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
:58.00元
作者:吳瑛,韓廣興,副主編 著;韓雪濤,吳瑛,韓廣興,副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22309969
字數:304000
頁碼:1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電動機維修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供職業學校、培訓學校作為教材使用。
1.電動機檢測與維修教學模式全新嘗試。將傳統的“讀文”學習變為“讀圖”學習,邊看圖邊學習,。 n
2.開創數字媒體與傳統紙質載體交互的全新教學方式。對重要知識和技能點配微數字視頻資源,讀者通過書中進入數字媒體資源,與書本內容互為補充,相互銜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n
3.內容注重實用。采用大量實際案例和維修技術數據輔助教學,全麵掌握電動機檢測和繞組維修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 n
4.本書得到數碼維修工程師鑒定指導中心的大力支持,讀者可登錄數碼維修工程師的官方網站獲得超值技術服務。
內容提要
本書采用彩色圖解的形式,以電工行業的工作要求和規範作為依據,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學習成為一名閤格的電動機維修人員。 n
本書內容包括:電動機的種類和功能特點、電動機與電動機控製電路、電動機的維護與檢修、電動機的拆卸與安裝、電動機繞組的拆除與繞製、電動機繞組的嵌綫工藝、電動機繞組的焊接工藝和常用電動機繞組的接綫方式。本書對電動機知識的講解全麵詳細,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閤,內容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全書內容彩色圖解,層次分明,重點突齣,非常方便讀者學習。 n
為瞭方便讀者的學習,本書還對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專門配置瞭視頻講解,讀者隻需要用手機掃描就可以觀看視頻,讀者學習更加直觀便捷。 n
本書可供電動機維修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供職業學校、培訓學校作為教材使用。
目錄
第1章 電動機的種類和功能特點(P1) n
1.1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 n
1.1.1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 n
1.1.2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3) n
1.2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7) n
1.2.1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7) n
1.2.2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9) n
1.3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2) n
1.3.1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2) n
1.3.2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14) n
1.4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5) n
1.4.1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5) n
1.4.2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P16) n
1.5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特點(P22) n
1.5.1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結構(P22) n
1.5.2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原理(P23) n
1.6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特點(P24) n
1.6.1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結構(P24) n
1.6.2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原理(P27) n
1.7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特點(P31) n
1.7.1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結構(P31) n
1.7.2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原理(P35) n
n
第2章 電動機與電動機控製電路(P38) n
2.1 電動機與電動機控製電路的關係(P38) n
2.1.1 電動機控製電路中的主要部件(P38) n
2.1.2 電動機和電氣部件的連接關係(P44) n
2.2 直流電動機控製電路(P46) n
2.2.1 直流電動機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46) n
2.2.2 直流電動機能耗製動控製電路(P47) n
2.3 交流電動機控製電路(P49) n
2.3.1 單相交流電動機正/反轉控製電路(P49) n
2.3.2 三相交流電動機聯鎖控製電路(P50) n
2.3.3 三相交流電動機串電阻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51) n
2.3.4 三相交流電動機Y-△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52) n
2.3.5 三相交流電動機反接製動控製電路(P54) n
2.3.6 三相交流電動機調速控製電路(P55) n
n
第3章 電動機的維護與檢修(P56) n
3.1 電動機的日常保養(P56) n
3.1.1 電動機機殼的養護(P56) n
3.1.2 電動機轉軸的養護(P56) n
3.1.3 電動機電刷的養護(P57) n
3.1.4 電動機換嚮器的養護(P58) n
3.1.5 電動機鐵芯的養護(P59) n
3.1.6 電動機軸承的養護(P59) n
3.2 電動機的常用檢測方法(P64) n
3.2.1 電動機繞組阻值的檢測(P64) n
3.2.2 電動機絕緣電阻的檢測(P68) n
3.2.3 電動機空載電流的檢測(P69) n
3.2.4 電動機轉速的檢測(P70) n
3.3 電動機常見故障的檢修方法(P71) n
3.3.1 直流電動機不啓動故障的檢修(P71) n
3.3.2 單相交流電動機不啓動故障的檢修(P72) n
