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
定价:188.00元
作者:郭志军 《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编写委员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225566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实用经典:关于压力容器的实用技术丛书,知识覆盖面全。
2.作者阵容强大:邀请了压力容器教学、研究、设计、制造、监督、检验、使用、防腐等各个方面几十个行业重要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和学者参与编写,强大的作者队伍,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3.反映了压力容器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
本书是“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对象是压力容器管理、设计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旨在使其熟悉并掌握压力容器腐蚀与防护理论与实践。重点介绍了与压力容器相关的腐蚀类型和腐蚀控制方法,不做过多的机理方面的阐述,让读者能识别出已发生的腐蚀是什么类型的腐蚀、能预测到设备可能存在的腐蚀风险和如何控制腐蚀。内容包括腐蚀的基本原理、全面腐蚀、局部腐蚀、特殊环境下的腐蚀、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腐蚀、腐蚀控制、压力容器腐蚀监、检测技术及腐蚀寿命预测等。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和拓宽腐蚀科学知识、推广现代的防护技术,通过大量的压力容器事故来剖析其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案,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管理、监督、检验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化工机械相关专业师生查阅和参考。
目录
章腐蚀概论11.1腐蚀定义11.2压力容器腐蚀的危害及腐蚀控制的意义21.3金属材料的腐蚀分类61.3.1按腐蚀机理分类71.3.2按腐蚀特征分类71.3.3按材料应力负荷分类71.3.4按腐蚀环境分类71.4非金属材料的腐蚀分类81.4.1有机高分子材料81.4.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分类8参考文献9第2章腐蚀的基本原理102.1腐蚀相关术语102.2化学腐蚀162.2.1金属化学腐蚀的判据162.2.2金属氧化动力学172.2.3金属氧化物膜的形成过程192.2.4金属表面膜与化学腐蚀的关系202.3电化学腐蚀212.3.1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基本原理212.3.2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212.3.3溶液的pH值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222.3.4E-p(pourbAlx diagram)222.3.5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基本动力学规律242.3.6腐蚀电池252.4金属材料的耐蚀性等级272.5材料的耐蚀性能292.5.1碳钢和低合金钢292.5.2耐蚀合金322.5.3影响耐蚀合金和有色金属设备耐蚀性的制造因素472.6非金属材料的腐蚀492.6.1非金属材料的种类492.6.2非金属材料的腐蚀52参考文献58第3章全面腐蚀603.1全面腐蚀定义603.2全面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603.3全面腐蚀形貌613.4全面腐蚀机理633.4.1化学腐蚀633.4.2电化学腐蚀693.5影响压力容器全面腐蚀的主要因素703.5.1影响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因素703.5.2影响金属化学腐蚀速率的因素783.6压力容器全面腐蚀的控制813.7压力容器全面腐蚀失效案例84参考文献94第4章局部腐蚀954.1点蚀954.1.1点蚀定义964.1.2点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964.1.3点蚀形貌964.1.4点蚀机理984.1.5影响压力容器点蚀的主要因素1044.1.6压力容器点蚀控制1114.1.7压力容器点蚀失效案例1124.2晶间腐蚀1154.2.1晶间腐蚀定义1164.2.2晶间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1164.2.3晶间腐蚀形貌1174.2.4晶间腐蚀机理1184.2.5影响压力容器晶间腐蚀的主要因素1194.2.6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控制1264.2.7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失效案例1284.3缝隙腐蚀1324.3.1缝隙腐蚀定义1334.3.2缝隙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1334.3.3缝隙腐蚀形貌1344.3.4缝隙腐蚀机理1344.3.5影响压力容器缝隙腐蚀的主要因素1364.3.6压力容器缝隙腐蚀控制1404.3.7压力容器缝隙腐蚀失效案例1424.4应力腐蚀1464.4.1应力腐蚀定义1464.4.2应力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1464.4.3应力腐蚀形貌1474.4.4应力腐蚀机理1504.4.5影响压力容器应力腐蚀的主要因素1584.4.6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应力腐蚀1684.4.7耐蚀合金的应力腐蚀1964.4.8压力容器应力腐蚀寿命评估2614.4.9压力容器应力腐蚀控制2704.5腐蚀疲劳2754.5.1腐蚀疲劳定义2754.5.2腐蚀疲劳对压力容器的危害2754.5.3腐蚀疲劳形貌2754.5.4腐蚀疲劳机理2774.5.5影响压力容器腐蚀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2794.5.6压力容器腐蚀疲劳的控制2804.5.7压力容器腐蚀疲劳失效案例2804.6磨损和冲刷腐蚀2894.6.1磨损和冲刷腐蚀定义2894.6.2磨损和冲刷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2904.6.3磨损和冲刷腐蚀形貌2904.6.4磨损和冲刷腐蚀机理2914.6.5影响压力容器磨损和冲刷腐蚀寿命的主要因素2934.6.6压力容器磨损和冲刷腐蚀的控制2974.6.7压力容器磨损和冲刷腐蚀失效案例2994.7腐蚀宏电池3044.7.1腐蚀电池定义3054.7.2腐蚀宏电池对压力容器的危害3054.7.3腐蚀宏电池机理3054.7.4腐蚀宏电池类型3074.7.5压力容器腐蚀宏电池的控制3104.7.6压力容器腐蚀宏电池失效案例313参考文献318第5章几种特殊环境下的腐蚀3245.1氢损伤3245.1.1氢损伤定义3245.1.2氢损伤分类3245.1.3压力容器氢损伤失效案例3355.2垢下腐蚀3405.2.1垢下腐蚀定义3415.2.2垢下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3415.2.3垢下腐蚀形貌3415.2.4垢下腐蚀机理3425.2.5影响压力容器垢下腐蚀的主要因素3445.2.6压力容器垢下腐蚀控制3455.2.7压力容器垢下腐蚀失效案例3485.3腐蚀3495.3.1腐蚀定义3495.3.2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3505.3.3腐蚀形貌3515.3.4腐蚀机理3525.3.5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3535.3.6腐蚀控制3545.3.7失效案例3575.4高温腐蚀3615.4.1高温腐蚀定义3615.4.2高温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3625.4.3高温腐蚀形貌3625.4.4高温腐蚀机理3635.4.5影响压力容器高温腐蚀的主要因素3665.4.6几种特殊的高温腐