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
1.很多家长认为教知识和立规矩是幼儿园的事,孩子放学回家或双休日在家,父母心疼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很多管教和束缚,于是放松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导致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孩子没有规矩,家长管教无力。本书正是从这一背景出发,给父母提供科学的家庭亲子教育理念,有案例有方法,杜绝幼儿园教育的一点点归零,家长慢慢建立规则,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2.有些家长认为,不吼不叫难以教出好孩子。其实,教育讲究春风化雨,丝丝入心。管教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温度,才能真正对孩子起作用。严格不等于严厉,管教不等于管制。本书也给出了家里家外正确管教孩子的若干建议,相信对很多父母都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好爸爸的影响力》
父爱是严肃的、刚强的、博大精深的,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在中国,男主外,打拼事业,赚钱养家,女主内,生儿育女,勤俭持家,这是长期以来的家庭分工和责任定位。无论是否真的“身不由己”,爸爸们以工作忙、打拼赚钱就是负责为由,将陪伴、教育子女的重任更多地交给妈妈们来承担,父爱缺位远比母爱缺位来得普遍。本书应对这一亲子教育背景,告诉爸爸们: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本书给方法,给案例,让爸爸们真正担纲起孩子生命影像里“爸爸”这个唯1的男主角。
《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
唯我独尊,散漫,脾气坏,幼儿园里听话的孩子怎么回家就变了个样?作为一名多年在幼教一线打拼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告诉父母们,家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家长应当摆正家校之间的微妙关系,即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本书给出了双休日亲子教育的种种方法和案例,告诉父母如何配合幼儿园的全程教育理念去正确引导孩子在家里的各种表现,杜绝自己漫不经心的亲子方式,带领孩子走出行为舒适区,一点点向孩子渗透规则意识,杜绝5+2=0,让孩子逐渐成长为你眼中懂事、有担当、守规矩、有教养的好孩子。
《好爸爸的影响力》
可以说,爸爸的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父爱缺位的损失。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爸爸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爸爸的气概是气吞山河的。妈妈永远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对孩子们来说,爸爸是他们成长路上Z珍贵的一笔财富。再忙也要陪孩子,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成才也少不了爸爸的榜样。本书为爸爸们提供了诸多亲子教育方法,如何“扮演”孩子的好玩伴?如何做孩子这块璞玉的创造者、发现者以及雕琢者?如何做值得孩子信赖的好爸爸?如何培养小小男子汉?如何做小公主的保护神?如何许给孩子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种种问题,本书都为爸爸们做了科学的解答。请爸爸们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与妈妈们联手互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
慕如雪,原名李丽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幼儿教育与心理,长期撰写成长教育类文章,刊发于《莫愁家教》《幼儿教育》《现代家长》《家教与成才》等多家教育期刊。
《好爸爸的影响力》
李雪,资深育儿专家,致力于研究亲子家教与儿童情绪心理学,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与心智发展历程,近年来在《亲子》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多篇儿童教育类作品。已出版《正面解读儿童情绪心理学》《女孩成长的秘密》《男孩成长的绝密档案》等十余部著作,出版字数超过150万。
《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
第1章 散漫是种病
1. 教规矩是幼儿园的事,错得很离谱 / 2
2. 好习惯毁于散漫 / 7
3. 幼儿园不仅仅是玩儿 / 14
4. 放任不等于减负 / 20
5. 幼儿园的规则用不用带回家 / 25
6. 遵守为孩子定的规矩 / 30
第2章孩子的唯我独尊,都是父母惹的祸
1. 孩子都有小脾气 / 38
2. 谁纵容了蛮横的孩子 / 44
3. 坏脾气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 50
4. “小”不是让别的孩子谦让的理由 / 55
5. 根本没有静待花开 / 61
第3章 别让妥协成为孩子挑战你的软肋
1. 不要小看孩子偷懒的情商 / 68
2. 有了再一,一定有再二 / 74
3. 做一个严父母多么重要 / 81
4. 每个妈妈都要有一条底线 / 89
5. 懂规则的父母引导出有分寸的孩子 / 96
第4章你的孩子是宝贝,别人的孩子也是天使
1. 玻璃心不是爱 / 10 4
2. 孩子被欺负背后的秘密 / 111
3. 孩子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仇恨”二字 / 119
4. 允许别的孩子优秀 / 124
5. 为别的优秀孩子由衷地送上掌声 / 131
第5章老师不该是你的敌人,你们是并肩前行的战友
1.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 / 138
2. 不评判老师是Z大的教养 / 145
3. 做“助教”是一种荣耀 / 150
4. 孩子爱上老师是一种福气 / 157
5. 帮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quan威 / 162
第6章孩子为什么有两张“脸”
1. 严厉也要讲分寸 / 170
2. 扎心的讨好型孩子 / 175
3. 小霸王的第二张脸 / 179
4. “被”出来的特殊孩子 / 186
5. 孩子的Z大心事 / 193果
第7章为什么你的教育无能为力
1. 虚假的惩戒毫无力量 / 20 2
2. 矛盾的教养方式“教晕”了孩子 / 20 7
