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
定價:55.00元
作者:蔡杏山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53314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語言通俗易懂。書中少用專業化的術語,遇到較難理解的內容用形象比喻說明,盡量避免復雜的理論分析和煩瑣的公式推導。 ◆內容解說詳細。考慮到自學時一般無人指導,因此在編寫過程中對書中的知識技能進行詳細解說,讓讀者能輕鬆理解所學內容。 ◆采用圖文並茂的錶現方式。書中大量采用讀者喜歡的直觀形象的圖錶方式錶現內容,使閱讀變得非常輕鬆,不易産生閱讀疲勞。 ◆內容安排符閤認識規律。圖書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來確定各章節內容的先後順序。 ◆突齣顯示知識要點。為瞭幫助讀者掌握書中的知識要點,書中用陰影和文字加粗的方法突齣顯示知識要點,指示學習重點。 ◆網絡免費輔導。讀者在閱讀時遇到難理解的問題,可登錄易天教學網觀看有關輔導材料或嚮老師提問進行學習。本套叢書共三冊,推薦組閤購買: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提高篇、設計篇(給未來電子工程師們的自學手冊)
內容提要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叢書分為“入門篇”、“提高篇”和“設計篇”共 3 本。《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為“入門篇”,主要介紹瞭電子技術入門基礎、電子元器件(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變壓器、二極管、三極管、光電器件、電聲器件、晶閘管、場效應管、IGBT、繼電器、乾簧管、顯示器件、貼片元器件、集成電路和傳感器)、基礎電子電路、收音機與電子産品的檢修、電子測量基礎、指針萬用錶、數字萬用錶、信號發生器、毫伏錶、示波器、頻率計和掃頻儀等內容。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具有基礎起點低、內容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安排符閤學習認知規律的特點。《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適閤作為電子工程師入門的自學圖書,也適閤作為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電子技術入門教材。
目錄
章 電子技術入門基礎
1.1 基本概念與規律
1.1.1 電路與電路圖
1.1.2 電流與電阻
1.1.3 電位、電壓和電動勢
1.1.4 電路的3種狀態
1.1.5 接地與屏蔽
1.1.6 歐姆定律
1.1.7 電功、電功率和焦耳定律
1.2 電阻的連接方式
1.2.1 電阻的串聯
1.2.2 電阻的並聯
1.2.3 電阻的混聯
1.3 直流電與交流電
1.3.1 直流電
1.3.2 交流電
1.4 萬用錶的使用
1.4.1 指針萬用錶的使用
1.4.2 數字萬用錶的使用
第2章 電阻器
2.1 固定電阻器
2.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2.1.2 功能
2.1.3 標稱阻值
2.1.4 標稱阻值係列
2.1.5 額定功率
2.1.6 選用
2.1.7 檢測
2.1.8 種類
2.1.9 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2.2 電位器
2.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2.2.2 結構與原理
2.2.3 應用
2.2.4 種類
2.2.5 主要參數
2.2.6 檢測
2.2.7 選用
2.3 敏感電阻器
2.3.1 熱敏電阻器
2.3.2 光敏電阻器
2.3.3 壓敏電阻器
2.3.4 濕敏電阻器
2.3.5 氣敏電阻器
2.3.6 力敏電阻器
2.3.7 磁敏電阻器
2.3.8 敏感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2.4 排阻
2.4.1 實物外形
2.4.2 命名方法
2.4.3 種類與結構
第3章 電容器
3.1 固定電容器
3.1.1 結構、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3.1.2 主要參數
3.1.3 性質
3.1.4 極性
3.1.5 種類
3.1.6 串聯與並聯
3.1.7 容量與誤差的標注方法
3.1.8 檢測
3.1.9 選用
3.1.10 電容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3.2 可變電容器
3.2.1 微調電容器
3.2.2 單聯電容器
3.2.3 多聯電容器
第4章 電感器與變壓器
4.1 電感器
4.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4.1.2 主要參數與標注方法
4.1.3 性質
4.1.4 種類
4.1.5 檢測
4.1.6 選用
4.1.7 電感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4.2 變壓器
4.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4.2.2 結構、原理和功能
4.2.3 特殊繞組變壓器
4.2.4 種類
4.2.5 主要參數
4.2.6 檢測
4.2.7 選用
4.2.8 變壓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第5章 二極管
5.1 二極管基礎知識
5.1.1 半導體
5.1.2 二極管簡介
5.1.3 整流二極管與整流橋
5.1.4 開關二極管
5.1.5 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5.2 穩壓二極管
5.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2.2 工作原理
5.2.3 應用
5.2.4 主要參數
5.2.5 檢測
5.3 變容二極管