3.3.3 單相交流電動機啓動慢故障的檢修(P74) n
3.3.4 三相交流電動機不工作故障的檢修(P75) n
3.3.5 三相交流電動機掃膛故障的檢修(P76) n
3.3.6 三相交流電動機振動、電流不穩故障的檢修(P78) n
n
第4章 電動機的拆卸與安裝(P80) n
4.1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P80) n
4.1.1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步驟(P80) n
4.1.2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方法(P81) n
4.2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P84) n
4.2.1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步驟(P84) n
4.2.2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方法(P84) n
4.3 電動機的安裝(P88) n
4.3.1 電動機的機械安裝(P88) n
4.3.2 電動機的電氣安裝(P93) n
n
第5章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與繞製(P101) n
5.1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P101) n
5.1.1 記錄電動機繞組的原始數據(P101) n
5.1.2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方法(P106) n
5.2 電動機繞組的繞製(P111) n
5.2.1 電動機繞組的幾種繞製形式(P111) n
5.2.2 計算電動機繞組的繞製數據(P116) n
5.2.3 準備和選取繞組綫材(P119) n
5.2.4 準備繞製工具(P119) n
5.2.5 繞組的繞製(P122) n
5.3 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4) n
5.3.1 交流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4) n
5.3.2 直流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8) n
n
第6章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工藝(P129) n
6.1 電動機繞組嵌綫工具的使用(P129) n
6.1.1 常用嵌綫工具的使用(P129) n
6.1.2 常用嵌綫材料的準備(P130) n
6.2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操作(P132) n
6.2.1 電動機繞組嵌綫的操作規範和要求(P132) n
6.2.2 電動機繞組嵌綫的基本操作(P133) n
6.3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工藝(P137) n
6.3.1 單層繞組的嵌綫工藝(P137) n
6.3.2 雙層繞組的嵌綫工藝(P142) n
6.3.3 單雙層混閤繞組的嵌綫工藝(P143) n
n
第7章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工藝(P146) n
7.1 電動機繞組焊接設備的使用(P146) n
7.1.1 電動機繞組焊接的輔助材料(P146) n
7.1.2 電烙鐵的使用(P147) n
7.2 電動機繞組焊接頭的連接形式(P148) n
7.2.1 絞接(P148) n
7.2.2 紮綫連接(P149) n
7.3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與絕緣處理操作(P149) n
7.3.1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P149) n
7.3.2 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處理(P151) n
n
第8章 常用電動機繞組接綫方式(P154) n
8.1 單相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54) n
8.1.1 2極12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4) n
8.1.2 4極12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4) n
8.1.3 2極18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5) n
8.1.4 2極24槽(Q=20)正弦繞組接綫圖(P156) n
8.1.5 2極24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57) n
8.1.6 4極24槽(Q=20)正弦繞組接綫圖(P158) n
8.1.7 4極24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59) n
8.1.8 4極32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60) n
8.1.9 4極32槽(Q=28)正弦繞組接綫圖(P161) n
8.1.10 4極36槽(Q=28)正弦繞組接綫圖(P162) n
8.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63) n
8.2.1 2極3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3) n
8.2.2 2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4) n
8.2.3 2極42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5) n
8.2.4 2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6) n
8.2.5 4極3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7) n
8.2.6 4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8) n
8.2.7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69) n
8.2.8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0) n
8.2.9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3(P171) n
8.2.10 4極60槽單雙層同心式繞組接綫圖(P172) n
8.2.11 4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3) n
8.2.12 6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74) n