3. 棍棒底下打不出好孩子 / 211
4. 表扬不是万金油 / 216
5. 父母意见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 222
第8章教养攻略—做好孩子成长的舵手
1. 礼貌篇:我们一起讲礼貌 / 228
2. 秩序篇:爸爸妈妈也排队 / 232
3. 自理篇:一个人成长 / 234
4.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正确打开方式 / 237
5. 带领孩子走出舒适区 / 240
《好爸爸的影响力》
第1辑 好爸爸是个好演员
好爸爸首先要是个“好演员”。只有“演”好孩子的“好玩伴”“知心人”“好老师”“引路人”“设计师”这些人生的配角,才能真正担纲主演孩子生命影像里“爸爸”这个唯1的男主角。
1、好爸爸扮演的角色之一:孩子的好玩伴
2、好爸爸扮演的角色之二:孩子的知心人
3、好爸爸扮演的角色之三:孩子的好老师
4、好爸爸扮演的角色之四: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5、好爸爸扮演的角色之五:孩子的人生设计师
第二辑 好爸爸是个璞玉的雕琢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但要成为一块美玉,必然需要一位能工巧匠加以细致雕琢,而爸爸便是Z好的人选。琢玉是一场修行,精雕是一门艺术,愿每一位爸爸都能成为孩子这块璞玉的创造者、发现者以及雕琢者。
1、好爸爸,认真地打磨孩子
2、好爸爸,教孩子将爱心传递
3、好爸爸,让孩子拥有一颗好奇的心
4、好爸爸,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5、好爸爸,带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第三辑 好爸爸是Z值得孩子信赖的人
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孩子首先会想到谁?开心快乐的时候,孩子Z想跟谁分享?是爸爸!爸爸就是孩子的天,就是孩子的地,是孩子心目中Z值得信赖的人。爸爸的胸怀是宽广的,能够包容孩子的一切;爸爸的拥抱是温暖的,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和舒适感;爸爸的言语是温馨的,能够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
1、好爸爸,是孩子的赏识者
2、好爸爸,是孩子心灵世界的守护者
3、好爸爸,是孩子自尊心的保护者
4、好爸爸,是一个好脾气的使者
5、好爸爸,是孩子Z好的辅导老师
6、好爸爸,是孩子兴趣特长的发现者和培养者
7、好爸爸,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主力军
第四辑好爸爸是小男子汉的培养者
长辈的过度溺爱、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家中的独苗“掌中宝”变得越来越娇气,越来越没担当,经不起风浪的拍打,受不起磨难的拷问,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如何挑起家中重担、国之重任呢?爸爸有责任言传身教,将男孩子培养成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1、打造一个小小男子汉
2、鼓励小男子汉独立自主
3、帮助小男子汉建立自信心
4、培养小男子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5、教导小男子汉以宽厚之心待人
6、培养小男子汉善于交际的能力
7、让小男子汉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8、引导小男子汉直面失败与困难
第五辑好爸爸是小公主的保护神
爸爸就像是一颗大树,孩子就像是大树下的一颗幼苗,靠着爸爸高大的“枝干”遮风挡雨。对女孩子而言,爸爸就是她们的保护神。有爸爸在,一切困难都打不倒她们;有爸爸在,一切狂风都吹不倒她们;有爸爸在的世界,便是美好的世界;有爸爸陪伴的人生,便是幸福的人生。
1、让她的童年感觉到安全和幸福
2、教会她好好地保护自己
3、将快乐的内涵传递给她
4、教会她体贴他人
培养她大胆勇敢的性格
6、教会她做人要有主见
7、教会她要坦然地面对一切
8、教她正确认识和利用金钱
第六辑好爸爸许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爸爸身上独有的特性,如刚正、果敢、坚忍、爽朗、理性等,这些都是大部分妈妈所缺乏的。爸爸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秉性给孩子提供优良的成长源泉,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行,许给孩子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
1、“好爸爸”的角色谁也无法替代
2、好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3、好爸爸的教育方式与妈妈的互补才完美
4、好爸爸是孩子生存的教育者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者
5、好爸爸决定着孩子的美好未来
《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有完全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游戏课程,可为什么入园孩子在外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唯我独尊,散漫,脾气坏,家里家外两个样…… 是幼儿园的教育不适应适龄儿童,还是自己的孩子太难管教? 这是藏在许多父母心中的疑问。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来的礼物。从他/她诞生那天起,就成了家人Z温暖的牵挂;他/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声啼哭,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弦。而父母Z大的牵挂,莫过于把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孩子。
可是,事与愿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当初在自己怀里咿呀学语的那个可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乖了。他们要么蛮横娇气,不讲道理;要么胆小怕事,像一只温顺的小猫,早已远离了心目中那个期许的样子;Z要命的是,他们开始把大人的话当成耳旁风,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时不时做出“熊”事来,让人既焦躁又不解。
