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認識槍械
什麼是槍械/2
前裝式槍械/10
前裝手槍/16
後裝式槍械/18
多管後裝槍/22
連珠槍/25
後裝轉輪手槍/27
手動步槍/35
半自動步槍/38
突擊步槍/41
半自動手槍/44
衝鋒槍/50
衝鋒手槍/54
機槍/56
霰彈槍/66
槍械的彈藥/70
榴彈發射器和槍榴彈/74
無後坐力炮與單兵火箭筒/78
下篇 百年名槍
毛瑟步槍/84
莫辛-納甘步槍/88
M1加蘭德步槍/92
AK-47突擊步槍/94
M14自動步槍/98
M16突擊步槍/100
AUG突擊步槍/104
FAMAS突擊步槍/106
L85突擊步槍/108
SCAR突擊步槍/110
勃朗寜大威力手槍/112
馬卡洛夫PM手槍/114
格洛剋係列手槍/116
伯萊塔92F手槍/118
西格P226手槍/120
Five-seveN手槍/122
巨蟒轉輪手槍/124
湯普森衝鋒槍/126
MP40衝鋒槍/128
PPSh-41衝鋒槍/130
烏茲衝鋒槍/132
MP5係列衝鋒槍/134
P90衝鋒槍/136
MP7衝鋒槍/138
M2重機槍/140
DShK重機槍/143
ZB26輕機槍/145
RPK輕機槍/147
M60通用機槍/149
巴祖卡火箭筒/151
RPG-7火箭筒/153
書名:武器怎麼工作--槍械
作者:薑坤 編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10
版次:1
印刷時間:2016-10
印次:1
頁數:154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ISBN:9787122265821
定價:49.80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青少年和軍事愛好者閱讀收藏。
1、以介紹槍械如何工作為主要內容,側重於槍械知識的科普傳播。內容分為槍械百科知識和知名槍械深度鑒賞兩個部分。
2、槍械百科知識部分,立足於普及槍械知識,內容豐富,涉及到槍械結構、發射原理等內容,可讀性與知識性都比較強。
3、知名槍械的深度鑒賞部分,沒有麵麵俱到地講各種槍型,而是根據以下兩點原則進行選擇:一是經典槍械,有談資,講曆史,講戰例;二是新型槍械,有亮點,講設計、技術上的創新與變革。
4、每章的開篇給齣某種機型的基本結構圖,針對不同的機型,還會給齣部分拆解圖。圖片形式多樣,信息量大。
5、文中以貼士的形式穿插一些小知識,豐富版麵形式,增加知識信息。
本書是“武器怎麼工作”係列圖書中的一本。
分上下篇從槍械百科知識和著名槍械深度鑒賞兩個方麵,以簡練的語言和一目瞭然的結構圖片講解槍械結構、發射原理等武器知識;遴選經典槍械,圍繞槍械性能,圖文並茂地介紹相關戰例、事件,以及技術變革及創新。
本書適閤青少年和軍事愛好者閱讀收藏。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清楚地瞭解到槍械發展的大緻曆程,更能豐富對槍械的基本認知。
作者在闡述理論時,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既沒有過度專業化到讓普通愛好者望而卻步,也沒有簡化到失去深度和準確性。書中對於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原理的應用闡述得尤為精彩,這些內容往往是其他同類書籍中處理得最為含糊不清的部分。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變量和約束條件的方式,他似乎非常注重“現實世界中的限製”如何影響理論設計,使得那些純粹的數學模型立刻變得鮮活可信。閱讀時,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假設和模型是如何在實際應用中被驗證和修正的。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即使是假設性的推演)也極具啓發性,它們不僅是理論的佐證,更是對讀者批判性思維的邀請,促使我們去探究“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僅僅記住“它是這樣”。
評分讀完導言,我立刻被作者那種冷靜、近乎學者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他沒有急於拋齣那些引人注目的、但缺乏根基的結論,而是耐心地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開篇對相關曆史背景的梳理,雖然隻是寥寥數語,卻精準地勾勒齣瞭該領域發展的脈絡和關鍵轉摺點,讓人立刻明白瞭後續討論的基礎所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概念的精確定義,他似乎在反復強調“準確性”是理解這個復雜係統的前提。這種嚴謹的態度,讓讀者在麵對接下來的技術細節時,能夠建立起堅實的理論基石,而不是被那些浮於錶麵的術語所迷惑。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進行一對一的研討會,他步伐穩健,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牢固基礎上,從不跳躍性地引入難以消化的信息。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編排上的匠心獨運,簡直是為深度學習者量身定做的。我通常不喜歡那種將所有內容堆砌在一起的百科全書式編排,但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性極強,層次分明。每個主題的展開都遵循著從宏觀到微觀、從原理到應用的自然路徑。舉例來說,當討論到一個復雜的內部機製時,作者會先用一個清晰的圖示或類比來概括其功能,然後纔逐步拆解其組件和作用力,最後纔上升到性能評估層麵。這種“搭積木”式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同時又保證瞭信息密度。我發現自己可以很輕鬆地在不同章節之間進行跳轉和交叉參考,因為作者在關鍵術語和概念上使用瞭統一的標記係統,使得迴顧和鞏固知識點變得異常高效,完全避免瞭那種在不同章節間疲於奔命地尋找定義的窘境。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的盛宴,那種深邃的暗色調與金屬質感的紋理交織在一起,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種細膩的筆觸,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復雜機械的冰冷輪廓。光是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香氣就足以讓人沉醉,仿佛我已經置身於一個充滿精密工程學原理的殿堂之中。它沒有選擇那種過於寫實或血腥的畫麵,而是用一種近乎藝術化的方式呈現瞭主題的深度,預示著內容將是嚴謹而富有洞察力的。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令人稱道,紙張厚實,裝訂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能保持其原始的美感,這對於一本工具書或者深度閱讀材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期待著在文字中能看到與這種精美外殼相匹配的專業性和廣度,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精心打磨的作品,旨在為嚴肅的讀者提供高質量的閱讀體驗,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速指南”可比。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知識的傳遞,它更像是一本激發思考的“智力工具箱”。在閱讀完最後幾章,涉及到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展望時,我感受到瞭作者深厚的行業洞察力。他並沒有給齣一些空洞的預測,而是基於當前技術瓶頸和材料科學的最新突破,提齣瞭幾種極具前瞻性且邏輯自洽的發展方嚮。這種對未知的探索欲,通過文字清晰地感染瞭我,讓我對這個領域後續的發展充滿瞭期待和思考。全書的論證過程讓人感到信服,不是因為作者的權威性,而是因為他提供的證據鏈條如此完整、邏輯推導如此嚴密。讀完閤上書本,我沒有那種“知識已吸收完畢”的滿足感,反而升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動手去驗證、去深入研究那些被提及但未展開的子課題。這是一本能真正改變你思考方式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