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管理经济学(杨俊青) 杨俊青,梅莉著 9787122115157 化学工业出版社书籍

正版 管理经济学(杨俊青) 杨俊青,梅莉著 9787122115157 化学工业出版社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俊青,梅莉著 著
图书标签:
  • 管理经济学
  • 经济学
  • 杨俊青
  • 梅莉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教材
  • 正版
  • 9787122115157
  • 图书
  • 专业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智书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5157
商品编码:286552001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管理经济学(杨俊青)
作者 杨俊青,梅莉著
定价 23.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115157
出版日期 2011-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300Kg

   内容简介

  本书的总体思想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程序,在每章开始首先提出本章的学习目的,并以此为基础每章以导入案例为切入点,提出企业需要解决的现实经济决策问题,结合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理论阐释,以及每章后辅以导入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应用、本章小结、思考题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读者构架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理论认识深度,以便其进行理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本书撰写的目的是为管理人员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能够针对管理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进行科学决策。本书既适合经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又适合企业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导论——管理经济学概览
 导入案例 资源配置成功之星——北汽福田公司超常规发展三级跳
 节 经济管理、管理与管理经济
 第二节 管理经济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管理经济学的预备知识——供求曲线
 导入案例 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
 节 有关市场
 第二节 需求规律——买者买的规律
 第三节 供给规律——卖者卖的规律
 第四节 供求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企业
 导入案例 创造虚拟企业,加速自身发展
 节 工商企业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企业理论
 第三节 企业组织变革方向:虚拟企业
 第四节 企业利润与决策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企业行为的前提——消费者的需求
 导入案例 联通CDMA之痛
 节 个人需求与需求曲线
 第二节 整个市场的商品需求
 第三节 需求的弹性分析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企业分析市场的技术——需求的估计和预测
 导入案例 某农场有关小麦的一场争论
 节 需求曲线的鉴别
 第二节 需求函数参数的估计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企业以利润大化为目标的生产——生产者行为理论
 导入案例 塑胶大王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投入要素的优组合
 第五节 规模报酬
 第六节 生产函数的经验估计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企业实现利润大化的影响因素——生产成本
 导入案例 一项工程的招标
 节 成本的测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第三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第五节 学习曲线
 第六节 损益平衡分析与经营杠杆率
 第七节 成本函数的经验估计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企业面对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
 导入案例 2007年中国市场方便面串通涨价事件
 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企业面对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导入案例 宝洁公司的囚徒困境
 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
 第三节 博弈论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企业定价方法——价格策略
 导入案例 大批量销售折扣价,给生产厂和销售商带来双赢
 节 企业的市场定位
 第二节 企业定价策略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企业进行PEST分析的基础——经济体制与宏观经济政策
 导入案例 民用陶瓷厂的兴建
 节 经济体制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两种典型的经济体制剖析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企业面对缺陷市场时的调节 ——市场失灵与的作用
 导入案例 猪肉涨价后的举措
 节 市场失灵与政策调节 
 第二节 失灵及其矫正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企业决策的理论前沿——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概览
 导入案例 上游污染,下游何渔
 节 外在性问题与产权
 第二节 公品问题
 第三节 寻租理论(活动)
 第四节 企业组织理论
 第五节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第六节 信息经济学
 第七节 产业组织经济学
 第八节 自然垄断与管制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跨越边界:现代管理学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指南 导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扎实的运营基础,更依赖于对宏观经济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微观决策逻辑的精准把握。本书旨在为渴望在复杂市场中游刃有余的管理人员、决策者以及有志于商业研究的学者,构建一座连接经济学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我们聚焦于那些驱动组织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机制,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分析框架与实操工具。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石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何直接映射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和长期战略制定中。我们避开纯粹的理论推导,而是着重于“应用性”的解读。 1. 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的再审视: 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短缺,而是信息不对称和快速变化的需求结构。我们详细分析了在不确定性下,高层管理者如何运用机会成本概念,对技术引进、市场进入和产品组合进行理性排序。重点讨论了“沉没成本谬误”在项目评估中的常见陷阱及规避策略。 2. 需求弹性与定价艺术的精妙平衡: 传统的弹性计算被置于动态竞争的背景下进行剖析。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市场细分、品牌溢价和交叉弹性分析,构建具有抵御风险能力的定价结构。特别引入了行为经济学中关于参照点和损失厌恶对消费者需求曲线影响的实证研究,指导企业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促销和折扣策略。 3. 市场结构的多维分析: 从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再到寡头垄断,每种市场形态都要求企业采取截然不同的竞争姿态。我们详细剖对了博弈论工具在寡头市场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进入壁垒的构建、联盟的形成与瓦解,以及价格战的预警与应对。对于具有平台属性的企业,则侧重于网络效应和双边市场的独特经济逻辑。 第二部分:组织设计与激励机制的经济学优化 企业的内部效率是外部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本部分聚焦于“委托-代理”关系在现代组织中的重构。 1. 委托-代理问题的深入剖析: 探讨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我们着重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提出了基于绩效评估、薪酬股权设计等工具来校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本书强调,最优激励并非最高薪酬,而是将个人边际收益与企业边际贡献相一致的契约设计。 2. 组织结构的经济学效率: 扁平化、矩阵式、事业部制——每种结构都有其对应的最优环境。我们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组织边界的确定问题:何时“自制”比“外购”更具成本效益?对于跨国企业,如何权衡集权与分权的经济合理性,以最小化全球协调成本。 3. 