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路工程
  • 路基设计
  • 规范
  • JTGD30-2015
  • 交通运输
  • 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
  • 道路工程
  • 设计手册
  • 专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绿水涟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121470
商品编码:2840322194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JTG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I S B N: 9787114053270
定    价: 98.00元
作    者: 交通部
出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页    数: 220页
开    本: 16开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 书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132号文《关于下达201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对《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全面修订工作,经交通运输部批准后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颁布实施。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由7章、10个附录组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 第3.2节路床,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调整了路床范围,补充了路基设计指标、路床回弹模量的控制标准与指标预估方法,以及路床处理措施。

2. 将原规范3.9节“粉煤灰路堤”改为“轻质材料路堤”,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轻质土路堤”,明确了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与稳定性、沉降验算要求。

3. 第4章路基排水,补充了明沟大允许流速、低路堤防排水、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分隔带防排水、渗井、排水隧洞等技术要求。

4. 第5章路基防护与支挡,新增“土工格栅反包式加筋土挡土墙、石笼式挡土墙”等柔性防护结构的适用条件、结构设计与材料技术要求,等等。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一般路基

3.1 一般规定

3.2 路床

3.3 填方路基

3.4 挖方路基

3.5 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3.6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

3.7 深路堑

3.8 填石路堤

3.9 轻质材料路堤

3.10 工业废渣路堤

3.11 路基取土与弃土

4 路基排水

4.1 一般规定

4.2 地表排水

4.3 地下排水

5 路基防护与支挡

5.1 一般规定

5.2 坡面防护

5.3 沿河路基防护

5.4 挡土墙

5.5 边坡锚固

5.6 土钉支护

5.7 抗滑桩

6 路基拓宽改建

6.1 一般规定

6.2 既有路基状况调查评价

6.3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基拓宽改建

6.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拓宽改建

 

7 特殊路基

7.1 一般规定

7.2 滑坡地段路基

7.3 崩塌地段路基

7.4 岩堆地段路基

7.5 泥石流地段路基

7.6 岩溶地区路基

7.7 软土地区路基

7.8 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

7.9 膨胀土地区路基

7.10 黄土地区路基

7.11 盐渍土地区路基

7.12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7.13 风沙地区路基

7.14 雪害地段路基

7.15 涎流冰地段路基

7.16 采空区路基

7.17 滨海路基

7.18 水库地段路基

7.19 季节冻土地区路基

附录A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标准试验方法

附录B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

附录C 路基平衡湿度预估方法

附录D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

附录E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附录F 路基监测内容与项目

附录G 排水、防护、支挡结构材料强度要求

附录H 挡土墙设计计算

附录J 黄土分区图

附录K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条文说明

1 总则

3 一般路基

4 路基排水

5 路基防护与支挡

6 路基拓宽改建

7 特殊路基

 