蚀3675.4.7压力容器高温腐蚀的控制3685.4.8压力容器高温腐蚀失效案例3705.5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腐蚀3885.5.1湿应力腐蚀开裂案例3905.5.2在碱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碱脆)3995.5.3氨致应力腐蚀开裂(NH3SCC)4015.5.4CO2�睭2O环境中的腐蚀4045.5.5碳酸盐应力腐蚀开裂4095.5.6H2S-CO2-H2O环境中的腐蚀4105.5.7低温HCl-H2S-H2O的腐蚀4145.5.8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Cl-SCC)4175.5.9连多应力腐蚀开裂(PATSCC)4205.6尿素装置压力容器的腐蚀4255.6.1尿素装置压力容器腐蚀的概况4255.6.2尿塔的腐蚀4265.6.3汽提塔的腐蚀问题4325.6.4甲铵冷凝器的腐蚀4345.6.5高压洗涤器4365.6.6余热锅炉的腐蚀4385.7热力发电压力容器的腐蚀4515.7.1铆接锅炉的苛性脆化4515.7.2碱腐蚀引起的应力腐蚀破裂4525.7.3酸腐蚀所致应力腐蚀破裂4545.7.4高温锅炉中奥氏体钢的Cl�睸CC4555.7.5凝汽器铜管的应力腐蚀破裂4555.8核工业压力容器的腐蚀4565.8.1核反应堆的分类和各典型堆型的特点4565.8.2核电站的海水腐蚀4565.8.3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4585.8.4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失效4595.8.5核电站锆合金的腐蚀问题4655.8.6不锈钢一回路管道破裂原因及扩展规律研究4705.8.7核燃料循环和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的腐蚀473参考文献475第6章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腐蚀4796.1非金属压力容器的种类4796.2非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4806.3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腐蚀4806.4非金属压力容器腐蚀控制4816.4.1非金属部分的检验4816.4.2非金属部分的制造和使用4826.5非金属压力容器腐蚀失效案例483参考文献494第7章腐蚀控制4957.1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4957.1.1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的形成4957.1.2腐蚀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原则4977.1.3未来腐蚀控制任务4987.2压力容器的全面腐蚀控制4997.2.1全面腐蚀控制基本概念4997.2.2全面腐蚀控制的实施5027.3压力容器寿命与腐蚀裕量5047.3.1压力容器寿命5047.3.2压力容器腐蚀裕量的确定5067.3.3压力容器强度校核5087.4压力容器防腐蚀结构设计5087.4.1压力容器结构设计对腐蚀的影响5087.4.2压力容器结构防腐蚀设计原则5097.4.3压力容器防腐蚀结构设计5097.5选材、腐蚀试验及腐蚀控制5137.5.1外压力容器腐蚀选材、腐蚀试验及腐蚀控制相关标准规范5137.5.2选材腐蚀试验设计5297.5.3覆盖层的选择及施工5397.5.4电化学保护5647.5.5缓蚀剂评价与使用5707.6腐蚀经济学5797.6.1腐蚀经济学的基本概论5797.6.2腐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807.6.3腐蚀经济学分析方法及案例581参考文献586第8章压力容器腐蚀监、检测技术及腐蚀寿命预测5888.1压力容器腐蚀监测技术5888.1.1压力容器腐蚀监测的意义5888.1.2采用腐蚀监测的理由5888.1.3压力容器腐蚀监测技术综述5898.1.4压力容器腐蚀监测技术简介5938.1.5压力容器腐蚀监测技术实例6168.1.6腐蚀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6218.2压力容器腐蚀检测技术6298.2.1概述6298.2.2检测技术种类简介6298.2.3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简介6318.2.4非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简介6348.3压力容器“合于使用”安全评价技术6428.3.1概述6428.3.2“合于使用”安全评价技术断裂力学基础6438.3.3压力容器“合于使用”安全评价技术标准体系6448.4压力容器剩余寿命预测技术6498.4.1概述6498.4.2基于裂纹扩展速率疲劳寿命预测分析方法6508.4.3基于应变�彩倜�曲线的疲劳寿命预测分析6548.4.4基于线性外推的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方法655参考文献65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纵观《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是它在“控制”二字上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讲解腐蚀,更侧重于如何有效地控制腐蚀。书中提供了非常多样的控制手段,从宏观的系统设计到微观的表面处理,都涵盖在内。例如,在设计阶段,书中强调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几何形状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和死角,从而减少腐蚀的发生;在运行过程中,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操作参数,控制介质成分,以及定期排放积液,来降低腐蚀的风险。另外,书中对缓蚀剂和阴极保护技术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讲解了原理,还提供了很多实践性的指导,例如如何确定缓蚀剂的最佳添加浓度,如何进行阴极保护效果的评估和维护。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失效后的修复和再防护也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对腐蚀损伤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修复区域再次发生腐蚀。这种贯穿设备生命全周期的控制理念,使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且实用,对于任何负责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和维护的人员来说,都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读完《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我最大的感触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材料或单一的腐蚀类型,而是将压力容器置于一个宏观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进行考量。从材料的冶炼、加工、焊接,到设计、制造、安装,再到运行、维护、报废,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腐蚀的风险。书中对这些不同阶段的腐蚀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在材料选择阶段,它就详细介绍了不同合金元素的添加对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焊接阶段,它阐述了焊接热影响区容易出现的腐蚀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焊接工艺和后处理建议。在运行维护阶段,书中对定期检查、设备检修、失效分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腐蚀与安全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腐蚀是导致许多重大事故的隐患,因此,建立完善的腐蚀管理体系是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关键。