8.2.13 6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5) n
8.2.14 6極54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76) n
8.2.15 6極54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7) n
8.2.16 8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8) n
8.2.17 8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9) n
8.2.18 10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80) n
8.3 三相變極多速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81) n
8.3.1 24槽4/2極雙速繞組接綫圈(△/2Y,y=6)(P181) n
8.3.2 36槽6/4極雙速繞組接綫圈(△/2Y,y=6)(P182) n
8.3.3 36槽8/4/2極三速繞組接綫圖(2Y/2Y/2Y,y=4)(P183) n
8.3.4 36槽8/6/4極三速繞組接綫圖(2Y/2Y/2Y,y=5)(P184)
作者介紹
序言
第1章 電動機的種類和功能特點(P1) n
1.1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 n
1.1.1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 n
1.1.2 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3) n
1.2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7) n
1.2.1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7) n
1.2.2 電磁式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9) n
1.3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2) n
1.3.1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2) n
1.3.2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原理(P14) n
1.4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特點(P15) n
1.4.1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P15) n
1.4.2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P16) n
1.5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特點(P22) n
1.5.1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結構(P22) n
1.5.2 交流同步電動機的原理(P23) n
1.6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特點(P24) n
1.6.1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結構(P24) n
1.6.2 單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原理(P27) n
1.7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特點(P31) n
1.7.1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結構(P31) n
1.7.2 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原理(P35) n
n
第2章 電動機與電動機控製電路(P38) n
2.1 電動機與電動機控製電路的關係(P38) n
2.1.1 電動機控製電路中的主要部件(P38) n
2.1.2 電動機和電氣部件的連接關係(P44) n
2.2 直流電動機控製電路(P46) n
2.2.1 直流電動機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46) n
2.2.2 直流電動機能耗製動控製電路(P47) n
2.3 交流電動機控製電路(P49) n
2.3.1 單相交流電動機正/反轉控製電路(P49) n
2.3.2 三相交流電動機聯鎖控製電路(P50) n
2.3.3 三相交流電動機串電阻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51) n
2.3.4 三相交流電動機Y-△減壓啓動控製電路(P52) n
2.3.5 三相交流電動機反接製動控製電路(P54) n
2.3.6 三相交流電動機調速控製電路(P55) n
n
第3章 電動機的維護與檢修(P56) n
3.1 電動機的日常保養(P56) n
3.1.1 電動機機殼的養護(P56) n
3.1.2 電動機轉軸的養護(P56) n
3.1.3 電動機電刷的養護(P57) n
3.1.4 電動機換嚮器的養護(P58) n
3.1.5 電動機鐵芯的養護(P59) n
3.1.6 電動機軸承的養護(P59) n
3.2 電動機的常用檢測方法(P64) n
3.2.1 電動機繞組阻值的檢測(P64) n
3.2.2 電動機絕緣電阻的檢測(P68) n
3.2.3 電動機空載電流的檢測(P69) n
3.2.4 電動機轉速的檢測(P70) n
3.3 電動機常見故障的檢修方法(P71) n
3.3.1 直流電動機不啓動故障的檢修(P71) n
3.3.2 單相交流電動機不啓動故障的檢修(P72) n
3.3.3 單相交流電動機啓動慢故障的檢修(P74) n
3.3.4 三相交流電動機不工作故障的檢修(P75) n
3.3.5 三相交流電動機掃膛故障的檢修(P76) n
3.3.6 三相交流電動機振動、電流不穩故障的檢修(P78) n
n
第4章 電動機的拆卸與安裝(P80) n
4.1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P80) n
4.1.1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步驟(P80) n
4.1.2 直流電動機的拆卸方法(P81) n
4.2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P84) n
4.2.1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步驟(P84) n
4.2.2 交流電動機的拆卸方法(P84) n
4.3 電動機的安裝(P88) n
4.3.1 電動機的機械安裝(P88) n
4.3.2 電動機的電氣安裝(P93) n
n
第5章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與繞製(P101) n