.....
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 本书聚焦于当代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核心议题,旨在为工程师、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南。全书内容紧密结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覆盖了从结构选型、荷载分析到施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理论与基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结构设计所依赖的力学基础与设计哲学,强调了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平衡。 第一章 结构力学新进展与分析方法 详细阐述了经典结构力学在处理非线性问题、大跨度结构以及复杂空间结构时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现代结构模拟技术,包括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网格划分的策略优化,以及如何解读和应用高级分析结果(如应力奇异性、塑性铰的形成)。同时,探讨了结构动力学在抗震设计中的基础应用,包括模态分析、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的适用条件与操作流程。 第二章 荷载与作用的精确评估 本章致力于结构设计中的“输入”环节——荷载的准确获取与组合。内容涵盖恒载、活载、风荷载(包括阵风效应的模拟)、雪荷载(考虑地形和建筑体型影响)的确定方法。特别关注了特殊荷载效应,如温度作用、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重分布,以及施工阶段临时荷载的控制标准。对不同规范中荷载组合系数的选取原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中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依据。 第三章 材料性能与本构关系 深入剖析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新型高强度钢材以及砌体材料的力学性能。针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如徐变、收缩及耐久性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钢结构部分,重点讨论了高强钢材的焊接性能、疲劳寿命评估以及防火保护措施的设计要点。书中对新型复合材料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与现有规范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 第二部分:各类结构设计专题 本部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关键点和技术难点。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精要 涵盖梁、板、柱、剪力墙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在构件配筋方面,不仅注重满足强度要求,更强调配筋构造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于大偏心受压柱、深梁的构造节点处理。详细分析了现浇与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并对现浇楼板的施工顺序与支撑体系的匹配设计提出了建议。 第五章 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控制 系统阐述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设计流程,包括预应力损失的精确计算模型(考虑各种时间效应)、锚固区应力控制以及后张法预应力管道的布置与灌浆质量控制标准。针对高跨结构中预应力索的线形设计,提供了优化方法以控制挠度。 第六章 复杂结构体系与抗震设计 聚焦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的设计。重点讲解了竖向高宽比超限结构(超高层建筑)的选型原则、核心筒的刚度分配、伸臂桁架的设计要点。抗震设计部分,详细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在工程实践中的初步应用,包括塑性铰的设置、抗震耗能构件的选型及其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工作。 第七章 结构节点与连接详述 结构节点的可靠性是整体结构安全的关键。本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述了钢结构中的焊接节点、螺栓连接的疲劳验算,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节点(如柱脚、梁柱节点)的构造详图与受力分析。对于复杂节点,提供了现场施工的技术交底要点。 --- 第三部分:施工质量与结构可靠性管理 本部分关注结构从图纸转化为实体的过程控制,确保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得到准确实现。 第八章 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探讨了模板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安全管理,特别关注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与养护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如温控、防离析、密实度要求)。对于钢结构工程,细化了钢材的验收、涂装防护及现场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扭矩控制标准。 第九章 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 介绍了非破坏性检测(NDT)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回弹法、超声波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电磁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位置。对既有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包括荷载试验的方案设计与数据分析,以及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的初步应用。 第十章 结构工程的风险管理与规范解读 分析了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薄弱环节与潜在风险点。本章将设计规范(如关于地基基础、结构稳定性的章节)的关键条款进行提炼和对比,旨在帮助工程人员理解规范背后的工程原理,避免形式上的套用,实现真正的规范化设计与施工。 --- 总结: 本书力求成为工程师手中一本实用、深入的“工具书”,它不仅涵盖了结构工程的基础理论,更着重于当前工程实践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是提升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水平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简直就是我近期公路工程设计生涯中的一场及时雨!我之前一直在为如何更精准、更科学地进行路基设计而烦恼,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环境下的路基稳定性问题时,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次拿到《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我第一时间就翻阅了其中的章节,那些关于路基填土、路基边坡、路基排水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和计算方法,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在处理软土地基时,书中提供的不同加固措施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计算方式,都清晰明了,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我之前负责的一个项目,就遇到了季节性冻土区域路基变形的问题,当时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这次有了这本规范,我发现书中关于冻胀地区的路基设计和防治措施,写得非常全面,从土质选择、填料压实,到排水设计和保温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阅读这些内容,让我感觉自己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清晰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未来的设计挑战。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设计非常贴合实际工程需求,为我这样的基层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不断进步。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公路工程师,我对各种设计规范都有涉猎,但《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继承了原有规范的优点基础上,有了不少创新和突破。我一直觉得,路基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填土堆高,更涉及到复杂的力学分析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量。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关于路基稳定性分析的部分,书中引入了更先进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的边坡失稳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动态荷载对路基影响的论述,这在以往的规范中并不常见。对于我们经常要处理的交通量大的路段,了解这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路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此外,规范中对路基监测和养护的关注,也体现了其前瞻性。它不仅仅是指导设计,更包含了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考量,这对于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这本规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的体现,让我对公路路基的设计有了更宏观和深入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设计规范,应该是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而《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一直对路基的沉降和变形问题比较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这本书在这一块的内容,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土体自身性质、荷载作用、环境变化等,还给出了多种预测和控制沉降的方法。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不同类型土体在本构模型中的描述,以及基于这些模型进行的变形预测。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和精确,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沉降过大而导致的道路病害。此外,书中对于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从原材料的检测到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控制,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确保设计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我之前遇到过一些项目,因为施工环节的疏忽,导致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更有信心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案头常备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这套规范的编纂水平,绝对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标杆之作。我拿到这本书后,最先被吸引的是其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它并非简单罗列条文,而是将复杂的设计原理融入到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表中。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路基沉降控制的部分,书中对不同类型路基的沉降变形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模型和验算方法。这对于我负责的一个高填方路堤项目至关重要,因为准确预测和控制沉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我之前在处理类似工程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各种资料,甚至需要进行反复的现场试验来验证设计方案。而现在,有了这本规范,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有了明确的指引,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此外,书中关于路基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的内容也十分详尽,从骨料的级配要求到压实度标准,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对于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不同等级公路路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区分,并给出了相应的取值建议,这使得设计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设计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提升工程师专业素养的教材,让我对公路路基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刚拿到《正版现货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时,我对其内容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一本规范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指导性和实用性上。然而,深入阅读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佳作。我个人对路基排水设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深知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系统、最全面的。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排水构造物的设计要求,如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还对不同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下的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地下水控制的章节,其中提出的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排水措施,例如盲沟、渗沟等的设计和布置原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最近参与的一个项目,就遇到了高地下水位的问题,之前一直找不到特别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本规范的出现,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此外,书中还非常强调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使得设计方案更具前瞻性和可执行性,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返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