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介绍
《嗨!青春期》引自英国著名的出版公司DK集团,是写给每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或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在人生的这一时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绪不佳,与朋友失和,对自己身体将要发生的变化感到担忧,等等。在这本书里,少男少女们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所有慰藉和信息,帮他们从容面对自己的青春期。书中有男孩女孩们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爱情生活,生命过程,等等),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测验和精美的图表。《嗨!青春期》包括三个部分,即写给女孩子的部分(女孩百分百),写给男孩子的部分(男孩百分百),写给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部分(青春百分百)。通过阅读此书,女孩子可以了解男孩子,男孩子也可以了解女孩子。
9-16岁男孩女孩专属读本
给男孩女孩的 份青春礼物
在你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变化时,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
《嗨!青春期》(第二版)为你提供坦诚而有趣的青春期成长指南,非常适合少男少女阅读。书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片、简洁的表格、有趣的小测试,对青春期男孩女孩的发育变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答,教你如何应对青春期将要面对的一切问题。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即写给女孩子的部分,写给男孩子的部分,写给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部分。通过阅读此书,女孩子可以了解男孩子,男孩子也可以了解女孩子。你可以快速浏览全书,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使你对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了然于胸。
并且记住:这本书完全是为你而准备的。
————英国DK出版公司
五年前翻译《嗨!青春期》时,我惊叹于一本青春期教育读物竟然可以编得如此情趣盎然、制作得如此精美时尚!
五年间,我见证了许多父母因为这本书的出现而如释重负,也结识了许多将该书视为珍贵的枕边读物的少男少女。
我相信,修订版《嗨!青春期》一定可以陪伴更多青少年读者,顺利度过美好而动荡的青春期。
本书译者、青少年研究专家、知名传媒人 田科武
青春是梦想也是身体
这是一本给青春期的孩子们看的书,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变化。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中,这都是一件庄重、严肃的工作,本书由英国培生集团旗下的DK出版公司精心打造,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简洁的表格,外加若干有趣的小测试,全面展示了青春期男孩女孩的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教会男孩女孩们如何应对青春期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和困惑,给他们成功跨越青春期这一重要人生阶段的信心和勇气。
认识自我的身体,是获取自我认识并走向成熟的前提,本书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它的炫图,可以给读者带来更直观的体认,其次是话题更贴近青春期的孩子们。
任何文明都会遭遇身体的尴尬,从人类着装开始,关于身体的困惑便产生了。对于身体的问题,父母往往羞于启齿,而同伴教育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阅读则是一个有效的沟通途径。如果你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那么,作为父母,千万别忽视了他可能存在的困扰,不要以为他们会无师自通,或者通过你的暗示他就能明白一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让他们了解真相,那么,还是让孩子们翻开这本书,自己阅读吧。
别水 (北京晨报 )
青春期自我成长秘籍
青春是一条河,曲曲又弯弯。青春是一道山,险峻又幽远。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发生变化了,变化之大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导,同伴的交流,书本的指引,才能跌跌撞撞地走出阴霾之地,让灿烂的阳光打在脸上。
在我还是个初二学生的时候,所有的学校都开有《生理卫生》课。以今日的眼光看,那简直就是一本行文比较刻板的《人体使用手册》。负责给我们教课的是个青春痘还没有完全消退的20多岁的男老师,他操着邻县的方言向我们讲述生命的本质和人体的奥秘。那是一段大长知识的日子,至今我有限的卫生和健康知识有一半以上来自他的真传。大家一边听他讲故事般地传授知识,一边略带窃喜地等着他讲第九章“生殖系统”。通过提前的翻阅和交流,我们对画有让人脸红心跳示意图的第九章其实早已滚瓜烂熟,但还是想听听他的高论和妙解。谁知道,盼星星盼月亮地等来了学习第九章的日子,这个从来谈笑风生的老师居然略带慌张地把讲课改成了自修,他在黑板上写下几道测试题便落荒而逃了。