内部信息流动的价值: 信息被视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本书探讨了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传递路径、失真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报告系统和决策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边际”。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无法脱离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部分将视野从企业内部拓展到更广阔的宏观背景。 1. 利率、通胀与投资决策: 详细阐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我们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宏观经济指标解读手册,帮助企业识别经济周期的拐点,并据此调整资本支出计划和库存策略。例如,在预期通胀上升时,如何通过资产配置和对冲工具来保护企业价值。 2. 国际贸易与汇率风险管理: 针对全球化运营的企业,汇率波动是主要的外部风险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远期合约、期权等金融工具在管理外汇敞口中的应用,并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出发,指导企业优化其全球供应链布局,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潜在冲击。 3. 经济衰退下的生存之道: 衰退期是检验企业管理韧性的试金石。我们剖析了在需求骤降时,企业应如何审慎地进行成本削减(区分“可变成本”与“关键能力成本”),维护核心研发投入,并利用相对价格优势快速抢占竞争对手收缩留下的市场份额。 第四部分:创新、技术采纳与动态竞争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获取超额利润的唯一可持续途径。 1. 创新的经济学模型: 引入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并结合现代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书探讨了研发投入的边际回报递减规律,并提出企业应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来稀释高昂的研发成本。 2. 技术采纳的决策路径: 企业面临新技术时,是选择跟随、模仿还是率先采用?我们运用扩散模型和网络外部性理论,分析了技术标准确立的竞争过程,并为企业提供了评估新技术生命周期和避免“锁定效应”的评估框架。 3. 平台经济中的战略布局: 针对数字经济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平台型企业的定价机制、数据资产的价值化,以及如何通过生态伙伴的激励来构建强大的进入壁垒,实现网络外部性的最大化。 结论:迈向稳健与敏捷的未来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经济学家思维”的管理人才。这意味着在面对复杂决策时,能够快速识别核心的权衡取舍、量化潜在的成本与收益,并建立能够适应不确定性的柔性组织结构。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深度挖掘与现代管理场景的紧密结合,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综合性思维武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经济学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我不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更是亮点,每一个案例都紧扣理论,让我们看到经济学理论是如何指导企业做出明智决策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成本分析和定价策略的部分,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书中给出的分析方法非常实用,并且可以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我以前总觉得经济学离我们很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可以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强大工具。作者对市场结构、竞争策略的解读也相当到位,帮助我理解了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整本书的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从宏观的经济环境分析到微观的企业内部管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阅读过程非常顺畅,一点也不枯燥。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它在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微观企业策略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的部分,书中对于不确定性下的决策模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企业进行长远规划和规避潜在风险非常有价值。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经济学中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而是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这一点我非常赞赏,因为它鼓励我们不仅要接受理论,更要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和局限性。此外,书中对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经济学分析也相当精彩,让我理解了这类战略决策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和潜在风险。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管理经济学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堆砌,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将经济学原理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紧密结合起来,让我觉得这些理论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工具。书中关于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的分析,非常接地气,帮助我理解了企业如何通过优化生产来提高竞争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企业如何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学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让我不仅学会了“是什么”,更学会了“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

这本《管理经济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娓娓道来,将枯燥的经济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实用性极强。我一直对如何平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到困惑,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讨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通过经济学手段来处理这些外部效应。而且,书中关于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对于理解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非常有帮助,比如平台经济、网络效应等等,这些概念的阐释都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的经济学视角,这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员工激励、组织结构等问题。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联想到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场景,然后尝试用书中的理论去分析,发现很多之前不理解的事情豁然开朗。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它在策略规划方面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将经济学原理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联系起来。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博弈论在商业竞争中的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概念听起来很高深,但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体会到了它们在实际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比如,在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时,博弈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框架。此外,书中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学解读也很有启发性,让我意识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其动力和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的分析,这对于理解行业格局和企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企业运营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