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diyi章 概述 1
diyi节 创伤的分类与评估 1
一、创伤 1
二、创伤分类 2
三、创伤评估 6
第二节 创伤评分学 8
一、定义 8
二、创伤评分的分类 9
三、创伤评分的发展简史 12
四、创伤评分方法的产生 19
五、创伤评分方法的评价 20
六、《创伤评分学》的主要内容与构架说明 29
七、展望 29
第二章 通用创伤评分 33
diyi节 院前评分 33
一、概述 33
二、CRAMS评分 33
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34
四、院前指数 36
五、创伤指数 36
六、创伤评分 37
七、修正的创伤评分 38
八、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40
九、南非拣伤分类评分 42
十、损伤机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年龄、动脉血压联合评分 44
第二节 院内评分 47
一、概述 47
二、休克指数 48
三、简明损伤评分 48
四、基于疾病诊断编码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51
五、损伤严重度评分 52
六、xin损伤严重度评分 53
第三节 结局评分 54
一、概述 54
二、创伤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55
三、创伤严重程度描述评分 57
四、修正的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59
第三章 颅脑创伤评分 62
diyi节 概述 62
第二节 颅脑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63
一、概述 63
二、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3
三、婴幼儿神经创伤评分 66
四、ECS评分 67
五、简化运动评分 67
六、反应水平分级评分 68
七、脑外伤CT评分 69
第三节 颅脑创伤结局与功能评分 73
一、概述 73
二、修正昏迷康复评分 73
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76
四、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学结局评分 81
五、儿童头部损伤的金氏结局评分 85
第四章 胸部创伤评分 87
diyi节 概述 87
一、胸部创伤概况 87
二、胸部创伤相关评分方法 87
第二节 胸部创伤严重程度与分类评分 88
一、胸部器官损伤分级评分 88
二、肺冲击伤严重度评分 88
三、胸部穿透伤指数 92
四、肋骨评分 93
五、胸部穿透伤进程评分 94
六、胸部创伤严重度评分 95
第五章 腹部创伤评分 97
diyi节 概述 97
一、腹部创伤概况 97
二、腹部器官损伤分级评分 97
三、与腹部创伤相关的其他创伤评分 97
二十五、Lamberta腕关节置换评分 180
二十六、PRWE腕关节评分 181
二十七﹑ Johnson-Carrera腕关节不稳评分 182
二十八、惠灵顿腕关节功能评分 183
二十九、Cooney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疗效评分 184
三十、Jiranek腕舟骨疗效评分 185
三十一、Robbins腕舟骨疗效评分 186
三十二、Herbert-Fisher腕舟骨疗效评分 187
三十三、Kaulesar Sukul腕舟骨疗效评价 187
三十四、Michigan手功能调查问卷 188
三十五、Cano 手-前臂手术疗效评分 188
三十六、Lovetti手肌力评价标准 191
三十七、LMS屈指肌腱修复评分 193
三十八、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94
三十九、Percival示指拇指化疗效评分 196
第三节 髋部和股骨远端评分 200
一、概述 200
二、Keene髋部后康复能力的预测性评分 200
三、Parker髋部前活动能力的评分 202
四、髋部后功能D立评分 203
五、髋部的总体功能评分 204
六、Harris髋关节评分 204
七、Charnley髋关节评分 208
八、JOA髋关节评分 209
九、UCLA髋关节评分 211
十、Mayo髋关节评分 213
十一、HSS髋关节评分 214
十二、牛津髋关节评分 215
十三﹑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 217
十四﹑髋关节伤残和骨结果评分 219
十五、Neer股骨髁上疗效评分 222
第四节 膝部和胫骨近端评分 225
一、概述 225
二、Levack髌骨疗效评分 225
三、改良Insall膝关节评分 226
四、Feller髌股关节评分 227
五、Kujala髌股关节评分 228
六、B?stman髌骨疗效评分 229
七、Bristol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 230
八、Cleveland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 232
九、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 233
十、Iowa膝关节功能评分 235
十一、Hungerford膝关节功能评分 236
十二、膝关节协会膝关节评分 236
十三、HSS膝关节评分和改良HSS膝关节评分 237
十四、Cincinnati膝关节评分 239
十五、Irrgang膝关节评分 241
十六、ARPEGE膝关节功能评分 242
十七、Irrgang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243
十八、通用膝关节损伤病人的疗效评分 245
十九、Blackburne-Peel评分 246
二十、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 248
二十一、Lysholm评分和改良Lysholm评分 251
二十二、Larson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评分和改良Larson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评分 252
二十三、前交叉韧带重建Noyes评分 254
二十四、Satku膝关节评分 259
二十五、Indelicato内侧副韧带外翻应力试验评分 260
二十六、ACL重建的HSS放射学评分 261
二十七、JOA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评分 262
二十八、KOOS评分 263
二十九、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 264
三十、JOA半月板损伤疗效评分 267
三十一、Rasmussen胫骨平台评分 268
三十二、Honkonen-Jarvinen胫骨平台评分 269
三十三、Lowa胫骨的疗效评分 270
三十四、Merchant-Dietz胫腓骨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 272