这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不说大家也明白当时的氛围和禁忌。我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怎样公然向学生教授生理卫生知识,我想以中国人内敛的个性和两代人之间打不破的隔阂,如今的孩子也未必能在需要了解青春期知识时得到大方而得体的指导。新书《嗨,青春期》的译者田科武讲了这样一件事儿:有个身体逐渐丰满起来的女孩子曾经担心俯身睡觉会不会把乳房压爆,因为无处求解,她果断而小心地整夜仰睡,并把这个睡姿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我也曾听小表弟讲述他声音突变后的提心吊胆:怎么说到一半儿就“破声”了,这不是太监的征象吗?莫道孩子看不穿,实在是因为身体变化发生时,他们的私密问题得不到公共的回答。
青春的坎坷又岂只发生在难以言传的生理迷惑上,身心的发育从来都密不可分,孩子们的心理陷阱一点也不少。寻找友谊是青少年的天性,但呼朋引伴再往前一步就是拉帮结伙。呼朋引伴会带来快乐,拉帮结伙则必然导致欺凌。拳头大、胳膊粗的孩子肯定要冲撞弱小的同伴,而成员多、势力大的团队也一定会给别的人带来压迫感,或者干脆就是直接的欺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欺凌导致了凶杀。《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背叛导致了友谊的决裂。欺凌发生的时候如何摆脱?这实在是个大问题。而与此相类似的问题还有:迷恋异性的危险何在?被拒绝的爱情何处排遣?一切都那么难缠,但在《嗨,青春期》中,一切都有解决之道。
青春岁月里有晴朗的天空,也有压顶的阴云。有甘美的果实,也有带刺的酸梅。青春是甜蜜的、美好的,也是阴郁的、苦闷的。盲人骑瞎马地乱闯乱撞是危险的,边走边唱边学习边尝试才是正道。《嗨,青春期》给正在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提供了“青春期自我成长秘籍”。它用绚丽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对困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进行了一次劈头盖脸的大扫除,非常适合读图一代的少男少女们阅读。
李星文 南方都市报
田科武,笔名田柯,土家族,1969年生于湖北长阳,先后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并获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位。作家、青少年研究专家、知名传媒人。著有小说、散文、学术论文等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现任《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
女孩百分百 6-37
女孩子何以成为女孩子? 8
女孩子的身体 10
激素工厂 12
从女孩到女人 14
身体发育过程 16
乳房须知 18
选购胸罩 20
女性性器官 22
月经周期 24
浴室那些事儿 26
爱情生活 28
真爱,抑或只是迷恋? 30
身体锻炼 32
“青春期真是糟透了!”“青春期真是太棒了!” 34
澄清一些流行说法 36
青春百分百 38-59
生育常识 40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2
可望而不可即的完美身材 44
粉刺 46
竞争激烈的运动场 48
欺凌 50
群体与团伙 52
“我就是特别想做那件事情!” 54
别惹我,烦着呢! 56
男孩与女孩有天壤之别吗? 58
男孩百分百 60-91
男孩子何以成为男孩子? 62
男孩子的身体 64
睾酮 66
从男孩到男人 68
男性性器官 70
接受你的阴茎 72
无处不在的体毛 74
浴室那些事儿 76
变声 78
成长的烦恼 80
身体锻炼 82
迷恋和爱情 84
她喜欢我吗? 86
“青春期真是糟透了!”“青春期真是太棒了!” 88
正确还是错误? 90
名词释义 92
代跋 94
这本读本给我的触动,更多地来自于其对“独立思考”的强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十六岁的孩子每天被无数的外部信息轰炸,他们的自我认知很容易被外界定义。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反复强调“你的感受是有效的,但你需要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我特别喜欢它处理“情绪管理”那部分内容的方式。它没有要求孩子“压抑愤怒”或者“必须快乐”,而是教导他们识别情绪的来源,并将情绪视为一种需要消化的能量。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案例(即便只是虚构的模拟)都非常贴近当下的校园生活,完全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老旧情景。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体现了编辑和作者团队的专业和用心。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智成长的使用手册”,它教会了孩子如何升级自己的内在操作系统,让那些青春期的“系统错误”能够被快速诊断和修复。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寻找自己身份认同的青少年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支持是无形的,却又是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柱。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正在培养一种健康的、内向驱动的自我探索习惯。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平衡。它没有只关注当下孩子面临的那些眼前的烦恼,比如考试压力或电子产品依赖,而是着眼于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社会的能力。我指的是那些关于“批判性思考”和“数字公民素养”的章节。在讨论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时,作者给出的方法论非常清晰,它教导的不是“不要看”,而是“要带着疑问去看”。这种赋权式的教育方法,远比单纯的禁止更有效力。此外,书中对“压力与韧性”的探讨也极其到位。