5.1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P101) n
5.1.1 記錄電動機繞組的原始數據(P101) n
5.1.2 電動機繞組的拆除方法(P106) n
5.2 電動機繞組的繞製(P111) n
5.2.1 電動機繞組的幾種繞製形式(P111) n
5.2.2 計算電動機繞組的繞製數據(P116) n
5.2.3 準備和選取繞組綫材(P119) n
5.2.4 準備繞製工具(P119) n
5.2.5 繞組的繞製(P122) n
5.3 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4) n
5.3.1 交流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4) n
5.3.2 直流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規範(P128) n
n
第6章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工藝(P129) n
6.1 電動機繞組嵌綫工具的使用(P129) n
6.1.1 常用嵌綫工具的使用(P129) n
6.1.2 常用嵌綫材料的準備(P130) n
6.2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操作(P132) n
6.2.1 電動機繞組嵌綫的操作規範和要求(P132) n
6.2.2 電動機繞組嵌綫的基本操作(P133) n
6.3 電動機繞組的嵌綫工藝(P137) n
6.3.1 單層繞組的嵌綫工藝(P137) n
6.3.2 雙層繞組的嵌綫工藝(P142) n
6.3.3 單雙層混閤繞組的嵌綫工藝(P143) n
n
第7章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工藝(P146) n
7.1 電動機繞組焊接設備的使用(P146) n
7.1.1 電動機繞組焊接的輔助材料(P146) n
7.1.2 電烙鐵的使用(P147) n
7.2 電動機繞組焊接頭的連接形式(P148) n
7.2.1 絞接(P148) n
7.2.2 紮綫連接(P149) n
7.3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與絕緣處理操作(P149) n
7.3.1 電動機繞組的焊接(P149) n
7.3.2 電動機繞組的絕緣處理(P151) n
n
第8章 常用電動機繞組接綫方式(P154) n
8.1 單相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54) n
8.1.1 2極12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4) n
8.1.2 4極12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4) n
8.1.3 2極18槽正弦繞組接綫圖(P155) n
8.1.4 2極24槽(Q=20)正弦繞組接綫圖(P156) n
8.1.5 2極24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57) n
8.1.6 4極24槽(Q=20)正弦繞組接綫圖(P158) n
8.1.7 4極24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59) n
8.1.8 4極32槽(Q=24)正弦繞組接綫圖(P160) n
8.1.9 4極32槽(Q=28)正弦繞組接綫圖(P161) n
8.1.10 4極36槽(Q=28)正弦繞組接綫圖(P162) n
8.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63) n
8.2.1 2極3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3) n
8.2.2 2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4) n
8.2.3 2極42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5) n
8.2.4 2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6) n
8.2.5 4極3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7) n
8.2.6 4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68) n
8.2.7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69) n
8.2.8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0) n
8.2.9 4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3(P171) n
8.2.10 4極60槽單雙層同心式繞組接綫圖(P172) n
8.2.11 4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3) n
8.2.12 6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74) n
8.2.13 6極36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5) n
8.2.14 6極54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1(P176) n
8.2.15 6極54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2(P177) n
8.2.16 8極48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8) n
8.2.17 8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79) n
8.2.18 10極60槽雙層疊繞式繞組接綫圖(P180) n
8.3 三相變極多速異步電動機的繞組接綫圖(P181) n
8.3.1 24槽4/2極雙速繞組接綫圈(△/2Y,y=6)(P181) n
8.3.2 36槽6/4極雙速繞組接綫圈(△/2Y,y=6)(P182) n
8.3.3 36槽8/4/2極三速繞組接綫圖(2Y/2Y/2Y,y=4)(P183) n
8.3.4 36槽8/6/4極三速繞組接綫圖(2Y/2Y/2Y,y=5)(P184)
我一直對電機維修這個領域充滿嚮往,但總感覺門檻有點高。《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尤其欣賞它強調的“彩色圖解”和“速成”,這錶明它是一本旨在降低學習門檻,提高學習效率的書籍。我希望書中能夠以最直觀、最清晰的方式,展現電動機的內部構造,特彆是各種繞組的纏繞方式和連接方法。我設想書中會通過大量的插圖和照片,將抽象的電路圖轉化為具體的實物模型,讓讀者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電機的運行原理。在“檢測”部分,我期待它能詳細介紹各種常用的檢測方法,並針對不同的故障現象,給齣相應的診斷流程。比如,如何利用萬用錶來測量電機的阻抗和對地絕緣,如何通過聲音和氣味來初步判斷故障類型。在“繞組維修”部分,我更看重它的實踐指導性,希望它能提供詳細的維修步驟,從拆卸、清潔、繞製到絕緣處理、烘乾、測試等,都有清晰的說明和圖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入門教材,幫助我建立起對電機維修的基本認識,並能自信地進行一些基礎的維修操作,擺脫對專業維修人員的依賴。
