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技术(电工学Ⅰ)
定价:29.00元
作者:杨家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113056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参照国家教委电工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而编写的。书中对传统电工技术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拓宽,突出概念、突出应用、突出新技术。本书内容简明、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每章后有小结、习题,重点章节后有思考与练习,书后配有部分习题答案。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职业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理想电路元件及伏、安特性
1.2.1 无源元件
1.2.2 独立电源元件
1.3 实际电源
1.3.1 实际电压源
1.3.2 实际电流源
1.3.3 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4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叠加定理
2.1.1 线性性质
2.1.2 叠加定理
2.2 网络的化简
2.3 等效网络定理
2.3.1 戴维南定理
2.3.2 诺顿定理
2.4 支路电流分析法
2.5 网孔分析法
2.5.1 网孔电流
2.5.2 网孔方程
2.6 结点电压法
2.6.1 结点电压
2.6.2 结点方程
2.6.3 结点分析法的应用
2.6.4 弥尔曼定理
2.7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8 非线性电阻电路
2.8.1 非线性电阻定义
2.8.2 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的概念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2.1 正弦量的表示法
3.2.2 相量的表示法
3.2.3 旋转因子
3.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元件
3.3.1 纯电阻电路
3.3.2 纯电感电路
3.3.3 纯电容电路
3.4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4.1 RLC串联电路
3.4.2 并联交流电路
3.5 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3.5.1 交流电路的功率
3.5.2 交流电路功率因数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
3.6.1 串联谐振
3.6.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4.1 三相电源
4.2 三相负载
4.3 三相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第6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7章 磁路和变压器
第8章 电动机及其控制
第9章 安全用电
第10章 电工测量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电工,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讲解了电工技术的原理,更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我尤其赞赏书中那些关于安全规范的详细阐述,以及在不同电气设备操作时应遵循的步骤和技巧。很多时候,一本好的技术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经验的传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耐心地指导我如何避免常见错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是如何处理一些突发状况。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实际工作场景,并且发现书中的讲解和建议,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难题。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操作观念,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电工来说,也能起到温故知新、提升技能的作用。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而不是仅仅提供答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让我非常满意。它在讲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常常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暗示一些更深层次的关联,让我忍不住去思考,去联想。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比直接告诉我答案更能让我学到东西。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有时候会根据书中的线索,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让我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的启迪。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单元。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新知识点时,都会先从实际应用场景切入,比如某个电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某个工程项目的需求,这样一来,我立刻就能明白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的动力也随之增强。而且,每个章节的结尾都附有练习题,这些题目设计得相当有代表性,既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能暴露我理解上的盲点,然后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去复习,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这种“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扎实。我之前学的时候,总感觉知识点之间联系不起来,学习起来像是在背诵单词,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和深度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能感觉到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既涵盖了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又融入了一些当前比较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新兴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介绍,就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很有启发性。而且,它的讲解方式非常严谨,但又不失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度专业化而造成的阅读障碍。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书中会用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图示来解释,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的一些书,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过于高深,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则恰到好处地找到了理论深度和科普性之间的平衡点,让我在学习中既能感受到专业的力量,又不至于感到力不从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真的让我惊喜。作为一本技术类书籍,清晰的图表和字体是阅读体验的重中之重,而这本《电工技术(电工学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插图精美,关键的原理图和电路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误解。而且,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廉价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装订也很牢固,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书页会散架。我之前也买过几本同类的书籍,但有的印刷模糊,有的图表简陋,阅读起来非常费力,甚至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而这本书,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的设计也比较专业,不会过于花哨,但又能体现出主题。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硬件方面的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