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條碼:9787511873422
圖書名稱:民族法學評論(第十捲)
定價:45
作者:楊正根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5-01-01
內容推薦
本書是中國民族法學研究會2013年年會論文選編,主要是國內民族法學界在2013年度的新研究成果,收錄的主要是關於民族區域自治、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權利保障、少數民族習慣法、民族法製基本理論方麵的文章,從不同視角闡釋瞭民族法治的現狀、特點、麵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對於推動民族工作法治化和民族法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將會産生積極影響。
目錄
民族法製的理論與實踐
完善民族法律、法規體係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馬玉祥馬誌鵬
對中國民族法製的幾點基本認識李鳴
被害人量刑建議權之法理依據與製度建構
——兼評民族地區刑事習慣法中的損害賠償規則韓軼
試論我國民族地區社會糾紛解決機製的完善
——以甘肅臨夏迴族自治州的調研為例鄭天鋒王喜
重溫彭真民族法製思想破解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實施難題
張俊傑
關於民族乾部選拔與培養的思考王永纔田艷
湖北省民族地區構建法治社會的法律與政策保障研究
鄭洲蓉黃元姍
淺析民族法學對民族高校法學專業發展的意義宋麗弘
民族地區經濟協作的利益協調機製研究
——武陵山龍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引發的思考冉艷輝
民族法製體係基本理論初探鄭毅
對口支援民族地區法治化探究文曉靜王永纔
民族區域自治法研究
民族區域自治構成是三要素還是五要素
——與烏力更同誌商榷敖俊德
保障民族鄉閤法權益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何曉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行使的阻卻因素與調適對策
——基於係統理論的分析潘弘祥
“本民族內部事務”提法之反思瀋壽文
現代化進程中自治區自治條例立法之理論障礙與解構閆永安
民族事務管理與少數民族權利保障
遼寜省散雜居少數民族權益法律保護問題探討馬劍
民族事務法治化:民族自治地方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可行路徑
王允武
上海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居住狀況研究高嚮東李偉民
我國的民族成分政策與少數民族的族籍權益保障陸平輝
散雜居地區少數民族文化權益的法製保障
——以福建省為例劉培芝
民族事務地方行政立法實證研究
——以新疆與西藏為例張步峰
語言權利的理據及其所針對的問題郭友旭
和諧社會構建中濛古族權利保障的思考阿茹罕
民族地區非法移民治理問題研究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邊境地區為例王令興
少數民族習慣法與法律文化研究
論民族自治立法中的權利變遷
——以自治州自治條例修改為視角劉玲
民族習慣法的雙重睏境及其程序破解
——基於博弈論的分析塗少彬
民國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訟
——以清水江文書為中心程澤時
尊重“主體”的創造性:彝族地區法製變革的關鍵李劍
文化多元視野中的民族性
——讀《論民族性》李思川
唐律“化外人”條對少數民族刑事政策的啓示傅智文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
北京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和産業化發展的思考張澤濤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地方性經驗
——以恩施自治州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為例司馬俊蓮
文化權利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蔡世鄂
來鳳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法律保護調研報告崔潔
國外民族法研究
論《聯閤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第31條的保護對象及其製度設想
嚴永和
曼德拉:以法反種族隔離的踐行者廖敏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少數人權利保護機製的特點
張穎軍許可
後記
這套《民族法學評論》係列,我一直在關注,尤其對第十捲的到來充滿瞭期待。過去幾捲的積纍,已經讓我對民族法學這個領域有瞭初步的認識,也對楊正根先生的學術洞察力和深邃思考留下瞭深刻印象。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品質保證,也讓我對這次的購買體驗充滿信心。我希望這一捲能夠延續以往的嚴謹風格,在理論深度和實踐關照上都有新的突破。民族法學,作為一個連接著文化、曆史與法律的交叉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傢,如何理解和處理不同民族的法律習慣、文化認同與國傢法律體係之間的關係,始終是學術界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我特彆期待看到本捲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對一些前沿性、爭議性問題的探討,比如在數字化時代,民族傳統法律的傳承與發展麵臨哪些新的挑戰?又或者,在國傢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民族法律文化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和諧與國傢統一?我相信,通過楊正根先生及其學術團隊的努力,這一捲定能為我們提供一份極具價值的學術答捲,也為相關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新的視角和啓示。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接觸《民族法學評論》這個係列,是因為我對法律體係的“標準化”感到有些厭倦,總覺得有些重要的、鮮活的東西被忽略瞭。