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侧锋用笔研究》作者冯亚君通过对墨迹本为主的历代经典法书遗迹考察,梳理出了一条侧锋用笔的历史流变线索。进而再从侧锋用笔审美价值的探寻中,发现侧锋用笔之法所蕴含的书法艺术审美形式与内容,与“中庸之道”并不矛盾,而且其充分体现了儒家“中和之美”与道家“自然之美”的审美价值观。抛开前人的成见,以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来面对书法**的诸多现象,以便*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
冯亚君,原名冯亚军,1976年2月生于陕西凤翔,1995年毕业于陕西省宝鸡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文学硕士。现为湖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专业讲师。
第一章 绪论
一、“笔笔中锋”质疑
二、中、侧锋概念界定
1.中锋考辨
2.侧锋名实
3.中、侧锋用笔技法界定
三、当代笔法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章 侧锋用笔的技法生成
一、侧锋生于毛笔的斜执与侧运
1.斜执——书写姿势及执笔方式
2.侧运——运笔方式与点画形成
二、侧锋成于健笔与熟纸
1.健笔——侧锋用笔之工具要求
2.熟纸——侧锋用笔之材料选择
第三章 侧锋用笔的历史流变
一、侧锋用笔的滥觞——先秦
1.商代墨迹
2.西周墨迹
3.春秋战国墨迹
二、侧锋用笔的确立——秦汉
1.秦篆的终结——中锋,笔法的束缚
2.隶书的形成——侧锋,笔法的解放
3.诸体的生发——侧锋,笔法的可能
三、侧锋用笔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1.侧锋用笔与“魏晋古法”
2.侧锋用笔与北朝石刻
3.侧锋用笔与“唐人尚法”
4.侧锋用笔与《书谱》“节笔”现象
5.侧锋用笔与宋、元书法
四、侧锋用笔的变异——明清
1.明代“高堂大轴”的流行
2.清代“尊碑”书风的兴起
第四章 侧锋用笔的审美价值
一、从“中庸”“中和”思想看侧锋用笔的审美价值
1.中锋用笔与中庸之道
2.侧锋用笔与中和之美
二、从“自然”“阴阳”观念看侧锋用笔的审美价值
1.体“法”用“势”——书道“自然”
2.侧锋取势——点画“阴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图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对书法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一些看似微妙却能带来巨大影响的技法。侧锋,这个词在我看来,就像一把开启书法丰富表现力的钥匙,却又藏着无数的奥秘。我总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作品虽然形似,但总少了那么一股“气韵”,而我隐隐觉得,这股“气韵”很可能就与侧锋的运用息息相关。我曾经在临帖时,注意到一些名家笔下的线条,并非总是以中锋行笔,而是巧妙地运用侧锋,使得线条既有挺拔的力量,又不失圆润的丰满,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饱满而又不失灵动的效果。但当我试图模仿时,却常常用力过猛,或者角度把握不准,导致线条变得刻板、粗糙,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像解剖刀一样,将侧锋的用笔拆解开来,详细地分析其在不同起笔、行笔、收笔时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在绞转、提按、顿挫等动作中自然地融入侧锋的运用。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通过生动的图示、详实的步骤,让我明白“如何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是什么”。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见解,或者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侧锋运用技巧,那将是极大的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法技法有着极致追求的读者,每当我看到那些笔力雄健、意趣盎然的书法作品时,总会对其背后的用笔之道充满好奇。而“侧锋”这个词,在我看来,就像书法世界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它能让笔画瞬间拥有生命力,让墨色饱满而又富有层次。我曾多次尝试在练习中运用侧锋,但往往收效甚微,要么是用笔滞涩,要么是笔画过于瘦弱,甚至有时会显得不伦不类。我总是在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奥秘,是那些简单地改变握笔角度所无法触及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侧锋用笔的本质,它不仅仅是技法上的一个方面,更应该与书写者的心境、情感以及对书法的理解紧密相连。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解释侧锋在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下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同时,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有切实可行的指导,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书写能力,最终能够运用侧锋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书法艺术的著作,而“侧锋”这个概念,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诱惑力的领域。我接触书法多年,也阅读了不少关于用笔的论述,但对于如何将侧锋运用得恰到好处,始终感到困惑。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笔画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展现。而侧锋,似乎是能够为笔画增添更多层次感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我观察过很多碑帖,发现那些传世的经典作品,无不蕴含着精妙的用笔技巧,其中侧锋的运用,常常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然而,在我自己的实践中,却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要么是过于强调侧锋而显得生硬,要么是忽略了它的存在而导致笔画单薄。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侧锋的奥秘。我希望能看到它能够系统地阐述侧锋在不同书体(如篆、隶、楷、行、草)中的适用性与表现差异,并详细讲解如何在具体的笔画(如横、竖、撇、捺、钩、折)中实现有效的侧锋运用。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能够帮助我“顿悟”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侧锋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研习一下。我平时练习书法,也接触过一些关于用笔技巧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侧锋”这个概念,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很多老师在讲授时,都会强调侧锋的重要性,说它能使笔画产生一种独特的厚重感和立体感,甚至能影响整个字的风格走向。我尝试过模仿,但往往效果不佳,要么显得毛躁,要么没有那种厚实的力量感,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的笔画变得松散无力。我总是在想,到底该如何才能真正掌握侧锋的运用?它仅仅是改变一下握笔的角度,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运笔方法和心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解答我的这些疑问,从理论上阐述侧锋的形成原理、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书体、不同笔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范例分析,最好能有不同书法家使用侧锋的经典作品赏析,通过对比,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侧锋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经验。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指导,那对我来说就太有帮助了。毕竟,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书法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带领我真正领略书法侧锋的独特风采。
评分我一直对书法的“法度”和“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侧锋”用笔,在我看来,正是体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书法作品虽然在基本笔画上还过得去,但总缺乏一种生动性和趣味性,显得过于板滞。我了解到,侧锋的运用能够为笔画带来一种独特的“筋骨”,使得线条饱满而富有弹性,同时也能在字形结构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究竟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筋骨”,如何才能在运笔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调动侧锋的力量,我却一直不得其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侧锋的原理,以及它与中锋、偏锋等用笔方式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实践指导,比如针对不同书体和不同笔画的侧锋练习方法,甚至是通过一些“解密”式的分析,来揭示古代书法大师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侧锋来塑造作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侧锋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蕴含着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技巧,并能指引我如何去实践和掌握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