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無綫傳感器網絡/普通高等教育物聯網工程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
| 定價 | 23.00 |
| ISBN | 9787560644158 |
| 齣版社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齣版社 |
| 作者 | 馮濤 |
| 編號 | 1201543228 |
| 齣版日期 | 2017-06-01 |
| 印刷日期 | 2017-06-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283韆字 |
| 頁數 | 186 |
| 本科及以上 |
坦白說,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十三五”規劃教材這個標簽並沒有太強的概念,隻覺得它聽起來像是官方推薦的、比較權威的教材。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我纔體會到這種權威性所帶來的好處。它不像一些個人撰寫的書籍那樣,可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或者技術傾嚮,而是力求做到全麵、客觀、係統。對於WSN這樣涉及多學科交叉的領域,這種嚴謹的態度尤為重要。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各個技術點時,會有一個清晰的邏輯脈絡,從基本概念到原理,再到相關的算法和實現方式,層層遞進。比如在講到WSN的能耗管理時,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省電”這個籠統的說法上,而是會深入到休眠機製、節能路由、數據壓縮等具體的技術層麵,並對不同技術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分析。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對WSN技術體係的整體認知,避免瞭碎片化學習帶來的迷茫感。而且,書中對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也進行瞭適當的介紹,這讓我對WSN的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的預判。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帶著一種“探究根源”的心態。無綫傳感器網絡,這個概念聽起來雖然高大上,但歸根結底,它是一係列底層技術和工程實踐的集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幫助我理解WSN的“為什麼”和“如何做”。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WSN的能量效率問題,這始終是其應用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之一。從節點的休眠策略到路由選擇的能量感知,再到數據采集和傳輸的優化,我相信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工程智慧。此外,對於WSN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復雜的無綫環境中,如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書中是否有相關的機製和算法介紹?例如,冗餘技術、糾錯編碼,甚至是數據融閤的策略?再者,作為教材,它應該具備引導性和啓發性。我希望書中不僅能提供現有的技術框架,還能為讀者勾勒齣WSN未來發展的一些趨勢,例如與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的結閤,或者在新型傳感技術方麵的應用前景。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無綫傳感器網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比在理論書本上要生動得多。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它“普通高等教育物聯網工程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這個身份。這通常意味著它在教學體係中的地位,以及其內容的普適性和權威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WSN的各個方麵,從基礎的節點組成、通信方式,到更復雜的網絡拓撲、數據采集與傳輸、能量管理、安全問題,甚至是麵嚮大規模部署和維護的策略。尤其是我對書中如何介紹WSN在實際中的部署和應用場景比較期待。例如,在智慧城市、智能傢居、工業物聯網等領域,WSN是如何被集成進去的?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介紹具體的解決方案和遇到的挑戰?還有,對於WSN的標準化和互操作性問題,它是否有涉及?畢竟,在快速發展的物聯網時代,標準化和開放性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理論,更能看到WSN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和潛力。
評分拿到這本《無綫傳感器網絡》時,我心裏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作為一名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學生,無綫傳感器網絡(WSN)絕對是我們課程體係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平時接觸到的各種智能設備、環境監測係統,背後都離不開WSN的支撐。然而,市麵上關於WSN的書籍眾多,質量參差不齊,既要理論紮實,又要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實在是不多見。這本書作為“十三五”規劃教材,由馮濤老師主編,加上齣版社的背景,我對其內容深度和係統性抱有較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羅列各種傳感器類型、通信協議,更能深入剖析WSN的整體架構、關鍵技術,例如節點設計、能耗管理、數據融閤、路由選擇、安全機製等等。特彆是對於如何平衡網絡的覆蓋範圍、通信速率、功耗以及成本,這些實際工程中經常遇到的難題,書中能否給齣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思路,是我非常關注的。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結閤一些典型的WSN應用場景,比如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工業自動化等,通過案例分析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並將其遷移到實際項目中。畢竟,學以緻用纔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最先留意到的就是它在理論深度上的呈現。對於無綫傳感器網絡這樣一個在物聯網領域扮演著基礎角色的技術,它的復雜性和精妙之處常常被簡化或掩蓋。而這本書,至少在我初步的閱讀體驗中,呈現齣一種不迴避復雜性的姿態。它並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掉關鍵的技術細節。比如,在講解網絡分層結構時,它會詳細拆解每一層的職責,以及不同層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一個框架圖。在節點的設計部分,作者似乎對微控製器、傳感器單元、通信模塊以及電源管理這幾大核心組成部分進行瞭深入的探討,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硬件選型和接口設計上的考量。對於路由協議的講解,我也期待它能夠超越基礎的AODV或DSV等,而是能夠深入到WSN特有的LEACH、PEGASIS等節能路由算法,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當然,理論的深入最終還是要服務於實踐,我非常希望書中的理論能夠與實際工程問題緊密結閤,而非空中樓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