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与子
定价:36.00元
作者:卜劳恩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39444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80周年纪念德文原版全本收录(Südverlag GmbH)
◇ 全彩珍藏大开本,的清新色彩
◇ 送父与子亲子互动填色卡一套内容提要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的*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广的亲情漫画。
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幽默,把人与人之间朴实纯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沉而真挚,深入人心。第三帝国时期,战火不断,硝烟弥漫,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国家,《父与子》犹如荒漠中的一片人性绿洲,温暖了德国。
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父与子》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入我国,当时连鲁迅、丰子恺等大家都推崇备至。
1944年,奥塞尔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 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
埃·奥·卜劳恩 E. O.Plauen
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6日
原名埃里希·奥塞尔(ErichOhser)。
德国漫画家、艺术巨匠。
1934年-1937年间,在《柏林画报》上连载漫画《父与子》,后结集出版风靡全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1944年因受迫害而自杀于狱中,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 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父与子》,单单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它会是讲述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之间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吗?也许是父子情深,相濡以沫,共同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又或许是代沟碰撞,矛盾重重,却在一次次磨合中找到彼此的理解与尊重。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父亲严厉的教诲,儿子的叛逆不羁,以及最终在岁月的沉淀下,父子二人坦诚相见的场景。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父子间那种超越言语的羁绊,那种即使沉默也能感受到的深厚情感。或许,它还会深入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父与子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从童年时的依赖,到青春期的疏远,再到成年后的相互扶持,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引子,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想象其中可能蕴含的种种可能性,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找到与自己生活相似的片段,或者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启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探寻这个名字背后所承载的,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理解的深刻意义。
评分《父与子》这个标题,总让我想起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那种温情脉脉又饱含哲理的叙事风格。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动作小说,而是更侧重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情感的细腻描摹。也许,它会是一部关于成长疼痛的赞歌,描绘一个男孩如何从懵懂走向成熟,而父亲则在这段旅程中扮演着引路人、守护者,甚至有时是那个需要被理解的角色。我想象着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父亲默默为儿子准备的早饭,儿子第一次离家时的不舍,父子俩在某个安静的夜晚,就着微弱的灯光,谈论着各自的梦想与烦恼。这种细腻的笔触,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捕捉到父子关系中那些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那些在日常琐碎中悄然滋长的爱意和羁绊。它或许会教会我们,真正的父子情,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它藏匿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珍惜。
评分“父与子”——仅仅是这两个字,就足以引发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遐想。我猜想,这可能是一部关于传承与成长的史诗,它不拘泥于狭隘的家庭叙事,而是将父子关系置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也许,父亲是某个时代的见证者,他的经历和思想深刻影响着儿子的世界观,而儿子则代表着新一代的希望与变革。书中或许会探讨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以及如何在差异中寻求共通与融合。我甚至会想到,这本书可能会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展现不同地域的父子关系形态,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思考。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血缘的羁绊,更可能是关于精神的连接,关于父辈的智慧如何以另一种形式在子辈身上延续和发展。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那种跨越时空,超越个体的深刻主题,让读者在阅读父子故事的同时,也能反思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父与子》这个书名,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图景。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会是比较写意和象征性的,或许并非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意象或者寓言故事来展现父子关系的复杂与深刻。我想象着书中可能运用大量的留白,让读者自行去填补和解读那些未尽之语,从而获得更具个人化的阅读体验。这种处理方式,往往能让作品充满诗意和哲学意味,让读者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久久回味。或许,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父亲”和“儿子”,而是代表着两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状态,一种是经验的累积与沉淀,另一种是探索的冲动与未知。它们之间既有冲突,又有互补,共同构成了生命不断轮回与发展的轨迹。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启迪的阅读感受,让我在这看似简单的故事中,窥见生命最本质的奥秘。
评分《父与子》这个名字,总让我联想到一种深邃的、带点忧伤的基调。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不会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读物,而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人生缺憾、成长代价以及情感错位的深刻探讨。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描绘父子之间那些未能说出口的遗憾,那些因为误解而产生的隔阂,以及最终在岁月流逝中,彼此心中留下的深深的印记。它可能不会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圆满的结局,而是呈现出一种现实的、充满张力的父子关系状态。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或许,这本书能让我们明白,即使有再多的不完美,父与子之间的情感依然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值得我们去理解,去接纳,甚至去原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