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仪表是无线通信工程测试的基础。本书介绍了当前无线通信测试中常用仪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综合测试仪等)的基础理论和使用技巧,并结合目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对这些仪表在2G/3G、LTE、LTE-Advanced、WLAN、MIMO OTA、物联网、卫星导航、无线电监测等系统中的测试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探讨了5G测试的相关技术。本书根据作者在测试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编写,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配合图形和操作实例来介绍仪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张睿,周峰,郭隆庆 编著 张睿,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国家一级计量考评员;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曾主持建立多个行业计量标准,主持起草《CDMA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校准规范》等十多个国家的行业标准和计量校准规范;出版《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与测试》等专著;作为**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七项。对于从事网络协议栈研究的人员来说,这本书《TCP/IP协议族:从底层原理到应用优化》无疑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复述了RFC文档中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层协议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复杂交互问题。例如,书中对拥塞控制算法(如CUBIC和BBR)的演进历史、设计哲学及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作者对于数据包在不同操作系统内核中的处理路径的描述,结合了Linux和Windows的内核结构差异,使得协议层面的抽象讨论变得具体且可追溯。对于想要精通网络性能调优,或是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底层视角,让你能真正“看见”数据包的生命周期。
评分我是一位大学里的通信专业教师,在寻找一本既能覆盖基础知识又包含前沿进展的教材时,《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与现代应用》这本书脱颖而出。它的结构安排非常科学,前半部分严谨地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数学基础,推导过程清晰,配图精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场的直观理解。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后半部分,它没有止步于传统的波导和天线理论,而是将重点扩展到了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等离子体光学效应等最新的研究热点。书中对于这些新兴材料如何操纵电磁波的讲解,既保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展示了其在隐身技术和高效能源传输中的巨大潜力。这使得课程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激发学生探索前沿研究的兴趣,是连接经典理论与未来科技的绝佳桥梁。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电子工程师,主要负责硬件设计,过去总觉得软件和算法是通信领域最神秘的部分,直到我接触了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高效实现》。这本书的侧重点非常独特,它没有纠缠于高深的数学推导,而是聚焦于如何将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DSP核心算法,在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MCU)上实现最低的功耗和最高的实时性。书中大量的C语言代码示例和汇编优化技巧,对我解决实际项目中的性能瓶颈提供了直接的帮助。特别是关于定点运算的精度控制和溢出处理的章节,细致入微,避免了许多初级开发者会犯的错误。对于我们这类需要快速原型设计并兼顾成本控制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实践,清晰地展示了理论与硬件实现之间的桥梁是如何搭建的。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面向物联网(IoT)的边缘计算架构与安全》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纯技术手册,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未来智能世界的“技术蓝图”。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全面地覆盖了从传感器数据采集、边缘数据预处理、到云端集中分析的整个链条,并且始终将安全和隐私保护置于核心地位。书中对联邦学习在资源受限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挑战、零信任模型在分布式IoT网络中的实现细节,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架构设计层面,还详细对比了诸如MQTT、CoAP等物联网协议在功耗、可靠性和带宽占用方面的优劣。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设计跨越物理层和应用层的综合性系统的项目经理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全局视野,让我能够平衡性能、成本和安全这三大相互制约的关键要素,指导我们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技术选型决策。
评分这本《看不见的信号:现代无线通信的奥秘》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射频世界充满好奇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入门宝典。作者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用极其生动和形象的比喻,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调制解调的原理,乃至天线的方向性等抽象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频谱资源稀缺性的讨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当前5G、Wi-Fi 6等实际应用场景,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设计新的通信系统时,必须精打细算每一个赫兹。书中对信道衰落、多径效应的解释,也远比我过去看过的其他教材更贴近实际,它没有回避这些“坏脾气”的现象,反而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利用先进的算法和编码技术去克服它们,真正体会到通信工程的精妙之处,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着,一步步揭开了无线世界隐藏的复杂面纱,对通信的整体架构有了宏观且扎实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