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教程
定价:32.00元
作者:郭宏,武国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1152195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举例。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子、通信、机电、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逻辑代数基础知识
1.1 数字电路概述
1.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1.1.2 数字电路的特点
1.1.3 数字电路的优点
1.1.4 数字电路的分类
1.1.5 数字电路的典型应用
1.2 数制与编码
1 2.1 数制
1.2.2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1.2.3 编码
1.3 逻辑代数基础
1.3.1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1.3.2 几种常用的复合逻辑运算
1.3.3 逻辑函数的相等
1.4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公式、定理和规则
1.4.1 基本公式
1.4.2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规则
1.5 逻辑函数的化简
1.5.1 逻辑函数的标准与或式和简表达式
1.5.2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1.5.3 逻辑函数的图形化简法
1.5.4 具有约束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1.6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1.6.1 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1.6.2 5种表示方法的转换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集成门电路
2.1 概述
2.1.1 逻辑门电路的概念
2.1.2 正逻辑与负逻辑
2.1.3 分立门电路和集成门电路
2.2 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2.2.1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2.2.2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2.3 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
2.3 分立元器件门电路
2.3.1 二极管与门和或门
2.3.2 三极管非门
2.4 TTL集成门电路
2.4.1 TTL与非门
2.4.2 TTL与非门电路的主要外部特性
……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4章 触发器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6章 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第8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9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
0章 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举例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教材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刻板沉闷,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文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特别是那些电路图和波形图,线条都非常精细锐利,即便是复杂的逻辑门电路或者时序电路的示意图,也能一目了然,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作者在章节的逻辑组织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内容的推进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原理讲起,逐步过渡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设计与分析,最后再拓展到一些应用实例,整体脉络非常清晰流畅。我特别欣赏的是,每当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时,都会辅以生动的比喻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用自来水龙头比喻逻辑门的工作原理,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了。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啃理论,而更像是一场探索数字世界奥秘的旅程。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对错误排查和仿真验证环节的重视。很多教材只教你如何“设计”电路,但真正实战中,设计出来的电路很少能一次成功。这本书则花了专门的篇幅来讨论常见的设计陷阱,比如时钟毛刺的产生、竞争冒险(Hazards)的消除,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仿真工具(虽然书中没有明确推荐某个软件,但其提供的测试案例结构非常适合导入主流EDA工具进行验证)。它告诫读者,理论模型和实际物理世界总是有差距的,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Debug”思路。比如,当输出波形出现抖动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排查——是电源噪声,还是时钟输入质量不佳?这种面向实践、注重“善后”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普通教材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A”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确保A能稳定工作”的指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风格真是太接地气了,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自学者或者非专业背景的读者在面对数字电路时的那种无从下口的感觉,所以他们的语言组织总是那么的谦逊和耐心。我尤其喜欢他们处理复杂逻辑电路(比如状态机设计)时采用的思维导图式梳理方法。他们会先画出一个概览图,标明输入、状态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逐步拆解到具体的K-map化简和触发器选择,这种结构化的分解,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我试过用其他几本厚厚的专业书来理解同一个复杂的计数器设计,但总是云里雾里,直到翻到这本,才感觉茅塞顿开。他们对每一个逻辑门的功能描述都力求精确到位,但又绝不卖弄晦涩的术语,如果实在需要引入专业名词,也会立刻在旁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这种对学习者体验的尊重,使得学习过程的挫败感大大降低。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子爱好者,我对技术书籍的细节考究程度是很挑剔的。这本书在对一些经典数字电路如译码器、多路复用器和加法器的描述中,展现出了极高的严谨性,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将这些电路视为孤立的存在。作者非常擅长将这些基础模块串联起来,展示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构成一个更复杂的系统,比如如何用它们搭建出一个简单的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原型。这种系统化的视角对于提升读者的整体架构设计能力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不同代际的逻辑系列(如TTL和CMOS)的特性对比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不仅列出了静态参数,还对动态功耗和驱动能力进行了量化比较,这对于理解现代电路设计中为何CMOS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对技术演进脉络的梳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洞察力,而非简单的知识搬运。
评分我最近在为我的一个小型嵌入式项目寻找可靠的技术参考资料,无意中翻阅了这本教程。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偏向“教程”的教材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深度可能不够,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自己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基础概念讲解透彻之余,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实际应用层面,特别是关于芯片选型和PCB布局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处理,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例如,在讲解高速信号完整性时,它不仅提到了阻抗匹配的重要性,还结合了实际的PCB走线宽度和间距的经验值进行了说明,这对于我这种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像某些过于学术化的书籍那样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巧妙地将数学工具融入到对电路行为的分析中,让你在理解“为什么”的同时,也能掌握“怎么做”。那种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写风格,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更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