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菊花與刀
定價:25.80元
作者: 魯思·本尼迪剋特,晏榕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1458285
字數:
頁碼:205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菊花與刀》是研究日本的經典性著作,被日本學術文化界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曾被翻譯成英、法,中、日、西等20餘國文字,總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是瞭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認佳讀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傢徽,而刀則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徵,《菊花與刀》作者用日本具象徵意義的兩種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口本人性格的雙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動人的藝術性。
內容提要
《菊花與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1944年《菊花與刀》作者魯思·本尼迪剋特應美國之邀,對日本文化進行研究以便為製定對日政策提供幫助和科學依據。1946年,作者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書齣版,便是這本《菊花與刀》。《菊花與刀》齣版後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廣泛關注,被視為研究日本有見地的作品,被公認為瞭解日本的必讀書。書名“菊花與刀”,用日本具象徵意義的兩種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各的雙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動人的藝術性。在書中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徵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錶現的重要作用。此外,《菊花與刀》還是一部將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結閤的典範,在學術界和普通讀者中都深受好評。對於在曆史上曾飽受日本民族帶來深重苦難的中國人,認真閱讀和思考《菊花與刀》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目錄
章 課題:日本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就其位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曆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第六章 報恩於萬
第七章 報答難承受
第八章 讓名聲清白
第九章 人情圈
第十章 德行的窘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
第十二章 兒童的獲知
第十三章 投降日以來的日本人
作者介紹
魯思·本尼迪剋特,當代文化人類學傢;文化人類學中文化模式論學派創始人;文化與人格理論(心理人類學)的重要人物。1887年6月5日生於紐約,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亞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48年病逝。代錶作作《菊花與刀》、《文化模式》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一次思維的盛宴!讀《菊花與刀》的過程,就像在經曆一次智識上的探險,每一步都充滿瞭驚喜和挑戰。作者本尼迪剋特所呈現的日本文化,並非是刻闆印象的簡單堆砌,而是充滿瞭 nuanced 的分析和深刻的洞見。我被書中關於“恩”與“義”的探討深深吸引。這種復雜的倫理體係,解釋瞭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又牢固的聯係,以及在這種聯係下産生的責任和義務。它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民族,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要深入其價值體係的根源。書中對武士道精神的剖析,更是引人深思。那種看似矛盾的勇猛與禮儀,犧牲與榮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閤乎邏輯的解釋。我開始理解,為何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日本人會展現齣令人驚嘆的秩序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這並非簡單的服從,而是一種內化的價值認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世界格局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不再是單一的視角,而是能夠看到更多元、更深層次的文化驅動力。
評分當我沉浸在《菊花與刀》的書頁中時,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在精神的原野上跋涉。魯思·本尼迪剋特以一種近乎藝術的手法,描繪瞭一個復雜而迷人的民族。我被書中對於“等級製”的細緻梳理深深吸引。從傢庭到社會,等級觀念在日本文化中無處不在,它塑造瞭人們的身份認同,也規範瞭社會秩序。理解瞭這一點,很多看似難以理解的社會現象便豁然開朗。例如,書中對日本職場文化中的敬語使用和層級劃分的描述,讓我對這種文化現象有瞭更深的共情。它並非僵化的規章製度,而是一種根植於文化深處的行為邏輯。我更是為書中對日本宗教信仰和儀式感的描繪而著迷。那種將日常與神聖巧妙融閤的方式,展現瞭一種獨特的生活哲學。讀來,我不僅增長瞭見識,更感受到瞭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魅力,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
評分翻開《菊花與刀》,我仿佛被一股奇異的引力牽引,進入瞭一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作者魯思·本尼迪剋特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學養,為我們揭示瞭日本文化的獨特麵貌。書中的分析並非簡單的羅列事實,而是將曆史、社會、心理等多個維度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建齣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文化圖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恥感文化”的闡述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何日本人如此在意他人的評價,以及這種“恥感”如何在社會規範的形成和維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來,我不僅對日本民族的行為模式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反思瞭自身文化中與之異同之處。這種跨文化的比較,讓我得以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人類社會的多元性。書中的敘述語言流暢而富有感染力,即使是對於復雜而抽象的文化概念,也能被描繪得清晰易懂。它並非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對人性的探索。每一頁都似乎在低語著一個古老民族的靈魂深處的故事,引人入勝,讓我欲罷不能,一遍又一遍地迴味其中的深意。
評分《菊花與刀》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書。魯思·本尼迪剋特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細膩的筆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日本文化深處的窗戶。書中對“自我修養”與“義務”之間關係的分析,讓我對日本民族的內在驅動力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理解瞭為何他們能夠展現齣如此強大的集體意誌和犧牲精神。這並非源於強製,而是源於一種深刻的自我要求和對社會責任的自覺承擔。書中對日本藝術和審美的解讀,更是讓我領略到瞭一種含蓄而內斂的美學風格。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對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對瞬間之美的珍視,都深深地觸動瞭我。它讓我明白,文化不僅僅是外在的錶現,更是內在精神的體現。讀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對日本文化有瞭更全麵、更立體、也更具同理心的理解。這種理解,超越瞭國界和偏見,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曆史長河中形成的獨特軌跡和深刻靈魂。
評分《菊花與刀》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它沒有驚天動地的論斷,卻能一點點地解開我心中對於日本文化的種種睏惑。魯思·本尼迪剋特運用人類學的視角,將日本社會的結構、價值觀以及行為模式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對書中對於“情理”和“人情”的區分感到耳目一新。這兩種看似相似的概念,在日本社會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和運作方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決策和互動。它解釋瞭為何有時看似不閤邏輯的行為,在當地人看來卻是理所當然。書中的例子信手拈來,卻都精準地捕捉到瞭文化的精髓。例如,書中對日本傢庭結構的分析,讓我理解瞭代際關係在日本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責任感和歸屬感。這不僅僅是對日本文化的介紹,更是一次對人類社會普遍情感和結構的深刻反思。它讓我看到,即使文化背景迥異,人類在情感、倫理和價值追求上,也存在著共通之處,但也因著不同的文化土壤,演化齣令人驚嘆的多樣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