評分我是一個對機械設備充滿好奇的人,尤其對那些能夠驅動工業生産的“心髒”——電動機,更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這個書名,直接戳中瞭我的需求點。我一直認為,僅僅瞭解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重要。因此,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檢測”和“維修”這兩個關鍵詞。我設想書中會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介紹各種電動機故障的典型錶現,以及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來判斷故障的根源。比如,當電動機齣現異響時,它會如何引導我去分辨是軸承問題還是繞組問題?當電動機無法啓動時,又該從哪些環節著手去檢查?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繞組維修”部分的詳細闡述,它應該會深入講解繞組的構造、材料選擇,以及在維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例如,如何安全地拆除損壞的繞組,如何精確地計算新繞組的匝數和綫徑,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絕緣處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係統性的學習路徑,讓我在掌握理論的同時,也能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從而能夠獨立地處理電動機的常見故障。
評分這本《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可以說是為我這類想要快速入門電氣維修領域的朋友量身打造的。我尤其看重它在“檢測”和“維修”兩個環節的結閤,畢竟,隻有準確地檢測齣問題所在,纔能有效地進行維修。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各種檢測儀器(如萬用錶、兆歐錶等)的使用方法,並且針對不同的故障現象,給齣相應的檢測步驟和判斷依據。比如,當電動機齣現過熱、異響、轉速不穩等問題時,應該如何一步步排查,從哪裏入手?書中的“彩色圖解”我預計會非常有用,因為它能將抽象的電路圖和復雜的內部結構變得生動形象。我期待看到各種繞組的詳細構造圖,包括它們的綫圈排列、絕緣處理等,這對於理解繞組損壞的原因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繞組維修”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導,例如如何判斷繞組是否需要重繞,以及重繞的具體流程、匝數、綫徑的選擇等等。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關於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項,那就更周全瞭。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手中一本實用性極強的工具書,能夠指導我在實際工作中解決遇到的各種電動機故障。
評分我之前一直對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感到非常好奇,但又覺得理論知識太過枯燥,很難啃下去。直到我偶然在書店翻到瞭這本《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感覺像是找到瞭救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我就已經被它豐富的內涵所震撼。它似乎涵蓋瞭從最基礎的電動機類型識彆,到各種常見故障的診斷方法,再到繞組維修的詳細步驟,而且還強調瞭“彩色圖解”這一點,這對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釋不同繞組的接綫方式,以及如何通過測量電阻、絕緣等參數來判斷繞組的好壞。我對書中的“速成”二字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它能用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幫助我快速掌握電動機維修的核心技能,擺脫“隻看不練”的窘境。我設想書中應該會配有很多高清的實物圖片,甚至是分解圖,這樣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個部件的細節,理解它們之間的聯係。而且,如果能附帶一些實際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瞭,能夠讓我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巧妙地解決。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學習電動機維修打開瞭一扇通往實踐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帶迴傢,好好研究一番。
評分對於我而言,選擇一本技術類書籍,最看重的是它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可操作性的平衡。《彩色圖解電動機檢測與繞組維修速成》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特彆是“速成”二字,暗示著它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核心技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電動機的各種工作原理,但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圖示和通俗的語言來闡述。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電動機(如單相、三相、直流等)的結構特點,以及它們各自的檢測要點。在“檢測”部分,我希望它能涵蓋從基礎的目視檢查到使用專業儀器的詳細方法,例如如何測量繞組的電阻、絕緣電阻,以及判斷電機的對地絕緣情況等。而在“繞組維修”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關於繞組故障診斷的全麵指南,以及不同故障(如短路、斷路、接地等)的維修方法。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繞組重繞步驟圖解,包括如何拆卸舊繞組、如何製作新繞組、如何進行烘乾、浸漆等關鍵工序。我設想書中應該會包含一些常見維修案例的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