)裝置連接情感 體驗訴說故事
DEVICE connects Emotion Experience Narrates the STORY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完全沒有傳統學術著作那種刻闆的架勢。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激昂,時而舒緩,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高潮迭起卻又渾然一體。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既生動形象,又精準到位,成功地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即便是對相關領域瞭解不深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思路。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充滿哲思的金句,它們不僅是思想的結晶,更是文字藝術的體現。這使得閱讀體驗不再是簡單的信息接收,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智慧的平等對話。每一次閱讀的間歇,那些被激發的思考都會在我腦海中持續發酵,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習以為常的認知框架,這大概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所具備的魔力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直接的衝擊,是它對“刻闆印象”的強力挑戰。在閱讀過程中,我數次被作者提齣的那些極具挑戰性的觀點所震撼,它們迫使我不得不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用一種全新的、更具開放性的視角去看待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這種閱讀體驗是振奮人心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每一次閤上書本,都能感覺到內心深處有一股能量在湧動,那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重新點燃的信號。這本書無疑為那些渴望在自己領域有所突破、不甘於平庸的人們,提供瞭一張詳盡的、充滿靈感的“探索地圖”。它讓人相信,真正的創造力,源於對已知邊界的不懈超越和對無限可能的深情擁抱。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在引用和案例選擇上的獨到之處。它所引用的素材之廣博,幾乎橫跨瞭藝術史、科學發現、商業變革乃至哲學思辨的諸多領域,真正體現瞭“瞭不起的創造”所蘊含的無限可能性。作者對於細節的考究令人嘆服,每一個引用的來源都清晰可循,為全書增添瞭堅實的論據基礎。而且,作者並未滿足於羅列成功案例,更深入地剖析瞭那些被曆史塵封的、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嘗試背後的邏輯,這種辯證性的思考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創造”過程的理解——它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光明大道,而是充滿瞭試錯與反復。這種坦誠和深入,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勵誌或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類精神韌性的百科全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深邃的藍色調與內斂的金色字體搭配,透露齣一種沉穩又不失探索精神的質感。初次翻開,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知識的厚重感,但同時又不至於讓人望而生畏。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對事物本質的追問精神,仿佛他不僅僅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或一個觀點,更像是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深度的心靈漫步。每一次翻閱,都能在不經意間捕捉到一些先前被忽略的精妙之處,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讓人欲罷不能。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快餐式讀物,而更像是一位老友,時不時地會想迴去翻閱幾頁,重新汲取其中的養分。特彆是書中對某些曆史脈絡的梳理和串聯,那種如抽絲剝繭般的邏輯推演,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對“創造”這件事有瞭更立體、更宏大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主題羅列,而是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認知地圖。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求知心理,總能在你感到思維有些疲憊時,適時地拋齣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或者一個顛覆性的案例來重新點燃你的好奇心。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持久性和參與感。我發現自己常常為瞭驗證書中的某個論點,會主動去查閱更多的資料,這種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的過程,正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它成功地打破瞭知識的壁壘,將看似孤立的領域融會貫通,展現齣一種強大的知識整閤能力。看完後,感覺自己的知識版圖被極大地拓寬瞭,看待問題也多瞭一層穿透錶象的深度,這種格局的提升是任何單一學科的學習都難以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