第五节 胫骨远端和足踝部损伤评分 278
一、概述 278
二、Pilon的疗效评价手术疗效评分 279
三、Termann跟腱损伤疗效评分 281
四、Olerud-Molander踝关节疗效评分 282
五、Cedell踝关节疗效评分 283
六、McGuire踝关节置换功能评分 284
七、Rudert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评分 285
八、Povacz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 286
九、Liu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分 287
十、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疗效评分 287
十一、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 288
十二、改良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 289
十三、Iowa踝关节评分 291
十四、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 291
十五、Takakura踝关节功能评分 292
十六、Phillips踝关节功能评分 294
十七、改良Weber功能评分 294
十八、Kofoed 踝关节功能评分 296
十九、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 297
二十、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 299
二十一、Marti后足功能评分 300
二十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 301
二十三、跟骨关节内疗效评分 302
二十四、AOFAS前足功能评分 302
二十五、AOFAS中足功能评分 304
二十六、AOFAS踝与后足评分 305
第八章 ICU创伤评分 308
diyi节 概述 308
第二节 ICU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309
一、APACHE评分 309
二、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 315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 316
四、器官功能障碍逻辑性评价评分 318
五、全身反应综合征评分 319
第三节 ICU单一器官病情评分 322
一、肺部器官衰竭评分 322
二、Ranson评分 323
三、DeBanto评分 324
四、Balthazar CT严重度指数 324
五、创伤栓塞评分 325
六、血栓发生评分 326
第九章 创伤疼痛评分 330
diyi节 概述 330
第二节 单维度疼痛评估量表 331
一、概述 331
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331
三、疼痛主诉评估量表 332
四、疼痛数字评估量表 332
五、脸谱疼痛评分量表 333
六、长海痛尺 334
七、行为疼痛评估量表 335
第三节 多维度疼痛评估量表 336
一、概述 336
二、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 336
三、简明疼痛量表 338
四、ID PAIN量表 338
第十章 创伤心理评分 343
diyi节 急性应激障碍评分 343
一、概述 343
二、急性应激障碍量表 343
三、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 345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 347
一、概述 347
二、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 348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361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 363
第三节 创伤经验症状评分 365
一、概述 365
二、创伤经验症状量表 365
三、90项症状自评量表 367
第十一章 其他专科创伤评分 376
diyi节 颌面部创伤严重度评分 376
一、概述 376
二、改良的简明颌面部损伤评分 377
三、改良的颌面部创伤严重度评分 380
四、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 380
五、颌面创伤严重度评分 381
六、基于字母-数字编码的颅颌面创伤评分(CDS) 381
七、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 383
八、颌面部严重度评分 384
九、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 384
十、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 385
十一、下颌骨评分 386
十二、下颌骨损伤严重度评分 389
十三、下颌骨评分 390
十四、眼眶评分 390
十五、眼眶严重度评分 391
十六、眼创伤评分 391
第二节 儿科创伤评分 395
一、概述 395
二、儿童创伤评分 395
三、儿科死亡评分 396
四、儿科死亡指数 399
第三节 战伤评分 403
一、概述 403
二、军队战伤评分 403
三、军人失能评分 406
四、骨盆-会阴创伤评分 406
第十二章 创伤康复评分 409
diyi节 概述 409
一、创伤康复的定义 409
二、创伤康复评分的分类 409
第二节 运动功能评分 410
一、概述 410
二、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410
三、徒手肌力检查 411
四、关节活动范围 415
五、Berg平衡量表 417
六、Fugl-Meyer平衡评分 420
七、脊髓损伤步行指数 421
八、“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422
第三节 伤残等级评估 423
一、概述 423
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423
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433
四、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 439
第四节 生存质量评分 442
一、概述 442
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 442
三、SF-36健康调查简表 450