人之初,性本善。世上根本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更没有“熊孩子”的理论。在孩子的生长发育周期中,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第1叛逆期,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各个领域的同时, 也在不停地试探和挑战各种规则。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效约束,大多数孩子都能遵守老师制定的各种规矩, 表现良好,活脱脱一个好孩子。可是回到家里,又恢复了原始的样子,让父母不得不郁闷孩子怎么如此难教。
作为一名多年在幼教一线打拼的教育工作者,我要告诉父母们,其实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大家似乎忘记了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幼年时期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而家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Z重要场所。到了双休日,父母往往心疼孩子一连上了五天学,在幼儿园受了很多管教和束缚,于是放松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不再按时叫孩子起床,不再让孩子遵守一定的秩序,多睡了会儿觉,少说了一句“谢谢”,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抢了一下玩具等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在孩子心中,却是大开的特赦闸门。父母的放任、娇宠,还有所谓的“静待花开”,不仅没能起到正面的管教作用,反而给孩子的成长浇灌出一个舒适区,而舒适区又像一顶魔咒,能打破人的所有意志,一旦在这个区域待久了,规则便成了镜中月、水中花,不再起一点儿作用。可以说,从来都不是管教无力,而是双休日的放任将幼儿园的教育一点点归零。
专注于研究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想让5+2≠0,父母就要从双休日的两天家庭教育入手,积极摆正家校之间的微妙关系,配合幼儿园的全程教育理念,杜绝自己漫不经心的亲子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在家里的各种表现,一点点向孩子渗透规则意识,带领孩子走出行为舒适区,Z终成长为你眼中Z棒的好孩子。
《好爸爸的影响力》
用父爱为孩子筑起成长的阶梯
父爱是父亲给予孩子的,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的一种情感。
父爱是严肃的、刚强的、博大精深的,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他们从男人的角度给予孩子坚强、独立、自信和宽容的正能量,而母亲给予孩子的是细腻、柔软的情感,父爱与母爱是相铺相成的,缺一不可,两者的结合才是Z好的教育理念和培育方式。
古语云: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寓于无形之中的感情,用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快意的感受,是幸福的;拥有厚重的父爱,也是幸福的。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一些一开播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吧。各路媒体人对它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娃很萌,爸很帅,俩人一起很有爱,非常富有教育性,既教出了好爸爸和好孩子,又能将亲情如同剥洋葱似的一层层剥开展示在观众面前,完全迎合了观众窥视明星内心世界的“嗜好”。也有人说,这类亲子真人秀节目让大多数身处转型时代的中国父母不得不思考一大问题,即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需要重新定位。男主外,打拼事业,赚钱养家,女主内,生儿育女,勤俭持家,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家庭分工和责任定位。无论是否真的“身不由己”,男性以工作忙、打拼赚钱就是负责为由,将陪伴、教育子女的重任更多地交给女性或老人来承担。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而言,父爱缺位远比母爱缺位来得普遍。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可能会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造成认知、个性、情感、体格方面的障碍与缺陷。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患综合症的危险就愈大。
亲子真人秀节目恰恰抓住了社会对父亲所要承担的另一重家庭责任的期待。据统计,4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观众总人数的70%以上,该节目为他们描绘出了理想中的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蓝图。名模张亮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在亲子节目中,他对家务的承担,与孩子的换位沟通,对孩子细致而周到的看护以及耐心温和又不失威严的教导等种种细节,使他不单单赢得了节目中其他几个孩子的好感,更博得观众的超级喜爱,观众给予了他“中国好爸爸”的光荣称号。在一定程度上,张亮扮演了新时期好父亲和好丈夫的高大形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有Z直观的数据来做佐证:张亮的微博粉丝数从节目播出前的几十万直窜到千万,商演价格也从原先的5000元飙升到80万元。翻了多少番?同样忙于事业鲜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其他几位爸爸,通过几期节目的磨炼,会给孩子做饭了,会跟孩子聊天了……父爱逐渐蔓延开来。
爸爸就像是一缕阳光,时刻照亮着孩子的人生路;爸爸就像是一滴雨露,永远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爸爸就像是一颗大树,总是给孩子Z稳定的依靠和遮风挡雨的绿荫。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爸爸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爸爸的气概是气吞山河的。妈妈永远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对孩子来说,爸爸是他们成长路上Z珍贵的一笔财富。再忙也要陪孩子,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成才也少不了爸爸的榜样。为了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许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爸爸们,请翻开本书,让这些充满着油墨香和真情感的文字伴你与孩子共同成长。
