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紀念中國黨成立90周年:黨史黨建知識競賽600題
定價:25.00元
作者:《紀念中國黨成立90周年:黨史黨建知識
齣版社:國傢行政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801409805
字數: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紀念中國黨成立90周年:黨史黨建知識競賽600題》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再一次迴顧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曆程,包括革命戰爭年代的浴血奮鬥曆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奮進過程,我黨帶領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重大的曆史事件,重要領導的貢獻,的人物事跡,重要的經驗教訓和理論精華等。
目錄
1.無産階級政黨的個黨綱是什麼?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3.中國黨産生的階級基礎是什麼?
4.為什麼說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産階級領導纔能勝利?
5.中國黨産生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6.五四運動是什麼時候爆發的?
7.為什麼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8.中國黨的早組織是哪一年在哪裏建立的?
9.“中國黨”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
10.為什麼說李大釗是近代中國宣傳馬剋思主義的先驅?
11.中國黨建黨史上的個秘密性機關刊物是什麼?
12.簡述中國黨領導的個農民協會。
13.一大為什麼會有兩個會址?
14.什麼是黨的綱領?
15.一大通過的綱領是什麼?
16.海豐總農會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17.什麼是西湖會議?
18.簡述主義小組的建立。
19.中國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20.中國黨誕生後創辦的個齣版機關是什麼?
21.中國黨成立的意義是什麼?
22.為什麼說中國黨的創建是近代中國曆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
23.中國黨的第二次全國代錶大會是在何時何地召開的?
24.全國次工人運動高潮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25.二大確定的黨的低綱領和高綱領是什麼?
26.中國黨領導的早期大的農民運動是什麼?
27.為什麼說國民黨一大標誌著次國共閤作的正式形成?
28.黃埔軍校是何時創辦的?
29.什麼是“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30.四大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用一個比較中性的詞匯來形容,就是“高度的官方化”和“程式化”。我理解,黨史黨建類的材料必然需要使用嚴謹、規範的錶述,這是其嚴肅性的體現。但是,在麵嚮一個更廣泛的、渴望理解曆史“人”的故事的讀者群體時,這種一闆一眼的語調,確實會成為理解的障礙。書中對重大事件的描述,往往是宏大敘事下的概括總結,缺乏對當時決策者內心掙紮、基層實踐者睏境的側麵描繪。例如,在描述某個關鍵戰略決策的背景時,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當年的人物日記摘錄、一些鮮活的細節來佐證其曆史的必然性和復雜性,而不是一段段高度凝練的官方結論。這種“去人化”的敘事方式,雖然保證瞭文本的正確性,卻極大地削弱瞭曆史的感染力和代入感,讓那些本應鮮活的革命者和建設者,變成瞭符號化的概念,讀起來讓人感覺隔著一層厚厚的、冰冷的玻璃闆。
評分從閱讀的節奏感和敘事邏輯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顯得有些混亂和生硬。它似乎是機械地將“知識點”和“競賽題目”強行縫閤在一起,導緻曆史的脈絡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我們都知道,曆史學習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其內在的因果關聯和時間序列的張力,然而,這本書的編排似乎完全放棄瞭這種敘事上的美感。讀到某個重要會議的論述時,緊接著就是一堆與之關聯不大的選擇題,然後可能又突然跳躍到某個具體的組織條例的細枝末節,這種“知識點跳躍”的體驗,使得讀者很難在大腦中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機的知識地圖。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種非綫性的、碎片化的信息輸入,極易造成知識的混淆和遺忘,因為大腦更傾嚮於在流暢的敘事流中記憶信息。我希望它能像一條河流,自然而然地引導我從源頭流嚮入海口,而不是一堆散落的、需要我自己費力去重新連接的石塊。
評分關於那個“知識競賽”的部分,說實話,它的設置更像是一個應試工具,而非一個學習輔助。題目設計上,過分側重於對特定年份、具體數字和冗長條例的機械記憶,而對於那些更核心、更需要深度思考的——比如“為什麼是這個方案”、“這個理論對後世産生瞭哪些深遠影響”——這類的開放性或分析性試題,卻顯得鳳毛麟角。這意味著,這本書的“知識競賽”環節,奬勵的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而不是對黨史精神實質的理解與領悟。我翻看瞭一些題目,發現很多都是那種“挖空心思”設計齣來的、在普通閱讀中幾乎不可能被牢牢記住的犄角旮旯的細節。如果一個學習工具最終奬勵的是對瑣碎細節的記憶力,而非對宏大脈絡和核心思想的把握,那麼它的教育價值就大打摺扣瞭。我更期望看到的是能引導我進行批判性思考、能促使我反思曆史經驗教訓的題目,而不是單純的“考點迴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一言難盡啊,那種老舊的印刷質感和略顯生硬的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上個世紀的宣傳畫冊時代。我本來是抱著對這段曆史的敬意和學習的熱情來翻開它的,可光是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缺乏視覺引導的文字,我的眼睛就已經開始抗議瞭。特彆是那幾張模糊不清的黑白曆史照片,簡直就像是從泛黃的舊報紙上硬生生摳下來的,細節幾乎辨認不清。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種兼具學術嚴謹性和現代閱讀體驗的圖文並茂的編排,能用更生動、更具衝擊力的方式呈現那些重要的曆史瞬間。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更像是一份為內部學習準備的、未經精細打磨的資料匯編,而不是麵嚮廣大讀者、旨在激發興趣和深度思考的讀物。那種期望在閱讀中獲得美感和愉悅感的念頭,在接觸到它粗糙的裝幀和乏味的視覺呈現後,徹底破滅瞭。如果能在大膽創新設計、優化紙張質量上下點功夫,哪怕隻是在章節的過渡頁上增加一些精心挑選的、高清修復過的曆史影像,整體的閱讀體驗都會提升一個檔次。現在的樣子,實在讓人提不起持續閱讀的興緻,很容易讓人在翻閱幾頁後就産生逃離的衝動。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定價,結閤其內容組織和裝幀質量來看,性價比著實令人費解。我理解,曆史資料的整理和知識點的梳理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作為麵嚮市場的商品,它給我的直觀感受是,所有的成本似乎都壓在瞭“內容本身”上,而忽略瞭“內容呈現”的價值。比如,許多關鍵的曆史節點或重要人物的介紹,內容往往是極其簡略的論述性文字,缺乏必要的背景鋪墊和多角度的解讀支撐。我甚至在查找某個特定時期的政策演變時,發現關鍵的術語解釋語焉不詳,需要我頻繁地跳齣這本書,去查閱其他更專業的文獻進行交叉驗證,這極大地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對於一個希望通過這本書係統學習黨史和黨建知識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這種不求甚解的淺嘗輒止,實在讓人感到沮喪。它更像是一本“提綱挈領”的速查手冊,而不是一本能讓人“深入肌理”的深度讀物。我期待的知識深度,應該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邏輯嚴密,而不是這種知識點羅列式的堆砌,讓人感覺像是在完成一份枯燥的背誦任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