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上下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
定价 | 80.00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版次 | ||
出版时间 | 1996年01月 | |
开本 | 大32开 | |
作者 | (德)黑格尔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420 | |
字数 | ||
ISBN编码 | 9787100011457 | |
重量 | 942 |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壹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壹编“有论”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有论”为上卷,“本质论”和“概念论”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译者撰有长篇后记,附刊于下卷。
中译本就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所摘部分,将《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的页码一一标出,以便读者查考。又为了读者查对列宁所据米希勒本德文原文的便利,《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逻辑学(上卷)》逐页加注了这个版本的页码;另编米希勒本和拉松本页码对照表,分别附于上下卷的编末。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逻辑学(下卷)》,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壹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逻辑学(下卷)》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壹编“有论”部分。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有论”为上卷,“本质论”和“概念论”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
第壹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导论
逻辑的一般概念
逻辑的一般分类
第壹部 客观逻辑
第壹编 有论
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
有之一般分类
第壹部分 规定性(质)
第壹章 有
甲、有
乙、无
丙、变
1.有与无的统
注释一 有与无在观念中的对立
注释二 有与无的统一,同一:表述的缺憾
注释三 抽象的孤立
注释四 开端的不可思议的性质
2.变的环节:发生与消灭
3.变的扬弃
注释关于扬弃这个名词
第2章 实有
甲、实有自身
1.一般实有
2.质
注释质与否定
3.某物
乙、有限
1.某物和一他物
2.规定,状态和界限
3.有限
(一)有限的直接性
(二)限制和应当
注释应当
(三)有限到无限的过渡
丙、无限
1. 一般无限物
2.有限物与无限物的相互规定
3.肯定的无限
过渡
注释一 无限的进展
第2编 本质论
第壹部分 作为反思自身的本质
第壹章 映象
甲、本质的与非本质的
乙、映象
丙、反思
1、建立的反思
2、外在的反思
注释
3、进行规定的反思
第2章 本质性或反思规定
注释 在命题形式中的反思规定
甲、同一
注释一 抽象的同一
注释二 第壹条原始思维律
乙、区别
1、绝dui的区别
2、差异
注释 差异命题
3、对立
注释 教学中对立的大小(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