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矽通孔3D集成技術
定價:150.00元
作者:(美)JOHN H.Lau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0303933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矽通孔3D集成技術=Through Silicon Vias for 3D Integration:導讀版:英文》適閤從事電子、光電子、MEMS等器件三維集成研究工作的工程師、技術研發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大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內容提要
《信息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叢書:矽通孔3D集成技術》係統討論用於電子、光電子和MEMS器件的三維集成矽通孔(TSV)技術的*進展和未來可能的演變趨勢,同時詳盡討論三維集成關鍵技術中存在的主要工藝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通過介紹半導體工業中的納米技術和三維集成技術的起源和演變曆史,結閤當前三維集成關鍵技術的發展重點討論TSV製程技術、晶圓減薄與薄晶圓在封裝組裝過程中的拿持技術、三維堆疊的微凸點製作與組裝技術、芯片/芯片鍵閤技術、芯片/晶圓鍵閤技術、晶圓/晶圓鍵閤技術、三維器件集成的熱管理技術以及三維集成中的可靠性等關鍵技術問題,後討論可實現産業化規模量産的三維封裝技術以及TSV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信息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叢書:矽通孔3D集成技術》適閤從事電子、光電子、MEMS等器件三維集成研究工作的工程師、技術研發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大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目錄
作者介紹
曹立強,1974年9月齣生。工學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199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在瑞典Chalmers大學微電子及納米技術研究中心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瑞典國傢工業産品研究所、北歐微係統集成技術中心、美國Intel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從事係統級封裝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工作。主要從事先進封裝的研究工作,承擔瞭國傢科技重大專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傢創新團隊國際閤作計劃等項目,在電子封裝材料、品圓級係統封裝、三維矽通孔互連技術等方麵取得多項成果,授權發明10餘項,SCI/EI收錄論文50餘篇。
文摘
序言
從實際應用的層麵上看,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框架,更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工程實踐中的“避坑指南”。我個人在使用其中提到的某個特定結構設計時,發現按照書中的建議進行微調後,性能提升效果立竿見影,這直接為我們團隊節省瞭大量寶貴的試錯時間。作者對於工藝窗口(Process Window)的討論尤為深刻,他沒有停留在理想化的狀態,而是非常坦誠地分析瞭不同製造環節中可能齣現的公差纍積效應,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緩解策略。這種站在工程師第一綫、直麵量産挑戰的寫作態度,是很多理論書籍所缺乏的。它就像一本經驗豐富的“老法師”的筆記,裏麵記錄瞭無數次失敗後的總結和提煉,是指導我們從“會做”到“做好”的關鍵橋梁。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嚴謹的學術範兒,又不失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魅力。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術語羅列,而是充滿瞭作者對技術的熱情和一種近乎藝術傢的追求。在描述那些精密的製造流程時,作者的筆觸細膩得仿佛在描繪一幅微觀世界的油畫,每一個步驟的控製精度、每一個參數的微小變化,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這種文字的力量在於,它能瞬間拉近讀者與高精尖技術的距離,讓原本遙不可及的“尖端科技”變得觸手可及。我發現自己經常會讀到一些句子,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品味,思考其中的深層含義。這哪裏是一本技術手冊,分明是一部關於現代微電子封裝藝術的頌歌,它將冰冷的工程學提升到瞭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層麵,讓人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感受到瞭創造的樂趣和工程美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質量,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的尊重。紙張的選用厚實而又不反光,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減輕。字體的大小和行間距經過瞭精心的考量,即使是密集的公式和代碼塊,也顯得井井有條,查找信息非常高效。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索引部分做得極其詳盡和科學,幾乎可以瞬間定位到任何一個關鍵術語或概念的齣現位置,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特定內容的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可以說,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無論是物理接觸的觸感,還是信息獲取的效率,這本書都將“專業”二字貫徹到瞭極緻。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高品質的工具書和學習夥伴,足以在我的書架上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並被反復翻閱很多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色彩搭配既大膽又沉穩,恰到好處地傳達瞭主題的專業性與前沿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讓人立刻感受到這是一部有分量的學術著作。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布局上的匠心獨運,從基礎概念的引入到復雜技術的深入剖析,邏輯鏈條清晰得如同精密儀器內部的齒輪咬閤,每一步的過渡都流暢自然。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心繪製的藍圖,引領著讀者逐步穿越技術的迷霧。閱讀過程中,那些復雜的理論和公式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在作者精妙的文字編織下,晦澀的專業術語變得易於理解和消化。特彆是那些圖錶和示意圖,簡直是神來之筆,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害。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它讓我對整個領域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探索欲,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未來電子封裝技術殿堂的大門。那種被知識的洪流溫柔而堅定地裹挾嚮前的感覺,是其他技術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驚嘆,它毫不保留地展現瞭作者在相關領域數十年的積纍與沉澱。我發現,即便是一些業內資深人士可能都感到棘手的技術細節,作者也能用一種近乎禪意的簡潔方式闡述清楚。它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入門讀物,而是真正深入到材料科學、電磁兼容性以及製造工藝的每一個細微末節。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可靠性分析的那幾章,作者引入的統計模型和失效預測方法,讓我耳目一新,提供瞭遠超教科書層麵的實戰指導。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一位站在行業巔峰的導師進行瞭一次私密的對話,那種直接、犀利且充滿洞察力的觀點碰撞,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技術視野。我可以感覺到,作者在力求準確性的同時,也保持著一種難得的批判性思維,敢於指齣當前技術路綫中的潛在瓶頸和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這種前瞻性實在是太寶貴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