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腐蚀控制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在阅读《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对于腐蚀产物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腐蚀产物的性质、形态和附着情况,对后续的腐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形成的腐蚀产物,比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保护作用或加速腐蚀的作用。例如,有些致密的腐蚀产物层可以形成一道保护屏障,减缓腐蚀的进一步发展;而另一些疏松的腐蚀产物则可能成为点蚀的诱生地。书中还提供了如何通过分析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来推断腐蚀原因和机理的方法。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失效分析、查找腐蚀根源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腐蚀产物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比如堵塞管道、磨损密封件等,这些都会导致非腐蚀性失效。这种对腐蚀产物多方面的考量,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完整和深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腐蚀控制思路。
评分《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的出版,对于我这个一直在设备维护一线摸爬滚打的基层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之前在处理一些老旧压力容器的腐蚀问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来判断。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指点迷津。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腐蚀理论,转化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理解和应用的概念。尤其是一些章节,比如关于焊缝腐蚀、法兰连接处的腐蚀以及密封垫片失效引起的局部腐蚀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维护中最头疼的问题。书中对这些具体部位的腐蚀成因、扩散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工艺、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来预防,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真实地还原了一些典型的压力容器腐蚀事故,并从中总结出宝贵的教训。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很多还配有清晰的图片,直观地展示了腐蚀的破坏形态,这比任何枯燥的理论讲解都来得深刻。通过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更早地识别潜在的腐蚀风险,如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细微的腐蚀迹象,以及如何在发生腐蚀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考虑到了我们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腐蚀控制方法论。
评分购买《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完全是出于我对压力容器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我所在的炼油厂,有着大量的压力容器,它们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连续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腐蚀的根源分析非常到位,不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而是深入到化学反应、材料微观结构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书中关于介质成分对腐蚀的影响,包括pH值、溶解氧、氯化物、硫化物等,以及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的耦合作用,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工况下,腐蚀会突然加剧。同时,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多种多样,涵盖了从源头预防到后期修复的各个环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缓蚀剂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深入学习,书中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及其作用机理,还提供了如何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最有效缓蚀剂的指导原则,这对于我们优化缓蚀剂的添加方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防腐效果非常有帮助。此外,关于阴极保护技术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通过施加外电流来减缓金属腐蚀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了解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评分《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初涉设备管理领域的新人来说,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将压力容器腐蚀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书中清晰地解释了腐蚀的各种分类,比如按形态分类(均匀腐蚀、局部腐蚀)、按机理分类(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物理腐蚀)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明白这些腐蚀类型在压力容器上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以及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压力容器腐蚀控制中的应用章节,它系统地指导我们如何识别潜在的腐蚀失效模式,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这种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我们主动规避腐蚀风险,而非被动应对,非常有价值。书中也对各种防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防腐涂层、衬里、金属喷涂等,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施工要求和维护要点。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容器材质和介质特性,选择最合适的防护方案。
