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书名: | 共产党宣言 |
| 作者: | |
| 价格: | 35元 |
| ISBN: | 9787010189710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内容简介 |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次文库本在原来译本的基础上拟增加《 共产主义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摘选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上述增加文献多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未收录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已出卷次尚未收录,中央编译局发稿时会重新校订译文。 |
| 编辑推荐 |
|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隆重举办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为配合相关纪念活动,我社计划专题出版一系列相关图书,本丛书是这一系列几年出版物的一部分。 书目包括: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4.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5.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7.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9.马克思《资本论》(节选) 10.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11.恩格斯《反杜林论》 1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从一个资深书虫的角度来看,这本图书的装订工艺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我特别注意了中缝的处理,即使是接近书脊内侧的文字,也能够轻松地摊平阅读,完全不用担心为了看清内文而用力压平书页,导致书脊受损的尴尬情况。这种细节上的处理,体现了出版社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也保证了这本书在未来多次翻阅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形态。书脊的锁线工艺看上去非常结实,想来即便是作为传家宝级别的藏品,也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书,更成为了一种可以世代传承的文化物件,每一次的开启,都是一次对历史责任的重温与确认。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又融入现代审美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装帧的质感摸上去很扎实,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小字部分也毫无压力。我一直对经典著作的实体书有种特别的情结,希望它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次拿到手,完全满足了我对“一本好书”的期待。特别是扉页和封底的设计,那种对历史的尊重感和对未来的期许感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敬意和好奇。而且,从侧面看,书脊的排版也相当大气,放在书架上绝对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可见出版方在制作这本纪念版本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原著的珍视和对读者的用心。这种对品质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对经典最好的致敬方式。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次版本的整体气韵,它成功地在“纪念”与“常读”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很多纪念版书籍往往会过度装饰,反而冲淡了文本本身的力量,但这一本却显得内敛而有力。它没有过多花哨的附录或解读性文字去“指导”你如何阅读,而是把最大的空间和最清晰的呈现留给了原著。这种自信,源自于对文本自身价值的绝对信赖。对于一个想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读者来说,这种纯粹性至关重要。它要求读者放下预设,直接面对文本的原始冲击力。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干净、纯粹的“容器”,让思想得以自由地在新旧时代之间穿梭和碰撞,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纯粹度和思想的深刻性。
评分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纸张选择,它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不会显得过于轻飘。阅读经典,最怕的就是纸张太薄反光或者太厚笨重,而这本的用纸拿捏得非常到位,在灯光下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长时间沉浸其中也觉得很舒服。排版方面,采用了那种经典的左右留白设计,文字区域布局疏朗有致,没有一丝拥挤感,让人在阅读复杂的理论时,思绪也能跟着文字的节奏保持清明。而且,字体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既保留了官方文献应有的严肃性,又不失现代印刷的美观度。那种阅读文字时,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缓缓跳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文化体验之旅的起点。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就是它将成为我书架上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超于书本本身的重量。我注意到内页的纸张在侧光下呈现出一种微妙的米黄色调,而非刺眼的纯白,这种色彩处理对长时间阅读的友好度极高,展现了出版方对普通读者视觉健康的关怀。整体设计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沉静与力量,让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时,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石。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校准和定位,提醒着人们勿忘来路,方知所向,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共鸣,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出版物都难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