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
定价:143.00元
作者: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管理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030428554
字数:800000
页码:5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系统工程讲堂录: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第二辑)》可供信息化、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内容提要
《系统工程讲堂录: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第二辑)》对《系统工程讲堂录》辑中部分专家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并增加了部分系统工程专家的研究内容,包含了多位专家的观点及其毕生的研究内容。《系统工程讲堂录: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第二辑)》是在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开办的“系统工程高级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梳理、完善参与研讨班的各位专家、学者授课的内容而形成的。《系统工程讲堂录: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第二辑)》主要包括四部分:部分为钱学森系统思想,主要包括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起源与发展以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科学报国梦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为航天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航天技术与制造成熟度、航天信息化、神舟飞船总体方案等系统工程在航天领域的实践;第三部分为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工程在社会、经济、交通运输、文化、人才、人生等领域的广泛研究与应用,并包括多种应用模型与方法;第四部分为有关系统工程观点集萃。
目录
目录
部分钱学森系统思想
1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起源与发展薛惠锋 /
2论总体设计部于景元 /
3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钱学敏 /
4钱学森书信研究顾吉珉 /
5回忆与钱老相处的岁月孔祥言 /
6钱学森的科学报国梦钱永刚 /
第二部分航天系统工程
7从技术成熟度到产业成熟度的方法研究王崑声 /
8航天系统工程与信息化陈月根 /
9神舟飞船的顶层设计李颐黎 /
第三部分社会系统工程
10论系统工程思想史张文台 /
11WSR方法论的提出、推广、应用分析与发展展望顾基发寇晓东 /
1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创建与发展张国伍 /
13复杂性经济学:经济思想的不同框架布莱恩阿瑟 /
14量子系统动力学方法论及其应用丹娜左哈尔克里斯瑞 /
15“安全与发展”:通用的双层目标框架霍宪丹常远杨建广薛惠锋 /
16法治系统工程: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工程杨建广骆梅芬 /
17基于社会系统工程的文明愿景:香格里拉计划叶涛 /
18人才系统工程:打造强大的人才优势江晗 /
19文化系统工程:以大成智慧构建世界化时代的精神文明马深 /
20证据系统工程应用实例欧强 /
21非线性非稳态数据的自适应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美国〕黄锷(Norden E Huang) /
22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技术何清 /
23用系统思维助推水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薛惠锋 /
第四部分系统工程观点集萃
24钱学森对新中国的感情郑哲敏 /
25系统工程的精髓和内涵杜善义 /
26系统科学的任务和难点方福康 /
27钱学森指引创建知识系统工程学科王众托 /
28航天系统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刘连元 /
29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设计王一然 /
30“口述钱学森工程”项目的背景与意义薛惠锋 /
31系统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董碧丹 /
32用制度设计激发系统活力林德坤 /
33系统工程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韩穗民 /
34系统工程研究要注重软科学与硬产品相结合刘建军 /
35系统策划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李天春 /
36系统工程应用于社会领域的成功案例袁建华 /
37用系统工程思想保障神舟飞船测试工作王好清 /
38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践与探索周晓纪 /
39系统工程思想支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柴本良 /
40系统工程思想为武器研制提供指导张策 /
41钱学森是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张宏显 /
42钱学森重视运筹学的研究和应用李延周 /
43系统思维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吕级三 /
44航天系统是个闭环回路崔鑫水 /
45系统工程与团队管理安复兴 /
46系统工程对软件工程的指导意义徐春林 /
47钱学森的指导对我一生影响巨大褚桂柏 /
48总体设计思想保障航天技术实现郭凤美 /
49ERP系统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张运洪 /
50钱学森是我非常敬重的大科学家李廷林 /
51用系统工程方法保障中国航天型号质量朱明让 /
52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章利光 /
53系统工程与航天组织的实现宗玮庚 /
54钱学森对做学问极其认真李佩 /
55钱学森是科技工作者心中的偶像范绪箕 /
56系统的优化与均衡陈光亚 /
57系统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王浣尘 /
58系统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新机遇车宏安 /
59钱学森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大黄吉虎 /
60钱学森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尹协远 /
61点滴小事印证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吴峰 /
62钱学森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王秀喜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我的心跳不禁加速。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的荣耀和梦想,他们的研究成果,必将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预示着它将是对系统工程领域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我一直对“复杂系统仿真与性能评估”这部分内容充满向往。在航天工程中,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反复进行试验,因此,精确的仿真和严谨的性能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他们是如何构建高度逼真的仿真模型,如何利用仿真结果来预测系统性能,并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阐述一些先进的仿真技术和评估方法,例如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高精度数值计算等。同时,考虑到航天任务的复杂性,书中关于“系统集成与测试策略”的部分,我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如何将成千上万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科学、高效的集成测试,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成功的集成和测试经验,从而提高我们在项目实践中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以及出品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些信息足以让我感到振奋。这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了解中国航天智慧的窗口。我一直对“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这一部分内容充满了好奇。在航天工程的初期阶段,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定义来自各方的复杂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系统模型,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第一步。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调研、分析和验证,以及如何构建不同粒度的系统模型,以支持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而且,航天项目往往具有周期长、技术跨度大的特点,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系统演化与适应性设计”的探讨。我设想,在书中会介绍如何设计出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而不断演进和适应的系统,这对于保持航天器的长期有效性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从而为我在个人项目开发中提供一些思路。
评分“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这本书,初拿到手,就被其严谨的标题和出品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响亮名头所吸引。作为一名在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深信,宏大工程的背后,必然离不开系统化的思维和精密的规划。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窗户。翻开目录,那些熟悉的又陌生的术语,诸如“系统建模与仿真”、“需求分析与管理”、“复杂系统集成”等等,都让我心生期待。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的部分,这在任何高风险、高精度的工程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航天事业,更是将这一点推向了极致。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从火箭发射的每一个环节,到卫星运行的每一个轨道,都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系统工程智慧。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那些将无数复杂因素协调一致,最终实现“零误差”目标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作为“第二辑”,我猜想它必然在前一辑的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拓展,也许会涉及更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比如人工智能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或者是面向未来新型航天器的设计理念。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工程智慧的探寻。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领略那些塑造着我们现代文明的幕后英雄——系统工程的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内心是激动而又充满敬意的。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名字在我的心中,代表着国家最尖端的科技力量。而《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我坚信是他们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成果。《正版全新》的标签,更是让我对内容的纯粹性和价值倍感安心。我一直对“系统设计与优化”这一概念深感兴趣,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项目时,如何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达到性能最优、成本最低、风险可控的目标,是每一个工程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从宏观层面把握一个工程项目,如何识别关键瓶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其极高的严谨性和容错率极低。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故障分析与失效模式”的详细论述,这对于我们学习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建立可靠的工程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希望能够从中学到如何在设计初期就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从而确保项目的成功。