5.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3.2 工作原理
5.3.3 主要參數
5.3.4 檢測
5.4 雙嚮觸發二極管
5.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4.2 性質
5.4.3 檢測
5.5 雙基極二極管
5.5.1 實物外形、圖形符號、結構和等效圖
5.5.2 工作原理
5.5.3 檢測
5.6 肖特基二極管
5.6.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6.2 特點、應用和檢測
5.6.3 常用肖特基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5.7 快恢復二極管
5.7.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7.2 特點、應用和檢測
5.7.3 常用快恢復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5.8 瞬態電壓抑製二極管
5.8.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8.2 性質
5.8.3 檢測
第6章 三極管
6.1 三極管基礎知識
6.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6.1.2 結構
6.1.3 電流、電壓規律
6.1.4 放大原理
6.1.5 3種狀態說明
6.1.6 主要參數
6.1.7 檢測
6.1.8 三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6.2 特殊三極管
6.2.1 帶阻三極管
6.2.2 帶阻尼三極管
6.2.3 達林頓三極管
第7章 光電器件
7.1 發光二極管
7.1.1 普通發光二極管
7.1.2 雙色發光二極管
7.1.3 三基色發光二極管
7.1.4 閃爍發光二極管
7.1.5 紅外綫發光二極管
7.1.6 發光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7.2 光電二極管
7.2.1 普通光電二極管
7.2.2 紅外綫接收二極管
7.2.3 紅外綫接收組件
7.3 光電三極管
7.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7.3.2 性質
7.3.3 檢測
7.4 光電耦閤器
7.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7.4.2 工作原理
7.4.3 檢測
7.5 光遮斷器
7.5.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7.5.2 工作原理
7.5.3 檢測
第8章 電聲器件
8.1 揚聲器
8.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8.1.2 種類與工作原理
8.1.3 主要參數
8.1.4 檢測
8.1.5 揚聲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8.2 蜂鳴器
8.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8.2.2 種類及結構原理
8.2.3 有源和無源蜂鳴器的區彆
8.3 話筒
8.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8.3.2 工作原理
8.3.3 主要參數
8.3.4 種類與選用
8.3.5 檢測
8.3.6 電聲器件的型號命名方法
8.4 耳機
8.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8.4.2 種類與工作原理
8.4.3 檢測
第9章 晶閘管
9.1 單嚮晶閘管
9.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9.1.2 結構與工作原理
9.1.3 主要參數
9.1.4 檢測
9.1.5 種類
9.1.6 晶閘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9.2 門極可關斷晶閘管
9.2.1 實物外形、結構與圖形符號
9.2.2 工作原理
9.2.3 檢測
9.3 雙嚮晶閘管
9.3.1 圖形符號與結構
9.3.2 工作原理
9.3.3 檢測
0章 場效應管與IGBT
10.1 結型場效應管
10.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0.1.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0.1.3 主要參數
10.1.4 檢測
10.1.5 場效應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10.2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
10.2.1 增強型MOS管
10.2.2 耗盡型MOS管
10.3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
10.3.1 實物外形、結構與圖形符號
10.3.2 工作原理
10.3.3 檢測
1章 繼電器與乾簧管
11.1 繼電器
11.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1.1.2 結構與應用
11.1.3 主要參數
11.1.4 檢測
11.1.5 繼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1.2 乾簧管
11.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1.2.2 工作原理
11.2.3 應用
11.2.4 檢測
2章 顯示器件
12.1 LED數碼管與LED點陣顯示器
12.1.1 一位LED數碼管
12.1.2 多位LED數碼管
12.1.3 LED點陣顯示器
12.2 真空熒光顯示器
12.2.1 實物外形
12.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2.2.3 應用
12.2.4 檢測
12.3 液晶顯示屏
12.3.1 筆段式液晶顯示屏
12.3.2 點陣式液晶顯示屏
3章 貼片元器件與集成電路
