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电工学Ⅰ) 9787111305682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工技术(电工学Ⅰ) 9787111305682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家树 著
图书标签:
  • 电工技术
  • 电工学
  • 基础电工
  • 电路分析
  • 电气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305682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专业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05682
商品编码:293362276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技术(电工学Ⅰ)

定价:29.00元

作者:杨家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113056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参照国家教委电工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而编写的。书中对传统电工技术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拓宽,突出概念、突出应用、突出新技术。本书内容简明、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每章后有小结、习题,重点章节后有思考与练习,书后配有部分习题答案。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职业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理想电路元件及伏、安特性
  1.2.1 无源元件
  1.2.2 独立电源元件
 1.3 实际电源
  1.3.1 实际电压源
  1.3.2 实际电流源
  1.3.3 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4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叠加定理
  2.1.1 线性性质
  2.1.2 叠加定理
 2.2 网络的化简
 2.3 等效网络定理
  2.3.1 戴维南定理
  2.3.2 诺顿定理
 2.4 支路电流分析法
 2.5 网孔分析法
  2.5.1 网孔电流
  2.5.2 网孔方程
 2.6 结点电压法
  2.6.1 结点电压
  2.6.2 结点方程
  2.6.3 结点分析法的应用
  2.6.4 弥尔曼定理
 2.7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8 非线性电阻电路
  2.8.1 非线性电阻定义
  2.8.2 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的概念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2.1 正弦量的表示法
  3.2.2 相量的表示法
  3.2.3 旋转因子
 3.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元件
  3.3.1 纯电阻电路
  3.3.2 纯电感电路
  3.3.3 纯电容电路
 3.4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4.1 RLC串联电路
  3.4.2 并联交流电路
 3.5 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3.5.1 交流电路的功率    
  3.5.2 交流电路功率因数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
  3.6.1 串联谐振
  3.6.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4.1 三相电源
 4.2 三相负载
 4.3 三相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第6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7章 磁路和变压器
第8章 电动机及其控制
第9章 安全用电
第10章 电工测量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力系统的基石:探寻电气世界的奥秘 在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齿轮背后,跳动着一颗强大的心脏——电力系统。它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将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驱动着工业的轰鸣,点亮了城市的繁华。要理解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最基础的原理和最核心的技术。本书,将带领您踏上这场揭示电气世界奥秘的探索之旅,为您筑牢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在电气领域的纵深发展奠定关键一步。 本书并非对已有著作的简单复述,而是力求以清晰的脉络、严谨的逻辑和贴近实践的视角,为您展现电气技术的核心价值。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电学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递进,让您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技术应用的魅力。 第一章:电工学入门——窥探电荷的奥秘 一切电气现象的根源,都离不开“电荷”。本章将带领您认识电荷的性质,了解其两种基本形态——正电荷与负电荷。我们将探讨电荷的守恒定律,理解为何电荷总量在孤立系统中始终不变。进而,我们将引入“电场”的概念,它是电荷存在于空间中并对其他电荷产生作用的区域。您将学习到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为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在此基础上,本章将深入讲解“电势”和“电势差”(电压)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电势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而电势差则是在两点之间移动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您将理解电压是驱动电荷定向移动的根本动力,它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我们将通过生动的类比和直观的图示,帮助您彻底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流的流动法则 当电荷开始定向移动时,我们就称之为“电流”。本章将聚焦于电流这一核心概念,阐述其定义、方向以及测量方法。您将了解电流的单位——安培,并理解它代表着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紧接着,我们将引入“电阻”的概念,它是材料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度量。您将学习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通过电阻,我们引出了电学中最基本、最普适的定律之一——欧姆定律。我们将深入剖析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本书将通过大量的算例,帮助您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理解不同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除了欧姆定律,我们还将探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单一路径流动,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成多条路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理解这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和规律,是分析和设计更复杂电路的前提。 第三章:电能与电功率——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电流的流动不仅仅是电荷的运动,更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传输。本章将深入探讨“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您将了解电能是如何被消耗或产生的,以及其在不同电路元件中的表现形式,例如电阻中的发热,电机中的机械能转化等。 “电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或传输速率。我们将推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功率与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您将学习到功率的单位——瓦特,并能够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消耗,以及整个电路的总功率。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电器的能耗、评估电力系统的效率以及进行节能设计至关重要。本书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应用电功率的知识来分析电器的性能和能源消耗情况。 第四章:电容与电感——储存能量的元件 在基础的电阻电路之外,电容和电感是另外两类极其重要的基本电路元件。本章将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构造、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容”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元件。我们将解释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两个导体板之间放置绝缘介质来储存电能。您将了解电容的容量,即单位电压下储存电荷的能力,以及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电感”则是能够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我们将介绍电感器的构造,通常是绕制而成的线圈,并解释其产生磁场以及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您将学习到电感的感量,即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以及它在电流变化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 电容和电感在电子电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构成振荡电路、滤波电路、耦合电路等的基础。理解它们的特性,是深入学习交流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前提。 第五章:交流电基础——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绝大多数的电力系统都是以“交流电”为基础运行的。本章将为您揭示交流电的奥秘。我们将讲解交流电的产生方式,即通过发电机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您将学习到交流电的几个重要参数,如周期、频率、振幅以及瞬时值。 