评分这本【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在工程技术一线摸索的人来说,无异于一束指路明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他们所钻研的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一直认为,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哲学。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种抽象的哲学,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工程方法论的。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经典的航天工程案例,例如载人航天的每一次成功,探测器在遥远星系的探索,这些壮举背后,究竟凝聚了多少系统工程的智慧?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从需求定义、方案设计、集成测试到运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将淋漓尽致地展现系统工程的威力。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跨领域协同”的部分。航天工程的复杂性在于它融合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控制论等众多学科,如何让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挑战。我期望能从中汲取经验,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从而提高我们自身项目团队的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评分这本书,【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入中国航天领域,探寻系统工程奥秘的绝佳机会。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始终是科技创新和卓越工程的代名词。我一直认为,系统工程的精髓在于其全局观和长远眼光。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读“系统规划与决策支持”这一核心问题的。在航天这样一项投入巨大、风险极高的事业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和人民的利益。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所依赖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例如如何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情景规划等方法,来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并最终做出最优选择。此外,我对于书中关于“系统退役与处置”的探讨也充满了期待。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工程的尾声,但实际上,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也应该包含其最终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考量。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都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对于我而言,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正版全新】的字样,不仅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更透露出对知识的尊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坚实后盾,其出品的研究成果,必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智慧结晶。《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这个名字,预示着它将是对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对“系统生命周期管理”这一概念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漫长的航天任务中,如何对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维护和升级,以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优性能,这绝对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一过程,从概念提出到最终退役,每一个阶段的考量和管理方法。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信息集成与知识管理”的部分,在大型航天项目中,信息的流动和共享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决策的知识,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实践,从而提升我在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评分一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高歌猛进,都让我心生无限的崇敬。而《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这本书,正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慧的结晶,这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正版全新》的标识,更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体验充满期待。我一直认为,系统工程是实现复杂目标、驾驭不确定性的艺术,而航天领域,正是将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舞台。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析“系统分解与接口管理”的。在如此庞大的航天工程中,如何清晰地定义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交互,这无疑是保证整个系统协调运作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展示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不同供应商、不同技术标准下的接口兼容性问题。此外,我对于“系统验证与确认”的章节也充满了期待。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环节的验证都需要一丝不苟,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他们是如何通过严谨的测试和评审流程,来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并最终实现预期的功能。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性和系统性。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几个字在我心中,早已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代名词。他们的研究生管理部出品,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信心。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的扎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而理论的最高境界,往往体现在那些能够指导复杂工程实践的学说之中。这本书,我想正是这样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宝典。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探讨的“系统层级分解与抽象”这一概念感到好奇。在大型项目中,如何将一个庞大的目标层层分解,直至形成可执行的子任务,并且在各个层级之间保持逻辑清晰、信息畅通,这无疑是系统工程的核心挑战之一。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整体性又不失细节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体系。当然,航天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远非普通工程可比,太空的极端环境、时间的长周期、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都对系统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的深入阐述,因为在航天事业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能够学习到他们是如何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通过严谨的系统工程方法,将风险降至最低,对我个人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正版全新】《系统工程讲堂录(第二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名字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最前沿,他们的研究成果,必然蕴含着深刻的洞见和宝贵的经验。我一直深信,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组织、流程和人的协作。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的内容。在航天这样一项需要大量跨部门、跨领域协同的复杂工程中,如何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这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经验,例如如何处理团队冲突,如何激励士气,以及如何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顺畅流通。而且,作为“第二辑”,我猜测它会在第一辑的基础上,对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系统减灾与容错设计”。在航天任务中,面对不可预测的外部环境和潜在的内部故障,如何设计出具备强大鲁棒性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性后果,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