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時隔十三年後,蘇力新增訂四篇波斯納著作譯序
2.中國、體係、深入的波斯納法律思法介紹。
目錄———————————————————————————————
再版序Ⅰ
初版序Ⅰ
有關波斯納
理解波斯納和我們自己
為何以及如何法律?
道德理論、說教與法律
思想的另一種組織形式
追求理論的力量
從禁忌到理性
知識在法律中的力量
孿生兄弟的不同命運
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
不知老之將至
民主與法治的張力
也許需要距離
經驗地研究司法
經驗地理解法官的行為和思考
司法如何穿過錯綜復雜
司法改革的知識需求
什麼是法理?
《法理學問題》新版譯序
翻譯、反思與學術
有關其他
細微處的大手筆
研究真實世界中的法律
《無需法律的秩序》中文新版序
《國傢篇·法律篇》譯者前言
《司法過程的性質》譯者前言
內容簡介
理查德.波斯納是當代美國乃至世界法學界具聲望的法學傢之一,創作瞭大量頗富創見的作品,其中不少已在我國翻譯齣版,深刻影響瞭法律學術界甚至實務界。而蘇力教授是將波斯納的學說與思想引介給國人的始作俑者。他組織翻譯瞭多部波斯納的代錶性著作,堪稱國內研究波斯納學術觀點的。本書收錄瞭蘇力教授翻譯的多部波斯納作品的譯序或譯後記,可以說是對波斯納每部作品學術思想的提煉與總結。通過本書,中國讀者可對波斯納的學術觀點形成一個較為宏觀而的認知。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天元講席教授,長江學者。
祖籍江蘇,1955年愚人節齣生於安徽閤肥。
少年(1970年)從軍,再當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後,復員軍人進瞭北大法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1992年起任教北京大學法學院至今。
先後獨立發錶論文200餘篇,齣版個人獨著、文集和譯著20餘種,包括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的:
《製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2007)
《法官如何思考》(譯著,2009)
《並非自殺契約》(譯著,2010)
《送法下鄉》(修訂版,2011)
《走不齣的風景》(2011)
《波斯納法官司法反思錄》(譯著,2014)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第三版,2015)
《法律》(譯著,2016)
《大國憲製》(2018)
讀完此書,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作者,與書中提及的那些思想者,以及與那些被翻譯過來的智慧。書名中的“譯書之後”,讓我聯想到翻譯工作本身的復雜性與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的西方思想,都是經過翻譯的,而翻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解讀和再創造。作者在這本書中,顯然是站在瞭這個“譯書之後”的視角,去審視、去理解、去批判,甚至是去超越。他並沒有簡單地復述彆人的觀點,而是將這些觀點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語境中,進行深度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冷靜而又犀利的分析能力,他能夠抽絲剝繭,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邏輯和意圖。讀他的文字,就像是在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知識的迷宮中穿梭,每一步都充滿啓發,每一次轉摺都帶來新的發現。這種閱讀體驗,不僅僅是信息量的獲取,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鍛煉,一種對世界理解深度的拓展。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融匯貫通”的智慧。作者在處理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時期的議題時,展現齣瞭驚人的整閤能力。他並非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能夠將它們有機地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更宏大、更深刻的圖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細緻,他能夠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並從中提煉齣重要的思想綫索。同時,他對於當下的關懷也溢於言錶,這本書的很多探討,都與我們今天所麵臨的現實問題有著緊密的聯係。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並將其與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對照。這種“對話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這場思想的交流之中。
評分我對書中所探討的“波斯納”這個概念(在此不具體展開其內容)感到格外著迷。作者並沒有把這個概念當做一個孤立的符號來對待,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宏大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他敏銳地捕捉到瞭這個概念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的演變和內涵的豐富性。通過對一係列相關文本的梳理和解讀,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概念是如何誕生、發展,並最終在人類的思想史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每一個論點都有紮實的文獻支持,同時又充滿瞭作者自己獨特的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總是能夠跳齣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看到事物之間的復雜聯係和相互影響。他鼓勵讀者去質疑、去反思,去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種開放性的探討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促進思想解放的“讀物”。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知識的寶庫裏探索,而作者蘇力,就像是一位博學多識的導遊,他帶著我,在各種思想的“藏品”之間穿梭。他對於“波斯納”的理解,絕非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瞭其曆史根源、文化內涵以及在不同思想體係中的流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那種旁徵博引卻又不失清晰的風格,他能夠將看似零散的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嚴謹而有力的論證鏈條。我常常在閱讀時,感覺到腦海中那些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那些曾經難以理解的理論,在他的筆下變得生動而具象。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既有知識的總結,而是充滿瞭作者的原創性思考和深刻洞見,它在挑戰讀者的固有認知,也在激發讀者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就有一種沉靜而厚重的質感。淡淡的米黃色為主色調,點綴著一些或許是波斯風格的抽象圖案,又或許隻是設計師偶然揮灑的筆觸,但無論如何,都透著一種文化的底蘊。書名“波斯納及其他”本身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波斯,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古老文明的國度,而“及其他”,則暗示著更廣闊的探討空間。蘇力這個名字,在學術界也算頗有名望,他的著作自然值得期待。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相當舒適,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影印紙,而是帶有一點點紋理,翻閱起來有一種紮實的閱讀體驗。扉頁上的北京大學齣版社字樣,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權威感。我還沒有深入閱讀,隻是在書店裏匆匆翻閱瞭幾頁,但即便如此,那種被知識的海洋所包圍的感覺已經油然而生。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某個特定主題的淺顯描述,而是會深入到曆史、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麵,帶來一場思維的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