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话语行动译丛
定价:28.50元
作者:汪民安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01
ISBN:9787206043550
字数:410000
页码:4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从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而身体不仅仅是被动的刻写机器,它有时成为一股积极主动的爆发性力量。这种两重性使身体和包围它的社会语境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本书收集的论文从各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德勒兹、鲍德里亚、齐泽克、朱迪丝、巴特勒等人的论述中重新打开了身体的秘密。而且,福柯的论述或隐或现地几乎贯穿在每一篇论文中。
目录
编者前言——身体转向
一、身体与哲学
身体问题:社会理论的新
近发展
身体,或符号的巨大坟墓
如何令身体陷入僵局?
身体
二、身体与生命政治学
无器官的身体
身体及其敌视者
自然的身体:我们这些离
经叛道者
古典时代有关人类主体拥有自己身体的方式的观点
以及笛卡尔对它的反驳
三、身体的性别政治
身体至关重要
虚拟女性:身体与代码
绘画中的女孩形象:现代性、文化焦虑与想象
芭比与人体测量学:通俗文化中令人不安的女性身体理想
四、身体与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中的身体
姿态、身体形象与性玩具的时尚
身体的“控制”——身体技术、相互肉身性和社会行为的呈现
福利与身体秩序:建立身体
话语转换的理论
饮食话语
现实的身体果真站得住脚吗?:有关虚拟文化的边缘故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提出的概念与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例如,社交媒体上对身体形象的过度关注,健身产业对身体的极致追求,以及各种“黑科技”产品对身体的改造和监测,这些都似乎与书中描绘的“后身体”图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对于“身体的异化”和“身体的去魅化”的论述,让我理解了为何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感到身体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成为一种被动的承受者或被操纵的对象。书中对于“身体的政治性”的强调,也提醒我,身体并非仅仅是一个生物性的存在,它始终与权力、身份、社会地位等紧密相连。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理解层次。作者的思考具有一种前瞻性,他所提出的问题,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充满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建构。初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理解其深意。然而,正是这种挑战,让我体会到了智识上的乐趣。作者在构建他的理论体系时,展现了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不同的思想流派巧妙地融合,并从中提炼出具有原创性的观点。我特别欣赏他对“身体”这一概念的解构,不再将其视为一个固定的、天然的存在,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性建构的产物。书中对于“主体性”的讨论,在“后身体”的语境下被重新审视,也让我深思。我们所认为的“自我”,是否也随着身体的改变而发生着悄然的蜕变?这种跨学科的探讨,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虽然阅读过程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每一次理解上的突破,都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科技进步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张力。在“后身体”的时代,我们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来改造和增强我们的身体,例如基因编辑、人机接口等。然而,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新的不平等和控制?作者对“生命政治学”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技术理性如何被纳入到社会治理的框架中,从而对个体的生命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塑造。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规训”与“去规训”的讨论,在数字时代,身体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的规训模式是否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和柔性的控制?书中提出的“身体的商品化”和“身体的商品化”也让我感到担忧,当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被衡量、被交易、被优化,我们的人性又将何去何从?这种对未来身体形态的想象,既充满了科技的魅力,也伴随着深刻的伦理困境。这本书无疑为我们理解当下和展望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踏入了一场思想的迷宫,每一页都充满了挑战与启迪。作者以一种极为严谨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层层剥开了“后身体”这一概念的多重面向。我尤其被他对身体的“再物质化”和“数字化”的分析所震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身体似乎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脱离其固有的生物性,而是被数据、算法和虚拟现实所重塑。这种转变不仅影响着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和身份认同。我反复思考书中关于“身体作为信息载体”的观点,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走向一个身体不再是独立个体的时代,而是成为更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作者对于权力如何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如何通过生物技术、医疗手段甚至日常习惯来实施规训的论述,让我感到既警醒又不安。那种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控制力量,正是这个时代最令人费解的困境之一。书中引用的案例和理论,虽然晦涩,但一旦理解,便会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却充满力量。封面上“后身体”三个字赫然醒目,配合着一种略带科幻感的字体,瞬间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对科技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个体存在的话题很感兴趣,而“身体”这个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伦理和哲学意味。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将探讨身体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它如何被重新定义和建构。封面的配色我也很喜欢,一种深邃的蓝与一点亮眼的橙色形成对比,仿佛预示着在沉重的学术探讨中,也隐藏着一丝思想的火花和变革的可能。我特别关注“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这几个关键词,它们勾勒出了本书探讨的宏大框架。文化如何塑造我们对身体的认知?权力又是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规训和控制身体?而“生命政治学”则指向了更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这让我联想到一些关于人口控制、健康政策以及生物技术伦理的讨论。这本书的译丛信息也让我对其内容和深度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够被选入“话语行动译丛”,想必其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不容小觑的。总而言之,仅仅从封面和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