最核心的是,“正弦交流电”的描述。本书将通过数学函数,清晰地展示电流和电压如何随着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有效值”(RMS值)的概念,它是衡量交流电做功能力的等效直流值,以及“最大值”(峰值)。 理解交流电的特性,是理解家庭用电、工业用电以及所有电力输配电系统的关键。我们将为您讲解如何描述和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第六章: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阻抗与相量 相较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分析更加复杂,因为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会产生“阻抗”,它相当于电阻在交流电路中的广义概念,不仅包含电阻,还包含了电容和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本章将深入讲解“阻抗”的概念,并区分“感抗”和“容抗”,理解它们与频率的关系。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和计算交流电路,我们将引入“相量”的概念。相量是一种将正弦交流信号表示为复数或向量的数学工具,它能够将交流电路的分析转化为代数运算,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您将学习如何用相量表示电压和电流,以及如何利用复数运算来求解复杂的交流电路。 本章将涵盖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功率分析以及谐振现象。谐振是交流电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当电路的感抗和容抗相互抵消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这在信号处理和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七章:磁场与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原理 电场与磁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电磁场。本章将重点关注“磁场”及其性质。您将学习到磁场的产生源,如永磁体和载流导线,以及磁场的描述方式,如磁感线、磁感应强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电磁感应”这一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本章的核心,它揭示了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原理是发电机能够产生电能的根本依据。您将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区别,并能分析简单的电磁感应过程。 磁场和电磁感应是理解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关键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对能量的产生和转化过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八章:电机与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反之) 电机和发电机是电气技术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本章将基于前几章的理论基础,深入讲解电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我们将从最简单的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开始,分析它们如何利用电磁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您将了解电机的基本构造,如定子、转子、绕组等,以及不同类型电机的特点和应用。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发电机的原理,解释它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您将理解不同类型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电机和发电机的深入理解,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电力是如何被产生、传输和利用的,并为未来从事相关设备的设计、维护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本书力求为您构建一个清晰、完整、易于理解的电工学基础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您不仅能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更能培养解决实际电气问题的能力。这份知识将是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不断深入学习和发展的宝贵财富。踏上这段电气探索之旅,您将发现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电工,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讲解了电工技术的原理,更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我尤其赞赏书中那些关于安全规范的详细阐述,以及在不同电气设备操作时应遵循的步骤和技巧。很多时候,一本好的技术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经验的传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耐心地指导我如何避免常见错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是如何处理一些突发状况。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实际工作场景,并且发现书中的讲解和建议,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难题。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操作观念,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电工来说,也能起到温故知新、提升技能的作用。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而不是仅仅提供答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让我非常满意。它在讲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常常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暗示一些更深层次的关联,让我忍不住去思考,去联想。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比直接告诉我答案更能让我学到东西。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有时候会根据书中的线索,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让我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的启迪。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单元。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新知识点时,都会先从实际应用场景切入,比如某个电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某个工程项目的需求,这样一来,我立刻就能明白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的动力也随之增强。而且,每个章节的结尾都附有练习题,这些题目设计得相当有代表性,既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能暴露我理解上的盲点,然后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去复习,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这种“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扎实。我之前学的时候,总感觉知识点之间联系不起来,学习起来像是在背诵单词,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和深度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能感觉到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既涵盖了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又融入了一些当前比较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新兴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介绍,就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很有启发性。而且,它的讲解方式非常严谨,但又不失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度专业化而造成的阅读障碍。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书中会用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图示来解释,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的一些书,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过于高深,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则恰到好处地找到了理论深度和科普性之间的平衡点,让我在学习中既能感受到专业的力量,又不至于感到力不从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真的让我惊喜。作为一本技术类书籍,清晰的图表和字体是阅读体验的重中之重,而这本《电工技术(电工学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插图精美,关键的原理图和电路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误解。而且,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廉价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装订也很牢固,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书页会散架。我之前也买过几本同类的书籍,但有的印刷模糊,有的图表简陋,阅读起来非常费力,甚至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而这本书,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的设计也比较专业,不会过于花哨,但又能体现出主题。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硬件方面的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