13.1 貼片元器件
13.1.1 貼片電阻器
13.1.2 貼片電容器
13.1.3 貼片電感器
13.1.4 貼片二極管
13.1.5 貼片三極管
13.2 集成電路
13.2.1 簡介
13.2.2 特點
13.2.3 種類
13.2.4 封裝形式
13.2.5 引腳識彆
13.2.6 好壞檢測
13.2.7 直插式集成電路的拆卸
13.2.8 貼片集成電路的拆卸與焊接
13.2.9 集成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
4章 傳感器
14.1 熱釋電人體紅外綫傳感器
14.1.1 結構與工作原理
14.1.2 引腳識彆
14.1.3 常用熱釋電傳感器的主要參數
14.1.4 應用
14.2 霍爾傳感器
14.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4.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4.2.3 種類
14.2.4 型號命名與參數
14.2.5 引腳識彆與檢測
14.2.6 應用
14.3 熱電偶
14.3.1 熱電效應與熱電偶測量原理
14.3.2 結構說明
14.3.3 利用熱電偶配閤數字萬用錶測量電烙鐵的溫度
14.3.4 好壞檢測
14.3.5 多個熱電偶連接的靈活使用
14.3.6 熱電偶的種類及特點
5章 基礎電子電路
15.1 放大電路
15.1.1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15.1.2 電壓負反饋放大電路
15.1.3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
15.1.4 交流放大電路
15.2 諧振電路
15.2.1 串聯諧振電路
15.2.2 並聯諧振電路
15.3 振蕩器
15.3.1 振蕩器的組成與原理
15.3.2 變壓器反饋式振蕩器
15.4 電源電路
15.4.1 電源電路的組成
15.4.2 整流電路
15.4.3 濾波電路
15.4.4 穩壓電路
6章 收音機與電子産品的檢修
16.1 無綫電波
16.1.1 水波與無綫電波
16.1.2 無綫電波的劃分
16.1.3 無綫電波的傳播規律
16.1.4 無綫電波的發送與接收
16.2 收音機的電路原理
16.2.1 調幅收音機的組成框圖
16.2.2 調幅收音機單元電路分析
16.2.3 收音機整機電路分析
16.3 實踐入門
16.3.1 電烙鐵
16.3.2 焊料與助焊劑
16.3.3 印製電路闆
16.3.4 元器件的焊接與拆卸
16.4 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
16.4.1 收音機套件介紹
16.4.2 收音機的組裝
16.4.3 收音機的調試
16.5 電子産品的檢修方法
16.5.1 直觀法
16.5.2 電阻法
16.5.3 電壓法
16.5.4 電流法
16.5.5 信號注入法
16.5.6 斷開電路法
16.5.7 短路法
16.5.8 代替法
16.6 收音機的檢修
7章 電子測量基礎
17.1 電子測量的基礎知識
17.1.1 電子測量的內容
17.1.2 電子測量的基本方法
17.2 電子測量的誤差與數據處理
17.2.1 電子測量的誤差及産生原因
17.2.2 測量誤差的錶示方法
17.2.3 電子測量的數據處理
8章 指針萬用錶
18.1 麵闆說明
18.1.1 刻度盤
18.1.2 擋位選擇開關
18.1.3 鏇鈕
18.1.4 插孔
18.2 測量原理
18.2.1 直流電流的測量原理
18.2.2 直流電壓的測量原理
18.2.3 交流電壓的測量原理
18.2.4 電阻阻值的測量原理
18.2.5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原理
18.3 使用方法
18.3.1 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18.3.2 直流電壓的測量
18.3.3 直流電流的測量
18.3.4 交流電壓的測量
18.3.5 電阻阻值的測量
18.3.6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
18.3.7 通路蜂鳴測量
18.3.8 電容量的測量
18.3.9 負載電壓測量(LV測量)
18.3.10 電池電量的測量(BATT測量)
18.3.11 標準電阻箱功能的使用
18.3.12 電感量的測量
18.3.13 音頻電平的測量
18.3.14 指針萬用錶使用注意事項
9章 數字萬用錶
19.1 數字萬用錶的結構及測量原理
19.1.1 數字萬用錶的麵闆介紹
19.1.2 數字萬用錶的組成及測量原理
19.2 數字萬用錶的常規測量
19.2.1 直流電壓的測量
19.2.2 直流電流的測量
19.2.3 交流電壓的測量
19.2.4 交流電流的測量
19.2.5 電阻阻值的測量
19.2.6 二極管的測量
19.2.7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
19.2.8 電容容量的測量
19.2.9 溫度的測量
19.2.10 頻率的測量
19.2.11 數字萬用錶使用注意事項
19.3 數字萬用錶的檢測技巧
19.3.1 電容的檢測
19.3.2 二極管的檢測
19.3.3 三極管的檢測
19.3.4 晶閘管的檢測
19.3.5 市電火綫和零綫的檢測
第20章 信號發生器
20.1 低頻信號發生器
20.1.1 工作原理
20.1.2 使用方法
20.2 高頻信號發生器
20.2.1 工作原理
20.2.2 使用方法
20.3 函數信號發生器
20.3.1 工作原理
20.3.2 使用方法
第21章 毫伏錶
21.1 模擬毫伏錶
21.1.1 工作原理
21.1.2 使用方法
21.2 數字毫伏錶
21.2.1 工作原理
21.2.2 使用方法
第22章 示波器
22.1 示波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2.1.1 示波器的種類
22.1.2 示波管的結構
22.1.3 示波器的波形顯示原理
22.2 單蹤示波器
22.2.1 工作原理
22.2.2 麵闆介紹
22.2.3 使用方法
22.3 雙蹤示波器
22.3.1 工作原理
22.3.2 麵闆介紹
22.3.3 使用方法
第23章 頻率計與掃描儀
23.1 頻率計的測量原理與使用方法
23.1.1 頻率計的測量原理
23.1.2 頻率計的使用方法
23.2 掃頻儀的測量原理與使用方法
23.2.1 掃頻儀的測量原理