它没有将压力视为敌人,而是将其定位为成长的催化剂,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比如呼吸练习和“情绪搁置法”。读完后,我感觉这本书像是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教练,它在赛场上鼓励着孩子们去拼搏,同时也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在中场休息时正确地恢复体力。对于希望孩子能以更健康、更具适应性的心态迎接未来挑战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它在培养孩子的心灵“免疫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理学有基本了解的成年人,我很难不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表示赞赏。虽然它面向的是青少年读者,但它在处理诸如“身份认同危机”、“性别角色认知”这些复杂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基础是扎实的,只是被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比喻。这使得它区别于市面上那些肤浅的“成功学”式的青春期指导书。高教出版社的出品,确实保证了内容来源的可靠性。书中对青春期大脑发育的介绍部分,虽然简练,但准确地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表现出冲动或风险偏好的行为,这对于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当孩子理解了自己大脑正在经历的“装修期”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会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自我苛责。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科学知识融入了生活叙事,让晦涩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希望更多的教育机构能将这类真正有深度的读物纳入推荐书单,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更具同理心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正处于“变声期”的儿子量身定做的!我得说,原本我对这类青春期指南抱持着一丝怀疑,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心里的想法比天气预报还难琢磨。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哦,那真是太妙了。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腔调,读起来就像是他们学校里那个特受学生欢迎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娓娓道来,亲切又带着那么点儿专业的洞察力。特别是关于友谊和同伴压力的那几章,作者对男孩们之间那种微妙的“面子文化”把握得极其到位,我儿子读完后居然主动跟我聊起了班上一个复杂的社交动态,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书中对身体变化的描述,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而是用了一种既坦诚又充满尊重的语言,让他能够坦然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感到困惑或羞耻。我最欣赏的是,它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盲目跟风。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像是在帮孩子搭建一座通往成熟的桥梁,坚实而充满引导性。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也很好,纸张手感很棒,配色清爽,让人愿意捧在手里去读,而不是敷衍地翻两下就扔一边了。对于焦虑的父母来说,这简直是一剂定心丸,因为它教会了孩子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更好地与我们沟通。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学和叙事结构有较高要求的读者,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我对一本书的最终印象。坦白说,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落入常见的、略显陈旧的青春期教育书籍的俗套,充斥着空泛的口号。然而,这本书在结构上的精巧布局,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并非线性地讲述“你应该怎样”,而是采用了一种“情景重现+深度剖析”的模式,这一点非常高明。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只有青春期个体才能真正理解的情绪波动。比如,书中探讨“为什么有时我想一个人待着,但又害怕被世界遗忘”的那一段,那份细腻的孤独感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读完后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这种复杂的心境是可以被语言清晰界定的。从排版设计上来看,大量使用的留白和那些恰到好处的插图(如果它有的话,我指的是那种非卡通的、更具象征意义的图形),极大地缓解了阅读的压力,让信息吸收变得顺畅自然。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工具和框架,帮助读者——无论年龄——去解码青春期那团打结的乱麻。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安全空间,让阅读者可以在不被评判的环境下进行自我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