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怎样赏诗》是一本经典的诗词书,是一本教你从高处入门的诗词书,是一本可以随身携带、读一辈子的诗词书。
▲仿古人巾箱本遗意,“诗词中国”普及读物采用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随手查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在这本读本的帮助下,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诗词创作实践中来,让中华诗词这古老的花朵绽放出新的光华!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怎样赏诗》选取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名文四篇,包括张中行、钱穆、施蛰存、王季思的论诗词鉴赏的文章。从大处着眼,揭示学习古典诗词的门径,指出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讲解各种诗词体式的欣赏方法。
中国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永不凋谢的鲜花。时移世易,但这朵鲜花从未失去她的生命力。直到今天,现代人还是有很多幽微的情感,是只宜于用诗词来表达的。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找到一种洞察世界的通道,掌握一种表达人生各种情感的方法,在不断的创作与共鸣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中华书局同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移动共同举办“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大赛文化公益活动。
为了指导初学者,尤其是广大年轻读者赏诗、作诗,了解、学习乃至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为配合“诗词中国”活动的展开,我们出版了这一套“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收录了《诗词写作常识》、《诗词格律》、《怎样赏诗》、《怎样用韵》,共计四种图书。
这本书简直是诗词爱好者的福音啊!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翻了好几页。首先最吸引我的是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诗词离我们很远,总觉得要懂很多典故、通晓很多格律才能欣赏,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个定势。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个学识渊博、又平易近人的老先生,耐心地拉着你的手,一步一步地领你走进诗词的意境。举例来说,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意象,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去体会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投射。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而且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字体的排版,都透露着中华书局一贯的严谨与品味,拿在手里,就是一种享受。它真正做到了“普及”,让那些原本望而却步的入门者,也能跨过那道看不见的门槛,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我真心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温柔的文化邀请函。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书后,我对传统诗歌的理解维度彻底被拓宽了。我以前看古诗,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最多感叹一下意境优美,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这本书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细致地拆解了诗歌的“骨架”——结构、节奏和韵律。作者没有卖弄复杂的术语,而是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格律的约束如何反过来成就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张力。比如,书中对于“对仗”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仅仅告诉你哪句对哪句,更阐释了这种形式美感背后蕴含的平衡哲学。读完相关章节,再去重新品味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你会发现那些词句的排列组合原来是如此的精妙绝伦,每一个字的位置仿佛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这种“由表及里”的欣赏,让我对那些“不朽的篇章”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亲近感。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你如何“听”诗,如何去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和律动。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我不得不说,中华书局编辑部这套“普及读物”系列,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它最可贵的一点是它的“祛魅”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对古典诗词的畏惧来源于对“高不可攀”的文人阶层的想象。这本书却巧妙地将那些文学巨匠拉下神坛,还原成有血有肉、也会为生活中的小事感怀的普通人。通过对诗句背后生活场景的还原,你会发现,古人与我们面对的喜怒哀乐并无二致。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任何冰冷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它鼓励读者放下包袱,大胆地去“感觉”诗歌,而不是战战兢兢地去“判断”诗歌是否正确。这种自信心的建立,对我来说比学习任何具体的知识点都来得重要,它真正点燃了我独立探索诗词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读起来毫无冗赘之感,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读者。它不像某些文学赏析那样,会沉溺于过多的历史背景或版本考证,而是聚焦于如何“进入”诗歌本身。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不同流派和风格时的那种包容性。从汉魏的古朴苍凉,到唐诗的雍容华贵,再到宋词的婉约清丽,作者似乎总能迅速找到最精准的切入点,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该诗体的核心氛围。特别是关于意境的探讨部分,它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欣赏工具箱”,比如如何从色彩、声音、触感等方面去构建画面感。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年被视觉信息轰炸的人来说,是一种绝佳的“心灵矫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往往需要慢下来,用更细腻的感官去捕捉。阅读完一章,合上书本,脑海中往往会留下清晰的画面和悠扬的韵律,这便是此书成功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如何持续阅读”的引导上。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更像是一张长期有效的“阅读地图”。在介绍完基础的赏析方法论之后,书中还非常贴心地设置了一些拓展阅读的建议和不同主题的专题解析,让你在掌握了“鱼竿”之后,知道该去哪里寻找“鱼群”。我个人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诗歌中的时间感”的探讨,它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诗词如何凝固、拉伸或超越了时间。这种深度的剖析,使得整本书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即便是反复阅读,也能从中咂摸出新的意味。它成功地将文学欣赏从一种枯燥的功课,转变成了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生活方式。对于想要系统性入门古典诗词鉴赏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