阅读体验上,它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双轨制”的阅读满足感。一方面,它提供了大量可立即付诸实践的策略,比如如何设置清晰的“休息-责任”时间区块;另一方面,它又不厌其烦地解释了这些策略背后的发展心理学原理。这种深挖根源的做法,避免了读者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窘境。例如,关于如何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家长“不满足”,而是详细阐述了在关键发展期,如何通过提供“可预期的奖励”,来逐步构建孩子的内在激励系统。对于我们这种,在传统教育和现代育儿理念之间摇摆不定的家长来说,这本书像一座坚固的桥梁,它既肯定了“爱”的核心价值,又提供了“科学”的支撑结构。它让我明白,最好的教育,是爱与规则的完美共舞,而不是在二者之间疲惫地选边站队。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放任”的定义进行了彻底的重构。我们总以为周末就是孩子的天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家长也乐得清闲。但读完这部分,我才意识到,这种无边界的放松,对孩子正在形成的“时间感”和“自律意识”是多么大的破坏。作者用大量的心理学证据和生活场景,论证了结构化休息的重要性。他们倡导的不是取消休息,而是将休息也纳入一种“有节奏的生活模式”中。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充分放松、又能保证核心学习习惯不被中断的周末时间表。我试着采纳了其中关于“周日晚间仪式”的建议,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周一早上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了。这本书不是要剥夺孩子的快乐,而是教我们如何让快乐更有意义,如何让放松成为更有效率的“充电”,而非“耗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踏实可靠的感觉,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和清晰的字体排版,立刻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育儿“秘籍”,更像是一本用心打磨的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真正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剖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却又影响深远的那些“小细节”。比如,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既有规则又不失弹性的家庭环境,作者的阐述就极为精妙。他们没有主张严苛的控制,而是强调“结构性自由”,让孩子在明确的边界内学会自我负责和选择。这种思想的深度,远超市面上那些只教你“立刻见效”的技巧书。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被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指明了方向,虽然航程依旧充满挑战,但至少知道自己不再是盲目乱撞了。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陪伴”的真正含义,不再是简单地待在同一个空间,而是高质量的、有意识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亲切的叙事口吻。它不是那种充满居高临下的指导,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长者,坐在你对面,和你一起慢慢梳理你脑子里一团乱麻的教育困惑。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亲子冲突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去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很多育儿书在写冲突时,总会渲染情绪的爆发点,但本书却着重于冲突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每一个微小反应链条。它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导致“双休日放任”的底层焦虑——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放任,是因为自己也想逃离一周的压力。理解了这种相互投射的心理机制后,再去处理问题,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情绪稳定的“教练”,而不是一个随时会失控的“裁判”。这套书提供了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家长面对挑战时的“心态基石”。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个“影响力”的部分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好爸爸的影响力”听起来有点口号化。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套书对父亲角色潜移默化的力量有着极其细腻的描摹。它没有停留在“多陪孩子玩耍”这种表层建议上,而是探讨了父亲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面对压力的态度,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动态的、可供模仿的榜样。书中案例的选取非常贴近现实,不像有些书里写的是“完美家庭”的故事。比如,描述了父亲在职场受挫后,如何向孩子解释失败并展示重新站起来的过程,这种真实感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它引导男性家长去思考,你的“不在场”其实也是一种在场,而你展现出的“脆弱”和“坚韧”正在被孩子默默记录。这对于很多忙于工作、总觉得自己“搞不定”教育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来“有质量地缺席”与“有效地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