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
作者: 方军
市场价: 59.00
ISBN号: 9787111597445
版次: 1-1
出版日期:
页数: 265
字数: 169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目录
目录
推荐语
推荐序: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陈春花)
知识产品是什么
通过产品理解互联网知识经济 // 3
互联网上媒体、内容出版和教育的融合 // 6
半成品:知识产品独特的特征 // 10
互联网属性:付费知识产品的根本属性 // 13
丰饶:知识产品背后的新逻辑 // 17
第二章?五种热门知识产品形态 // 23
樊登读书会:它的产品是什么 // 25
樊登读书会:社群是它的产品吗 // 28
付费知识产品的五种产品形态 // 30
产品形态之一:全年订阅专栏 // 33
产品形态之二:小专栏 // 38
产品形态之三:讲座课程 // 43
产品形态之四:线上营 // 46
产品形态之五:付费社区 // 49
第三章?从专栏开始:付费知识产品的演进 // 57
第二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录播课 // 65
第三种演变可能:从音频专栏到视频课程 // 72
第四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付费社区 // 79
第五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线上营 // 82
第六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图书音频解读 // 87
第二篇?知识产品如何做
第四章?从内容到服务:知识产品设计五要素 // 93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一:边生产边发布 // 96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二:增加服务的比重 // 100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三:强化参与感 // 104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四:引导用户行动 // 108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五:促进用户间的互动 // 113
第五章?内容准备:如何做图书音频解读 // 119
图书音频解读是什么 // 120
图书音频解读三步:读书、撰稿、讲述 // 123
如何撰写图书音频解读的讲述文稿 // 128
附录5A 深度阅读法:整体泛读、逐字精读、重点深读 // 135
第六章?音频与人:如何用音频讲述知识 // 145
音频适合承载什么样的知识 // 146
人走到台前带来平等化表达 // 152
为知识音频准备内容的小技巧 // 156
第七章?架构设计:课表的沟通力 // 159
课表的基本功能 // 161
课表的内容组织 // 166
一个课表 // 169
课表与内容结构 // 172
课表与内容模板 // 175
学习者的自制课表 // 177
第八章?内容产品:向出版业学习 // 181
畅销书 // 183
长销书 // 192
文库本 // 194
傻瓜书 // 199
第九章?用户视角:如何选择知识产品 // 211
从学习角度出发,把知识产品分成四类 // 212
知识产品选择的三个原则 // 216
知识产品选择的四个陷阱 // 220
第三篇?知识产品经理素养
第十章?知识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 227
知识生产中的角色:知识IP + 知识产品经理 // 228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一:品牌定位 // 237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二:产品策划 // 239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三:产品生产 // 241
第十一章?知识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 // 249
思维模式之一:先标准化,然后改进 // 250
思维模式之二:精益创业 // 254
思维模式之三:快速迭代 // 258
内容简介
付费知识产品是在互联网中,媒体、内容出版、教育融合而成的新物种。有了工业、服务经济和互联网的产品经验,再加上从传媒、图书、教育延续而来的行业特征,知识产品这个新物种变得不那么陌生。本书不仅对知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还描述了知识产品经理应有的素养,它是一本知识产品打磨指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品化实战手册。
我个人是那种习惯于在阅读时不断提出质疑的人,但这本书在很多挑战性的议题上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应。特别是在处理“知识的规模化复制与个性化服务之间的矛盾”这一经典难题时,作者提出了一套基于“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反馈”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承认了人力的局限性,同时又通过技术和流程设计来保证了用户体验的底线。书中对“社群运营”的探讨也很有启发性,它没有把它简单地看作是“答疑解惑”的场所,而是将其定位为“用户反馈的实时采集器”和“产品迭代的活体实验室”。这种将运营环节提升到产品核心价值链中的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总觉得运营是后勤工作,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运营才是知识产品生命力的源泉,这一点视角上的转变,对我后续的工作规划产生了直接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那种深沉的蓝配上醒目的橙色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看,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产品经理”和“互联网”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书太多了,很容易流于表面。但这本书的排版和逻辑结构,让我感到有些不同寻常。它没有那种常见的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个实战手册一样,把很多步骤拆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用户需求挖掘的部分,作者似乎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如何从用户看似模糊的需求中提炼出可以量化的产品指标,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挣扎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读起来让人觉得每一步都是可以复制和操作的,而不是停留在“要用心去感受用户”这种口号式的层面。我感觉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带着温度的,他似乎真的经历过很多失败和成功,才总结出这些看似简单的“套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老兵在传授他的“独门秘籍”,而不是一个学院派在讲解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要单独提一下。它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克制”和“精确”,但又在关键的地方注入了恰到好处的“人性化”洞察。比如,在谈到内容生产流程时,作者没有使用那种鼓吹“高效产出”的浮夸口吻,而是用了一种近乎工程师般的严谨态度来描述如何应对创作瓶颈和质量下滑的风险。我发现书中很多句子都非常适合被摘抄下来,它们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直击核心痛点。举个例子,书中提到“最小可行性知识产品(MVJP)”的概念,这个提法比我们常说的MVP要更贴合知识付费的特性,因为它强调的是知识的“最小有效性”而非仅仅是“功能实现”。这种对术语的精准拿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积累。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灌输”的感觉,更像是两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讨论如何把手里的原材料(知识)打磨成金子的工艺流程。
评分说句实在话,我过去尝试过很多关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书籍,它们大多聚焦于SaaS、App或者电商的逻辑,对于“知识”这个无形资产的商业化探讨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内容创作”与“商业变现”的坚固桥梁。它没有回避知识产品在信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应对市场同质化竞争等方面的固有难题,反而将这些难点作为设计的起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构建知识壁垒”的论述,作者强调的不是技术上的壁垒,而是基于独特视角和长期积累形成的“心智壁垒”。这种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都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内容输出,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扎实”,没有让人感觉到任何“水分”。它更像一本企业级的内部培训手册,充满了实操性和可执行性,读完之后,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台,重新审视和优化手头的知识产品项目。
评分坦白说,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对“付费知识产品”这个定位有点疑虑。毕竟现在知识付费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产品都是昙花一现,或者就是用华丽的包装来掩盖内容空洞的本质。然而,这本书在探讨“价值锚定”和“定价策略”那几个章节时,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商业智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东西要卖多少钱”,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目标用户的支付意愿、产品的稀缺性和边际成本。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长期价值”的强调,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爆发式的销售额。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分析,虽然没有点出具体是哪个公司的产品,但那种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分析的透彻程度,让人不得不佩服。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盈利的知识产品生态,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框架。这种清晰度,对于一个渴望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稳定收入的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引,它让我不再迷信“爆款”的偶然性,而是转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