23.2.2 掃頻儀的使用方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某些理論闡述部分,雖然晦澀,但似乎觸及瞭一些核心概念的本質,不過,作者處理這些概念的方式,簡直就像是給一個完全不懂遊泳的人扔進深水區,然後期望他能自己學會換氣。比如,在講解半導體PN結的形成機製時,他用瞭大量極其專業的術語,卻沒有提供任何直觀的類比或者圖示輔助理解。我不得不頻繁地暫停閱讀,打開搜索引擎,去查找那些術語的定義和它們在實際中的工作原理,這極大地打斷瞭我的學習節奏。學習速成讀物,最期待的就是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現象轉化為可以想象的模型。但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更多是冰冷的公式堆砌,仿佛作者在嚮你炫耀他掌握瞭多少復雜的數學推導,而不是真心想把知識傳遞給你。對於一個“入門篇”來說,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是極其不友好的,它更像是一本給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工程師復習的參考手冊,而不是給新手準備的領航燈塔。我期待的“速成”,最終變成瞭“痛苦的摸索”。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不連貫,有時候像是一位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在慷慨激昂地布道,充滿瞭激勵人心的口號;而下一刻,它又會突然切換成一份枯燥的、帶有濃重翻譯腔的技術文檔,充滿瞭不自然的句式和冗餘的詞匯。這種風格的劇烈搖擺,讓讀者很難進入一種穩定的沉浸式學習狀態。我感覺像是在聽一個語速忽快忽慢的演講者講話,讓人疲於應對。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作者似乎非常熱衷於在腳注或者括號裏補充一些與正文聯係不大的“野史”或者個人觀點,這些分散注意力的信息,嚴重稀釋瞭本來就寶貴的學習時間。一本好的入門書應該像一位耐心且專業的嚮導,步伐平穩,目標明確;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領著我走一段路後,突然停下來,開始講述一段與目的地無關的軼事,等到它講完瞭,我們可能已經迷失瞭方嚮。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速成”承諾持保留態度,甚至可以說是嗤之以鼻。如果說“速成”意味著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構建知識體係的關鍵框架,那麼這本書幾乎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沒有提供一個清晰的“知識地圖”,也沒有標明哪些是必須掌握的核心基石,哪些是可以稍後深入研究的拓展內容。相反,它像一個知識的“大雜燴”,把直流電路、基礎磁學、簡單的數字邏輯,甚至一些模糊不清的電磁兼容性(EMC)的皮毛知識,一股腦地塞塞填填在有限的篇幅裏。學習的效率不是靠堆砌內容數量決定的,而是靠結構化和優先級劃分來實現的。這本書的結構感缺失,使得初學者在讀完之後,很可能會産生一種“我好像讀瞭很多東西,但好像什麼都沒記住”的茫然感。它更像是一個包含瞭所有電子工程名詞的列錶,而不是一個幫助人從零到一構建認知的實用工具。
評分這本教材的排版簡直是一場災難,簡直比我翻過的最老舊的俄語教材還要令人頭疼。密密麻麻的文字堆在一起,中間夾雜著一些看著像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激光打印機裏弄齣來的、模糊不清的電路圖,根本就不是現代電子工程學習資料該有的樣子。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讓我快速入門,並且在閱讀過程中能保持專注力的書,結果呢?我花瞭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努力辨認那些看不清的字母和數字,尤其是涉及到電阻、電容的參數標識,簡直像在玩“大傢來找茬”。更要命的是,章節之間的邏輯跳躍性太大,前一頁還在講歐姆定律的基本概念,下一頁突然就開始拋齣復雜的運放電路分析公式,中間的過渡環節完全缺失,讓人感覺作者是強行把知識點塞進去,完全沒有考慮讀者的吸收過程。說真的,如果不是我對這個領域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可能看三頁我就得把它扔到角落吃灰去瞭。這種對讀者體驗的漠視,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學習資料的核心價值在於清晰易懂,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失敗。
評分從實用性和工程實踐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彆。雖然書名裏帶著“工程師”三個字,但書中提供的實例和項目,幾乎都是脫離瞭現代電子産品實際應用場景的“古董級”設計。例如,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討論一些現在已經被集成電路大規模取代的分立元件電路設計,這對於想要學習現代嵌入式係統、物聯網或者數字電路基礎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浪費時間。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基於Arduino、樹莓派或者FPGA基礎入門的實踐案例,哪怕隻是搭建一個簡單的LED閃爍電路,也比書中那些用萬用錶和示波器小心翼翼測量方波的練習更有吸引力。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作者的知識體係可能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於近二十年來電子工程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沒有體現。如果我拿著書裏的知識去應對現在的工作,恐怕會被直接淘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