评分《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这本书,我从头到尾仔细研读了几遍,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细节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很多技术性的内容,比如如何正确地进行腐蚀速率的计算,如何解读腐蚀监测设备的数据,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维护计划,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举个例子,在讲到点蚀时,书中不仅解释了点蚀的发生机制,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表面处理、钝化处理以及控制环境中的氯化物含量来预防。在检测方面,它更是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局限性以及如何将多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全面的评估效果。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包含了很多图示,比如腐蚀形态的示意图、检测结果的曲线图等,这些图示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而且,它还列举了许多行业内非常实用的标准和规范,比如ASME、API等,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具权威性,也更方便我们去对照和参考。对于我这样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指导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工具书,它帮助我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腐蚀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的权威著作,而《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无疑达到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令人称赞。它不仅覆盖了腐蚀的基本原理,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还对一些更为复杂的腐蚀现象,如氢致开裂、微生物诱导腐蚀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材料科学方面,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及其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并详细分析了高性能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更重要的是,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对腐蚀监测技术和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书中关于在线腐蚀监测技术,如电化学噪声、表面声波传感器、阻抗谱技术等的原理、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为我们理解和掌握先进的腐蚀评估手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书中还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腐蚀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腐蚀预测模型,这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严谨的学术风格、丰富的数据支撑以及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都使得这本书成为了压力容器腐蚀控制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一书,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腐蚀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深刻见解。书中对各种金属材料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例如,在高温高压的蒸汽环境或含氯离子的酸性介质中,不同牌号的不锈钢及其合金元素的含量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书中都有详细的数据和图表支持。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氢致开裂(HIC)和应力腐蚀开裂(SCC)的章节,这两种失效模式在压力容器中非常危险,往往会突然发生,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书中对这两种失效的发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和现场监测来预防,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先进的合金材料,比如镍基合金、钛合金等,以及它们在应对极端腐蚀环境方面的优势。这为我们设备选型提供了更多参考,也让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长期以来难以克服的腐蚀难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答了“是什么”的问题,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办”,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
评分读完《压力容器腐蚀控制(第二版)》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深度。作为一名在化工行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腐蚀控制在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中的极端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将复杂的腐蚀机理、失效模式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第一版我曾粗略翻阅过,第二版在内容上有了显著的扩充和深化,尤其是在新材料的应用、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案例分析的丰富性上,让我耳目一新。书中对于各种腐蚀类型,如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详细阐述了它们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环境下的影响因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列举了失效的后果,更提供了详尽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从材料选择、设计优化,到缓蚀剂的应用、阴极保护的实施,再到定期检测和维护的周期与方法,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压力容器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腐蚀控制环节。而且,它对各种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都进行了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数据解读的详细介绍,这对于我们现场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书中的图表丰富,数据详实,许多地方甚至引用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使得其结论更具说服力,也更易于转化为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说,它也是一本可以反复查阅的参考手册,总能在不经意间提供新的思路或更优的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