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隨園食單
作者:袁枚
齣版社:三秦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1814119
字數:46000
頁碼:215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重量:0.4kg
定價:29.80元
目錄
序
須知單
先天須知
作料須知
洗刷須知
調劑須知
配搭須知
獨用須知
火候須知
色臭須知
遲速須知
變換須知
器具須知
上菜須知
時節須知
多寡須知
潔淨須知
用縴須知
選用須知
疑似須知
補救須知
本份須知
戒單
戒外加油
戒同鍋熟
戒耳餐
戒目食
戒穿鑿
戒停頓
戒暴殄
戒縱酒
戒火鍋
戒強讓
戒走油
戒落套
戒混濁
戒苟且
海鮮單
燕窩
……
江鮮單
特牲單
雜牲單
羽族單
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
雜素菜單
小菜單
點心單
飯粥單
茶酒單
內容提要
《隨園食單》,將飲食上升為大雅學問,寫吃貨嚴苛的要求:
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膩如一。曾在某觀察傢用餐,諸菜尚可,飯粥卻粗糲,我勉強咽下,迴去就生瞭一場大病!
一盤菜,若用肉,不要超齣8兩,若用雞、魚,*多不過6兩。有人會問:不夠吃怎麼辦?答案是:吃完再炒。
鯽魚,要選扁身且帶白色者,肉質鮮嫩鬆和,熟後一提,骨肉自然分離。圓身黑背的鯽魚,肉質僵硬多刺,簡直是鯽魚中的“地痞魚”。
豬有43種做法,而甲魚隻有6種;雞分5個部分可吃,而鹿*者,隻在尾上一道漿。做一餐飯有14個注意事項,而且*不能涮火鍋……
《隨園食單》,乾隆纔子、詩壇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産物。蔬飯之間,是閑情,是雅趣。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和業餘曆史愛好者,我嚮來推崇那些能夠反映特定時代風貌的文化載體。這本《隨園食單》的白話重述,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乾隆年間江南士大夫階層的生活圖景。它遠不止是一本食譜那麼簡單,其中蘊含的,是對生活品質近乎苛刻的追求和對食材本味的尊重。我尤其欣賞譯者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對那些充滿時代局限性的描述所做的恰當“潤色”。比如,書中描述的某些食材,在今日可能已經不易尋得,但譯者巧妙地用當代相近的物料進行類比,這極大地增強瞭此書的可操作性。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某個簡易的“煨”法來處理一道尋常的肉類,結果那肉質的酥爛程度和湯汁的醇厚感,完全超齣瞭我以往的經驗。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烹飪藝術,是與時間、耐心和對食材的理解緊密相連的,而非僅僅依賴於先進的廚具。這本書,無疑是重塑我對“傢常便飯”定義的文化洗禮。
評分與其他流行的現代烹飪書籍相比,這本《隨園食單》白話版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人情味”和“文人氣”。它沒有冰冷的量化數據和精確到秒的時間刻度,更多的是對廚師心性的描摹。袁枚先生談論烹飪,仿佛在與老友促膝長談,語氣中充滿瞭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庸俗的鄙棄。例如,他對那些“隻求飽腹不求美味”的做法進行瞭毫不留情的批判,這種率真和堅持個性,在今天的食譜中已屬罕見。當我讀到他描述如何挑選雞蛋或處理水芹菜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讓人肅然起敬。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簡單的烹飪,若能投入足夠的專注和審美,也能升華為藝術。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超越技術層麵的高度——一種對“雅”的追求,它鼓勵讀者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傢務中,發掘齣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和文化自信。
評分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側重於“分子料理”或國際化創新的食譜,它們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總感覺少瞭一份根植於土地的厚重感。而這本《隨園食單》的白話重譯本,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缺失。它將曆史的重量感,通過清晰易懂的文字,輕輕地托舉到瞭我的麵前。我驚喜地發現,書中許多看似簡單的傢常做法,其實蘊含著極其高明的平衡之道,譬如對“鹹淡濃薄”的拿捏,那是韆錘百煉纔能得齣的經驗。我嘗試著不帶任何現代工具的輔助,僅憑感覺去判斷湯的濃度,這是一種對自身感官的重新訓練。此書如同一個溫和的老師,引導我們迴歸烹飪的初心,去感受食材本身的生命力,去體驗創作的樂趣,而不是被復雜的流程所奴役。它不僅是廚房裏的良伴,更是書架上提升個人文化底蘊的佳作,讓人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沉浸在古典的韻味之中,達到瞭身心雙重的滿足。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烹飪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慢節奏生活的哲學熏陶。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至上的時代,袁枚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提醒著我們停下來,用心去感受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循環。我記得其中有一段論述關於“時令”的觀點,強調什麼季節吃什麼菜,絕不違逆自然規律。這讓我反思自己過去那種“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的隨意性。譯者對這種“順天應時”的理念翻譯得尤為到位,充滿瞭對自然饋贈的感恩之情。我發現自己開始有意識地去關注菜市場的時令蔬菜,去體會不同節氣食材帶給味蕾的細微差異。這種改變,不僅僅體現在我的餐桌上,更蔓延到瞭我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上——更加注重基礎、尊重本源。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價值所在,它教會的不是如何做齣一道驚艷的菜,而是如何過一種更精緻、更有節製的生活。
評分這本《隨園食單袁枚 白話版 烹飪餐飲古典名著 清朝的隨緣食單書的菜品做法 重塑生活格調的文化藏書中華雅》的譯本,初拿到手時,我著實被它古樸又不失親切感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清代文人袁枚那種將生活美學融入日常烹飪的灑脫態度。然而,原版的文言文對我來說,實在有些晦澀難懂,常常需要查閱大量的注解纔能窺見其精髓。因此,當看到這個“白話版”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拿到手後翻閱瞭幾頁,驚喜地發現,它不僅將那些繁復的古文轉化成瞭流暢易懂的現代漢語,更在許多關鍵的烹飪步驟旁,加入瞭現代廚房操作的溫馨提示。這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半吊子美食愛好者量身定做的一份指南。它讓我仿佛跨越瞭時空,與那位纔華橫溢的袁枚先生在同一張案前探討食材的奧秘。那種感覺,不是單純學習菜譜的機械性,而是一種與古人進行精神交流的愉悅。光是閱讀那些對火候、調味獨到的見解,就已經讓人心曠神怡,對手中的柴米油鹽産生瞭全新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