四、功能D立性评分 453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创伤评分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全书共分十二章,详细介绍了通用创伤评分方法和专科创伤评分方法的研究背景、具体评分方法、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损伤分类、救治结局评价、救治质量研究中的意义,并以示例的方式介绍了具体的评分方法在损伤严重程度判断、损伤程度分类、伤后功能判断、救治结局评价、康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作为一名法医临床的医师,我时常需要对各种损伤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以确定损伤的程度、原因以及可能的后遗症。创伤评分学在这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量化的评价标准。这本书的书名“现货创伤评分学”暗示了其内容的即时性和实用性,我希望它能涵盖多种创伤类型,并且有详细的评分细则和判定依据。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就不同类型创伤(如钝性创伤、穿通性创伤)的评分方法进行深入阐述,并提供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部位损伤的特殊考量。如果书中能结合具体的司法鉴定案例,解析评分过程和结论的形成,那么对于提高我们法医评估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将大有裨益。我还希望书中能探讨一些在实践中存在的争议点,并给出权威的解释,以便我们在面对复杂案件时能够有据可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就已经吸引了我,"现货创伤评分学",这听起来非常实用,仿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立竿见影的评估工具。我一直对创伤医学中的量化评估方法很感兴趣,因为在急诊和重症监护中,时间就是生命,准确快速的评分不仅能指导治疗决策,还能帮助预测预后。周继红老师的名字我也耳熟能详,她在这个领域的造诣有目共睹,由她主编的书籍,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我最期待的是书中的评分系统是否能够清晰易懂,并且有详细的临床案例解析,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新兴的创伤评分方法,或者对现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对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团队沟通,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作为一个经常面对复杂创伤病例的临床医生,我深知精准评估的重要性,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创伤防治的管理者,我的工作涉及医疗资源的调配、团队的培训以及整体医疗流程的优化。一本关于创伤评分学的书籍,如果能提供一套高效、可执行的评估体系,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管理效率和医疗质量。“现货创伤评分学”听起来非常契合我的需求,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创伤评分在医院内部应用的指导。例如,如何通过评分系统来筛选需要紧急转运的患者,如何利用评分结果来分配重症监护床位,以及如何根据评分来制定更优化的康复计划。我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跨学科协作中,如何统一创伤评分标准的建议,以及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评分系统的掌握程度。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创伤评分在医疗质量评价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案例,那将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保险从业人员,主要负责伤残评估和理赔工作。在处理创伤相关的保险案件时,准确评估伤残等级是核心环节。一本关于创伤评分学的书籍,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我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资源。“现货创伤评分学”这个书名听起来非常贴合实际需求,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创伤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后遗症进行量化评分。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关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群在遭遇创伤后,对他们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影响的评估指南。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功能性伤残”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将其与客观损伤进行关联,那将对我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我还期待书中能够梳理不同保险产品对伤残等级的界定差异,以及在实际理赔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创伤防治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整合现有知识、推动理论创新的前沿性著作。“现货创伤评分学”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偏向实用,但我相信背后一定蕴含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评分系统的罗列和介绍,而是能深入剖析这些评分系统的理论依据、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期待书中能对创伤评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其在不同医学分支(如急诊医学、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中的应用和演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或者对现有理论进行创新性解读,例如,探讨如何将多模态数据(影像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融入创伤评分,以实现更精准的预后预测和个性化治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