而民族法學,恰恰提供瞭一個反思傳統法律思維的契機,讓我意識到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它與具體社會現實的緊密聯係。楊正根先生的學術聲譽,以及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品牌,讓我對接下來的這本《民族法學評論(第十捲)》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一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能夠更加貼近現實,去關注那些真正發生在基層、發生在不同民族社群中的法律實踐。例如,在涉及土地、資源、文化遺産的爭議中,民族習慣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又或者,在民族地區基層治理中,如何更好地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進社區的和諧穩定?我甚至希望看到一些關於民族身份認同與法律權利之間關係的探討,這在當下社會轉型期尤為重要。對我而言,這本評論集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理解我們國傢復雜社會結構的一把鑰匙。
評分讀過《民族法學評論》的前幾捲,總覺得它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宏大而復雜的世界。民族法學,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不僅僅關乎法律條文,更關乎人、文化、曆史的根脈。我一直很好奇,在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土壤下,法律是如何生長、演變,並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相互塑造的。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這份《民族法學評論(第十捲)》,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的持續發展和深入探索。我希望它能夠涵蓋更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不僅僅是傳統的案例分析或理論梳理,更希望看到一些跨學科的對話,比如將人類學、社會學、曆史學等領域的洞見融入民族法學的研究中。我想象中的這一捲,或許會探討在全球化浪潮下,邊緣化民族的法律權利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又或者,在國傢發展戰略的推進中,如何避免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法律秩序造成不必要的衝擊?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挖掘,不僅能豐富民族法學的理論體係,更能為構建更具包容性和適應性的法律製度提供現實藉鑒。
評分我對《民族法學評論》這個係列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每次看到有新的捲本齣版,都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民族法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神秘感和智慧的領域,它挑戰瞭我過去對法律的刻闆印象,讓我認識到法律的生命力體現在它與人類社會豐富多樣的文化息息相關。楊正根先生在這一領域的耕耘,讓我對他和這套評論集都充滿瞭敬意。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承諾,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第十捲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一捲能夠帶來一些新的學術突破,或許是在理論研究上,能夠提齣一些具有原創性的觀點,又或者是在方法論上,能夠嘗試一些新的研究路徑。我特彆期待看到一些關於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的深入分析,比如在深化依法治國戰略的過程中,如何充分考慮不同民族的特點和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也可能,它會關注一些更加微觀的層麵,如基層民族地區的法律服務體係建設,以及如何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法律素養和權利意識。我相信,這樣的研究,不僅對學術發展至關重要,對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評分每次看到《民族法學評論》這個名字,總能引發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法律,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裏,是統一的、普適的,但“民族法學”這個詞,卻暗示著法律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我一直認為,真正深刻的法律研究,必須能夠觸及到不同文化、不同曆史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肌理。楊正根先生的這部著作,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種努力的嘗試。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渠道,也讓我能夠方便地獲得這些寶貴的學術資源。我希望《民族法學評論(第十捲)》能夠延續前幾捲的優良傳統,在學術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我想象它可能會深入探討某個特定民族的傳統法律製度,比如婚姻傢庭、財産繼承、社區自治等方麵,並分析其在現代法律體係下的地位和作用。也可能,它會關注當下一些熱點問題,如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相協調,以及如何在法律層麵為這種協調提供保障。對我來說,理解不同民族的法律實踐,就是在理解不同的社會生活方式,這比單純記憶法律條文要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